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子
学生时代,某曾经有机会和朋友前往甘肃麦积山一游,经过张家川县的时候,朋友说马谡吃败仗的地方就在附近,不禁兴起,强拉硬拽叫着司机绕道,到了一次街亭。实地考察,趣味甚多,对马谡的失败也有了一些新的理解,特写出来与朋友们分享。
先说说某所见到的街亭的地形。街亭小镇千古不变,它本身并不在要道上,从街亭向东不到三公里,就是险要的五路总口。这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长约7,8公里,宽约1.5公里的谷道,南北方向是险峻的山峰,东西走向的清水河在这里拐了个弯,基本流向沿着谷地东南边缘游走。西岸高于东岸。五,六条大道从东岸下游经过桥梁,凌乱的汇聚在清水河西北方的谷地中,真正的总口,是没有的。谷地西北侧,是险峻的山地当地人称为龙山。谷地东南,是无法逾越的秦岭支脉。从西安到天水,必须通过这个谷地,没有其他道路可走。
(本人有幸也去过那里,确如作者所言)
我们的汽车从东方来,基本是沿着魏军的行军路线前进,只感到人在盆底前进的感觉。等这条谷道走了4/5,向右一转,前方豁然开阔,远处的街亭镇已经隐隐可见,这时,路边右面,就是龙山的南麓,突兀升起一座险峻的高山,相对海拔在3,4百米,山顶平坦,隐隐有傲立不群的气质。不用介绍,某就断定,这就是马谡兵败的孤山了。
果然,随行的当地朋友指点我,这就是所谓的南山。
这就是第一个发现,南山,并非因在街亭道之南而得名,它在街亭道以北,因在龙山山脉最南端而得名。
某等下车,盘桓甚久,登山望街亭,我不禁感到马谡选择这里屯兵的确有他的道理。
二、第一个失误
登南山临风而望,只觉周围山川道路一览无余,如果把街亭看作一个整体,它的形象如同一柄折扇,向左,河畔道路如丝丝脉络,向右,清水河两条支流汇入谷口形成一个小小的冲击扇平原,街亭镇(现属秦安县陇城乡)就坐落在冲击扇的西端,整个折扇的扇柄则正在南山.所谓凭高视下,并不是随便说的,而表示它可以总揽全局。
马谡不是带兵的材料,某从街亭回来,也觉得正是如此,但这并不是说他没脑子,相反,某觉得马谡还相当聪明。
南山的地势很有特点,当地又称百亩塬,顶部是一个香蕉形的平台,实际面积远大于百亩,北,东,西三面甚是陡峭,从上面向下张望头晕眼花,东南面则是一个大约30度的斜坡,斜坡下宽上窄,顶部与平台相交之处形同月牙,某几乎可以看出马谡的心理了。如果魏军从下面向上仰攻,他们的队伍在斜坡上就如同一个人胡同一样,蜀军在月牙形的棱线上可以居高临下从三面攻击魏军的整个队伍,而魏军只有最前面的不到50人可以投入战斗,这是一个非常利于防守的地形。同时如果魏军后退,则根本没有可以收束队伍的空间。
而诸葛亮授意的五路总口下寨又怎样呢? 向左望去,在7,8公里长的谷地上,并没有明确的五路总口,地势平坦.如果蜀军在这里与魏军交战,那将是一场血战,这时,某发现了马谡的第一个失误——他肯定没有到街亭以东看过地形!
原来,从山上向下望,与从东方入谷口看到的景物完全不同,西高东低的河岸,看起来成了一样高的;地势本来崎岖不平,但是从山上看去却是一马平川! (某不知道诸葛亮怎样对街亭地势进行的调查,因为某的结论是如果按照诸葛亮的部署,蜀军必定可以完成任务——也许是罗贯中考察了街亭的地形后才给孔明的部署增加了大量细节)
假如是魏延或马岱这样的宿将,会怎样呢?一定会自驱前部,出谷口哨探吧。后来张郃攻击马谡的时候,就预先把马谡全军的部署搞了个明明白白……某猜想,马谡从西面率军前来,一眼看到的就是这座醒目的的南山,此处适宜防守!作为参谋出身的马谡,这样的军事常识还是有的。随后呢,肯定是率众将上山,看地形嘛,这也很正常。一路上山,南山居高临下的形势一定越来越使他倾心。待到居高俯视,他肯定是想到了经常看的军用地图。从马谡的生涯来看,他所短的是临阵厮杀,长的是运筹谋划,这幅一目了然的天然地图一定让马谡产生了一些亲切的感觉,他恐怕也要想,在这里指挥作战,不是和下棋一样吗?
