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求锐吧 关注:3贴子:702
  • 3回复贴,共1

啤酒企业竞争战略成功案例解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正像中国历史系恼焦┢冢诠阗蟮闹泄蟮厣希【菩幸嫡谘菀镒乓怀〔⒐赫系木蚀笙罚雌鸱那榻谝徊讲浇赫闹魈馔葡蚋叱薄2还驮谛幸稻尬薨约菔蛔抛时镜恼匠党さ端蝾九四顾时却发现,像赵国大将廉颇一样顽强抵抗并扭转战局的不乏人在。他们避免了企业被兼并的命运,取得了独立的发展空间?

  这些企业取得成功的秘笈是什么?是偶然的运气还是必然的结局?当我们追溯这些企业的发展历程,就如同欣赏一部华彩的乐章,通篇都跳动着闪亮的音符,而最扣人心弦人的则是激昂强劲的主旋——这就是企业的竞争战略。正是高屋建瓴切实有效的竞争战略使这些企业在如林强手中脱颖而出。在啤酒行业遇到全方位挑战价格战锋芒不减的今天,解读这些优秀企业竞争战略的成功因素所在,对众多在竞争中进退失据随波逐流的弱势企业应该有所启迪


1楼2007-01-03 16:27回复
    案例1:哈啤——品牌战略卓尔不群 

      哈啤走过了百年历史,在过去的长时间中,哈啤只作为一个地方企业悠然独处。但近几年来,哈啤老树新枝,突然焕发出一种青春朝气,在后方巩固的基础上又稳步扩张。从1994年的8万吨经过不到10年发展成了百万吨级规模。经营业绩斐然的哈啤在资本市场上也不落俗套,使各股东资本大幅溢价成功套现而退,其戏剧性的结局直看得行业中人瞪目结舌。 

      多年来,以李文涛总经理为首的哈啤集团苦心孤诣地实施品牌战略,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导致今天取得博弈的彻底胜利。 

      哈啤作为中国第一的百年老店,其历史可追溯至1900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建立的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因此哈尔滨的民风中浸淫着一个多世纪的啤酒文化。睿智的哈啤人透彻地参悟到这种历史文化的与这一特定地域的消费者的情感联系,他们透过商标、广告语、宣传品、展示厅、啤酒广场的内容设计赋予哈啤这种特定的文化内涵,极大地彰显了哈啤超凡脱俗的气质以及高贵儒雅的形象,勾起了众多家乡人的怀旧情绪,豪饮哈啤成了众多哈尔滨人的精神皈依,哈啤品牌获得了普遍的认同。 

      为强化品牌形象,哈啤人将精品意识贯穿于每个细节:从独具韵味的酒桶马车标识到沉稳洗炼的专用瓶型,恬淡中不失隽永,庄重中透出灵秀,消费者在浅吟低酌之间获得超然物外的视觉享受。 

      哈啤的品牌战略不只停留在策划和宣传,而是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到每一层面。 

      “一个品牌,多个品种”,企业决策者在设计产品组合时采取集中策略,使哈啤品牌迅速传播。他们不是被动地适应细分市场,而是站在消费潮流的前头引导消费,每推出一个产品,都与现有的产品炯然不同,都带有鲜明的个性,刮起一场消费的旋风。尤其是大哈啤的提档升级产品“冰生态•清爽”一上市就好评如潮,成为哈啤的当家花旦,在全国食品行业评比中,哈啤小麦王和纯生啤酒分别获得金牌和银牌。令人称奇的是,哈啤在原料选用上并未走高端路线,而是通过有效的原料组合来精工细作,达到了曲径通幽的效果,体现出酿造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2004年6月由中国质量协会等组织根据产品质量用户满意度指标评价方法,对全国主要啤酒品牌评价的结果,“哈尔滨啤酒”分别荣获“总体满意度评价”和“品牌形象评价”第一名。品牌价值在市场营销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2003年完成啤酒产量116.8万吨,同比增长22%;实现利润2.04亿元,同比增长21%;哈啤销售利润率居北方大集团之首。 

