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学吧 关注:150贴子:464
  • 3回复贴,共1

论藏传佛教与藏族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现代转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06-05 09:32回复
    一、藏族文化体系中所包含的十明文化
    藏族十明文化包括内明即佛学、因明即佛家逻辑、声明即藏族语言学、医方明即藏医藏药学、工巧明即藏族工艺技术,诗词学、韵律学、辞藻学、历算学、戏剧学。
    二、藏族十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大小五明学是随着佛学传入藏族地区而传播和发展起来的。五明学原本是印度文化,她流布到藏区后,和藏族的土著文化,以及与传入藏区的汉族文化及其它民族的文化交流融合后,逐渐形成了具有藏族特色、风格、品味、气派的大小五明文化,从而扩充、丰富、完善、深化了藏族心物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使藏族具有了全面而深入、完整而系统的文化价值体系。可以想见,如果在藏族传统文化中不输入大小五明文化的新鲜血液,则今天的藏族文化不会有如此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色彩斑斓、蔚为壮观的面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佛教及其大小五明文化的传入,给藏民族带来了文明的曙光。
    三、藏族十明文化的现代转换
    综上所讲,大小十明是藏传佛教及藏族文化的基本要素和主体内容。1949年全国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前,这十明文化主要包含在佛教思想的架构体系内,基本上成了承载佛教全部内容的载体,体现佛教基本思想的主要形式。其修学也基本上限制在寺庙的少量僧人中,世俗的人们基本上是无缘接触的。所谓“学在寺庙”便反映了这一真实情况。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西藏的和平解放,藏传佛教与藏族文化也获得了新生。在党和政府、寺院僧人和世俗贤达的共同努力下,藏族十明文化的一部分内容逐渐从寺院走向了世俗社会、走向人民群众,成为为他们服务的工具理性,从而为社会和劳动大众所受用。最先从寺院走向社会、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是藏语文,其次是藏医藏药,还有藏族戏剧、藏族天文历法、藏族工艺技术等。
    


    2楼2012-06-05 09:32
    回复
      (一)藏语文
      众所周知,藏语言文字是中华文化库藏中的优秀文字。它于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617-650)时期在藏族原始文字和藏语的基础上依据印度梵文字母创制的。当时藏文的主要任务是要准确而完整地翻译理论体系庞大、哲学思想精深、名词概念繁复的印度佛教经论。热巴巾王(806-841)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便总结了长期以来佛经翻译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藏文作了厘定、规范和优化工作,从而使藏文从语法结构、语音系统、词汇类型等方面日臻完善,具有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完备的实用程序。这些都说明,藏文基本上承载着藏传佛教的基本内容,当然,世俗的社会和人们也在运用藏文,藏文也传导、记录、运载、负荷着整个藏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心理结构,但运用的范围没有藏传佛教广泛。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先,藏族聚居的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等五大省区建立了大学、中专、小学等学校,在这些学校开设了藏语文课程或藏语文专业,用不同于寺院教育的现代教育方法来讲授藏语文。这不但使藏语文从寺庙的经院教育转化为社会的大众教育,而且也使藏语文在现代教育的语境下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也培养了一批使藏语文走向大众化教育的师资力量。这为藏语文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其次,五大省区建立了从省到乡一级的藏语文工作的专门机构,为广大的藏族农牧民服务。如,省级有藏文出版社、藏文翻译局(室)、藏文报社、藏语广播电台、藏语电视台、藏戏团;州、地级有翻译局(室)、藏文报社、藏语广播电台、藏语电视台、藏戏团;县级有藏文翻译局(室)、藏语电台、藏语电视台、藏戏演出队;乡级有藏语翻译员。这样,藏语的使用范围更加扩大了,受众更多了,藏文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半个多世纪以来,藏文从寺院走向了社会,走向了民众,走向了现代。在此过程中,藏文的内容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吸收、创造了很多藏文的新词汇,自然科学方面的词汇创造得更多。在藏文文法方面,因受50年代以来汉字改革的影响,文革时也尝试进行了改造或曰改革,并且推广和实行了一段时间,后来被停止使用,这一工作虽然没有获得成功,但它仍应视为藏文改革中的一次有益尝试。
      综上所讲,藏语文从基本承载佛教的内容、主要反映佛教思想的语言形态转换、扩展、延伸为承载现实体裁的内容、反映世俗大众的心声、并为广大世俗民众服务,这便是古老的藏文向现代转换的具体表现。
      


      3楼2012-06-05 09:33
      回复
        (二)藏医藏药
        在藏族传统社会,藏医藏药均在寺庙,一般规模较大的寺院都设有五大学院,藏医学院是其中的一大学院,它是融修学藏医、采制藏药、行医治病为一体的医学机构。可见,藏医藏药在藏传佛教的体系架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寺院藏医药人员及世俗社会诸多贤达的努力,藏医藏药也逐渐从寺院走向社会、走向民间、走向大众,成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所受用的现代大众医学。在我国的五大藏区,从50年代开始,寺院藏医学院的一部分僧医即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走出寺院,在省区、地州、县乃至于区建立的藏医院、藏医诊所、藏医卫生院行医治病,为广大的农牧民群众服务。通过几十年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藏医藏药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而且还掌握了现代中、西医的医疗工具、理论知识和操作规范。自60年代以来,省区、地州、县的藏医院基本享受与人民医院同等的待遇。例如,青海省湟中县藏医院与湟中县人民医院都是科级建制的医院,藏医院的医务人员也都按护士、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职衔晋级。自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藏医藏药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80年代西藏自治区成立了藏医学院,青海省成立了青海医学院藏医系,90年代中央民族大学在藏学研究院和生物系试办了第一届藏医专业本科生,从而建立了以藏医藏药为主体、以现代医学为背景和基础、以中医药学为借鉴的藏医学本科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临床实践体系。90年代建立了北京藏医院,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地相继建立了大型的现代藏药制作集团。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藏医药学不但在治疗手段上获得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极大转换,例如借助了大量现代医学器械,而且从其本体上也有了更大程度的转换,例如藏药的采集和泡制,更加地定量定性,向科学化发展。这样,藏医藏药从理论到实践、从本体到方法都获得了全新的发展,已经从藏区走向全国,从全国走到了世界。
        综观60年来藏医藏药的发展,其过程就是一个藏医藏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一个从寺院的神秘理论和实践向科学、规范的现代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路径。在藏族十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藏医药的现代转换是最突出、最有成效,也是大众最受用的一门学科。
        


        4楼2012-06-05 09: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