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素材吧 关注:7,544,824贴子:475,350,571

回复:【盘点】过去那些美腻的爱情故事及所留诗词,Do You Love-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失踪之谜
1125年,宋徽宗禅位给太子赵桓,太子尊徽宗为道君太上皇帝,
住在太乙宫内,专奉道教。
不久,金兵大举入侵,宋军节节败退,徽宗与钦宗终于在靖康之难成了俘虏。
金军本想连李师师一起俘虏,但没有成功。
宋朝南 渡后,李师师的下落不明,有人说她捐出家产抗金,自己遁入空门。
有人说她被金军掠走,吞金自杀。
也有人说她随便嫁了个商人,后来在钱塘江淹死了。
- -,李师师,哪去了呢?



82楼2012-03-03 14:42
回复
    - -,
    我无言以对。


    83楼2012-03-03 14:43
    回复
      看我的帖子都不用只看楼主了。


      84楼2012-03-03 14:44
      回复
        苏小小
        史中没有记载的青楼才女,传说中的名妓,
        曾经是男人心中的一个梦。
        传说她爱过一个叫阮郁的豪门公子,爱也是爱得轰轰烈烈,
        可是在阮郁被父亲招回,不准再与苏小小来往后,
        苏小小也仅难过了一些时候,便放下了,
        照旧与她看得上的文人雅士来往,周旋在男人的世界里。
        杭州西湖有苏小小墓。


        85楼2012-03-03 14:45
        回复
          苏小小家先世曾为东晋官,从江南姑苏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
          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泠桥畔。
          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每日靠积蓄生活,尽情享受于山水之间。
          因她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跟随。
          没有父母的管束,苏小小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
          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她的门前总是车来车往,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妓。   有一天苏小小在游玩之时碰到了一位俊美的公子――阮郁。
          两人一见倾心,阮郁到苏小小家拜访,受到美人的礼遇,晚上便同榻而眠。
          苏小小从此与阮郁形影不离,每日共同游山玩水。
          可是阮郁的父亲听说他在钱塘整日与妓混在一起,非常生气,把他逼回了金陵(今南京)。
          苏小小整日企盼,却不见情人回来,终于病倒了。
          幸好她还不是爱钻牛角尖的人,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进屋来,陪苏小小聊天,
          她渐渐恢复了车马盈门的往日生活。
          在一个晴朗的秋天,在湖滨她见到一位模样酷似阮郁的人,
          却衣着俭朴,神情沮丧,闻讯后才知此人叫鲍仁,因盘缠不够而无法赶考。
          她觉得此人气宇不凡,必能高中,于是主动提出为提供钱物上的帮助。
          鲍仁感激不尽,满怀抱负地奔赴考场。
          当时的上江观察使孟浪因公事来到钱塘,身为官员不好登苏小小之门,
          于是派人请她来府中,没想到苏小小架子很大,
          催了几次方来,孟浪决定难为她一下,于是指着庭外一株梅花让她做诗,
          苏小小从容不迫地信口吟出:
          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
          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
          孟浪赞佩不已。
          佳人薄命,苏小小在第二年春天因病而逝。
          这时鲍仁已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
          赴任时顺道经过苏小小家,却赶上她的葬礼,
          鲍仁抚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有诗云:“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
          墓上覆六角攒尖顶亭,叫“慕才亭”,
          据说是苏小小资助过的书生鲍仁所建。


          86楼2012-03-03 14:47
          回复
            苏小小墓
            在文化大**前夕的1964年,该墓被红卫兵毁坏。
            2004年市民热烈争论后, 杭州市政府决定重修苏小小墓。
            园林专家孟兆桢根据老照片反复推敲后重建了该墓。
            重建后的苏小小墓用泰顺青石雕琢而成,
            由六根方柱支撑,高3.15米,墓径2.6米,圈高0.9米。
            重建后的慕才亭内有十二幅楹联,邀请了沈鹏、马世晓、黄文中等12位书法家题写。
            这十二幅楹联分别是:
            1.桃花流水窅然去 油壁香车不再逢。
            2.金粉六朝香车何处 才华一代青冢犹存。
            3.灯火疏帘尽有佳人居北里 笙歌画舫独教芳冢占西泠。
            4.几辈英雄拜倒石榴裙下 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垄中。
            5.千载芳名留古迹 六朝韵事着西泠。
            6. 湖山此地曾埋玉 风月其人可铸金。
            7.花须柳眼浑无赖 落絮游丝亦友情
            8.亭前瞻柳色风情已矣 户上寄萍踪雪印依然
            9.且看青冢留千古 漫道红颜本暂时
            10.烟雨锁西泠剩孤冢残碑浙水呜咽千古憾 琴樽依白社看明湖翠屿樱花犹似六朝春
            11.花光月影宜相照 玉骨冰肌未始寒
            12.十载青衫频吊古 一抔黄土永埋香
            “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爱好山水”
            是苏小小的遗愿,山水之于小小,犹如小小之于我。
            西泠桥畔的埋香之所,既了却了佳人遗愿,又为西湖山水增色。
            13,、赏尽世间绝美,只为小小而泣。 宋代钱塘名妓


