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羲吧 关注:51贴子:798

回复:【与神对话】强荐 作者 尼尔?唐纳?沃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对行动的渴望就称为激情。杀死激情,你便杀死了神。激情是神想要说“喂”。
但,你明白吗,神(或在你内之神)一旦做了那有爱心之事,神就已实现了他自己,而不再需要更多的东西了。
而在另一方面,人类则往往有这样的想法,就是觉得他在他的投资上需要有利润。如果我们要爱某个人,很好――但我们最好能得到一些爱的回报。
这不是激情,这是期待。
这是人不快乐的最大缘由。这是分离人和神的东西。
透过某些东方神秘主义者曾经为三昧(samadhi)的经验,弃绝者寻求终止这分离。那即是,与神的合一;融入了神。
因此,弃绝是弃绝结果――但永不、从不弃绝激情。的确,大师直觉地知道,热情即道路。它走到自我实现之路。
纵使以世俗的说法,也可以公平地说,如果你没对任何东西有热情,你根本就没有生命。
你说过:“你抵抗什么,什么就会坚持持续,你静观什么,什么就会消失。”你能解释一下吗?
你无从抵抗你没给它真实性的东西。抵抗一件东西这个动作,就是给与它生命的动作。当抵抗一个能量,你就将它放在了那儿。你越抵抗,你就越令它真实――不论你在抵抗什么。
而当你张开眼睛观看什么,它却消失了。那就是说,它不再保有其幻象的形式。
如果你看着一件东西――真正地看它――你会看透它,并且看透它带给你的任何幻象,在你眼中只留下了终极的实相。在终极实相面前,你软弱的幻象没有力量。它无法将你长久把持在它变弱的掌握里。你看见它的真相,而真相令你自由。
但,如果你不想让注视的东西消失呢?
你应当永远想要它消失!在你们的世界里,没有东西值得你抓住。然而,如果你真的选择了你人生的幻象,而不要终极实相,你可以简单地重新创造它――正如你一开始创造它一样。以这方式,你可以在你人生里有你选择要有的东西,而消除不再希望经验的东西。
然而,永远不要抵抗任何东西。如果你认为藉由你的抵抗,你会消灭它,你最好再想一次!因为你只不过将它种得更坚固。我难道没告诉过你,所有的思维都是创造性的吗?
纵使是说“我不要某样东西”的思维吗?
如果你不要它,为什么要去想它?别再去想它了。然而,如果你必得想它――也就是说,如果你无法不去想它――那么,不要抵抗它。反倒是,直接地看这不管是什么的东西――接受它为你的创造物――然后选择保有或不保有它,随你高兴。
是什么因素让我决定了那个选择?
你认为你是谁和是什么。以及你选择要做谁和做什么。
这决定了所有的选择――你在你人生中所做过以及将会做的每一个选择。
那么,弃绝世俗者的生活是一条不正确的路咯?
那并非是一项真理。“弃绝”这个字具有错误的意义。说实在的,你无法弃绝任何东西――因为你抵抗什么,什么就会持续。真正弃世者并不弃绝,却只是做了不同的选择。这是个向某件东西靠近、而非远离它的动作。
你无法离开某样东西,因为它会追随你到天涯海角又回来。所以,不要抵抗诱惑――只简单地掉头。转向我,转离任何不象我的东西。
但要知道:没有不正确的途径这种东西――因为在这旅途上,你无法“不到”你去的地方。
只不过是速度的问题――只不过是你何时抵达的问题――然而,即使这样也是个幻象,因为并没有“何时”,也没有“之前”或“之后”,只有现在;一个永远的永恒片刻,你在其中经验你自己。



