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缘吧 关注:1,245贴子:20,959
优婆塞戒经七卷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尼。千优婆塞。五百乞儿。尔时会中有长者子。名曰善生。白佛言。世尊。外道六师常演说法教众生言。若能晨朝敬礼六方。则得增长命之与财。何以故。东方之土属于帝释。有供养者释提桓因则为护助。南方之土属阎罗王。有供养者。彼阎罗王则为护助。西方之土属婆楼那天。有供养者。彼婆楼那则为护助。北方之土属拘毗罗天。有供养者。彼拘毗罗则为护助。下方之土属于火天。有供养者。火天则为护助。上方之土属于风天。有供养者。彼亦为护。世尊。佛法之中颇有如是六方不耶。善男子。我佛法中亦有六方。所谓六波罗蜜。东方则是檀波罗蜜。
何以故。始初出者。为出智慧光因缘故。彼东方者属众生心。若有众生能供养彼檀波罗蜜。则为增长寿命与财。南方即是尸波罗蜜。何以故。尸波罗蜜名之为右。若人供养亦得增长寿命与财。西方即是羼提波罗蜜。何以故。彼西方者名之为后。一切恶法弃于后故。若有供养则得增长寿命与财。北方即是毗离耶波罗蜜。何以故。北方名号胜诸恶法。若人供养则得增长寿命与财。下方则是禅波罗蜜。何以故。能正观察三恶道故。若人供养亦得增长命之与财。上方即是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上方者即是无上。无上故。若有供养则得增长命之与财


IP属地:上海1楼2012-04-19 10:13回复
    善男子。是六方者属众生心。非如外道六师所说。如是六方谁能供养。善男子。唯有菩萨乃能供养。世尊。以何义故名为菩萨。佛言。得菩提故名为菩萨。菩提性故名为菩萨。世尊。若言得菩提已名为菩萨者。若未供养彼六方时。云何得名为菩萨耶。若以性故名菩萨者。谁有此性。有此性者则能供养。若无性者则不能供养是故如来不应说言。彼六方者属众生心。善男子。非得菩提故名菩萨。何以故。得菩提者名之为佛。未得菩提乃名菩萨。亦非性故名菩萨也。善男子。一切众生无菩提性。如诸众生无人天性。师子虎狼狗犬等性。现在世中和合众善业因缘故。得人天身。和合不善业因缘故。得师子等畜生之身。菩萨亦尔。和合众善业因缘故。发菩提心故名菩萨。若有说言一切众生有菩萨性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有性者。则不应修善业因缘供养六方。善男子。若有性者。则无初心及退转心。以无量善业因缘故。发菩提心名菩萨性。善男子。有诸众生受行外道。不乐外典颠倒说故。
    发菩提心。或有众生住寂静处内善因缘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观生死过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恶闻恶发菩提心。或有众生深知自身贪欲嗔恚愚痴悭嫉为呵责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诸外道五通神仙发菩提心。或有众生欲知世间有边无边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闻如来不思议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生怜愍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爱众生故发菩提心。


    IP属地:上海2楼2012-04-19 10:14
    回复
      善男子。菩提之心凡有三种。谓下中上。若言众生定有性者。云何说言有三种耶。众生下心能作中心。中心作上。上心作中。中心作下。众生勤修无量善法故能增上。不勤修故便退为下。若善修进则名不退。若不修进名之为退。一切时中常为一切无边众生修集善故名不退转。若不如是是名退转。如是菩萨则有退心及怖畏心。若一切时中为一切众生修集善法得不退转。是故我记是大喜地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三种菩提无有定性。若有定性。已发声闻缘觉心者。则不能发菩提之心。善男子。譬如众僧无有定性。是三种性亦复如是。若有说言定有性者。是名外道。何以故。诸外道等无因果故。如自在天非因非果。善男子。或有人说菩萨之性。譬如石中定有金性。以巧方便因缘发故得为金用。菩萨之性亦如是者。是梵志说。
      何以故。梵志等常言。尼拘陀子有尼拘陀树。眼有火石。是故梵志无因无果。因即是果。果即是因。尼拘陀子具足而有尼拘陀树。当知即是梵志因果。是义不然。何以故。因细果粗故。若言眼中定有火者。眼则被烧。眼若被烧云何能见。眼中有石。石则遮眼。眼若有遮复云何见。善男子。如梵志说。有即是有。无即是无。无则不生。有不应灭。若言石中有金性者。金不说性。性不说金。