学生时代,某曾经有机会和朋友前往甘肃麦积山一游,经过张家川县的时候,朋友说马谡吃败仗的地方就在附近,不禁兴起,强拉硬拽叫着司机绕道,到了一次街亭。实地考察,趣味甚多,对马谡的失败也有了一些新的理解,特写出来与朋友们分享。
先说说某所见到的街亭的地形。街亭小镇千古不变,它本身并不在要道上,从街亭向东不到三公里,就是险要的五路总口。这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长约7,8公里,宽约1.5公里的谷道,南北方向是险峻的山峰,东西走向的清水河在这里拐了个弯,基本流向沿着谷地东南边缘游走。西岸高于东岸。五,六条大道从东岸下游经过桥梁,凌乱的汇聚在清水河西北方的谷地中,真正的总口,是没有的。谷地西北侧,是险峻的山地当地人称为龙山。谷地东南,是无法逾越的秦岭支脉。从西安到天水,必须通过这个谷地,没有其他道路可走。
(本人有幸也去过那里,确如作者所言)
我们的汽车从东方来,基本是沿着魏军的行军路线前进,只感到人在盆底前进的感觉。等这条谷道走了4/5,向右一转,前方豁然开阔,远处的街亭镇已经隐隐可见,这时,路边右面,就是龙山的南麓,突兀升起一座险峻的高山,相对海拔在3,4百米,山顶平坦,隐隐有傲立不群的气质。不用介绍,某就断定,这就是马谡兵败的孤山了。
果然,随行的当地朋友指点我,这就是所谓的南山。
这就是第一个发现,南山,并非因在街亭道之南而得名,它在街亭道以北,因在龙山山脉最南端而得名。
某等下车,盘桓甚久,登山望街亭,我不禁感到马谡选择这里屯兵的确有他的道理。
二、第一个失误
登南山临风而望,只觉周围山川道路一览无余,如果把街亭看作一个整体,它的形象如同一柄折扇,向左,河畔道路如丝丝脉络,向右,清水河两条支流汇入谷口形成一个小小的冲击扇平原,街亭镇(现属秦安县陇城乡)就坐落在冲击扇的西端,整个折扇的扇柄则正在南山.所谓凭高视下,并不是随便说的,而表示它可以总揽全局。
马谡不是带兵的材料,某从街亭回来,也觉得正是如此,但这并不是说他没脑子,相反,某觉得马谡还相当聪明。
南山的地势很有特点,当地又称百亩塬,顶部是一个香蕉形的平台,实际面积远大于百亩,北,东,西三面甚是陡峭,从上面向下张望头晕眼花,东南面则是一个大约30度的斜坡,斜坡下宽上窄,顶部与平台相交之处形同月牙,某几乎可以看出马谡的心理了。如果魏军从下面向上仰攻,他们的队伍在斜坡上就如同一个人胡同一样,蜀军在月牙形的棱线上可以居高临下从三面攻击魏军的整个队伍,而魏军只有最前面的不到50人可以投入战斗,这是一个非常利于防守的地形。同时如果魏军后退,则根本没有可以收束队伍的空间。
而诸葛亮授意的五路总口下寨又怎样呢? 向左望去,在7,8公里长的谷地上,并没有明确的五路总口,地势平坦.如果蜀军在这里与魏军交战,那将是一场血战,这时,某发现了马谡的第一个失误——他肯定没有到街亭以东看过地形!
原来,从山上向下望,与从东方入谷口看到的景物完全不同,西高东低的河岸,看起来成了一样高的;地势本来崎岖不平,但是从山上看去却是一马平川! (某不知道诸葛亮怎样对街亭地势进行的调查,因为某的结论是如果按照诸葛亮的部署,蜀军必定可以完成任务——也许是罗贯中考察了街亭的地形后才给孔明的部署增加了大量细节)
假如是魏延或马岱这样的宿将,会怎样呢?一定会自驱前部,出谷口哨探吧。后来张郃攻击马谡的时候,就预先把马谡全军的部署搞了个明明白白……某猜想,马谡从西面率军前来,一眼看到的就是这座醒目的的南山,此处适宜防守!作为参谋出身的马谡,这样的军事常识还是有的。随后呢,肯定是率众将上山,看地形嘛,这也很正常。一路上山,南山居高临下的形势一定越来越使他倾心。待到居高俯视,他肯定是想到了经常看的军用地图。从马谡的生涯来看,他所短的是临阵厮杀,长的是运筹谋划,这幅一目了然的天然地图一定让马谡产生了一些亲切的感觉,他恐怕也要想,在这里指挥作战,不是和下棋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