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吧 关注:2,994,368贴子:95,951,046

回复:放生可以消灾延寿 阿弥陀佛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放生完毕。对佛像前至心礼拜。白言:弟子某某某,一心皈命,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我遵佛之明诲,今行放生,已得若干善业,以此功德,愿我罪业消除,冤衍解释;所修善根,日益增长;命终之际,身心安稳,正念分明,蒙佛接引,生极乐国。  七宝池内,莲华之中,华开见佛,得无生忍,具足佛慧。  以大神力,凡我所放一切生命,以及十方无尽有情,尽得度脱,成无上道。愿佛慈悲,哀怜摄受。发愿已,念佛或百声千声万声,随意多少


26楼2012-07-21 16:28
回复

    发心放生者须知道的两件事
    时间:2011-02-15 来源:学佛网 作者:admin
    一、切勿因噎废食有人因见到自己或他人辛苦所放之众生,有被随后捕抓的危险,便以为这种放生毫无意义,且造就捕抓者的恶因。其实即便仅仅能延长众生一个秒钟的生命,此众生也宁一秒后死,不求一秒前亡。故究放生者功德而言,施其一瞬间无畏与放其数年无畏,功德正等无异。于被放者言,彼虽短暂获生,仍于生时心若甘饴,且由于其成就了放生者菩提心的功德,故放生者之功德利益,所被放之众生亦有,使彼终获善乐。而且,从悲心的角度来说,即便知其在放后即有被捕之险,或见其伤弱而不顾,心怀哪怕使其一瞬安乐也要解救之心,此种人慈悲更为强甚,极为诸佛赞叹,有此发心者,无论所救众生是否有福报活下来,以彼悲心的利益,放与被放者均有大利益。故千万勿抱前放后抓不算放生或买时选择强健活力者放的错误思想了。二、 假如物命死亡,莫轻易自咎释放和解救他人的生命,永远没有过失。许多放者因为工具、因缘及种种不利因素,使所购众生不能全数尽活,便于亡者自愧有罪恶感。实际众生从生到死,皆受制于因果,假如你尽力做了,它还是于放前死亡,实属因缘所使。彼既便如此,亦要比被人刀刃烹煮者幸之万倍,据说畜生之苦,不但苦于死时之剧痛,死后之剖解、烹食、乃至被消化后,其痛苦的知觉方无。故这对于被放者而言,使其少苦而终,且免受死后之剧烈痛苦,仍具备不小贡献。况且你把放生的功德回向给他们,对其今后,仍具备积极深远的意义。故而应知放生因悲心之故,无过失而言。末法时期,会有种种魔王魔说扰乱视听,吾等佛子当依经典,发心为要,
    


