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西兰大使馆公开的材料,教育出口已经成为该国第四大出口产业。2002年,新西兰教育出口收入为17亿新元。不过,令人稍感意外的是,中国人贡献了其中的8亿。2003年时,新西兰海外留学生总数为8.2万人,其中中国学生有3万多,占到36%。
然而,若不是2003年1月间,《中国青年报》在《谁来清扫“留学垃圾”》一文中,公开提出“留学垃圾”概念;若不是当年新西兰几所语言学校的突然倒闭,导致许多中国小留学生梦断异国;若不是在新西兰的中国小留学生之间惊爆的凶杀与绑架案件,恐怕没有几个普通的中国人会关注这个南太岛国,关注在这个国家的那些特殊的人群,关注这个人群对所在国的影响。
在这种异样的关注中,“留学垃圾”这个异常刺目的字眼赫然出现在眼前。
所谓“留学垃圾”,主要出在自费小留学生身上。他们基本是靠父母资助,主要分布在私立中学或语言学校,也有少数开始进入大学。有人将“留学垃圾”的常见症状分为三类:一是吃穿奢华,挥霍无度,比富斗阔;二是私生活缺乏约束,道德堕落;三是精神颓废,吸毒、赌博、犯罪。
“留学垃圾”现象从1990年代后半期逐渐显露,并在21世纪的初期出现一个高潮。国人对“留学垃圾”的斥责直接使包括新西兰等国在内的留学生产业遭受重创。
“留学垃圾”现象是的确存在的。我们关心“留学垃圾”产生的种种政治、社会、经济背景,并试图消除它。然而,在我们能够以具体行动消除这种现象之前,我们也许更应该关心这些在两种文化之间辛苦穿梭的孩子,如今他们中的许多却又要徘徊于道德的谴责与救赎之中,茫然无措。在采访中,记者经常能够从这些孩子身上发现一种落寞的无奈。“垃圾”或“非垃圾”?激烈的指责与争论之中,我们或许忽视的恰恰是“人”。那么,究竟什么是小留学生的真实故事?
然而,若不是2003年1月间,《中国青年报》在《谁来清扫“留学垃圾”》一文中,公开提出“留学垃圾”概念;若不是当年新西兰几所语言学校的突然倒闭,导致许多中国小留学生梦断异国;若不是在新西兰的中国小留学生之间惊爆的凶杀与绑架案件,恐怕没有几个普通的中国人会关注这个南太岛国,关注在这个国家的那些特殊的人群,关注这个人群对所在国的影响。
在这种异样的关注中,“留学垃圾”这个异常刺目的字眼赫然出现在眼前。
所谓“留学垃圾”,主要出在自费小留学生身上。他们基本是靠父母资助,主要分布在私立中学或语言学校,也有少数开始进入大学。有人将“留学垃圾”的常见症状分为三类:一是吃穿奢华,挥霍无度,比富斗阔;二是私生活缺乏约束,道德堕落;三是精神颓废,吸毒、赌博、犯罪。
“留学垃圾”现象从1990年代后半期逐渐显露,并在21世纪的初期出现一个高潮。国人对“留学垃圾”的斥责直接使包括新西兰等国在内的留学生产业遭受重创。
“留学垃圾”现象是的确存在的。我们关心“留学垃圾”产生的种种政治、社会、经济背景,并试图消除它。然而,在我们能够以具体行动消除这种现象之前,我们也许更应该关心这些在两种文化之间辛苦穿梭的孩子,如今他们中的许多却又要徘徊于道德的谴责与救赎之中,茫然无措。在采访中,记者经常能够从这些孩子身上发现一种落寞的无奈。“垃圾”或“非垃圾”?激烈的指责与争论之中,我们或许忽视的恰恰是“人”。那么,究竟什么是小留学生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