      IP属地:上海3楼2012-04-19 10:14
      回复
        善男子。因缘故则有和合。缘和合故本无后有。如梵志言。无即永无。是义云何。金合水银金则灭坏。若言有不应灭。是义云何。若说众生有菩萨性。是名外道。不名佛道。善男子。譬如和合石因缘故而有金用。菩萨之性亦复如是。众生有思名为欲心。以如是欲善业因缘发菩提心。是则名为菩萨性也。善男子。譬如众生先无菩提后乃方有。性亦如是先无后有。是故不可说言定有。善男子。求大智慧故名菩萨。欲知一切法真实故。大庄严故。心坚固故。多度众生故。不惜身命故。是名菩萨修行大乘。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退转。二者不退。已修三十二相业者。名不退转。若未能修。是名为退。复有二种。一者出家。二者在家。出家菩萨奉持八重具足清净。是名不退。
        在家菩萨奉持六重具足清净。亦名不退。善男子。外道断欲所得福德。胜于欲界一切众生所有福德。须陀洹人胜于一切外道异见。斯陀含人胜于一切须陀洹果。阿那含人胜于一切斯陀含果。阿罗汉人胜于一切阿那含果。辟支佛人胜于一切阿罗汉果。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出家之人发菩提心此不为难。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是乃名为不可思议。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时。从四天王乃至阿迦腻吒诸天。皆大惊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师。


        IP属地:上海4楼2012-04-19 10:14
        回复
          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有智之人为三事故发菩提心。一者见恶世中五浊众生。二者见于如来有不可思议神通道力。三者闻佛如来八种妙声。复有二事。一者了了自知己身有苦。二者知众生苦如己受苦。为断彼苦如己无异。善男子。若有人能发菩提心。当知是人能礼六方增长命财。不如外道之所宣说。
          悲品第三
            善生言。世尊。彼六师等不说因果。如来今说因有二种。一者生因。二者了因。如佛初说发菩提心。为是生因。是了因耶。善男子。我为众生或说一因。或说二因。或说三因。或说四因。或说五因。或说六七至十二因。言一因者。即生因也。言二因者。生因了因。言三因者。烦恼业器。言四因者。所谓四大。言五因者。未来五支。言六因者。如契经中所说六因。言七因者。如法华说。言八因者。现在八支。言九因者。如大城经说。言十因者。如为摩男优婆塞说。十一因者。如智印说。十二因者。如十二因缘。善男子。一切有漏法无量无边因。一切无漏法无量无边因。有智之人欲尽知故发菩提心。是故如来名一切智。善男子。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或有生因。或有了因。或有生因了因。汝今当知。夫生因者即是大悲。因是悲故便能发心。是故悲心为生因也。世尊。云何而得修于悲心。


          IP属地:上海6楼2012-04-19 10:14
          回复
            又见众生毁犯禁戒。当受地狱饿鬼畜生。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色力寿命安隐辩才不得自在。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诸根不具。是故生悲。又见众生生于边地不修善法。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处饥馑世。身体羸瘦互相劫夺。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处刀兵劫更相残害恶心增盛当受无量苦报之果。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值佛出世闻说甘露净法不能受持。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信邪恶友终不追从善知识教。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多有财宝不能舍施。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耕田种作商贾贩卖一切皆苦。是故生悲。又见众生父母兄弟妻子奴婢眷属宗室不相爱念。是故生悲。善男子。有智之人应观非想非非想处所有定乐如地狱苦。一切众生等共有之。是故生悲。善男子。未得道时作如是观。是名为悲。若得道已即名大悲。何以故。未得道时虽作是观。观皆有边。众生亦尔。既得道已观及众生皆悉无边。是故得名为大悲也。
            未得道时悲心动转。是故名悲。既得道已无有动转。故名大悲。未得道时未能救济诸众生故。故名为悲。既得道已能大救济。故名大悲。未得道时不共慧行。是故名悲。既得道已与慧共行。故名大悲。善男子。智者修悲虽未能断众生苦恼。已有无量大利益事。善男子。六波罗蜜皆以悲心而作生因。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出家。二者在家


