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感觉,走人本路线的学者基本上都能和存在主义搭上边。所以评价弗洛伊德开辟类似存在主义的世界观不是什么难事。他不开辟才是怪事。
话说,尼采已经非常具有超越性了。= =
至于康德和海德格尔,高中生还是免了吧。不是鄙视高中生,只是读懂这两者要花费的时间实在太多,对应试考试效果不大。
不过既然你谈到了这两位先哲,我就说说我从他们身上领略到的超越**。
第二批判中的实践理性。个人总觉得不靠谱。靠一个悬设的律令感觉说服不了人。
《存在与时间》中“此在的呼唤”也觉得过渡太快,我是没怎么搞明白。
至于实用主义,呵呵,分析哲学之后的一个转向就是逻辑实用主义的兴起。不懂实用主义,就不懂英美流哲学。西哲肯定贯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