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培尔吧 关注:987贴子:4,769

从中东欧的领土变迁看现代欧洲历史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贴主要通过地图来讲述欧洲,尤其是中欧和东欧,在战争中发生的领土变迁,并且简要回顾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的领土变迁,虽然是转载,但也花费了我不少时间,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


1楼2006-10-31 19:30回复
    1937年的欧洲版图|


    2楼2006-10-31 19:32
    回复
      二战爆发之后的欧洲领土变迁

      这两张地图分别是1939年波兰战役结束后,以及1941年德苏战争爆发前的欧洲地图。上图中,奥地利已经被德国吞并。波兰西部和波希米亚-摩拉维亚成为德国占领下的总督辖区。匈牙利已经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罗塞尼亚地区。意大利吞并了阿尔巴尼亚。东边,苏联吞并了波兰东部,并且控制了波罗的海三国。但是苏芬战争还没有爆发。比萨拉比亚也没有被吞并。


      3楼2006-10-31 19:35
      回复
        Year_1941


        4楼2006-10-31 19:36
        回复
          这是1942年的欧洲地图。注意一些边界的变迁:芬兰收复了1939年失地;东方德国和波兰总督区边界发生了变化;罗马尼亚取得了西南乌克兰;成立了奥斯特兰和乌克兰两个党卫军辖区。另外注意巴尔干半岛的国界变化


          7楼2006-10-31 19:41
          回复
            芬兰的领土变迁:

            1939年的芬兰


            8楼2006-10-31 19:42
            回复
              1941年的芬兰地图。如以前所说,在德苏战争中,芬兰并不认为它是参加德国反苏战争的一个成员,而是认为它是在进行一场收复1939年失地的“延续的战争”。所以芬兰军队打到1920年边界便止步,不再深入苏联领土。考虑到后来战争的结果,谁能说这不是先见之明或者说幸运呢?


              10楼2006-10-31 19:43
              回复
                罗马尼亚的领土变迁:

                1940年第二次维也纳仲裁之后的罗马尼亚地图


                11楼2006-10-31 19:43
                回复
                  ——“特兰西尼斯特里亚”这个名字最初词源的意思是“横跨(德)涅斯特河”,现在更多地被西方用来指德涅斯特河以东的摩尔多瓦共和国领土,那里主要居民是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


                  13楼2006-10-31 19:44
                  回复
                    补楼


                    16楼2006-10-31 19:47
                    回复
                      波兰的领土变迁:


                      因为波兰的领土变迁,在二战中对英国、苏联、德国和波兰自己等相关国家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如果光提到三次瓜分波兰、或者只说1921年的“大波兰”边界,不免片面。因此这里再稍微跑一点题,追溯到比较久远的年代,再回顾一下波兰领土的变迁:

                      波兰民族在10世纪晚期开始形成。当时有六个斯拉夫部落居住在维斯瓦河与奥得河之间的平原上。他们选举皮亚斯特家族的梅什科作为自己的统治者。但是象其他斯拉夫部落一样,梅什科死后把王国平分给自己的几个儿子,从而削弱了萌芽中的波兰民族的形成。

                      1,1370年的波兰。卡西米尔三世在位时期。蓝色的区域是他即位时继承的领土。粉色的地区是他的采邑。绿色的是西里西亚,后来割让给波希米亚王国,以换取他们取消对波兰王位的要求。波兰的邻国,北方是条顿骑士团,东边是立陶宛大公国,已经被波兰人同化,他们的首领将在16年后与波兰女王结婚,建立起波兰的亚盖隆王朝(立陶宛王朝)。西边是勃兰登堡选帝侯和波希米亚王国,南边是和波兰有联姻关系的匈牙利王国。


                      17楼2006-10-31 19:48
                      回复
                        6,第四次瓜分:1939年8月23日,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两个强盗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苏联分得的赃物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芬兰、波兰东部和比萨拉比亚;德国的势力范围为立陶宛和波兰西部。两国在波兰的边界以纳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为界。这条分界线实际上发生了变化。德国推进到布格河,苏联吞并立陶宛,把布格河以西波兰民族主义情绪甚强的卢布林省让给了德国。图中的红色线,就是两个强盗的分赃线。黄色部分被并入“大德意志”,绿色部分为“波兰总督区”,首府在克拉科夫。绿色的那条线,则是1942年“大德意志”(Grossdeutschland)的东部边界。图中斯洛伐克边界线有误。