39楼2012-07-30 08:45
回复

    7
    人生是如此可怕,并且如此令人迷惑。我希望事情可以更清晰些。
    如果你不执着于结果,人生一点都不可怕。
    你是指如果你不想要任何东西的话。
    没错。选择,但并不“想要”。
    对于那些没有任何人依靠他们的人,这说来容易。但如果你有太太和孩子呢?
    做一家之长的人的道路一向都是很具挑战性的。也许根本就是最具挑战性的吧!正如你指出的,当你只处理你自己一个人时,是很容易“不需要任何东西”。而当你有其他所爱的人时,很自然的,你就只希望他们有最好的东西。
    当你无法给他们你想要他们有的一切时,你会很难过。一座好房子、一些不错的衣服、足够的食物。我觉得好象光是使收支平衡,就让我奋斗了二十年。而我仍然没有什么足以傲人的表现。
    你是指以物质的财富而言?
    我的意思是,只就一个男人会希望传给他的儿女的一些基本东西而言。我的意思是,只就一个男人会想供给他太太的某些非常简单的东西而言。
    我懂了。你认为提供所有这些东西是你人生的任务。那这是否就是你想象你的人生该是的样子?
    我不确定我是否这样说了。但这并非我人生的主旨,而如果这可以是个副产品的话,那显然也很不赖。
    哦,那么让我们回头看看。你到底觉得你的人生所为何来?
    这是个好问题。多年以来,我对这问题有过许多不同的答案。
    你目前的答案是什么?
    我觉得对这个问题我仿佛有两个答案:我喜欢看到的答案,和我真正看到的答案。
    你喜欢看到的答案是什么?
    我喜欢看到我的人生是有关我灵魂的进化。我喜欢看到我的人生是有关表达和经验我最爱的我的那个部分。我的那个部分,有同情心、有耐心、愿付出,并且愿助人的部分。我的那个明智、宽容和……爱的部分。
    听起来象是你一直在读这本书嘛!
    是的,在玄秘的层面上,它是本很美的书,而我正试着想出如何“付诸实行”的办法。而关于我的另一个答案,我看到我的人生真正是什么的问题,答案是:它是关于日常的生存问题。
    哦,而你认为其一排除了另一个?
    嗯……
    你认为玄秘部分排除了生存问题?
    事实是,我希望做的是不只为了生存的事。但是这些年来,我一直都是这样存活着。可是现在我希望,只为了生存而奋斗这件事能终止。我看得出来,只是日复一日的生存仍然是个奋斗。我想做些不只是求存活的事。我想要发财。
    你所谓的发财是什么意思呢?
    拥有足够的钱,所以我不必担心我下一块钱从哪儿来;不必感受到压力,只为要付房租或付电话费。我的意思是,我恨我这么俗气,但我们在这儿谈的是真实的生活,而非你这整本书所描画出的关于人生的空灵浪漫的画面。
    我是否听到了一丝愤怒啊?
    说愤怒不如说是挫折。我玩灵性游戏已不只二十年,看看它带我到了哪步田地!离救济院只有一步之遥了!而如今我又失了业,眼看着马上又没进帐。我对这种挣扎真是厌倦透了!我今年四十九岁了,我希望在人生中有点保障,以使我能贡献更多时间在“神”这码子事,在灵魂“进化”等等上。那是我心之所欲,但并非我的人生所允许我走的方向……
    嗯,你刚才所说的一大堆话,你所谈到的那种经验,我想你已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我会一句一句地回答你的心声,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追踪和分解答案。
    你并没有“玩灵性的游戏”玩了二十年,你只不过擦过它的边缘罢了(顺带说一句,这并非“责备”,只是句真话而已)。我承认二十年来你曾看着它;与它眉来眼去;偶尔实验一下……但直到最近,我都没感觉到你对那游戏有过什么真正的――最真的――承诺。
    让我们讲更清楚些,“玩灵性的游戏”意谓着奉献你的全心、全身、全灵给创造“肖似神的自己”的过程。
    