            IP属地:上海8楼2012-04-19 10:15
            回复
              有人虽于无量世中以无量财施无量人。亦不能得解脱分法。有人于一时中以一把麨施一乞儿。能得如见解脱分法。有人乃于无量佛所受持禁戒。亦不能得解脱分法。有人一日一夜受持八戒。而能获得解脱分法。有人于无量世无量佛所。受持读诵十二部经。亦不能得解脱分法。有人唯读一四句偈。而能获得解脱分法。何以故。一切众生心不同故。善男子。若人不能一心观察生死过咎涅盘安乐。如是之人虽复惠施持戒多闻。终不能得解脱分法。若能厌患生死过咎。深见涅盘功德安乐。如是之人虽复少施少戒少闻。即能获得解脱分法。善男子。得是法者。于三时中。佛出世时。缘觉出时。若无是二。阿迦尼咤天说解脱时。是人闻已得解脱分。善男子。我于往昔初发心时。都不见佛及辟支佛。闻净居天说解脱法。我时闻已即便发心。
              善男子。如是之法非欲界天之所能得何以故。以放逸故。亦非色天之所能得。何以故。无三方便故。亦非无色天之所能得何以故。无身口故。是法体者是身口意。郁单曰人亦所不得。何以故。无三方便故。是解脱分三人能得。所谓声闻。缘觉菩萨。众生若遇善知识者。转声闻解脱得缘觉解脱。转缘觉解脱得菩萨解脱。菩萨所得解脱分法。不可退转。不可失坏。善生言。


              IP属地:上海10楼2012-04-19 10:15
              回复
                三种菩提品第五
                  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若得菩提名为佛者。何以故。声闻辟支佛人不名为佛。若觉法性名为佛者。声闻缘觉亦觉法性。以何缘故不名为佛。若一切智名为佛者。声闻缘觉亦一切智。复以何故不名为佛。言一切者即是四谛。佛言。善男子。菩提有三种。一者从闻而得。二者从思惟得。三者从修而得。声闻之人从闻得故不名为佛。辟支佛人从思惟已少分觉故名辟支佛。如来无师不依闻思。从修而得觉悟一切。是故名佛。善男子。了知法性故名为佛。法性二种。一者总相。二者别相。声闻之人总相知故不名为佛。辟支佛人同知总相不从闻故。名辟支佛。不名为佛。如来世尊总相别相一切觉了。
                不依闻思无师独悟。从修而得故名为佛。善男子。如来世尊缘智具足。声闻缘觉虽知四谛缘智不具。以是义故不得名佛。如来世尊缘智具足故得名佛。善男子。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是故如来得名为佛。


                IP属地:上海14楼2012-04-19 10:16
                回复
                  善男子。菩萨常于无量劫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至心勤作一切善业。是故如来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报也。转轮圣王虽有是相。相不明了具足成就。是相业体即身口意业。修是业时非于天中北郁单曰。唯在三方男子之身。非女人身也。菩萨摩诃萨修是业已。名为满三阿僧只劫。次第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我于往昔宝顶佛所。满足第一阿僧只劫。燃灯佛所满足第二阿僧只劫。迦叶佛所满足第三阿僧只劫。善男子。我于往昔释迦牟尼佛所。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是心已供养无量恒沙诸佛。种诸善根。修道持戒精进多闻。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是三十二相业已。了了自知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观掌中庵摩勒果。其业虽定。修时次第不必定耶。或有人言。如来先得牛王眼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乐以善眼和视众生。是故先得牛王眼相。次得余相。或有说言。如来先得八梵音相。余次第得。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恒以软语先语实语教化众生。
                  是故先得八梵音相。或有说言。如来先得无见顶相。余次第得。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供养师长诸佛菩萨头顶礼拜破憍慢故。是故先得无见顶相。或有说言。如来先得白毫毛相。余次第得。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不诳一切诸众生故。是故先得眉间毫相。善男子。除佛世尊余无能说如是相业。


