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园诗社吧 关注:209贴子:9,814

【诗词鉴赏】叶小鸾诗词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叶小鸾(1616~1632) 明末才女。字琼章,一字瑶期,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文学家叶绍袁、沈宜修幼女。貌姣好,工诗,善围棋及琴,又能画,绘山水及落花飞碟,皆有韵致,将嫁而卒,有集名《返生香》。


IP属地:重庆1楼2012-07-03 20:42回复
    四岁能通《离骚》。十岁与其母初寒夜坐,母出上句,能成妙对。人咸喜其敏捷。十二岁已工为诗,多佳句。十四岁能弈棋,十六岁善弹琴。又擅绘画,摹山水,写花蝶,皆有韵致。书法亦秀劲。十七岁许字昆山张立平,嫁前五日忽卒。


    IP属地:重庆2楼2012-07-03 20:42
    回复
      雨夜闻箫
        纱窗徒倚①倍无聊,香烬熏炉②懒更烧。一缕箫声何处弄③,隔帘微雨湿芭蕉。
        注:①徒倚:留连徘徊。
        ②熏炉:用来熏香或取暖的炉子。
        ③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箫,和秦穆公之女弄玉情投意合,结为夫妻,最后成仙飞去。
        [此诗描写了一种莫名的闲愁。首句从人物的外形举止写起,“无聊”二字点出心有所思的是无可言状,不知所由的闲愁。次句写主人慵懒的情状,有点困倦欲睡的征兆。第三句给出了使主人公不能入眠的是远处传来的一缕不知何人吹奏的箫声,此声或可勾起对美好传说的回忆,或者引发了少女的怀春之思?……结句是诗的传神之笔。“微”显示出诗人心思之深切细密 ;少女的春思在尚未自觉时又被这漠漠雨声打断,又回到了闲愁无聊中。]
      


      IP属地:重庆3楼2012-07-03 20:46
      回复
        南歌子
          秋夜
          门掩瑶琴①静,窗消②画卷闲。半庭香雾绕阑干。一带淡烟红树、隔楼看。
        云散青天瘦,风来翠袖寒。嫦娥眉又小檀弯③。照得满阶花影、只难攀。
          注:①瑶琴:饰以美玉的琴。鲍照《拟古》诗:“明镜尘匣中,瑶琴生网罗。”
          ②关上窗户。
          ③“嫦娥”句:嫦娥,月神,这里引伸为月亮。檀,浅赭色的画眉颜料。
          [写出少女秋夜淡淡的哀愁,舒徐绵缈,颇给人以美的享受。陈廷焯曾认为“云散五字新警”。确实,以“青天瘦”形容寒夜的澄彻,为前人所未道,但稍嫌尖巧,未及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然,倒是“一带淡烟红树、隔楼看”一句,写秋夜烟树掩映,意象迷蒙萧瑟,颇能传达出少女惆怅的情愫。]
        


        IP属地:重庆4楼2012-07-03 20:47
        回复
          虞美人
            看花
            阑干曲护①闲庭小,犹恐春寒悄②。隔墙影绕一枝红③,却是杏花消瘦、旧东风。
            海棠睡去梨花褪,欲语浑难问④。只知婀娜共争妍,不道有人为伊、惜流年⑤。
            注:①弯弯曲曲的阑干回廊。
            ②悄:悄然(来临)。
            ③这句与“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说的内容相近,意境却不同:此处“一枝红”“消瘦”不堪,远没有后者富有生命力。
            ④这两句是说:海棠花闭合了,梨花也从枝头褪去,难觅踪影,想问候她们却没有一个与我说话的。
            ⑤惜流年:关注时光的流逝。
            [少女心性,自然格外清纯,故而少女写作的文艺作品,也就显得十分纯真可爱。那春寒的夜色中匆匆而去的娇小身影,那寂静的院落里踽踽而归的零乱脚步,那生闲气而找不到对象的娇憨神情,全由那清丽畅达的文字给记录了下来,读之真让人忍俊不禁。]
          


