自居 zì jū 1.犹自处。《史记·淮阴侯列传》:“ 汉 兵远鬭穷战,其锋不可当。 齐 楚 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 南朝 梁武帝 《报侯景书》之二:“公但清静自居,无劳虑也。” 唐 温庭筠 《为前邕府段大夫上宰相启》:“氷蘖自居,膏腴不染。” 董必武 《再为长句和毛主席诗韵》:“自居右首嫌人左,身立中间蔽己偏。” 2.自任;自待。《后汉书·桓荣丁鸿传论》:“而 佚 ( 张佚 )廷议戚援,自居全德,意者以廉不足乎?”《北史·于谨传》:“三老升席,南面冯几而坐,师道自居。” 宋 欧阳修 《石守道墓志铭》:“先生自闲居 徂徕 后,官於 南京 ,常以经术教授,及在太学,益以师道自居,门人弟子从之者甚众。” 鲁迅 《华盖集·补白》:“先前以‘士人’、‘上等人’自居的,现在大可以改称‘平民’了罢;在实际上,也确有许多人已经如此。”
文艺青年的概念 [1]“文艺青年”是继“小资”之后重又兴起的一个身份标识,与之相应的环境变化大致有:歌坛上摇滚、民谣等“独立音乐”形式的兴盛,网络上继个人博客网站之后“豆瓣”等“兴趣小组”式网站的兴起,潮流界环保袋、手工服饰、玩偶等“创意市集”概念的推广等等。每个人周围都“噌噌”地冒出了好几个贴着“文艺青年”标签的家伙。 虽然后来者“潮人”正追赶“文艺青年”以争夺下一季主流身份标识的趋势,不过现在,“文艺青年”依然正当时。看完本期嘉宾们的“说道”,大家不论是或不是文艺青年,都不必为此“痛心疾首”。随着资讯的“爆炸”,大家的个性也越来越细分,不论是小资青年、文艺青年还是潮流青年,只要是新时代好青年就都是最可爱的。
以上来自百度百科。
特别注明,因为文艺青年的文艺与广义的文艺是不同的,这里只列了文艺青年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