    27楼2012-07-21 16:41
    回复

      我家放生的真实感应——母亲延寿、祛病纪实(转帖)
      时间:2012-05-31 来源:互联网 作者:admin
      从1993年我和母亲学佛后,知道了放生可以消灾去难,去病增寿。我家因为放生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特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1:我母亲因为几次大出血使得身体素来不好,每晚只能休息两个小时,整日头痛等等,病很多。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都有算命的说我母亲只能活到47岁(当时我母亲已经46岁了),所以就觉得很神奇。我母亲就发心每月拿20元钱(当时我家经济状况不太好)出来放生,放到死的一天。就这样,一直放到现在,不管经济再困难也没有停止过,现在我母亲已经63岁,而头痛病已经好了十年了,睡眠也很好了。 2:2010年十一月,在和尚朋友的寺庙里给很多人看病的钱,共三百多(一个病人最少给五元,多的随缘)全部拿去放生,还有自己拿了几百元一起放生。就在把钱托付给一位出家师父帮助拿去放生的当晚,就发生了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当时是12月17号,四川的冬天是很湿冷的,而且寺庙里会更冷些,平时我都穿的一件薄毛衣加一件防寒服。17日前的晚上睡觉,我都会盖两床厚棉被。而17日当晚睡前,我依然盖两床厚棉被,半夜突然觉得我的右半边身体象过电一样,有东西从身体里出去。(我小时得过败血症,治好好右半侧身体长期都是麻木的,有时太累还不会动,觉得强硬这种感觉直到现在,平时很怕冷。)然后,就觉得身体开始发热,觉得似乎要出汗了,就把上面的棉被掀开了,可还是觉得热,最后吧脚丫子都拿到被子外去凉快。这个过程可能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但第二天早晨起床后都还觉得热。一天后,回都江堰了(温度比寺庙里还低),也开始数三九了,但这个时候我只能穿一件短袖T血加防寒服了,秋裤就没穿过,就这样穿度过了去年的冬天。而且右侧身体的麻木强硬感,完全没有了。 3:也是2010年,我帮我母亲把她的一年的放生款交到寺庙去(本是240元,上半年放了120元,还需要再交120元,我就擅自交了360元),然后打电话告诉我母亲,她也很欢喜。当天夜里,她就在半梦半醒之间,看见两条长着红冠子的大概一米多长的蛇,从左脚的脚踝出去了,出去时还对我母亲说:昨晚我们就告诉你,我们要走了!现在我们就走了!(头一天夜里,我母亲梦见从手指处拉了两条小蛇出去)我母亲的左腿受过两次大伤,一次是工伤,被机器把腿筋都绞断了,肉都拉掉一大块。一次是骨折,半年多才好。所以我母亲的左腿带有残疾。都是往世的冤亲债主来索债啊!在我家因为放生出现的不可思议的事太多了,放生的好处真的是太多了,欢迎更多的朋友也去多放生。其实放生不仅仅放得是生命,也是在放下我们内心的贪憎痴呀!更重要放生是从我们的嘴边做起,少吃一天肉,这个世界的刀兵劫(战争,刀枪等之伤)就与我们无关一天。有空大家可以算算自己一年吃了多少条生命,再算算自己活着的这几十年又吃了多少条生命?恐怖啊!我们为了自己的嘴巴,为了口腹之欲把自己的肚子变成屠宰场了!甚至还有人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而残杀动物,以作享乐!我们的人生怎么会顺利,怎么会没有灾难,怎么会没有疾病?
      


      31楼2012-07-22 08:23
      回复
        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
        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选自《普门品》


        36楼2012-07-22 17:44
        回复
          日本大地震的惊天因果:血与火的海洋来源:转载 日期:2011-03-15 21:05:44 浏览次数:175936
            据《中国日报》报道:据美国媒体13日报道,位于宫城县和岩手县的三座小城遭到了灭顶之灾,除了数万人伤亡失踪之外,这些小城也基本消失。其中一座小城气仙沼位于宫城县,日本《读卖新闻》称这个小城遭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破坏,并将震后的小城形容为“如同地狱一般”。据英国《卫报》报道,在11日当晚,地震引发气仙沼多处着火,直到第二天早晨“整个城镇还处于一片火海中”。
            图为震前:清晨5点,破晓,在日本最大岛屿本州岛东北端的气仙沼市,75吨死鲨正在被小心翼翼地做处理,每20只鲨鱼为一堆,井然有序地堆放在“屠场”当中。气仙沼市的渔港位于日本东北部的宫城县,也是日本唯一被用于捕鲨的港口。关键字:地震因果杀生戒杀放生上一页1 2345678910..19 下一页