            87楼2012-03-03 14:49
            回复
              梁红玉(1102—1135),
              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
              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
              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
              “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
              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
              后结识韩世忠。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
              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的正妻。
              - -,终于成了一对


              88楼2012-03-03 14:51
              回复

                韩世忠起兵后,和梁红玉两人相亲相爱,梁红玉有了身孕,便留在京城,
                想不到竟被苗傅和刘正彦扣押。
                但韩世忠善于用兵,作战勇敢,威名素著,苗傅等人对他颇为忌惮,对梁红玉母子颇为客气。   事变发生之后,宋高宗的行动已是毫无自由,
                宰相朱胜非与隆佑太后密商,派梁红玉出城,驰往秀州,催促韩世忠火速进兵杭州勤王,
                并由太后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
                这里商量妥当,朱胜非就对苗说:
                “韩世忠听到事变后,不立即前来,说明他正在犹豫,举棋不定,
                如果你能派他的妻子前往迎接,劝韩世忠投奔你,那么你力量大增,
                别的人就用不着惧怕了。”
                苗傅听后大喜,认为是一条好计,立即派梁红玉出城,
                梁红玉回家抱了儿子,跨上马背,疾驰而去,一昼夜赶到秀州。
                韩世忠在了解了一切情况后,当即会同刘浚、刘俊,带兵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乱。
                宋高宗喜出望外,亲自到宫门口迎接他们夫妇,
                立即授韩世忠武胜军节度使,不久又拜为江浙制置使。
                


                89楼2012-03-03 14:58
                回复
                  陈圆圆
                  本姓邢,名沅,字畹芬。明末清初苏州名妓。
                  在民间流传最广的传闻,莫过于陈圆圆、吴三桂和李自成之间的纠缠,
                  “冲冠一怒为红颜”讲述的就是这段传闻。
                  陈圆圆母亲早亡,从姨父姓陈。
                  能歌善舞,色艺冠时,时称“江南八艳”之一。
                  崇祯时外戚周奎欲给皇帝寻求美女,以解上忧,后来田畹将陈圆圆献给崇祯。
                  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陈圆圆又回到田府,后被吴三桂纳为妾。
                  相传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
                  诗人吴梅村为她作《圆圆曲》: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91楼2012-03-03 15:01
                  回复
                    很清新~~
                    我爱、


                    92楼2012-03-03 15:05
                    回复
                      我也爱你哦。


                      94楼2012-03-03 15:06
                      回复
                        陈圆圆,虽远不如梁红玉英姿飒爽,
                        但她以她的美貌倾倒了吴三桂,倾倒了刘宗敏,倾倒了大顺王朝,也倾倒了许多年后的无数的男人。
                        即便李自成不敌悍满,但吴三桂若不投降多尔衮,
                        满人最少要晚入关几十年。
                        所以说,陈圆圆以她个人魅力的影响着别人而改变了历史。
                        在随后的日子里,身负国贼之名的吴三桂以陈圆圆作为精神支柱,
                        自山西,渡黄河、入潼关、克西安、平李闯、定云南、驱永历,
                        可谓风尘仆仆,东征西伐,为清廷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红颜祸水?长得漂亮能怪谁?所谓天生丽质难自弃
                        噢~说道长恨歌了,十大名妓后再来个近代的咱就来史上最大的美女和阔佬


                        95楼2012-03-03 15:08
                        回复


                          96楼2012-03-03 15:08
                          回复
                            柳如是(1618年-1664年),
                            女诗人,浙江嘉兴人。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又称河东君,
                            丈夫为明清侍郎钱谦益,
                            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故自号如是。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
                            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
                            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
                            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
                            其墓在江苏常熟虞山花园浜,陈寅恪著有《柳如是别传》,
                            电影及电视剧《柳如是》已开机拍摄。


