仉长雷吧 关注:1,313贴子:10,108
  • 5回复贴,共1

木欣:媒体不能忘记良知和责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芝加哥华语论坛》报署名文章
时间:2012-5-5 3:46:50 作者:木欣 来源:美国侨网 查看:1285 评论:7


IP属地:湖南1楼2012-05-05 20:30回复
    新闻传播业者从事的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能为正义呐喊,为人民代言,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前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正因为如此,优秀媒体人的良知和责任,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也有许多媒体人为了实践自己的良知和责任,付出了重大的代价甚至于宝贵的生命,成为新闻从业者的楷模。但是,新闻史上,也有人因忘记、放弃或背叛了新闻业者的良知和责任,因而终被历史的潮流所淘汰。
    


    IP属地:湖南2楼2012-05-05 20:31
    回复
      最近发生在中国西部城市的一个孤立的事件,又让人们感到了再次呼唤媒体的良知和责任的必要。这一事件发生后,海内外的某些华文媒体,竟然象被注入了一针“兴奋剂”,围绕这一事件的报道和所谓评论连篇累牍,一直占据头条或显要位置。其中毫无根据、无中生有、乱编故事者有之;天马行空,任意演绎,奇谈怪论者有之;甚至于明眼人一看就知是假的什么“公开信”,“诊断书”之类也竟然被当作新闻大量被“爆料”和转载。以至于英国的《经济学人》对此也看不下去,在题为《隐藏中的新闻——谣言工厂进入白热化运作》的文章中不客气地直言,美国和香港的某些“华文新闻机构主要靠小道政治消息博取读者关注,‘不靠谱’成为它们的标志,”围绕这一事件的报道,“正是这种不靠谱的典型案例。”
      


      IP属地:湖南3楼2012-05-05 20:31
      回复
        作为新闻人,肩负着引导舆论的重大的社会责任,他们的良知和素养,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非常可惜的是,某些华文媒体在有关这一事件的报道中,不仅失掉了媒体业者的良知和信誉,甚至连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也丢到九霄云外。他们似乎把新闻变成了“文学创作”,把分析和评论变成了某种“赌博”,“赌”错了,可以不负责任;“赌”对了,则可以捞上一把。有资深华文媒体人对此痛心疾首,认为这种作法,是对于华文媒体整体形象的抹黑,也可以说是我们华文媒体业者的一个耻辱。
        


        IP属地:湖南4楼2012-05-05 20:32
        回复
          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并非偶然。在当今世界上,经济上有起有落,危机与机遇并存,既有互利合作,也有摩擦甚至对抗;而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也并不平静。不同的价值观、信念和理念,渗透和反渗透,分裂和反分裂,颠覆和反颠覆的斗争,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实际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地球上就存在这样的媒体,一遇有风吹草动,他们就一定要跳出来表演一番,其目的就是要利用一切机会,煽风点火,挑拨离间,造谣惑众,以便于某些势力可以趁乱下手,取而代之。而我们某些媒体人,一旦政治嗅觉失灵,急于制造“独家新闻”,急于提高点击率或扩大读者群,就会跟风起舞,亦步亦趋,狂热的市场化运作和“浮躁”心态代替了冷静中肯的分析和新闻的规律和原则,如此下去,一定会导致自身和媒体的堕落。
          


          IP属地:湖南5楼2012-05-05 20:32
          回复
            有些人认为,要讲求时效,道听途说,以偏概全,甚至进行猜测,不能完全避免。是的,新闻需要迅速、及时,也需要即时的、实事求是、能给人以启迪的综述和评论。但是,真相有时是需要时间来显示和证实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老话,对新闻业者尤其重要。有时候,等一等,是必要的,是负责任的,是成熟的媒体人绝对要坚持的。同时,任何科学的和有说服力的预见和分析,都绝不会基于某些凭空的简单的猜想,更不会产生于某些政治势力的别有用心的一厢情愿。“不用相当的独立功夫,不论在哪个严重的问题上都不能找出真理;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创作新闻产品,也一定是这样。
            新闻业者具有职业的良知和巨大的社会责任,所以社会也会给予他们“言论自由”和其他制度化的保障。但是,这种保障,是为了媒体人更好地、更充分地出于良知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和责任,而决不是要给那些为了某种私利去造谣生事或哗众取宠或误导受众的媒体提供“盾牌”。事实上,即使在新闻事业十分发达和法律“保障”体系非常完备的国家,绝大多数媒体也是自律的,严肃的,负责任的。否则一定不能持续发展,终有一天会倒台。就上述事件的报道来说,把海内外各个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对比一下,不是也很令我们深思吗


            IP属地:湖南6楼2012-05-05 20: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