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园诗社吧 关注:209贴子:9,814

【诗词鉴赏】叶小纨诗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叶小纨(约1613 ~约1657 ),字蕙绸,叶绍袁次女。小纨诗词曲兼擅,著有杂剧《鸳鸯梦》,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位有作品流传的女作家。



IP属地:重庆1楼2012-07-11 18:45回复
    其一:
    分湖之水碧于天,不数吴江第四泉。湖上人家何所有,家家有个捕鱼船。
    赏析:
    前两句赞美分湖的水,后两句笔峰一转,写分湖鱼村,粗读之下,觉得二者似无联系,但细细一想,分湖的水质好得可以同吴江第四泉相比,自然分湖之中会有好鱼、好水产,分湖中的鲈鱼、银鱼当然得有极好的分湖水相配。
    


    IP属地:重庆4楼2012-07-11 18:55
    收起回复
      其二:
      好景年年二三月,桃花开偏向春风。绛田红宅传名久,只在沿湖十里中。
      赏析:
      春风吹来,桃花开遍,二、三月间,正是一年中春光最好、风景无限的季节,但平常的春景,又怎及得分湖十里的湖光水色,十里分湖尽画图,即使象绛田红宅这样的名胜,游了分湖也不觉得什么了。
      


      IP属地:重庆5楼2012-07-11 18:56
      回复
        其三:
        露渐浓时霜作威,低田收拾早禾归。新 白洒芦墟好,小簖分来紫蟹肥。
        赏析:
        诗作看起来是在夸芦墟的洒好、分湖的蟹肥,实质上是在歌咏分湖流域又获得了丰收,只有丰收了,才会有余粮去酿酒,才会去享用分湖蟹这样的美食。


        IP属地:重庆6楼2012-07-11 18:56
        回复
          《分湖竹枝词》以诗的形式,运用传唱的手法在民间流传,历代文人多有撰写,叶家母女也都有此类作品,小纨创作的《分湖竹枝词》虽只三首,但影响比母亲及姐姐的大。


          IP属地:重庆7楼2012-07-11 18:57
          回复
            《采莲曲》
            其一
            生长江头惯采莲,兰桡飞动水云边。红颜灼灼花羞艳,更惜波光整翠钿。
            赏析:
            前两句说采莲的姑娘(包括小纨)喜欢采莲,还是采莲能手。后两句说少女们青春的容颜美得让荷花都感到羞愧,这种美不仅来自身材,而且来自劳动,劳动使少女们比荷花更美。此诗颇具匠心,运用一系列动词 和对比,堪为妙笔。
            


            IP属地:重庆8楼2012-07-11 18:59
            回复
              其二
              棹入波心花叶分,花光叶影媚睛曛。无端捉得鸳鸯鸟,弄水船头湿画裙。
              赏析:
              黄昏时分,劳动结束了,荷塘景色十分美丽,姑娘们在捉鸳鸯鸟时,不惜弄湿自己的画裙,刻画了采莲少女们对幸福、自由爱情生活的向往。


              IP属地:重庆9楼2012-07-11 18:59
              回复
                其三
                女伴今朝梳裹新,迎凉相约趁清晨。争寻并蒂争先采,只见花丛不见人。
                赏析:
                此诗构思、 意境巧妙,活泼泼地构画了一群情窦初开、跳跃火热之心的少女,她们想自由地表露春情。


                IP属地:重庆10楼2012-07-11 19:00
                回复
                  上述诗作均写于少女时代,即尚未出嫁时小纨与姐纨纨、妹小鸾等共同生活,家庭的和睦、融洽,使她们生活得十分幸福,醉心于文艺创作而不必顾及其余,诗作所洋溢的是一种幸福的情怀,少女的无拘无束之态。1630年秋,父亲在北京寄诗回家,小纨与母亲及姐、妹都有诗寄父亲,小纨的诗中有“陈情乞得君恩许,寒驿梅开好到家”之句,丝毫不知生活愁苦。
                  


                  IP属地:重庆11楼2012-07-11 19:08
                  回复
                    父亲归隐后,作《秋日村居》诗八首,小纨作八首和诗,乡村秋日,风光甚好,“莫读欧公赋,秋声不可闻”,分湖秋景,“菊已堆黄绽,枫才染绛鲜。菱歌凉吹夕,渔网晚霞天”,自由自在,其乐融融。


                    IP属地:重庆12楼2012-07-11 19:08
                    回复
                      1632年,17岁的妹妹小鸾与23岁的姐姐纨纨相继亡故,小纨写了哭妹诗十首(“月明曾共联诗句,今日相思人已非。”“一自疏香人去后,可怜花鸟不知春”等诗句),哭姐诗七首(“君去瑶池应有伴,我今六合知音稀”等诗句),小纨后又黯然地写下“好景只供愁作伴”、“惟有梅魂知别恨,不将春色到窗来”等诗句,以遣愁绪。
                      


                      IP属地:重庆13楼2012-07-11 19:12
                      回复
                        对姐、妹挥之不去的思念之情,郁结在心头,已不是写几首诗能表达得了的了,小纨决定以姊妹三人为原型,创作戏曲《鸳鸯梦》。


                        IP属地:重庆14楼2012-07-11 19:16
                        回复
                          《明代剧作家研究》第九章专论女戏曲家叶小纨,介绍了小纨的一家、小纨的作品及其年谱,突出了杂剧《鸳鸯梦》,还附有《叶小纨诗辑》。崇祯年间,《鸳鸯梦》和她的诗集《存余草》均被其父叶绍袁收入《午梦堂全集》。 小纨34岁寡居,诗作极多,晚年汰存二十分之一,编为《存余草》,已佚。


                          IP属地:重庆15楼2012-07-11 19:22
                          回复
                            【浣溪纱·为侍女随春作】
                            髻薄金钗半亸轻。佯羞微笑隐湘屏。嫩红染面太多情。
                            长怨曲阑看斗鸡,惯嗔南陌听啼莺。月明帘下理瑶筝。   


                            IP属地:重庆16楼2012-07-11 19:22
                            回复
                              〔得胜令〕
                              蓦地人惊倒,顷刻也魂飘。从今后,雁去书难寄,灰寒香怎烧。悲淘,断送金兰约。呼号,摧折刎颈交。  


                              IP属地:重庆17楼2012-07-11 19: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