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迷吧 关注:477贴子:70,964

回复:【俊男靓女】《中国"名"系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据传黄蓉在襄阳城破之前曾将杨过赠与郭襄的玄铁重剑熔化而铸倚天剑和屠龙刀,内藏兵法秘奥与武学精要,分授次女郭襄与小儿子郭破虏,并留下“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这几句话。后郭破虏在破城时与郭靖夫妇共同战死,屠龙刀流落江湖,而其中的秘密只郭襄一人知道了,后来再传与其弟子。另铸玄铁指环,内刻:留贻襄女,后为峨眉掌门信物。


331楼2012-04-15 10:56
回复
    峨嵋第二代掌门为风陵师太,其法号也是郭襄为纪念与杨过的初逢(风陵渡)而起的。她的弟子孤鸿子与明教高手杨逍约斗不敌,负气而亡,将倚天剑失落并落入官府之手。风陵传衣钵于灭绝师太,灭绝也终于重新抢回倚天剑,并广招弟子,使峨嵋声誉日隆,成为与少林、武当、昆仑相抗礼的四大门派之一。


    332楼2012-04-15 10:56
    回复
      4、崆峒派
      崆峒派是中国传统武术五大流派之一,可谓源远流长。从现有的记载看,崆峒派武术早于少林、峨嵋、武当等。《庄子》、《尔雅》、《史记》中都有记载:“空同之人武”。
      崆峒武术到了唐代盛行一时,也促成了体系的完善,李白诗云“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荡”。这一时期,“派”开始形成。第一代掌派人唐朝甘肃人飞虹子吸收了当时瓜州(现在的敦煌)等地的舞蹈,形成崆峒派重要的高深武功体系“花架门”,到此初步完成了崆峒派武学的整体架构。飞虹子也因此成为崆峒派第一代掌派人。


      334楼2012-04-26 20:03
      回复
        从唐朝开始兴盛的崆峒派武术,晚清时达到鼎盛,到了现代,已基本脱离了普通人的视野。以致大多数人认为崆峒派只不过是武侠小说中虚幻的门派。
        现代武侠小说中,崆峒派为名门正派,武术以剑术为主,走奇险辛辣之道。事实上,崆峒派武学中,剑术只是其中之一,崆峒派多用扇子、拂尘、铁耙、双钩等武器。现代弟子演练武功,用剑的反倒稀少。


        336楼2012-04-26 20:06
        回复
          金庸在崆峒山立碑“崆峒武术,威峙西陲”。而实际上,崆峒派武术流传甚广。在晚清的广东,武术成为抵御外敌的工具。崆峒派第八代掌派袁一飞、第九代掌派胡飞子均立过战功。
          崆峒派武术并不是只有道士才练的武术。月牙铲、拂尘、扇子都是崆峒派常习器械,而拳术中有先天罗汉十八手、飞龙掌、崆峒太极拳等,充分融入了佛道儒三家文化。


          337楼2012-04-26 20:07
          回复
            崆峒派在对身份地位的的称呼上有别于其他门派。在一个门派,身份权利最高者,少林称为“住持”。武当峨眉等大多数都称为“掌门”,而崆峒派管其称做“掌派”或“掌派人”,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崆峒派有八个掌门人,即飞龙门掌门、追魂门掌门、夺命门掌门、醉门掌门、神拳门掌门、花架门掌门、奇兵门掌门和玄空太极门掌门,但他们只负责管理本门下的弟子,八个掌门是平级关系,不互相管辖,由于玄空门武功基本是掌派人独修的功夫,所以玄空太极门的掌门基本也就是下一任的掌派人了。而比八个掌门身份再高一级的就是掌派了。


            338楼2012-04-26 20:09
            回复
              而在崆峒派早年的门规中又有传授和开派一说。按照掌派人的传代数,逢单(即第一代、第三代等)叫传授,逢双(即第二代、第四代等)叫开派。传授武功,就是师父尽量将所有武功传授徒弟,不使其失传。一个师父至多不超过十六个徒弟。所谓开派呢,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各地方都要有一定数量的徒弟练我派的武术。按规矩,先开派的地方入门早的为师兄,后开派的地方入门晚的是师弟,而不以武功高低分师兄师弟。