          IP属地:重庆6楼2012-07-03 20:47
          回复
            踏莎行
              闺情之二
              昨夜疏风,今朝细雨,做成满地和烟絮①。花开若使不须春,年年何必春来住。
              楼外莺飞,帘前燕乳②。东君③漫把韶光④与。未知春去已多时,向人犹作怨春语。
              注:①和烟絮:迷蒙得如烟似梦的柳絮。
              ②乳:喂养。此处指燕子哺饲幼雏。
              ③东君:指太阳神。
              ④韶光:美好的时光。
              [本词是一首伤春之作。小鸾想步出香闺,冒着细雨,去看看一夜一朝的风雨将春“伤”到什么地步。可惜,待她推开窗去,映入她眼帘的,却连“瘦红(稀落落的花)”都没有,有的只是满地的和烟柳絮,怎不叫她顿生满腹的怨愁要向人诉说,而她身边却没有个“卷帘人”可以跟她对话,她只能跟鸟说话,跟春说话,跟自己说话。她问春是干什么来的?发一通“怨春语”,这才想起“春去已多时”,嘲笑自己情痴得实在太过分了。]
            


            IP属地:重庆7楼2012-07-03 20:48
            回复
              蝶恋花
                立秋
                屈指西风秋已到。薄簟单衾①,顿觉凉生早。疏雨数声敲叶小②,小亭残暑浑如扫.
                  流水年华容易老。秋月春花,总是知多少?准备夜深新梦好,露虫又欲啼衰草③。
                注:①簟:席子。衾:被子。
                ②“小”字下得生动,可以有两解:雨声之“小”(疏雨打叶声,声息自然不会大),或是秋叶之“小”(秋风中也长新叶,但长不太大)。
                ③最后两句是说:炎夏过去了,好歹能睡个好觉、做个好梦了,但好景不长,秋露中的鸣虫,又在蠢蠢欲动,要用它们嘶哑哀切的叫声在衰草中啼泣了。
                [此词写的是初秋的景色和感受。如同词题所包容的含意一样,作者的“悲秋”之感也是初起的,淡淡的。而淡淡的哀愁,淡淡的伤感往往能达到很高的美学境界。这大概就是所谓“哀而不伤”吧!]
              


              IP属地:重庆8楼2012-07-03 20:49
              回复
                蝶恋花
                  春愁
                  蓦地①东风池上路。绿怨红消②,竟是谁分付。不断行云迷楚树。闭门寒食梨花雨③。
                  雨后斜阳芳草处。闲把情怀,付与东君主。便向西风飘柳絮,不能飘散愁千缕④。
                  注:①蓦地:蓦然,突然。
                  ②这句是说:红色的花儿已经香销玉殒,怎不叫绿叶儿怨念。
                  ③这句是说:已是清明寒食时节,难怪梨花带雨,似露似泪,这样恼人的天气,还是闭门不出吧。
                  ④最后四句是说:闲步庭院,深知人的情怀自己难以把握,索性把它交给春神“东君”作主吧!是沉是浮,是喜是悲,听凭发落!把我的一腔愁绪即便寄托于柳絮,任随西风飘去,飘得铺天盖地,也散不尽它的万一。
                  [“绿怨红消”句,“不能飘散愁千缕”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小鸾词意之中,多有李清照的影子,绝无珠宝气,脂粉香奁气,比之男词人学女子口吻远为真切。只是,与清照少女少妇时代的作品比,小鸾的词要愁苦许多。]
                


                IP属地:重庆9楼2012-07-03 20:49
                回复
                  己巳春哭沈六舅母墓所
                  十载恩难报,重泉哭不闻。
                  年年春草色,肠断一孤坟。
                  “己巳”推算,当作于1629年,小鸾13岁的时候。沈六舅母,就是张倩倩,小鸾的养母。
                  这首诗直面死亡,切身体验过死神强悍的攫取力,发现生命尽头是不可知的坠落,因而表现为肠断,透露出深深的悲哀。“年年春草色”,落到她眼里,是一片伤心碧——这是由外而内,外物被情感敷色。“肠断一孤坟”,黄土无声,亲人的哭唤无有回应,细思量教人断肠——这是由内而外,爆发出更强烈的情绪。如此内外交加,感情真实而浓烈,令人读来似能看见一张泫然欲泣的脸。
                  


                  IP属地:重庆11楼2012-07-03 20:59
                  回复
                    浪淘沙·春景
                    杨柳弄柔黄,缕缕纤长。海棠风醉艳红妆。折取一枝归绣户,细玩春光。
                    春日对春妆,莺燕笙簧。横塘三月水流香。贴水荷钱波动处,两两鸳鸯。
                    杨柳柔黄,柳丝纤长,海棠艳红妆,三月水流香,还有那莺儿燕儿,戏水鸳鸯……春光不与四时同,好就好在这新,草木鸣禽都似是一枝饱满的笔刚刚画就,色泽鲜明,墨迹犹新。爱春光,爱这份新,其实也是爱崭新世界里的自己,一切似可重新开始,眼前似有无限可能。此时,心就像那荷钱下的碧波,由不得地便被拨动了。你看她,顺手折取一枝,不晓得是柳条,还是海棠,总之是一枝春光,斜斜擎在手上。远远地,不知何处响起笙管之声,隔了花阴袅袅传来,细细,悠悠。
                    