                            97楼2012-03-03 15:11
                            回复
                              柳如是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溥、陈子龙友好,与陈情投意合,
                              但陈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
                              柳氏择婿要求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谊阶段。
                              最后于崇祯十四年她20余岁时,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
                              钱氏娶柳后,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
                              柳氏后生有一女。有“红学“者认为,曹雪芹设计的绛云轩是来自柳氏的绛云楼。
                              明崇祯十三年冬天,原朝廷礼部侍郎钱谦益削籍归乡已经两年,
                              这年的冬天奇冷,他所居住的“半野堂”门前也特别冷清,已好久不曾有友人来访了。   一个冬日淡淡的午后,钱谦益坐在书房中打吨,忽听得家人传报:“有客人来访!”
                              不一会儿,拜贴就送到了书桌上,钱谦益来了精神,拿过拜帖一看,
                              上面写着:“晚生柳儒士叩拜钱学士。”“柳儒士?”
                              他心里起了疑问,这名字似乎未曾听说过,是谁呢?
                              也许是慕名前来造访的无名晚辈吧,这种人钱谦益接待得不少,
                              如今反正闲居无事,有个人聊聊也好,于是他让家人有请来客。
                              待钱谦益慢条斯礼地踱进客厅,来客已站在屋里翘首欣赏墙上的字画了,
                              听到脚步声,来客连忙转过身来,朝钱谦益深深一辑,
                              恭恭敬敬地称礼道:“晚生见过钱老先生,冒昧造访还望见谅!”
                              钱谦益打量着来客,见他一身兰缎儒衫,青巾束发,一副典型的富家书生打扮,
                              举止虽有板有眼,身材却异常的娇小,似乎缺少一种男子的阳刚之气。
                              再瞧面貌,明眸生辉,鼻挺嘴秀,皮肤白嫩,清秀有余而刚健不足。
                              看着看着,钱谦益猛觉得有几分面熟,可搜索枯肠,始终想不起是在哪里见过。
                              来客看着钱谦益若有所思的神态,不禁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
                              似乎猜中了主人在想什么,他也不去打断,只是轻悠悠地吟出一首诗:

                              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
                              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
                              真没想到啊!柳姑娘光临寒舍,有失远迎,得罪!得罪!”
                              钱谦益热情地请所谓的“柳姑娘”落了座,又忙着命侍婢上茶奉酒,
                              说是要为柳姑娘驱寒消疲。
                              这个女扮男装的柳姑娘是谁呢,竟如此惊动名重一方的钱谦益?
                              柳姑娘原来就是苏州一代名妓柳如是。
                              说起柳如是与钱谦益的交情,那还是两年前的事。
                              那是崇祯十一年初冬,供职京师的江左才士钱谦益,
                              本已高居礼部侍郎之职,眼看又要提升,却因贿赂上司之事被揭露,
                              不但受了廷杖之责,而且免去了官职,被迫返回原籍常熟。
                              那时他已五十七岁高龄,猝遭巨变,心境黯淡悲凉,一路透迤南归。
                              途经杭州时,顺便前往西湖上荡舟闲游,排遣愁怀,
                              疲倦时便落脚在杭州名妓草衣道人家中。
                              当时恰逢柳如是也客居杭州,是草衣道人门上的常客,
                              那天正巧将一首游湖时即兴作的小诗搁在了草衣道人的客厅里。
                              钱谦益无意中发现了那帧诗笺,拿过来轻声诵读:

                              垂杨小宛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
                              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好清丽别致的诗句,诗词大家钱谦益不由得击节称赞,
                              善解人意的草衣道人看在眼中,心领神会,凑过来道:
                              “明日何不请来柳姑娘一同游湖?”钱谦益自然求之不得。
                              第二天,一只画舫果然载着三个人悠悠荡荡于西子湖上。
                              一见到柳如是,钱谦益立即生出一份怜爱之情,这姑娘长得娇小玲戏,
                              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嵌在俊秀的脸蛋上,显得分外动人。
                              这般小巧的可人儿,腹内竟藏着锦绣诗情,着实令人感叹。
                              


                              98楼2012-03-03 15: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