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吧 关注:114,569贴子:1,807,412

杨派传人汪正华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汪正华,京剧老生演员,1938年入上海戏曲学校正字班,习老生。1945年出科后,随顾正秋剧团在上海、青岛、天津等地演出。1950年在香港拜马连良为师。当年在香港与杨宝森同台演出,配演《珠帘寨》中程敬思,《四郎探母》中杨六郎,《搜孤救孤》中公孙杵臼等,深得杨称赞,此后悉心钻研杨派艺术。1957年入上海京剧院,1966年调到青岛京剧团任主演。1979年调回上海京剧院,经常在上海、北京、南京、江西等地演出。经常主演《失空斩》、《伍子胥》、《碰碑》等杨派名剧。又在新编古装剧《满江红》中演岳飞,《梅妃》中演唐明皇,《宋江题诗》中演宋江,创造了一些带有浓厚杨派特色的新唱段,广为流传。他唱、做规矩大方、台风严谨,扮相、演唱、做派深得杨派神髓。同时又有执着的艺术追求,他认为学习流派应一丝不苟严肃认真。不仅在演唱杨派名剧时要严格按杨的路子演唱,而且在新编剧目的演出中,也明显体现出杨派风范。20世纪90年代起,为杨派的音配像工程出了很多力,《杨家将》、《失空斩》、《伍子胥》等均为他配像,为杨派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1楼2012-06-06 13:55回复
    谢谢,遇到知音了!我还以为喜欢汪正华先生的人少呢。本人认为,在现有的京剧艺人中,杨派传人唯汪正华是首。


    3楼2012-06-06 14:46
    收起回复
      呵呵,文昭关还是学杨老先生的好啊。就像沙桥饯别就得听余派的一样。


      7楼2012-06-06 21:18
      收起回复
        我喜欢奚派唱腔,就是因为听了张建国的白帝城让我喜欢上京剧,听了奚啸伯的白帝城、连营寨和更让我迷上京剧。遗憾的是,票房会拉的琴师极少,无奈何只能改唱余、杨的戏了。


        16楼2012-06-11 11:14
        回复
          自拉自唱啊?奚派的伴奏我有。我票房的琴师王介禄老师会拉白帝城,(奚派的戏仅此)所以过这瘾还可以。我唱的你想听吗?想听的话就给你听,我唱的应该还可以吧。


          17楼2012-06-11 12:36
          收起回复



            18楼2012-06-11 13:54
            回复


              19楼2012-06-11 14:03
              回复
                呵呵,纺织票房几年杨老先生一百周年时我去过听过,都是老票友了,我属于小字辈,没人理会,所以也不会对我有影响。奚派唱腔我上传了,还请各位为我多加指点为盼!


                21楼2012-06-11 15:09
                回复



                  22楼2012-06-11 17:49
                  回复
                    喜欢汪正华老师的唱腔,所以必须要学会汪正华老师的两个经典汪派戏,那就是与李玉茹老师合演的【梅妃】和【宋江题诗】。明天我去南京西路票房学唱【梅妃】来向大家汇报。


                    24楼2012-06-14 12:00
                    回复
                      今天去票房把汪先生的经典名作【梅妃】唱了,现在做后期处理,争取在星期天(17日)上传,请各位前辈为我审视把关。


                      26楼2012-06-15 18:16
                      回复
                        昨天去票房把汪老先生经典名剧【梅妃】唱了,今天一天在家就做音、视频后期,我先上传到我的土豆网上,过段时间再上传京剧吧,上传了太多怕被人认为我在显摆呢。呵呵.......。


                        27楼2012-06-16 18:44
                        回复

                          学唱了汪先生的经典名剧‘梅妃’的西皮【那梅妃与望妃子】选段。汪正华先生的经典名剧‘梅妃’是我特别喜欢的段子,一者自己对唐朝的历史非常了解,再者这段唱腔非常委婉动听,所有的情感都能淋漓尽的流露出来。特别是他能把杨老先生的唱腔中的骨髓精华概括在一起了。唯一遗憾的就是我不能把这华丽的唱段尽善尽美的演绎出来,凭我再怎么努力,一字一句的斟酌,还是不行啊,总好像少点什么。


