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870,751贴子:12,147,446

回复:看黄忠传、赵云传有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你这说法,亮迷才有意见呢!诸葛亮对马谡之败是责己甚深。


205楼2012-03-09 08:56
回复
    马谡的罪是畏罪潜逃,罪加一等


    IP属地:江西207楼2012-03-09 09:27
    回复
      你分得清先后顺序?
      诸葛亮说这话的时候,马谡都死了,活着有错误的人当然只有诸葛亮。难不成跟你一样把罪责推到死人身上?


      IP属地:江西209楼2012-03-09 09:37
      回复
        此言甚是。


        211楼2012-03-09 09:41
        回复
          总结教训怎么就成了"马谡无罪"了?
          自己看看引汉晋春秋注的是哪一段吧
          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诸葛亮不责己会自贬三等?


          212楼2012-03-09 09:45
          回复
            顺序是没错。但错在你理解。
            马谡已经死了,但其罪已定,无需再论。需要归罪的只有活下来的人。如果是奸邪小人,定然是让死人背黑锅,自己脱罪。但诸葛亮以领导责任归罪于自己,以示大公无私。
            这好比说人都死了,盖棺定论。后人如是小人,则以贬低先人为己任。后人如是心胸宽广之人,则以宽恕先人为体认。


            IP属地:江西214楼2012-03-09 09:55
            回复
              还前后矛盾,分的清前后吗?
              先定马谡之罪,马谡死,赵云贬。既然已经定罪,那么对上则不可能重复定罪。中国自古都有一罪不两罚的传统,即便是现在也是“一罪不两罚”。这是公务员考试的常识。


              IP属地:江西216楼2012-03-09 10:06
              回复
                死马马谡:【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
                贬向朗: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流的是谁? 李邈?邈谏以"秦赦孟明,用伯西戎,楚诛子玉,二世不竞",失亮意,还蜀。
                李邈乱谏。


                217楼2012-03-09 10:10
                回复
                  就以引汉晋春秋的【或劝亮更发兵者】,诸葛亮只是回应对方劝兵。


                  219楼2012-03-09 10:14
                  回复
                    马谡、赵云是诸葛亮属下。打个比方,刘禅是总公司,诸葛亮是总公司下的分支机构,马谡、赵云是分支机构的员工。
                    在分支机构,诸葛亮最大,他有罪也没人可以定。丞相府谁有资格定诸葛亮的罪?这是中国体制的特点。不像西方国家有教会制衡。马谡、赵云的罪,由领导诸葛亮来定。
                    但向总公司发文,那么诸葛亮则不是最大,因为君王是最大的。诸葛亮这个分支机构的领导要受总公司上级的处分,那么处分的只可以是诸葛亮,而不应当是马谡、赵云。因为按照传统,一罪不两罚。而且死人无法两罚。
                    对内,诸葛亮无罪(无人可定他之罪),马谡、赵云有罪。对外,诸葛亮有罪,马谡、赵云无罪(一罪不两罚)。懂?
                    如果诸葛亮是小人。他可以让马谡背黑锅,置朝廷也为他丞相府之下,全蜀国他最大,那么连刘禅也定不了他的罪了。
                    


                    IP属地:江西220楼2012-03-09 10: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