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王国吧 关注:297贴子:1,237
  • 3回复贴,共1

【【【【瑞典历史】】】】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章 早期史
  第二章 瑞典海盗(800——1050)
  第三章 基督教的传入(830——1100)
  第四章 初步走向统一(1050——1250)
  第五章 福尔孔家族时代(1250——1363)
  第六章 圣伯伊塔(1300左右——1373)
  第七章 维斯比和瓦耳德马·阿特达(1361)
  第八章 卡耳马联邦(1363——1434)
  第九章 同波美拉尼亚的埃里克和解(1434——1448)
  第十章 卡尔·克奴特逊和斯顿·斯图雷(1448——1471)
  第十一章 斯图雷族的摄政时期(1471——1515)
  第十二章 斯顿·斯图雷和古斯塔夫·特罗累、达拉那叛乱(1515——1523)
  第十三章 古斯塔夫·瓦萨:王国的胜利(1523——1538)
  第十四章 古斯塔夫·瓦萨:最后的危机(1539——1560)
  第十五章 埃里克十四世和约翰三世(1560——1592)
  第十六章 查理九世和古斯塔夫·阿道耳法斯(1592——1617)
  第十七章 瑞典成为一个强大国家(1618——1632)
  第十八章 阿克塞耳·奥克森斯提尔那和摄政院(1632——1648)
  第十九章 和平和战争问题(1648——1657)
  第二十章 斯堪的纳维亚问题(1657——1679)
  第二十一章 收回王室土地和改革内政(1680——1700)
  第二十二章 查理十二世:从纳尔瓦到波尔塔瓦(1700——1709)
  第二十三章 查理十二世:从佩雷伏洛季那到腓特烈哈耳德(1709——1718)
  第二十四章 自由时代、和平危机和阿尔维德·霍尔恩(1718——1739)
  第二十五章 礼帽派执政:政治、学术和文学(1739——1764)
  第二十六章 社会问题和社会冲突 政变(1765——1772)
  第二十七章 古斯塔夫三世(1773——1792)
  第二十八章 **战争和拿破仑战争期间的瑞典(1792——1809)



1楼2012-05-06 01:03回复
      本书作者安德生(Ingvar Andersson)是瑞典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先是隆德大学讲师,1942年出任瑞典国家档案局局长。他对十四至十八世纪的瑞典史有研究,所著《埃里克十四传记》在瑞典学术界有一定的地位。《瑞典史》是安德生写的一部通史性质的著作,1943年出版后,曾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注意,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3楼2012-05-06 01:03
    回复