                    IP属地:重庆12楼2012-07-03 21:01
                    回复
                      《游西湖》
                      堤边飞絮起,一望暮山青。
                      画楫笙歌去,悠然水色泠。
                      飞絮起,一动;暮山青,一静。用字俭省,用色简净,描摹出一派苍茫。她爱的不是画楫笙歌的盛景,而是笙歌散去水色清泠。她于此怡然自得,有超然出尘之感。细读,显出几分禅意来。饶是怎样的华年,怎样的热闹,她也能一脚拔出,骤然跳进清凉世界——如此慧根,福兮祸兮?可知她文字里曾经的悲凉并未完全褪掉,那些感悟许是化作禅味,成了她与佛境的一点交接?
                      


                      IP属地:重庆13楼2012-07-03 21:02
                      回复
                        虞美人·看花
                        阑干曲护闲庭小,犹恐春寒悄。隔墙影绕一枝红,却是杏花消瘦旧东风。
                        海棠睡去梨花褪,欲语浑难问。只知婀娜共争妍,不道有人为伊惜流年。
                          杏花,在宋叶绍翁的笔下是何等热闹,充满勃勃生机,以至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到叶小鸾这里,依旧是隔墙一枝红,她的感受却是“杏花消瘦旧东风”,何其凄清,何其孤寂。再看其他的花,海棠已睡,梨花也已褪下枝头,想要问候一声也不能。她们哪,只晓得盛开时争奇斗妍,不知道词人绕着曲阑庭院遥遥赶来,正是担心春寒料峭,深恐流年会折损她们的容颜。
                          为花惜流年,焉知不是借花惜自身?流年不偏不倚不情不仁地流过每一种生命,花因不知而安然,人因知晓而不安,多思使小鸾深刻,也使她悲哀。最后那一句小小的抱怨,分明带着少女的娇嗔,读来却感到一种哀伤。
                        


                        IP属地:重庆14楼2012-07-03 21:03
                        回复
                          南柯子·秋夜
                          门掩瑶琴静,窗消画卷闲。半庭香雾绕阑干。一带淡烟红树、隔楼看。
                          云散青天瘦,风来翠袖寒。嫦娥眉又小檀弯。照得满阶花影、只难攀。
                          小鸾诗词中“愁”字为多,“瘦”字也不少,且“瘦”得精炼蕴藉,堪为炼字典范。前文看花词中有“杏花消瘦旧东风”,清丽婉约;还有一首《踏莎行·秋景》,里边“断云飞尽碧天长,数枝烟柳斜阳瘦”,也比较出名;这一首秋夜词里又有“云散青天瘦”,思量一下那情景,果然贴切,真难为她怎么想来。
                            上片,瑶琴静,画卷闲,夜色初上;半庭香雾,一带淡烟,隔楼观远树。纤柔的用词,细致的描述,使景致显得幽寂迷离。下片,云散,风来,人感觉到清寒,天也显得清瘦。最出眼的是一弯月,说是“嫦娥眉”,辅以“小檀弯”,颜色、形状便都有了,还带着动感。却说那月光,把花影透射在台阶上,枝叶清晰,历历满目,只可惜难以攀摘。如此秋夜如此月,清空幽寒,静远雅洁,不带人间烟火气,正像小鸾。
                          


                          IP属地:重庆16楼2012-07-03 21:05
                          回复
                            九日近作
                            风雨重阳日,登高漫上楼。
                            庭梧争坠冷,篱菊尽惊秋。
                            陶令一樽酒,难消万古愁。
                            满空云影乱,时共雁声流。
                              “庭梧争坠冷”的“冷”,“篱菊尽惊秋”的“惊”,“满空云影乱”的“乱”,提取出三个字,这首诗的基本面目也就清楚了。她的心是乱的,她看前路是无有希望的,她怀着难言的恐惧感写下这首诗。所以,她说:“陶令一樽酒,难消万古愁。”陶渊明的酒,也难消这万古长夜般的愁。
                              这首诗题目旁有“近作”二字,乃9月9日重阳节所作,而她死于10月11日,婚期是在10月16日。隐隐可知,她恐惧的是什么。
                            


                            IP属地:重庆17楼2012-07-03 21:07
                            回复



                              


                              IP属地:重庆18楼2012-07-03 21: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