                  IP属地:上海17楼2012-04-19 10:17
                  回复
                    善男子。或复有人次第说言。如来先得足下平相。余次第得。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布施持戒。修集道时其心不动。是故先得足下平相。得是相已次第获得足下轮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供养父母师长善友。如法拥护一切众生。是故次得手足轮相。得是相已次第获得纤长指相。何以故。为菩萨时。至心受持第一第四优婆塞戒。是故次得。纤长指相足跟长相。得是相已次第获得身佣满相。何以故。为菩萨时善受师长父母善友所教敕故。是故次得身佣满相。得是相已次得手足合网缦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以四摄法摄众生故。是故次得手足网缦相。得是相已次第获得手足柔软胜余身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以手摩洗师长父母身。除去垢秽香油涂之。
                    是故次得手足软相。得是相已次得身毛上向靡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常化众生。令修施戒一切善法。是故次得毛上靡相。得是相已次第获得鹿王腨相。何以故。为菩萨时。至心听法至心说法。为坏生死诸过咎故。是故次得鹿王腨相。得是相已次第获得身方圆相。如尼拘陀树王。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常施一切众生病药。是故次得身方圆相。


                    IP属地:上海18楼2012-04-19 10:17
                    回复
                      优婆塞戒经卷第二
                      发愿品第七
                        善生言。世尊。是三十二相业谁能作耶。佛言。善男子。智者能作。世尊云何名智者。善男子。若能善发无上大愿。是名智者。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已。身口意等所作善业。愿为众生将来得果一切共之。菩萨摩诃萨常亲近佛声闻缘觉善知识等。供养恭敬咨问深法受持不失。作是愿言。我今亲近诸佛声闻缘觉善友。宁无量世受大苦恼。不于菩提生退转心。众生若以恶心打骂毁辱我身。愿我因是更增慈心不生恶念。愿我后生在在处处。不受女身无根二根奴婢之身。复愿令我身有自在力为他给使。
                      不令他人有自在力而驱使我。愿令我身诸根具足远离恶友。不生恶国边裔之处。常生豪姓色力殊特财宝自在。得好念心自在之心。心得勇健。凡有所说闻者乐受。离诸障碍无有放逸。离身口意一切恶业。常为众生作大利益。为利众生不贪身命。不为身命而造恶业。利众生时莫求恩报。常乐受持十二部经。


                      IP属地:上海21楼2012-04-19 10:18
                      回复
                        一者能大法施。二者能大财施。三者以此二施劝众生行。复有三事。一者常以大乘教化众生。二者常修转进增上之行。三者于诸众生不生轻想。复有三事。一者虽具烦恼而能堪忍。二者知烦恼过乐而不厌。三者自具烦恼能坏他结。复有三事。一者见他得利欢喜如己。二者自得安乐不乐独受。三者于下乘中不生足想。复有三事。一者闻诸菩萨苦行不怖。二者见有求者终不言无。三者终不生念我胜一切。善男子。菩萨若能观因观果。能观因果能观果因。如是菩萨能断因果能得因果。菩萨若能断得因果。是名法果。诸法之王法之自在。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立如是愿。是不为难。在家菩萨立如是愿。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菩萨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名义菩萨品第八
                          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二种。一者假名菩萨。二者实义菩萨。云何名为假名菩萨。善男子。众生若发菩提心已。乐受外术及其典籍持讽诵读。即以此法教化众生。为自身命杀害他命。不乐修悲乐于生死。常造诸业受生死乐。无有信心于三宝所生疑网心。护惜身命不能忍辱。语言粗穬悔恨放逸。于己身所生自轻想。我不能得无上菩提。