      企业迅速扩大后,如果信息流不畅通,会导致管理出现混乱。为了使品牌形象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夯实管理基础。哈啤自上世纪末就在业务流程重组的基础上,实施了资源优化系统ERP,这一系统有效地整合了信息资源,不但能查询每一个面向结果的信息,同时还能反映中间过程从而进行管理,保证了工作的规范化和效率的提高。 

      2003年,哈啤集团在通过2000版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同时,还获得了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提升了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这样在哈啤包涵28个主控程序,上百个重要环境因素的复合体系得到了完善,搭建了一个畅通、高效的管理平台,建立了全员岗位作业手册,实现了动态监视和测量,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哈啤品牌真正生长在了肥沃的土壤中。 

      哈啤集团在品牌战略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加大回馈社会,又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赞助哈尔滨兰格足球队、“让这一个冬天动起来”、“哈啤杯”东北三省雪地足球赛、赞助延边文学奖、支持延边足球队冲甲等活动提升了哈啤良好社会形象,哈啤品牌愈加深入人心。 

      其实,历史文化资源并不为哈啤所独有,但哈啤能够挖掘到位,并通过扎实有效的管理和充满亲情的消费者沟通,打造出可信赖的品质和良好的企业形象,使历史文化资源成为扩大品牌声誉的载体,引导企业走向成功,这充分说明哈啤管理团队眼光的独到和功力的深厚。相形之下,历史文化资源条件更优一筹的企业是否感到一丝缺撼呢?


    2楼2007-01-03 16:27
    回复
      案例2:雪津——高端战略傲视同侪 

        雪津对于福建人来说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品牌,十多年来,雪津一直演绎着啤酒界的神话。早在1996年,许多外资啤酒品牌大举入侵中国市场时,建厂才十年的雪津就被评为中国十大民族啤酒品牌,并连续5年蝉联福建省啤酒销量第一。然而,1998年啤酒业的大环境也使雪津卷入了以量制胜的价格促销战中,使产品形象受到很大破坏,品牌形象急剧下滑。庆幸的是1999年7月,雪津新一代领导班子上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并经过两年的市场整合推广,雪津啤酒一路凯歌高奏。 

         凤凰涅盘的雪津得益于重新确立的高端战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雪津在竞争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质量理念,他们的质量方针是以卓越的品质、完善的服务带给消费者超值的享受;他们认为质量是企业之魂,是全员参与的壮举,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雪津还以“内铸质量,外塑品牌”作为企业工作的重心,在经营观念上,把“做大做强”转变为“做强做大”。 

        企业根据高端产品战略要求,建立起全省啤酒业首家技术中心,建立了原料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新鲜度管理。同时,投资近百万元建起国内一流的小型啤酒生产试验线,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一直处在领先水平。 

        2003年上半年,“非典”使啤酒行业雪上加霜,面对啤酒市场的激烈竞争,许多厂家纷纷推出中低档产品,雪津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动退出部分大众化市场,推出融合冰啤和纯生两大高科技含量的新品——雪津天地纯生冰啤。“雪津天地”一上市就迅速在高端市场获得畅销,在福建刮起了一阵“天地”消费旋风。雪津的高端战略产生了良好效应,企业迅速由强到大,年底随着三明公司的扩产总产量达到了57.8万吨,实现利润总额2.5亿元,吨酒利润达到43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三倍多,销售利润率达20%,是啤酒三巨头的3倍以上。 

        雪津的高端产品战略靠严格质量管理来保证,首先通过供应商认证、加强物资入库检测制度、设立投料质量控制点三道关卡,严把麦芽、大米等原辅料进货关,将口感作为质量评价的第一指标,通过不懈研究在溶解氧、瓶颈空气及高级醇控制等难题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确保了雪津口感的高度稳定性与一致性。 

        为了维护高端品牌形象,2002年雪津曾壮士断腕,果断地停止向擅自低价售酒的二批商供货,足见雪津的自信与魄力。 

        能够使高端战略执行得如此谐调,依赖于高超的组织效率。以陈志华总经理为首的核心团队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他们配合默契又目光远大,对企业的核心理念坚定不移,硬是通过不算先进的装备条件将产品打造得炉火纯青,团队合力是雪津高端战略成功的深层原因。