          38楼2012-07-28 08:31
          回复
            神奇的金毛犬“末末” 7月21日,暴雨如注。大石窝镇半壁店村的一个农场里,大家七手八脚地抢救被洪水冲走的财物时,看到了一幅温馨感动的场景:一只金毛犬在齐腰的洪水中,往返于洪水与陆地之间,反反复复地叼捡被水冲走的物品。村民们无不惊叹,“这家的狗真神!” 当天下午4点左右,暴雨越下越大,洪水从四面八方向农场袭来,喷雾器、桌椅、农药、种子等物资被洪水瞬间席卷而去。农场的人们手忙脚乱地抢救物资。农场主尹女士扑进水中抢救喷雾器的间隙发现,她家的金毛犬“末末”也跟着人游进水中,把一些被水卷走的东西叼回自家大棚中。“我当时惊呆了,也很感动”。尹女士说,大量的农药、种子等物资被大水冲走后,与垃圾混杂在一起,而“末末”竟然能分辨出垃圾与物资。“末末”不断地往返于水中和岸上,把它能叼起的东西叼回到岸边。当天,农场里的鸭子也被冲走了,让尹女士和人们更加惊讶的是,“末末”竟然叼起一只鸭子的脖子,摇摆着身子往回游,最后放到了岸边。尹女士以为“末末”会咬伤鸭子,后来发现,鸭子毫无损伤。一名农场主说,洪水席卷而来时,大部分狗都躲了起来,“只有那只金毛犬跳下水,来回地叼东西,我们养狗是看园子,人家养的狗竟然会叼东西,不简单。”这名农场主说,狗主人当时很心疼,害怕它呛水,想把它叫上来,可是金毛犬没有理会,反而一个劲地叼东西,前后叼了两三个小时。尹女士说,“末末”叼回来的最大物件是一个喷雾器。她说,这并不是“末末”第一次展现这样的天赋。曾经有一次,尹女士朋友的相机包掉进了水中,水流很快,大家都不敢下去捡,“突然‘末末’跳了下去,把相机包捡了回来。”他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尹女士的丈夫说,“末末”爱吃零食,有时甚至会和他一起喝点啤酒。一场暴雨,我们再次认识了自然的威力,生命变得平等,我们收获了感动,感动来自四面八方,感动也来自这只可爱的大金毛犬——“末末”。


            39楼2012-07-28 16:26
            回复

              南娄底孙水河公园河段岸边,当邓锦杰的遗体被打捞上岸时,两边岸上已挤满了成百上千闻讯而来的市民。他的两条爱犬仍在人群外眼巴巴地等着主人牵它们回家。7月3日晚,27岁的邓锦杰为了营救溺水的一家三口,奋不顾身跳入河中救人。不幸的是,因体力不支他被湍急的河水吞噬。而让人心寒的是,当邓锦杰遇险生死不明时,被救的一家三口不但没积极施救,也没留下来关注事情的进展,而是漠然地选择了离开。最让人气愤的是,围观的群众阻拦他们离开,说“救你们的人还没上来,你们怎么就走?”那一家三口中的女的竟然说 “关我屁事”,然后就开车走了。
              回复 收起回复
              80楼
              2012-07-28 17:37
              举报 |
              我也说一句

