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不可信赖吧 关注:25贴子:832
  • 11回复贴,共1

【中国学术论坛】张伯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柬埔寨1楼2012-02-09 20:20回复
    不能发竟然


    IP属地:柬埔寨2楼2012-02-09 20:23
    回复
      ”(同上,第117页)他还说,上述许多人就是在南开成长起来的。南开大学不仅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学生,也造就了许多学术大师,这是它对中国教育的一大贡献,却被许多人忽略了。 对于南开的学术环境和人际关系,何廉有也比较详细的描述——
      第一,张伯苓的人格魅力给了他很深的印象。他说,张先生高大魁梧,质朴真诚,认真负责,乐观热情。交谈中,他总是全神贯注地倾听对方说话,很少开口。熟悉之后,“我与他的交往发展到十分亲密的程度,……(他)成了鼓舞我工作的动力。” 第二,南开的人际关系令人神往。何廉说:“教员之间意气相投,关系十分融洽。除去讲授中文课和中国文学课的教师外,所有的教员都是从美国‘留学生’中延聘的。大家都很年轻,平均年龄三十岁左右,其中大部分在美国就是朋友了。行政部门的人员大部分是张伯苓在南开中学的学生,是在长时期为学校服务中提拔起来的。他们对学校和校长都忠心耿耿,工作埋头苦干,极其自觉而且工作能力很强。”何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开始其学术生涯的。他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他是很好的激励。 第三,简朴而充实的生活让人感到满足。与其他大学相比,南开的工资是比较低的。但由于它从不拖欠教师工资,因此许多人愿意选择南开。另外,为了弥补工资较低的缺憾,南开的房租很低,再加上社交活动很少,不正当的消费几乎没有,因此何廉认为“校园的气氛可谓简朴、安定、满足。”(同上,第123-124页) 正因为如此,南开的教师都以一种全力以赴地的献身精神在工作,他们用心专一,从来不到别处兼职挣钱,这符合潘光旦所谓应当给教师一点宁静的观点,也是南开取得成功的一个原因。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情况开始有所变化。当时罗家伦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把清华基金从外交部争取回来,用以改善教师待遇和教学环境,南开的许多著名教授因此去了清华。张伯苓深知南开虽然竞争不过清华、北大,但他坚信私立大学应该在教育界占有一席之地。他提出:“我们有必要竞争吗?我们难道不应当决定停止竞争,争取互相合作,同心协力,取长补短吗?”(同上,第128页)经过认真研究,张伯苓决定发挥地处天津的优势,成立经济学院,并实行教学、研究并重管理体制,经过几年努力,“学经济到南开”,成为人们的共识,南开的声望也大大提高。
      “允公允能”的教育思想 关于张伯苓的教育思想,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比如爱国教育、民主教育、实用教育、科学教育等等,真是见仁见智,五花八门。然而最能体现其教育思想的还是他在南开校训中提出的“允公允能”四个字(南开校训为“日新月异允公允能”)。《诗经•鲁颂》中有“允文允武”句,“允公允能”显然脱胎于此。据孔颖达解释,“允文允武”是“既有文德,又有武功”的意思。因此用张伯苓的话来说,“允公允能”就是要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 对于张伯苓的教育思想以及“允公允能”的深刻含义,在台湾的南开校友雷法章有过精辟而精彩的解释。他说:“‘公’、‘能’教育的内容可以说是熔社会教育与个人教育于一炉的教育。前者是一种社会道德的培养,而后者则是一种个人能力的锻炼。因此它的宗旨是:不仅要求受教者能充实个体,同时它还进一步的要求个体的充实。(引者按,此处应为逗号)不为己用,而应该为公为国,为人群服务。在以往,一般人常常指责政治风气贪污腐化,如果我们稍加分析,就不难了解贪污的由来,是不知有‘公’;腐化的原因,不外无‘能’。如果我们以往的教育都能切实注意到‘公’‘能’,(引者按:此处逗号可能是误植)并重观念的培养,那么,或许社会上依法腐化的风气,将可日见肃清。”这些话说得多好啊!贪污的由来,是不知有“公”;腐化的原因,不外无“能”。这就是张伯苓提倡“允公允能”的原因。换句话说,贪污腐败的盛行,除了制度不良外,也是教育的失败。张伯苓还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只有到死的时候,才会腐化,活人是不应当腐化的。”(同上,155-157页)这话对于那些不知有“公”,不外无“能”之辈,应该是当头棒喝。 南开的管理非常严格。学校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规定学生不许蓬头垢面,不许体态放荡,不许言语粗野,不许奇装异服,不许随地吐痰,更不许饮酒、吸烟、赌博、早婚、冶游,考试不许作弊。据说校内每幢楼的门厅内都有一面大镜子,上面都刻着这样的箴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重正,肩重平,胸重宽,背重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张伯苓认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最大缺陷是死读书。他反对把学校办成单纯灌输书本知识的场所,反对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俘虏。他说:“只知道压迫着学生读死书的学校,结果不过是造出一群‘病鬼’来,一点用处也没有。”(同上,第31页)许多人在回忆张伯苓时都谈到两件小事:一是他不许学生吸烟,但自己却吸旱烟。当学生指出时,他将烟袋一折两段,从此再不吸烟。


      IP属地:柬埔寨6楼2012-02-09 20:24
      回复


        IP属地:柬埔寨12楼2012-02-09 21:12
        回复



          


          IP属地:柬埔寨13楼2012-02-10 12:01
          回复



            IP属地:柬埔寨14楼2012-02-10 12:02
            回复



              IP属地:柬埔寨15楼2012-02-10 12:03
              回复



                IP属地:柬埔寨16楼2012-02-10 12:05
                回复
                  内容为空


                  18楼2012-02-12 13:03
                  回复


                    IP属地:柬埔寨19楼2012-02-12 15:10
                    回复
                      好!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5-12-15 15:25
                      回复
                        四年多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6-09-30 07: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