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迷吧 关注:477贴子:70,964

回复:【俊男靓女】《中国"名"系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十大文化名楼之一。与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位于南京古城西北角,临近长江。明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春,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在京师(今南京)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撰写《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职事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


217楼2012-03-10 17:58
回复
    “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年”。这副绝妙的对联 阅江楼近景(19张),是南京阅江楼六百年风雨沧桑的真实写照。登上阅江楼,放眼远眺,但见浩瀚的大江滚滚东去,一览无余,仿佛郑和下西洋以来六百年烟雨尽收眼底。阅江楼工作人员介绍说,当年郑和庞大的船队就是从南京下关龙江出水,浩浩荡荡地从这里驶向太仓刘家港起锚地。


    218楼2012-03-10 17:59
    回复
      底层,最值得看的是一椅、一壁、一匾。摆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朱元璋龙椅”,虽是仿制品,但选上等优质红木制成,重量超过千斤。龙椅靠背上雕有九条龙,刻工精细、形象生动。东侧的一匾,“治隆唐宋”,为康熙所书。
      二层有一船、一画,明朝永乐帝朱棣,取消海禁,扩大贸易、文化交流,当时南京下关地区是座造船厂,船厂打造了许多船,最长的船,长一百三十八米,宽五十六米,航行时有九桅十二帆,载重量七千吨,在六百年前可算世界之最。


      221楼2012-03-10 18:01
      回复
        钟楼三层大厅正中,装饰着中国最大的景德镇巨幅瓷画郑和下西洋。画高十二点八米,宽八米,画面由十二个部分组成,色彩斑斓,气势磅礴,全景式地描述了一四零五至一四三三年间郑和下西洋这段辉煌历史,其中有建造宝船、科学航海、征服海洋、和平外交、睦邻友好、传播文明、平等经贸、文化交流等盛况,以及西洋各国的风土人情。


        222楼2012-03-10 18:02
        回复
          二层的巨型瓷画反映了一四0五年到一四三三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这段历史。 俯瞰阅江楼(20张)画面由十二个部分组成,详细描写了航海家郑和按照永乐皇帝的旨意建造宝船,到西洋各国宣传中华文明的盛况。画面还反映了永乐皇帝敕建“静海寺”、“天妃宫”并亲赐“天妃宫碑”,撞响静海寺钟声,以祭奠这位保护航海平安的海神天妃娘娘。


          223楼2012-03-10 18:05
          回复
            阅江楼的顶层可观蟠龙藻井。屋顶盘踞的金龙用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龙身上用的是二十四 K 黄金,用江宁金箔制作工艺制作。这座楼内外共用去十一公斤二十四 K 纯金,所以显得特别金碧辉煌。
            在阅江楼的二楼,还展示了郑和下西洋期间及以后的十六位皇帝像,排在前几位的就是郑和所经历的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等。同时还展示了明朝的灿烂文化,有明朝版图、名家书画、科学技术,详尽地介绍了郑和下西洋期间中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224楼2012-03-10 18:06
            回复
              江南四大名楼 阅江楼?失敬了!原来这般雄伟,好!学习了!……


              IP属地:天津228楼2012-03-13 13:46
              回复
                12、太白楼



                229楼2012-03-13 22:13
                回复


                  230楼2012-03-13 22:14
                  回复
                    太白楼在济宁旧城墙上,两层飞檐,歇山,高20余米,总面积4000余平方米。据《山东通志》记载:太白楼原名贺兰氏酒楼,并非李白的旧居,因当年李白常在此宴饮,后人敬重李白,称之为太白楼。今天的太白楼虽然不再是可以饮酒的场所,但楼的周围仍多酒馆、酒庄,参观了大自楼中的文物展览,就近择地饮酒,正可以体会“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豪情。


                    231楼2012-03-13 22:17
                    回复
                      太白楼坐落在济宁市城区古运河北岸。太白楼原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大诗人李白与夫人许氏及女儿平阳由湖北安陆迁居任城(济宁),“其居在酒楼前”,每天至此饮酒消遣,挥洒文字,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贺兰氏酒楼也因李白经常光顾而名声大振,生意兴隆。自唐咸通二年(861年),吴兴人沈光敬慕李白,登贺兰氏酒楼观光,为该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并作《李翰林酒楼记》,从此贺兰氏酒楼便改为“太白酒楼”而闻名于世。宋、金、元时期均对酒楼依貌整修。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在重建“太白酒楼”时,以“谪仙”寓意,依原楼样式,移迁于南城墙上,并将“酒”字去掉,名为“太白楼”,后于明、清、民国间进行了数十次较大的重修


                      232楼2012-03-13 22:17
                      回复
                        今太白楼是1952年人民政府拨专款在旧城墙上重建的。重建后的太白楼连同台基,共占地4000平方米,楼体为两层,重檐歇山式样,砖木结构,二层檐下正中悬扇形“太白楼”楷书阴刻匾额。楼上正厅北壁上方镶有明代诗人所书“诗酒英豪”大字石匾,下嵌着李白、杜甫、贺知章全身阴刻“三公画像石”,游廊和院内有《李白任城厅壁记》、唐代以来文人墨客的赞词、诗赋,及乾隆皇帝《登太白楼》等碑碣60余块。有罕见的李白手书“壮观”斗字方碑。1987年,济宁市在太白楼建立李白纪念馆。


                        233楼2012-03-13 22:17
                        回复


                          IP属地:四川234楼2012-03-15 18:21
                          回复
                            太白楼  太白楼! 诗词留万古,神韵涤千秋!


                            IP属地:天津235楼2012-03-16 15:19
                            回复
                              有关太白楼的文学作品:
                              对联(1) 作者:罗振玉【清】
                              =================================
                              把酒临风看带郭 千家何处青山留谢眺
                              登高望远指布帆 一片当年春水别汪伦
                              =================================


                              236楼2012-03-18 14: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