                        IP属地:上海23楼2012-04-19 10:18
                        回复
                          为诸众生受苦之时。其心不动如须弥山。虽见众生多作诸恶。有少善者心终不忘。于三宝所不生疑心乐为供养。若少财时先给贫穷后施福田。先为贫苦后为富者。乐赞人善为开涅盘。所有伎艺欲令人学。见学胜己生欢喜心。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业所作诸善。终不自为恒为他人。是名实义菩萨。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为实义菩萨。是不为难。在家菩萨。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义菩萨心坚固品第九
                            善生言。世尊。义菩萨者。云何自知是义菩萨。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苦行时先自诫心。善男子。我念往昔行菩萨道时。先从外道受苦行法。至心奉行心无退转。无量世中以灰涂身。唯食胡麻小豆粳米粟米[序-予+禾]等日各一粒。荆棘恶刺[木*豕]木地石以为卧具。牛屎牛尿以为病药。盛夏之月五热炙身。孟冬之节冻冰儭体。


                          IP属地:上海25楼2012-04-19 10:18
                          回复
                            自利利他品第十
                              善生言。世尊。云何菩提。云何菩提道。佛言。善男子。若离菩提无菩提道。离菩提道则无菩提。菩提之道即是菩提。菩提即是菩提之道。出胜一切声闻缘觉所得道果。是名菩提菩提之道。善生言。世尊。声闻缘觉所得道果。即是菩提。即是菩提道。云何言胜。善男子。声闻缘觉道不广大非一切觉。是故菩提菩提之道得名为胜。犹如一切世间经书。十二部经为最第一。何以故。所说不谬无颠倒故。二乘之道比菩提道。亦复如是。善男子。菩提道者。即是学。即是学果。云何名学。行菩提道未能具足不退转心。是名为学。已得不退。是名学果。未得定有。是名为学。
                            已得定有第三劫中。是名学果。初阿僧只劫犹故未能一切慧施一切时施一切众生施。第二阿僧只劫虽一切施。未能一切时施一切众生施。如是二处。是名为学。第三阿僧只劫能一切施一切时施一切众生施。是名学果。善男子。菩萨修行施戒忍辱进定智时。是名为学。到于彼岸。是名学果。善男子。有是惠施非波罗蜜。有波罗蜜不名为施。有亦惠施亦波罗蜜。有非惠施非波罗蜜。


                            IP属地:上海29楼2012-04-19 10:19
                            回复
                              善男子。菩萨若知是二方便则能兼利。若不知者则不能得自利他利。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为利他故先学外典。然后分别十二部经。众生若闻十二部经。乃于外典生于厌贱。复为众生说烦恼过烦恼解脱。叹善友德呵恶友过。赞施功德毁悭过失。菩萨常寂赞寂功德。常修法行赞法行德。若能如是是名兼利。在家菩萨先自调伏。若不调伏则不出家。在家菩萨能多度人。出家菩萨则不如是。何以故。若无在家则无三乘出家之人。三乘出家修道持戒诵经坐禅。皆由在家而为庄严。善男子。有道有道庄严。道者所谓法行。道庄严者所谓在家。出家菩萨为在家者修行于道。在家之人为出家者而作法行。在家之人多修二法。一者受。二者施。出家之人亦修二法。一者诵。二者教。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兼有四法。受施诵教。如是名为自利利他。菩萨若欲为众生说法界深义。先当为说世间之法。然后乃说甚深法界。何以故。为易化故。菩萨摩诃萨应护一切众生之心。若不护者则不能调一切众生。菩萨亦应拥护自身。若不护身亦不能得调伏众生。菩萨不为贪身命财。护身命财皆为调伏诸众生故。菩萨摩诃萨先自除恶后教人除。若不自除能教他除。无有是处。是故菩萨先应自施持戒知足勤行精进。然后化人。菩萨若不自行法行。则不能得教化众生。


                              IP属地:上海35楼2012-04-19 10: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