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吧 关注:2,839,170贴子:81,832,008

【转载】星游,侠岚,钢羽,万乘在2012年接连出现是偶然还是必然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天。


1楼2012-04-16 14:07回复
    2012年左右,中国本土动漫界出现的具有明显少年向风格的《星游记》《侠岚》《万乘之王》,这是中国动漫产业经过9年发展的必然结果。
    2004年在我看来是中国本土动漫发展的元年。原因很简单,就是光屁股总菊的限播,它有效的阻止了日美动漫对本土动漫产业的围剿。使得本土动漫拥有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蓝猫,虹猫,尤其是喜灰的成功都是以它为背景的。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动漫产业也一样。在2004年广电限播时。中国的动漫受众分为3类.第一类:3-5岁,他们基本没有接触或很少接触过日本动漫,对日漫没有概念认识。他们也是自2004年后支持中国幼年向动漫发展的主力。第二类:6-8岁,他们接触果部分日漫,虽然对日本动漫有一定感情,但大多数没有发展到痴迷的程度,对本土动漫的偏见也不深。也是当时支持中国幼年向动漫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三类:9岁以上,由于多年观看日本优秀动漫,这类观众的审美趣味,动漫认知,观看标准不但基本成型。而且对日漫已然形成很深的情感认同。反观2004年的中国动漫市场不但无法提供能达到他们的要求的产品,而且由于限播使得他们无法观看喜欢的日本动漫,所以便将不满发泄到了本土动漫的身上。他们对本土动漫缺乏情感与认同。几乎所有人对国产动漫的感情都为反感,厌恶,甚至仇恨。
    动漫周边不是生活必须品我们对其的消费是基于对动漫本身的情感积累。没有这个做为基础,所谓的市场也就是不存在的。
    从2004年开始,在国家的产业保护政策的支持下,当代市场经济体质下的中国动漫业发展才算正式迈出了他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能做幼漫。原因是少漫的消费群体与市场已被日漫,美漫瓜分完毕。而且就算做出一部接近日本制作水品的少年动漫,高昂的制作成本,稀少的可能消费者和粉丝群体以及落后的营销手段,都将注定了他不可能出现的命运。
    2004年开始,《蓝猫》《喜灰》《虹猫》等才算是真正的拥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它们不但肩负着中国动漫发展模式探索的使命,也肩负着本土动漫粉丝群体的培养大任。经过尽十年的发展,它们不但成功的找到了一条适合现阶段中国本土动漫的发展和营销模式,也配养了大量的对国产动漫具有相当情感与忠诚度的粉丝群体。
    2007,在我看来是中国动漫发展史的一个重要年份。原因就是当年那批6-8岁的孩子已开始长成少年。当时中国幼年向动漫以经无法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所以,绝大多数人投向了日漫的怀抱。但依然有许多人期待属于中国自己的原创动漫。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少年向动漫的潜在消费体和市场诞生了。尽管它还很弱小与虚弱,但他依然对这种需求做出了反馈,这就是2007年末《秦时明月》的出现的更本原因。《百步飞剑》虽然只有十集,但他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史上的意义是重要的。这是《秦时》的一小步,却是中国动漫的一大步。
    2011年也是的在中国当代动漫史上重要却有平凡的一年。因为当年那些3-5岁的孩子平均年龄已达到12岁,做为看着国产动漫长大的一代,他们对国产动漫的感情是目前所有群体中最深得。他们中有更多的人成了国产少年向动漫的潜在消费与粉丝群体。他们的出现,使得国产少年向动漫市场近一步扩大和成长。市场自身也对这一变化做出了反应。2012年初出现的《星游记》《侠岚》,年末还可能出现的《万乘》这些具有少年向风格的动漫就是这个不断发展成长的市场对这一现象的直接反馈与成果。这不以任何个人和集团的意志为转移。
    2012年左右《星游记》《侠岚》《钢羽》《万乘》的连续性的出现看似偶然与巧合,其实是中国动漫自20004限播令出台后,经过9年发展后的一种必然结果。
    这是市场的意志。
    中国少年动漫发展模式继承自《喜灰》《蓝猫》等的成功模式与经验。它的第一点就是超长集数。如侠岚计划600集,星游记计划520集 。第二点就是通过首轮多集数密集轰炸来提高知名度打开市场。这一点《侠岚》更具有代表性,在播出前就完成了四季总共104集的制作,第一轮就播出了52集。但是因为高额成本的压力,出现了大量的重复镜头与僵硬的人物动作,别扭的战斗场面和各种衣物,头发的违和。这是在没有盈利的情况下面对高昂制作成本的妥协与无奈。这两点是在中国电视台日播模式下获取市场的不二法门与必须选择。
    


