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近郊发现一条石板古道,过去是西营直通济南的捷径原来30公里长现在还剩三四公里,据推测距今约1500年历史 “在济南近郊,我发现有条很规整的石板古道,道旁还有古代石碑。”日前,一位资深驴友给记者打来电话。根据他提供的路线,记者来到济南近郊的扳倒井村、小岭村一带的山间村落进行寻访,果然发现了驴友所说的那条石板路。村民说,这条石板路当年是西营直通济南的捷径,原来有30公里长,现在多数路段都消失了,在当地还剩下三四公里,很完整。而立于小岭村的一块明代万历年间的石碑显示,这条古道距今已有约1500年的历史了。
□文/片 本报记者 郭学军 实习生 张泽莹
扳倒井村有条上山石板路 约有300米长,保存完好
2月14日,记者首先来到大佛头东南侧的扳倒井村进行寻访。扳倒井村位于二环东路一侧,村里的路很窄也很难走,随地建起的几层高的楼房毫无规则地分布在村中。
沿着村中间的一条街巷穿过,正好遇到村里沿街的集市。“这条街就是原来穿村而过的古道,可惜现在路上的石板没有了。你们看,街边的那个亭子下就是扳倒井,这个村子因井而得名,以前过路的人都到这里找水喝。”在一位老汉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了村中有着悠久历史的扳倒井。水井旁几块被绳索磨出深深沟槽的石头,透露出水井年代的久远。
因不知现存的古山道在村边哪个山头,记者向年龄大的村民询问情况。经过两名五六十岁村民的指点,记者爬了几层山岗,才在村子的南头找到了上山的石板路。
只见这段弯曲的石板路约有300米长,保存得比较完好。有的地方由两排石板铺成,宽约1.5米,有的地方由一排石板铺成,宽约半米。每隔几块平铺的石板,就有一块起阻挡作用的竖立铺设的石板。有的路段路面则因地制宜,直接由山体岩石凿平。在石板路边缘,有的地方还有用石头堆砌的路沿。
“这条路就是古山道,沿着它往前走,从山岭的豁口爬过去就是小岭村。”一位正在山坡上修理树枝的中年村民指着往南的上山道说,由于附近的几个村子都修了进村的公路,现在这条山道已经很少有人走了。
小岭村的石板古道仍在用 较完整路段有三四公里长
记者沿着山道爬上去,就登上两座山间的豁口。只见豁口另一边就是小岭村,由于豁口处有人开采山石,把山坡挖出个大窟窿,石板路在这里中断了。无奈,记者又折回扳倒井村,乘车绕行到兴隆庄进山,沿着弯曲的山路从另一个方向进入小岭村。
“你们从村南进村,铺设这石板的小路就是那条古道,我们村的这段古道保存比较好。”正在村头地里干活的70岁村民张延泉说,在他小时候,这条古道上的行人还很多,在村里经常能见到停下歇脚的人。可现在南部山区通了公路,除了附近的村民和专门爬山旅游的,没有多少人走这条道了。
记者走进村子,果然看见一条石板道从山坡延伸到村里,是村中仍在使用的一条道路,旁边有条蜿蜒曲折的山水沟穿村而过,村民的房屋沿沟和古道而建。一些残留的老房子用石头垒砌而成,错落有致,很有味道。在山水沟旁边,有的地方还建有石拱桥,有的地方则残留着石头砌成的小水库。
“我们村的石板路和扳倒井村的石板古道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小岭村65岁的原支部书记田明功介绍说,这条古道北起千佛山东南侧的开元寺大佛头附近,中间经过市中区的扳倒井、小岭、大岭等几个村,一直延续到历城区的西营,全长约30公里。可现在,由于开路和村子开发等原因,大部分古道都消失了,只有他们村的比较完整,还有约三四公里长的路段。
从明代石碑碑文推测 古道已有1500年历史
“我家就住在古道旁边,门口的墙上还嵌着一块明代的石碑,记录的就是当年修路的事。”在田明功老人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记录明代乡民集资修路的石碑。虽然石碑经过风化字迹模糊,但仍能辨别出大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