              fuxiachen
              核心会员 7
              “衔环投珠”这则成语中包含了两则故事,其中衔环是指:东汉人杨宝救了一只受伤的小黄雀,小黄雀伤好后叼来四个玉环报答杨宝救命之恩,并在梦中告诉杨宝说他的子孙四代都会因此慈悲义德而入仕做官,并且人品都如这玉环一样高洁光亮,后来杨宝的子孙果然个个成为栋梁。投珠则是《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的:随国君主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以药封之,蛇乃能行,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这颗明珠就是传说中可以与和氏璧齐名的随侯珠。成语用了两个小故事来告诉人们,做人要行善,好人有好报,同样做人也要懂得感恩,因为即使是动物都知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如更加脍炙人口的《白蛇传》、《聊斋志异之小翠》等等,甚至现实当中也不乏关于动物报恩的真实故事。禽兽尚知感恩,然而某些人却连禽兽都不如邓锦杰养的两只狗还在苦苦等候主人上岸,而他救起的三个人却拍拍屁股走了,走前还扔下一句“关我屁事”。
                南京的“彭宇案”过后,我们社会陷入了一种 “整个中国都扶不起一个老太太”的道德忧虑中,直到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发生后,才引起了全国上下对于道德的反思。之后,随着“托举哥”、青岛小伙张鹏等等见义勇为者的不断涌现,我们才开始欣喜地见到整个社会对于见义勇为行为的肯定,见到了一股正能量的抬头。
                然而娄底被救的这三个人的一句“关我屁事”,却给了我们的道德重建过程重重一击,他们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问题了,而是在挑战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传统价值观,在挑战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关于良知的底线,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不良影响,如果有关方面不能妥善处理,相信这起事件造成的后果不会亚于南京“彭宇案”。
                孔子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我们要赞扬见义勇为的邓锦杰,更要谴责忘恩负义的“关我屁事三人组”,即便法律不能拿他们怎么样,也要把他们找出来在全国人民面前露露脸。不如此,何以解恨,何以慰英雄之灵?
              畜生啊!真的是畜生!
              这家人是动物园出身的吧,估计是连禽兽都不如,要不怎么连动物们都赶他们出来了!!! 人在做,天在看。等待审判吧! 吗的 必须人肉出来,我要到他家去泼油漆,不扇那女的两耳光
              这个小孩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也是一种悲哀
              我们真诚希望与被救者临近的网友辛苦一点,把这一对被救夫妇人肉搜索出来。
              这位朋友说得好,一定要把他们找出来在全国人民面前露露脸,让全中国人看看这一家畜牲不如的东西(主要是被救的夫妇俩)到底是何等货色。
              


              41楼2012-07-29 08:07
              回复
                做人处事以身教为重,先净化自己的身、口、意,才能感化他人,也能真正做到庄严自己、尊敬他人【证严法师静思语 】
                @上海素食专委会-善导心灵-陈斌 #素食健康#越来越多人乐於少吃肉多吃素,但是不少人担心吃素不够营养,影响健康。事实上,大自然为人类(及其它动物)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植物里含有全部人类所需的营养,因为动物肉里所含的营养也是源自植物。只要大家不偏食,素食绝对可以为我们提供足够的养料
                


                44楼2012-07-31 06:42
                回复

                  意幻供养是用观想的方法做供养。
                  第一是意幻财供养。不贪爱天上人间所有珍贵稀有、清净美好的事物,也不对日常生活当中所见、所闻、所想的东西生起贪念,而是从心里把这一切都供养给诸佛菩萨、上师三宝。很多众生都对好的东西有贪爱心,因此造业,然后辗转轮回。所以,我们要发一个悲切的愿:愿所有的众生都能断除对这些财物的贪爱之心。
                  有的人住别墅、开宝马,我们不能对这些物品有贪爱心,而是要把这些用意幻的形式供养给诸佛菩萨、上师三宝,愿那些众生也不要对这些东西生起贪爱心。这样的话,我们也能跟他们结个善缘,饶益众生。这些都是很方便而且非常殊胜的修行方法。
                  第二是意幻身供养。我们看见漂亮的男人或者女人的时候,不能有喜爱和贪恋之心,而是要把所看见的美丽的人身供养给诸佛菩萨、上师三宝,愿所有众生都能断除对人身的贪恋、欢喜之心。因为这都是造业、轮回的因。
                  第三是意幻法供养。我们看见、听见他人的功德和福德的时候,不应该有嫉妒之心,而是要把这些都供养给诸佛菩萨、上师三宝,愿所有的众生都能断除对他人的功德和福德的嫉妒心。现在很多人有嫉妒心,看见别人做功德了、积福德了,心里不舒服,甚至还说一些不好的话,这都是嫉妒心。
                  这些修法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的。不管贫富,不管有没有时间,不管出家、在家,谁都可以做这样的供养,随时随地都可以做供养。
                  如果你有一颗恭敬心、虔诚心,实物供养和意幻供养没有任何区别。
                  只有上供下施才能积福。现在的人都想发财。既然想发财,就别贪别人的财富、权力、拥有和受用,应该发一个清净愿,把这些都供养给诸佛菩萨、上师三宝,只有这些善的起心动念才能成为得到各种资粮和福报的因。
                  解脱成佛要有具足的资粮;在世间,我们想要获得升官发财、健康长寿这些人天福报,也需要有福德。有足够的福德资粮才能成就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如果没有福德的话,世间和出世间都不可能有任何的成就,连世间上短暂的利益也得不到