                          32楼2012-06-17 17:58
                          回复
                            在这京剧吧里,不知怎么回事,研究杨派的特别的少,贬低的到不少。我喜欢奚啸伯与杨宝森,不光是因为他们的唱腔,而是因为他们对京剧的执着的爱。奚啸伯老先生虽身为官宦子弟,但从一票友票戏到能与四大名旦合作,可见他对京剧的执着与努力。最可敬的就是他综合各大家之长,已补自己之短。他对前辈大家不甘拜下风,勇于自己的探索,终于积累了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错骨不离骨等科学发声方法,把“衣七”、“人辰”辙升华到新高度,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杨宝森老先生虽说出生在伶届世家,十岁左右就登台演出。但由于倒嗓差点就毁了他的一生。较长时期杨宝森的休养未登舞台。在此期间,他以乐观的态度和勤奋的精神坚持练功、吊嗓。甚至傍晚散步时还边走边哼唱唱腔,一声一字地推敲,逐字逐句地揣摩,潜心研习余派的演唱技巧。杨宝森虽未正式拜在余叔岩门下,但遇有机会便登门求教。他多方求师访友,拓宽学习之路;一生执着于自己的审美理想 ,全心全意的以自己的舞台实践诠释京剧的经典名作,这才有了他的《洪羊洞》、《失·空·斩》、 《桑园寄子》、《伍子胥》、《托兆碰碑》等苦心专研的代表作。窃以为在他身后,到今天仍然是无人逾越的高峰。
                            我不敢与前辈大师相媲迹,但他们的精神在鼓舞着我,只要你用心去学,谦虚求教,反复揣摩,不断修正,相信自己的努力会得到大家的首肯。事实证明,我的思想没错,我的演唱虽说还存有太多的不是,但起码得到众位票友及专业人士的认可。所以,所有想学唱京剧的朋友,只要你们认认真真地用你的真情去学去唱,相信,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的。


                            33楼2012-06-19 13:33
                            回复
                              在这京剧吧里,不知怎么回事,研究杨派的特别的少,贬低的到不少。我喜欢奚啸伯与杨宝森,不光是因为他们的唱腔,而是因为他们对京剧的执着的爱。奚啸伯老先生虽身为官宦子弟,但从一票友票戏到能与四大名旦合作,可见他对京剧的执着与努力。最可敬的就是他综合各大家之长,已补自己之短。他对前辈大家不甘拜下风,勇于自己的探索,终于积累了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错骨不离骨等科学发声方法,把“衣七”、“人辰”辙升华到新高度,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杨宝森老先生虽说出生在伶届世家,十岁左右就登台演出。但由于倒嗓差点就毁了他的一生。较长时期杨宝森的休养未登舞台。在此期间,他以乐观的态度和勤奋的精神坚持练功、吊嗓。甚至傍晚散步时还边走边哼唱唱腔,一声一字地推敲,逐字逐句地揣摩,潜心研习余派的演唱技巧。杨宝森虽未正式拜在余叔岩门下,但遇有机会便登门求教。他多方求师访友,拓宽学习之路;一生执着于自己的审美理想 ,全心全意的以自己的舞台实践诠释京剧的经典名作,这才有了他的《洪羊洞》、《失·空·斩》、 《桑园寄子》、《伍子胥》、《托兆碰碑》等苦心专研的代表作。窃以为在他身后,到今天仍然是无人逾越的高峰。
                              我不敢与前辈大师相媲迹,但他们的精神在鼓舞着我,只要你用心去学,谦虚求教,反复揣摩,不断修正,相信自己的努力会得到大家的首肯。事实证明,我的思想没错,我的演唱虽说还存有太多的不是,但起码得到众位票友及专业人士的认可。所以,所有想学唱京剧的朋友,只要你们认认真真地用你的真情去学去唱,相信,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的。


                              34楼2012-06-19 13: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