                        22楼2006-10-31 19:50
                        回复
                          7,战后的波兰:

                          1944年1月4日,苏联红军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南部边缘的萨尔尼车站越过了旧的波苏边界线。于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波兰的边界——被提了出来。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最大的让步底线是以维尔纽斯—利沃夫一线为界,斯大林则要求以寇松线为界。8月,苏联派去的贝鲁特和布尔加宁在波兰东部城市卢布林成立“民族解放委员会”,即卢布林委员会。

                          下图是战前波兰和战后波兰领土的对比图。


                          23楼2006-10-31 19:51
                          回复
                            回顾一下二战中的瑞士:


                            战前,瑞士的纳粹运动活动也很猖獗,尤其是在德语区。1936年,瑞士纳粹领袖威廉·古斯特洛夫遇刺(德国马上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艘游船),纳粹德国的宣传机器向瑞士政府发出了恫吓和嚎叫,两国关系进入低谷。

                            1939年8月,亨利·吉桑将军被瑞士联邦院任命为武装部队总司令。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他立刻宣布44万瑞士军队进入总动员状态。9月22日起,瑞士边防军开始向飞入瑞士领空的法国和德国飞机开火。10月4日,吉桑将军代表瑞士联邦院宣布,在战争期间,任何命令瑞士军队,对以瑞士政府名义发布的对外来武装力量不抵抗的命令、传单、无线电信息,都不能被军队作为军令接受。瑞士军队和国民警卫队将同敌人战斗到底。

                            到1940年,瑞士的420万人口中,有85万加入了现役军队和国民警卫队。1940年5月10日,一架瑞士的Me109战斗机击落了一架飞入瑞士领空的He111轰炸机。战争期间瑞士一共击落11架德国飞机,自己损失三架。法国全境沦陷后,希特勒命令德国总参谋部开始制订最迟在1944年之前入侵瑞士的计划。经过权衡计算,德国人发现入侵瑞士的代价将相当高昂,远远超出占领瑞士可能得到的利益。

                            吉桑将军得到相关情报后,制订了瑞士的抵抗计划。边境的少数军队尽量拖延德国进军的时间,瑞士的主力部队将进入隧道仓库纵横的阿尔卑斯山地区,同时把平原地区一切可以被敌人利用的设施炸毁。瑞士拟定了一千多个需要炸毁的重要目标。穿越阿尔卑斯山通往意大利和法国的圣哥特哈德隧道和辛普朗隧道也将被炸毁。由于成本太高,加上需要利用高度发达的瑞士金融机器为第三帝国的财政服务,所以穷第三帝国之世,Wehrmacht都没有进入瑞士一步。

                            战争期间,瑞士的边境城市也受到了盟国的轰炸。1940年6月12日,一架英国轰炸机误炸了巴塞尔和苏黎世。1944年4月和1945年2月,美国轰炸机轰炸了瑞士北部的边境城市沙夫豪森和比辛根,3月又轰炸了巴塞尔的铁路枢纽站。战争期间,有166架盟国飞机在德国被击落、在瑞士坠毁,瑞士则拘留了大约1700名在瑞士坠毁的盟军飞行员。此外还有大约9000名从德国战俘营里逃脱的俘虏,则被瑞士列为难民。

                            二战期间,瑞士武装力量以极强的信心和战斗力,捍卫了瑞士联邦的独立和中立。直到今天,“吉桑精神”仍然被瑞士武装力量奉为保卫国家安全的准则。


                            25楼2006-10-31 19:53
                            回复
                              这张GIF图片反映了从1920年到1937年,欧洲国家由民主制度向独裁制度和法西斯制度转变,以及在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间转变的情况。蓝色为民主国家。土黄色为独裁国家。王冠标志的是君主制国家,天蓝色半圆的是共和制国家。匈牙利情况特殊,用前文的话说,是个“没有国王的王国,由一个没有海军的海军上将进行统治”,被称做“Vacant Throne”


                              26楼2006-10-31 19: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