                  45楼2012-07-31 07:02
                  回复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
                    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
                    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
                    丘吾子哽咽地说道:“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听了孔夫子的教导,从这以后,学生们告辞孔子而回家奉养父母的达到了十三个之多。
                    “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因为求学离家在外,之后又因为工作,又或因为成家、养育子女种种原因,无法抽空回乡看望父母时,却忘了,父母已一年比一年更加衰老了。
                    似乎,人生总也有忙不完的事,在一推再推之后,能奉养父母的时间,也随之流逝。丘吾子的悲伤,谁能真正体会到呢?少年离家,可至年老回来时,一踏进家门,却再也见不到父母了!错过了奉养父母的机会,是人生多大的遗憾,逝去后,怎么能追得回来呢?
                    《论语》有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当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不便,此时,正是需要我们在身边照顾的时候。记得有一位女士,因远嫁外地很少回家,有一次她回家时,却发现年老的母亲走路一跛一跛的。一看才知道,原来,母亲因为年纪大了,无法弯下腰来剪自己的脚指甲,使得指甲长得太长而嵌入肉里,造成流血、流脓。当女儿看到母亲这双受伤的脚时,不禁难过得哭了,母亲多么需要她的照顾啊!于是从此,她每周都会回来看望母亲一次,为母亲泡脚、剪脚指甲。
                        在我们小的时候,需要父母的照顾才能长大;可当父母年老需要我们照顾时,我们能否也陪在他们身边,像当初他们照顾我们一样,帮他们穿衣,给他们盖被子,为他们剪指甲,挽着他们一起散步……
                    时光易逝,在我们还有机会尽孝时,莫要再等待,丘吾子的遗憾警示我们:行孝不能等


                    46楼2012-07-31 17:56
                    回复
                      狄仁杰的想法是有智慧的,不去贪恋区区片刻的欢欲,而削减一生的大好前程!能通过观想控制自己的心念去处,而培养出刚正清明的举止。狄仁杰不但自己能“戒之在色”,更能劝诫别人息欲的方法,而成为名冠天下的一代名相!当然,狄仁杰的成功并非全靠命数。他毕生勤读、修德,守身练心。科甲及第后,仕途曾任大理丞、河南巡抚、豫州刺史,历经唐高宗、中宗、睿宗三朝。在任时毁淫祠、清断解决难解的诉案、罢免贪官污吏,恩威并重,万民仰赖!
                        在武则天当政时期,狄仁杰进身相位,经常呵护皇家母子,当武则天打算立武三思做太子时,狄仁杰就通过姑侄母子的比喻,婉言劝止。最后令武则天感悟,恢复了唐朝李氏宗室。他所推荐给朝廷的良才将相,后来也都成为中兴名臣!狄仁杰死后被追封谥号“文惠”,追赠“文昌右相”,睿宗时又被追封为“梁国公”。狄仁杰的儿子狄光嗣,历任淄、许、贝三州刺史,对父母双亲极为孝顺!族孙狄兼谟,刚正有祖风,曾经上奏弹劾吴士矩,官作到御史中丞。
                        因此后人评价说,纵观大唐名相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狄仁杰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这一切无不与他远离女色、洁身自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48楼2012-08-07 08:01
                      回复
                        虚云老和尚开示 ;念佛要口念心惟,以智观照,念佛的声音要不缓不急,如水漫流,口念耳听,不打妄想,念念流入萨婆若海。
                        修行要保持中道,不急不缓,细水长流。
                        不爱不憎为中道,修道,修什么道?就是这个中道。