    3楼2012-04-16 14:07
    回复

      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又从2008年到2011年。中国少年动漫的消费群体和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他们才是支持国产少年向动漫发展的基础。以他们为主体的本土少年动漫消费市场开始成型,并不断壮大。
      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资本的逐利属性,使得它会进入任何有可能盈利的产业。随着中国少年动漫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本将会进入这个不断发展壮大的新领域。资本的导向性做用又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技术,不断向这一领域汇集,近而推出更多作品。这种情况又反过来又壮大了这个市场本身。不断循环往复,形成良性发展。
      当新的消费需求产生时,市场的首要任务是提供商品来填补空白,其次才是提高产品质量。《秦时》《侠岚》《星游记》的他们每个个体都符合这一情况。尤其以《秦时》的情况最为明显。第一季目的是为了填补市场空白,第二季和第三季就是通过提高自身质量来巩固和扩大影响。
      如果我们将整个中国动漫产业来看做一个产品。那吗,这个产品本身也处于第一阶段。当然随着整个中国动漫市场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出现的竞争者,市场自身就会进行自发的调整与进步 。这个产业总有一天会发展到第二阶段的。
      需求形成市场。中国如果没有本土少年向动漫的需求也就没有它的存在与发展。这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则。2012年中国少年向动漫领域出现多部动漫的背后有着深刻市场原因与历史背景。
      2012年也是中国青年向动漫的开拓之年,代表作就是钢羽。当年6-8岁的少年已经17岁或18岁了,中国本土青年向动漫的潜在消费与粉丝群体悄然形成。市场需要对这一情况作出反应,《钢羽》就是这一反应的直接成果。其青年向的人设,剧情,世界观构架都基本符合这一消费群体的要求。《钢羽》是中国青年向动漫的试水之作,如同当年的《秦时明月》。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秦时明月》《星游记》《侠岚》《万乘之王》《钢羽》的出现,不是因为某个人和某个团体的意志,这是中国本土动漫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出现的现象。不是任何人可以无视与阻止的。
      这是市场的意志。更是一直以弱势者身份存在的中国本土动漫粉丝的意志。
      注:这只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不喜请轻喷,谢谢。
      还有我没有写小四,是因为它属于整个秦时系列。
      


      4楼2012-04-16 14:09
      回复
        速度啊


        5楼2012-04-16 14:09
        回复
          谢谢顶帖


          8楼2012-04-16 14:14
          回复
            没人自顶


            9楼2012-04-16 14:19
            回复
              别光打酱油啊,给个意见


              12楼2012-04-16 14:27
              回复
                @采仙姑的小磨菇
                


                13楼2012-04-16 14:35
                回复
                  @狙击手的复仇 


                  19楼2012-04-16 14:42
                  回复
                    同我对日本动漫也没啥深刻的印象


                    20楼2012-04-16 14:43
                    回复
                      你喜欢我为歌狂啊,很多人都很喜欢啊


                      24楼2012-04-16 14:47
                      回复
                        最爱秦时


                        25楼2012-04-16 14:47
                        回复
                          四驱兄弟我也看过,当时很喜欢


                          28楼2012-04-16 14:49
                          回复
                            是吗,可惜我没看过。


                            29楼2012-04-16 14:50
                            回复
                              为什么这么纠结呢?


                              32楼2012-04-16 14: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