              339楼2012-04-26 20:09
              回复
                崆峒派还有一个规矩,就是每个徒弟所传的武功都是不一样的,分为一、二、三等。除徒弟外,还要有十个开山门弟了。他们必须是从优秀的徒弟中选拔出来的,授以崆峒派高级武功,做为掌派者的助手。传授一个徒弟武功的时间,一般为三年。但每位掌派要到各地去传授武功,来回走动。所以,三年时间是指师父实际指导的累计的三年时间,三年满,方可出师。


                340楼2012-04-26 20:23
                回复
                  历代崆峒派掌派:
                  第一代 飞虹子 唐朝甘肃
                  第二代 飞绥子 宋朝甘肃
                  第三代 云离子 元朝甘肃
                  第四代 飞云子(黄衫客) 明朝甘肃
                  第五代 眉姑(女) 清朝四川
                  第六代 飞尘子(曲一洪) 清朝四川
                  第七代 陆尘子 清朝湖南
                  第八代 袁一飞 清朝广东
                  第九代 胡飞子(胡惠民) 民国浙江·平湖
                  第十代 燕飞霞(王进)吉林
                  第十一代 白义海 甘肃平凉
                  花舞影(女) 日本东京(日本崆峒派第一代掌派人,师承燕飞霞,亦是燕飞霞的妻子)


                  341楼2012-04-26 20:25
                  回复
                    崆峒武术创始于崆峒山,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并称为我国著名五大传统武术流派。始祖是飞虹子,早年在少林寺学艺,后隐居崆峒山习道研艺。崆峒派武术特点是“奇兵”(兵器),它不属于十八般兵器。形式各种各样,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不易被对方发现,交手中往往能出奇致胜。
                    崆峒派武术共有八大门内容,按初级到高级程度分:飞龙门、追魂门、夺命门、醉门、神拳门、花架门、奇兵门和玄空门(太极门)。每门都有十五六套东西。


                    342楼2012-04-26 20:26
                    回复
                      飞龙门:
                      是崆峒派武术的初级门、这一门里包括飞龙拳、飞龙掌、飞龙刀、飞龙枪、飞龙剑、飞龙棍、飞龙铲、飞龙双钩、飞龙双鞭等。在此基础上,追魂门、夺命、醉门、神拳门都有拳、掌、刀、枪、剑、棍、铲、双钩、双鞭等功夫逐一提高变化,增强了难度和攻击性。


                      343楼2012-04-26 20:27
                      回复
                        追魂门:
                        在飞龙门的基本套路和动作上加强了追击性,攻击时招式多变,招招紧逼,连绵不断,有排山倒海之势。其各路名称亦由飞龙门中的“飞龙”变成“追魂”称谓。即:追魂拳、追魂掌、追魂刀、追魂枪、追魂剑、追魂棍、追魂铲、追魂双钩、追魂双鞭等。


                        344楼2012-04-26 20:27
                        回复
                          夺命门:
                          是在追魂门的基础上又上了一层,其特点是猛烈,招招致命,绝招频出,不留活路,因此,夺命门各路均以“夺命”冠名,如夺命拳、夺命掌、夺命剑、夺命棍等十几个套路。


                          345楼2012-04-26 20:27
                          回复
                            醉门:
                            是在夺命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主要强调动作中的跃、翻、仆、腾、宕等功夫。醉门有分文武两类,称文八仙和武八仙。文八仙重醉态的表现,没有跌仆动作,武八仙带跃、带宕、跌仆腾跳都有。醉门中的套路因此多出十几个套路,如文醉拳、武醉拳;文醉剑、武醉剑等,都是文、武个一套、拳、掌、刀、枪、剑、棍、铲、钩、鞭齐备。


                            346楼2012-04-26 20:28
                            回复
                              神拳门:
                              所谓神拳,即花拳绣腿。这种花拳绣腿不是通常所说表演的那种“花拳绣腿”。这拳打不实,用意而不用力,如游龙一般,是崆峒派拳术中登峰造极的功夫。此门中同样有拳、掌、刀、枪、剑、棍、铲、钩、鞭等十几种套路。


                              347楼2012-04-26 20: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