                        49楼2012-08-09 16:37
                        回复

                          解救「菜人」之难,善行福廕三世
                          |来自: 佛缘网站
                          河北景县县城西方,有几处荒坟,都快被杂草淹没了。小时候路过该地,老仆人施祥曾指着对我说:「那就是周某人的子孙,因为做了一件善事,所以延续了三代香烟。」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明末崇祯年间,河南、山东发生大旱灾,同时蝗虫为祸,连草根树皮都被当地的饥民抢食一空,到了最后夜晚然吃起人来,官府面对这种残酷的行为,也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法禁止。当时的景象,简直就是人间地狱,妇女幼童被绑着送到市场去卖,叫做「菜人」(注)。屠夫买了去宰,就像杀猪宰羊一般。
                          当时,周某从东昌做生意回来,经过市场,想买点猪肉,因为当时已是午后,屠夫告诉他肉刚卖完,请他稍等片刻。没多久光景,只见有人拖了两个女子进入厨房。屠夫在外面高声喊道:「客人久等了,先拿一只手臂来吧!」
                          周某见状,心中不忍,顿时起了恻隐之心,连忙制止。说时迟那时快,只听一声凄厉惨叫声,其中一个女人的右手臂已被活生生砍下来,那女人痛得在地上打滚,哀嚎不绝。另一个女人则吓得浑身发抖,面无人色。当两名女子看见周某时,就向他苦苦哀求,一人请求救命,一人则请求速死,以免多受活罪折磨。
                          周某心地原本善良,立刻出钱将两名女子赎了出来,其中一人因手臂被砍断,身负重伤,失血过多,万难活命,周某立刻在她心窝补刺一刀,让她迅速解决痛苦。另一位还未遭到毒手的,就带回家去。周某因老年无子,就纳她为妾,后来替他生了一个男孩。说也奇怪,那男孩的右手臂上有一道红线,从腋下绕到肩胛,就像那断臂女子的伤痕一般。
                          大家都说周某原本注定无后,只因偶然做了这件善事,所以老天特地延续周氏三代香火,表示善有善报。
                          本文译自清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第二卷 滦阳消夏录
                          


                          50楼2012-08-11 07:05
                          回复
                            性戒与遮戒
                            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前四戒名为“性戒”,以体性当戒故,不论受戒与否,犯者皆有罪过,未受戒者按事论罪,已受戒者加一重犯戒之罪。 不饮酒戒名“遮戒”,是为防止酒醉乱性,以保证前四戒的持守。 古时有位在家居士,因为喝醉了酒失去理智,致使众戒俱犯。 酒能坏智慧种,令人颠倒昏狂,饮酒过量会使人神智不清、仪容不整,生起妄念邪行,不仅失态于人前,更能起迷乱、暴戾之行,久而久之,身体受损,恶名流布,有碍上进解脱。


                            54楼2012-08-11 09:32
                            回复

                              @印光大师文钞:复周伯遒居士书十五   前收据函已知。兹接月刊并放生报告,俱悉。观音圣号,乃现今之大恃怙,当劝一切人念。若修净业者,念佛之外专念。未发心人即令专念。以彼志在蒙大士覆被而消灾祸耳。待其信心已生,则便再以念佛为主,念观音为助。然念观音求生西方,亦可如愿耳。文钞三编卷二
                              #稳住最终目标#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灰蒙蒙、气冷冷的时侯,只要能将最终目标稳定住,就能像冬天的太阳一样,感觉很温暖。【证严法师静思语
                              @恒梓法师 : 心怀慈悲,做人处事就能广施爱心,站在别人的角度替别人着想,对别人来说是小方便,对自己来说是大解脱。 慈悲做事,意味着宽容。宽容别人的过错,宽容别人的无礼,宽容别人的冒失。然而,宽容不是纵容,佛家讲因果报应,毫厘不爽。所以说,随心所欲而不应逾矩。
                              


                              59楼2012-08-12 13: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