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激淋加冰吧 关注:16贴子:1,404

回复:【古风】古典文化中,那些美好的传统礼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在一般没有家庭用筷托了,可那是荣国府,筷托肯定是有的,某版的可能不知道这个玩意吧,反正没看到,2亿不知哪去了,筷托买不起?
你要华丽的布景,不反对,但阴森诡异就不对了,大府邸,是富贵堂皇,是华丽奢侈,不是幽暗阴森。。。




65楼2012-06-04 10:43
回复

    筷子,筷子的规矩太多太多,仅说一二。
    餐桌上摆放筷子要放在碗的右边,筷子头(不夹菜的那头)朝座位,朝向人,筷子头干净,体现敬人,而祭礼时摆筷,则要将筷子头朝神位,体现对神灵的敬意,忌倒过来放。
    我们来看老版,这点都没有错。
    上面那张图,筷子摆放,是头朝座位。
    某版,不说了,吃高兴了,哪管头不头的。。。
    忌把筷子平放碗口,叫“碗口筷”,宴请宾客时这么做等于在下逐客令。
    上面的方法才对,还有,筷子是不能拿在手里乱晃乱敲的,那是叫花子。
    看老版,大家听曲高兴了,也不会玩筷子,这张,蒋玉菡摇扇,右边的薛蟠,虽说是薛大傻子,可人家也知道规矩,玩扇子。
    某版不说了,唱红豆曲把个筷子玩得飞舞,敲得山响。。。

    


    66楼2012-06-04 10:43
    回复

      关于情话和表白,中国人向来是含蓄的,对,不会穿深V领,更不会裸死。。。
      看这里,宝玉忘情表白,把袭人当成林妹妹,说了这几句话,这几句现在看起来根本不算什么,可在古时候男女之间忌讳多多的情况下,就显得很露骨了,所以袭人听了后才“神仙菩萨,真是坑死我了”,并认为宝黛二人这样下去会发生“丑事”,所以才去王夫人那里打小报告。
      所以,我们看古代的电视剧,特别是像老版红楼这样的经典,要有一些古代的风俗和意识带入,这样才会有助于理解。但现在的古装剧,就算了吧。。。

      


      67楼2012-06-04 10:43
      回复

        古筝是古筝,古琴是古琴,筝是筝,琴是琴。
        古琴7弦,即七弦琴是也,古筝一般21弦。
        老版抚琴,7弦的。
        某版。。。


        


        68楼2012-06-04 10:43
        回复

          诶呀妈呀,不看不知道,回头看了第一集,每一秒都是礼啊,啧啧,赞啊,认真细致的老版,服了服了啊 ~
          看这里,林妹妹给老太太请安,脱了披风,为啥,外衣在外面沾染了风尘,不洁净,自然要脱下来了,话说后面第二集宝钗给老太太请安是在院子里,所以不用脱披风。

          


          69楼2012-06-04 10:43
          回复

            这里,雪雁和王嫲嫲请安后退着走出去,什么叫“退下去”,老版是理解原著这个词的,退下去是退着走出上房(老太太的房),退这里做到了,是倒退着走路,下是相对于“上房”的上而言的,退下去不是转身走出去,人家是老太太,你转身走,拿个背对着人家,那是不敬~
            某版,原谅某版算了,这么精细的理解,都做到是太难为了。。。

            可以看到 她们从垫子的位置一直退到那么后面才准备转身离开的
            


            70楼2012-06-04 10:43
            回复

              王夫人介绍迎春,一手摸肩,一手抚背。
              这是长辈见晚辈的礼,俗称“摸礼”,为了表示爱昵,要摸一摸晚辈。
              关于摸礼,原话是这样的:如幼辈见长辈,长者用手抚其肩背。
              这张,一手摸肩,一手抚背,是为摸礼也。

              


              71楼2012-06-04 10:44
              回复

                探春这里,平辈女孩之间有“蹲安礼”,俗称“半蹲儿”,即双脚平行站立,两手并合于腰,膝略屈如半蹲状。(不是万福,万福是较正式的礼,女孩平辈之间一般用不着)。

                


                72楼2012-06-06 16:01
                回复

                  惜春这里,妇女相见,兴手拉手之礼,俗称“拉拉礼”。



                  73楼2012-06-06 16:02
                  回复

                    长辈见晚辈还有一种礼,是比较亲近的关系的才用,以右手抚其额,点头为拜,俗称“抚鬓儿”,即手指从眉上额头鬓角连抚三下,随后点头目视。
                    这张,贾母的右手从上至下,依次经过了额头,眉,鬓角,一丝不错。

                    


                    74楼2012-06-06 16:02
                    回复

                      前面的半蹲礼和摸礼 这里还有张更清晰明确的


                      


                      75楼2012-06-06 16:02
                      回复
                        这里,王夫人在端菜,为什么王夫人上菜而不是丫头们上菜呢。不是因为林妹妹来的原因,因为王夫人是贾母的儿媳妇,在传统习俗中,婆婆在桌子上吃饭,媳妇是不能上桌的,只能在一旁伺候,
                        在婆婆家里,丈夫的妹妹都能上桌吃饭,比如哦林妹妹和三春,这些小姨子的地位都要比媳妇高。这是传统习俗,老版做的很好。
                        某版我说过了,某版很有民主思维,我要吃饭我怕谁,婆婆是人,我也是人。。。。这不是传统习俗。。。

                        


                        76楼2012-06-06 16:03
                        回复
                          原著是王夫人先是进羹,然后贾母命也坐了,所以王夫人有短暂的坐着的时刻,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伺候着的
                          这里,一个儿媳王夫人,两个孙媳妇李纨和凤姐,都不能吃饭,只能在一旁布菜上饭,伺候婆婆小姨子们(相对于王夫人是外甥女。。。)
                          在传统的婆婆看来,这3人是外人,要尽孝,敬爱婆婆,爱惜小姨子,
                          老版的这些习俗啊什么的是传统教材。。。

                          很明显 这三人是站着在布菜的
                          


                          77楼2012-06-06 16:04
                          回复
                            关于吃茶。这一张,凤姐这么说,并不是无缘由地瞎开玩笑,而是话出有因的,这反映了古代的一项婚姻风俗:吃茶。
                            古代男方向女方下聘,以茶为礼,称为“茶礼”,又叫“吃茶”。宋代著名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说:“男女未嫁娶时,相互踏歌,歌曰:‘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
                            因茶树移植则不生,种树必下籽,所以在古代婚俗中,茶便成为坚贞不移和婚后多子的象征,婚娶聘物必定有茶。
                            明人许次纾《茶疏》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为下茶,亦曰吃茶。”由此还流传出“一家女不吃两家茶”的民谚,即封建礼教所谓的“好女不嫁二夫”。
                            


                            78楼2012-06-06 16:04
                            回复
                              这里,凤姐说到“既吃了咱们家的茶,为什么还不给咱们家做媳妇?”就是说你已经受了贾家的聘娶之礼暹罗茶了,就是愿意嫁给宝玉了。所以林妹妹才羞得涨红了脸,一声不吭,甚至起身离开。虽然黛玉心里头很高兴这么说,也希望事实如此,但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不能流露出半点喜悦之情。而凤姐也只不过是开开玩笑取乐而已。



                              (看把妹妹羞的 我见犹怜啊)
                              


                              79楼2012-06-06 16: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