      鲁汉在斯德哥尔摩随意地闲诳了三天,这才知道克里斯蒂娜公主在普通瑞典国民心目中的形象非常不错,用中国古话来讲就是既贤能又善良,而王太后伊莱诺拉在国民心目中的形象普遍比较反面,被他们描绘成了老巫婆的形象,还和首相凯文关系暧昧。
      克里斯蒂娜公主会在自己的公主府上定期举办政治沙龙,每次沙龙的举行就像是一治盛会,斯德哥尔摩的年轻贵族们都会聚集在一起,兴高采烈地讨论政治、在谈国事,这些年轻的贵族们既是借机锻炼自己的见识,又想借此引起克里斯蒂娜公主的注意。
      因为,克里斯蒂娜公主虽已成年,可屹今未嫁,这些年轻的贵族们做梦都想成为美丽的克里斯蒂娜公主的丈夫。
      今天恰好又是礼拜六,是克里斯蒂娜公主每周一次的政治沙龙的日子,别有用心的鲁汉刻意地把自己打扮了一番,风光无限地来到了瑞典公主的官邸,守门的卫兵见鲁汉衣着光鲜,神采飞扬,还以为他是什么公爵、伯爵之类的,自然不加阻拦。
      鲁汉走进大厅的时候,沙龙已经开始了。
      鲁汉几乎是一眼就看见了坐在主位上的克里斯蒂娜公主,外界传言不虚,这位瑞典公主果然美貌动人,这会她正认真地倾听一名年轻贵族的发言,每次年轻贵族发言的间歇,她都会和许多人一起鼓掌。
      似乎是受到了克里斯蒂娜公主的鼓励,那名年轻贵族越说越兴奋,各种学说和见解纷至沓来,竟然是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天,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总结道:“公主殿下,我的看法就是,以瑞典为主导的大波罗的海联邦一定会出现,因为波兰等国和瑞典拥有共同的信仰,地缘上又休戚相关,他们没有理由拒绝。”
      见年轻贵族在公主殿下面前出尽风头,许多年轻贵族脸有不愉之色,却没有人站起来反对,看来他们都找不出理由来反驳了,鲁汉心中冷笑,当即朗声道:“我认为,大波罗的海联邦不可能出现,因为共同的信仰并不能代表什么,法兰西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都信仰旧教,还不是照样成为生死仇敌?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而只有永远的利益。”
      鲁汉此语一出,举座皆惊,尤其是克里斯蒂娜公主,更是美目一亮,低声喃喃自语起来,为鲁汉的经典之语赞叹不已。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而只有永远的利益!”克里斯蒂娜美目流波,娇声道,“精辟,透彻!一语道尽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精髓!这位先生,你是刚来的吗?以前怎么没有见过你?”
      鲁汉微微一笑,洒然道:“我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西西里商人,这次贩卖一些东方的丝绸偶然路过斯德歌尔摩,听说公主殿下在府上举办政治沙龙,就忍不住想来开开眼界,仅此而已。”
      克里斯蒂娜嫣然一笑,当然知道眼前这气质独特的英俊男子在睁眼说瞎话,看他的样子就不可能是商人,当时就婉言邀请道:“如果方便,想请先生暂且留下,本公主还有许多问题想请教先生。”
      克里斯蒂娜公主此言一出,大厅里几十位年轻贵族的目光齐刷刷地往鲁汉脸上射了过来,如果眼光可以杀人的话,估计这会鲁汉已经死了一百次都有余了!可恶的西西里商人,居然有幸让公主邀请他留宿府中,这该是何等的荣幸?怎么自己就没有这样的福气呢?
      克里斯蒂娜公主对贵族们杀人般的眼光视若无睹,美目殷殷望着鲁汉,鲁汉此来本就别有目的,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当时就有好几十个贵族痛苦地闭上了眼睛,天哪,这混蛋真的答应留下来了,公主啊公主,你可不能被这厮英俊的外表蒙蔽了你美丽聪慧的眼睛哪,他是骗子,一定是的……
      哥本哈根,现在可谓风云际会,已经成了两大阵营争夺的桥头堡。
      局势很明显了,法兰西已经成功地把神圣罗马帝国给肢解了,当然不会愿意在北方再度出现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大波罗的海联邦!这严重地不符合法兰西的国家利益,大波罗的海联邦一旦真的出现,将肯定会威胁到法兰西陆上霸主的地位。
      而瑞典人呢?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法兰西人并非善类,瑞典如果想要避免沦为法兰西附庸的命运,就必须主导建立大波罗的海联邦,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大波罗的海联邦,才有能力与


      5楼2012-05-06 01:07
      回复
          8世纪末-11世纪中,斯堪的纳维亚海盗对欧洲各国进行海上贸易与抢劫商船活动的时期。一般认为始于793年丹麦海盗袭击英格兰东北部沿海的林第斯法恩,止于1066年挪威海盗首领哈拉尔德远征英格兰失败。北欧海盗活动分东西两路。西路的丹麦和挪威的海盗主要向不列颠诸岛扩张。东路的瑞典海盗主要向罗斯发展。在西欧称北欧海盗为诺曼人,在罗斯称之为瓦朗吉亚人。北欧海盗之所以兴起,主要是因为北欧铁器时代(约公元前400-约公元800)后期农亚生产力低下,不能满足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北欧人凭藉漫长的海岸线和较先进的造船技术纠众出海活动。当时东西欧陷于内乱或割据状态,尚无强大的政治中心力量与之抗衡。
          早在550-800年瑞典人沿“琥珀之路”向东扩展,在芬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建有据点,并到达巴格达和里海地区。9世纪又沿波罗的海到达西德维纳河、涅曼河、涅瓦河、沃尔霍夫河沿岸地区,然后沿斯维里河进入伏尔加河,一直到达里海,进而深入中亚;有的沿洛瓦河进入第聂伯河,然后到达黑海和拜占庭帝国。沿途除抢掠外,还把北欧的毛皮、海豹油、蜂蜜等运往东欧和亚洲,又把东方的香料、酒、丝绸、珠宝、金银等贩运到欧洲,并从事奴隶买卖活动。据瑞典和西方史学界认为: 862年瑞典人首领留里克建造了诺夫哥罗德城,自任诺夫哥罗德大公。 882年留里克后裔建立以基辅为中心的基辅罗斯。苏联史学家则认为:在瑞典人来到之前,诺夫哥罗德早已存在并由罗斯王公所统治,留里克及其部众仅是诺夫哥罗德王公的雇佣兵。


        6楼2012-05-06 01: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