      3楼2007-01-03 16:27
      回复
        案例4:银麦——迂回战略游刃有余 

          如果说上述哈啤、雪津、珠啤诸品牌,本来就占有地理、历史背景、消费环境等先天优势,决策者只不过顺势而上,并技高一筹而取得领先地位的话,那么你就不得不对银麦啤酒刮目相看了。 

          银麦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地处沂蒙山腹地,境内不通火车,是山东省经济落后地区。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从1987年才建成投产的小厂,经过15年的单打独斗,发展成了年产量23万吨,利润总额1900万元的区域强势企业,它是如何在区域强势品牌如林的山东省生存下来,并走向全国的呢? 

          对此,银麦前任老总任友昌有一句十分形象的比喻:“即使再寒冷的冬天也有青草生长的地方”。面对目前啤酒市场的竞争态势,有着强烈忧患意识的任总说:“我们现在正处在浪尖上,虽然我们无法与那些老牌啤酒厂家抗衡,但我们有我们的优势和特色,我们不会与他们一起厮杀,我们的策略就是:避开锋芒,发展自己!” 

          一语道破天机,任总在这里用“策略”一词所表述的,实际上就是银麦的迂回战略。 

          “道可道,非常道”,银麦的迂回战略在营销模式上体现最为典型,从品牌传播方式,到渠道策略、促销策略都有一套独特的做法。 

          首先它回避广告宣传。他们认为银麦的主要市场不在大中城市,影视媒体广告费用支出巨大,却不能使市场销量同步提升,白白浪费投资。多年来,他们依靠人员推广进行的品牌传播,取得很好的效果。 

          见缝插针式的网络渠道使银麦市场竞争游刃有余。山东是中国啤酒产量最大的省份,也是中国啤酒行业最敏感的地区,全省10万吨以上的产量啤酒企业有十几家,在1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到处都是区域强势品牌。他们各霸一方,又彼此争夺,今天袭扰人家后院,明天又被端了老窝。唯独银麦静观其变,当主要参与竞争者两败俱伤之时,恰恰是银麦杀入之机,同行感觉银麦就象当年进行游击战术的八路:到处都是银麦,到处又都看不到银麦。其实银麦产品不仅覆盖山东各地,而且还重点分布全国多个省市,并有一定数量出口。 

          银麦的促销方式也机动灵活,其200多名销售人员分布全国各地,他们一反大厂家统一的促销方式,一切都随市场而定,就连促销品的制作,商标的确定也是客户决定占主导,制麦的营销人员一切都围绕经销商转。因为每一个市场的情况,经销商最了解,因此他们共同制定的促销办法一定是最适宜的。除通过批发商打通销售渠道外,银麦还在重点销售区域设立了几十个啤酒直销店,直接掌控终端。 

          成功的营销依赖蕴含优良品质的对路产品,银麦的产品创新也别具一格。其火锅啤酒的开发就值得称道,它首创了以饮食方式命名的啤酒品牌,其独特的配方赋予的温润口感适宜冬季饮用,有效地弥补了淡季的销量。而早在2001年开发的“梦地纯生”啤酒在当地的高端市场占有绝对优势。 

          银麦啤酒实施单一品牌多品种的产品策略,根据产品的内涵及商标包装进行品种区分,以产品内涵区分的主要有银麦干啤酒、银麦纯生啤酒、银麦苦瓜啤酒、银麦芦荟啤酒、银麦超爽啤酒、银麦冰爽等,以产品商标、包装区分的品种就更多,同一瓶形同一酒体在同一市场根据不同的经销商采用不同颜色的商标进行包装,同时价格一样,促销政策等一样。这样做既有利于市场产品价格及秩序的维护也有利于市场的渗透。  

          连续六年银麦的产量、利润水平稳居山东第二,仅次于老大青啤。被浅薄之人讥笑的“土包子”战术所以取得丰硕成果,处处闪烁着战略的光辉。


        5楼2007-01-03 16: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