    41楼2012-07-30 08:48
    回复
      这是东方神秘主义者曾写过的有关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西方神学钻研甚多的救赎过程。
      这是日复一日、每个小时、每分每秒的超越意识(supreme consciousness)的作用。它是每个瞬间的选择和再选择。它是个继续不断的创造。有意识的创造。有目的的创造。它是利用我们讨论过的创造工具,并且以觉察和崇高的意向去用它们。
      那才是“玩灵性的游戏”。而现在,你那样做了多久呀?
      我好象甚至还没开始呢!
      别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并且别待自己这么苛刻。你是曾致力于这个过程,并且事实上,你比你归功于自己的要努力得多。但你并没有努力了二十年――还差得远呢!然而事实上是,你曾努力多久并不重要。而是你目前还在努力吗?那才是重点。
      让我们继续谈你前面的声明。你叫我“看看它带你到了哪步田地”,而你描写自己“离救济院只有一步之遥”。但我看着你,却看到一个十分不同的东西。我看到一个离富贵之屋只一步之遥的人!你觉得你离湮灭只差一张薪水支票,而我看你则是离涅只差一张薪水支票。当然,这大半要看你将什么当作是你的“报酬”,而你努力的目标是什么而定。
      如果你人生的目的是要获得你所谓的保障,那我明白,并且了解你为何会感觉你是“离救济院只有一张薪水支票之遥”。然而,即使是这项评定,也还是有改正的空间!因为,随着我的报酬,所有好的东西都会到你身上,包括在物质世界里感觉安全的经验。
      我的报酬――当你为我“工作”时,你得到的收益――提供了比灵性上的安适多得多的东西。你也可以得到物质上的安适。然而,讽刺的是,一旦你经验到我的收益所提供的那种心灵上的安适,你将发现,你最不会担心的就是物质上的安适。
      甚至你家人的物质安适也不再会令你忧心,因为一旦你上升到神的意识层面,你将了解自己不必为任何别的人负责,而且,虽然希望每个灵魂都过着安适的生活是值得赞扬的,但每个灵魂在每一瞬间都必须选择――都在选择――其本身的命运。
      很明显的,故意去凌辱或毁灭别人并非最高尚的举动。很明显的,忽视那些你招致来依赖你的人的需要,也同样的不妥。
      你的责任是令他们独立;教他们尽可能快速且完全的知道如何没有你还能过日子。因为,如果他们需要你才活得下去的话,你对他们而言就并非一项赐福。只有当他们醒悟到你是不必要的时候,你才真的是他们的一项赐福。
      同样的,当你醒悟到你不需要神时,也才是神最快乐的时刻。
      我知道,知道……这和你一向被教导的一切正相反。然而你的老师们却告诉你有这么一位愤怒的神、一位嫉妒的神、一位需要被需要的神。那根本不是神,却是神明的一个神经质的替代品。
      一位真正的大师并非拥有最多学生的人,而是创造出最多大师的人。
      一位真正的领袖并非拥有最多追随者的人,而是创造出最多领袖的人。
      一位真正的国王并非拥有最多臣民的人,而是引领最多人到王权的人。
      一位真正的老师并非最有知识的人,而是令最多人拥有知识的人。
      而一位真正的神,并非拥有最多佣仆的那一位,却是为最多人服务的,因而使得所有其他人都成为神的那一位。
      因为这是神的目标,也是神的荣耀;即,他不再有臣民,并且所有的人都认识到,神并非那不可及的,却是那不可避免的。
      我希望你能了解这点,就是:你快乐的命运是不可避免的。你无法不“得救”。除了不明白此点之外,并没有别的地狱。
      所以现在,作为双亲、配偶及被爱的人,不要将你的爱造成一种黏人的胶,毋宁成为一块磁石。它首先吸引,然后转而拒斥,以免被吸引的人开始相信他们必须黏着你才能存活。再没有比这离真相更远的了。再没有比这对别人为害更甚的了。
      让你的爱推你所爱的人进入世界――并且进入完全体验他们是谁的经验里。这样做,你才算是真正爱过人。
      “一家之长”的道路是个了不起的挑战。有许多令你分心的事,许多世俗的忧虑。苦修者则完全不受这类干扰。人们会带给他面包和水,送给他简陋的草席躺卧,他则可以奉献他的每个小时给祈祷、冥想及沉思神。在这种情况下是多么容易看见神!多么简单的任务!啊,但是一个有配偶和孩子的人呢,在一个半夜三点需要换尿布的婴儿身上看见神、在月初必须付清的一张张帐单里看见神。在令其配偶一命呜呼的病、在失去的工作、在孩子的寒热症、在做父母的痛苦里认出了神之手。现在我们讲到的已是圣人的行止了!
      我了解你的疲倦。我明白你挣扎得已厌倦了。然而我告诉你这点:当你跟随我,挣扎便不见了。住在你的神的空间里,事件全都会变成祝福。
      


      42楼2012-07-30 08:48
      回复

        当我失了业、房租等着要付、孩子们需要看牙医,我如何能到达我的神的空间呢?而处在我的高高的、哲学的空间里,才仿佛是最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的一种方法。
        当你最需要我时,不要背弃我。现在正是你面临最大考验的时候。现在是你最大的机会,正是证明写在这儿的每件事的机会。
        当我说“别背弃我”,我听起来就象是我们谈起过的那个欠缺的、神经质的神。但我并不是。你大可以如你所愿的“背弃我”。我并不在乎,而那并不会改变我们之间的分毫关系。我这样说是在答复你的问题。往往在你遭遇困难时,你会忘了你是谁,以及我赋予你的、创造你想选择的人生的工具。
        你现在比任何其他时候更需要去到你的神的空间。首先,它会带给你内心最大的平安,平安的心才会流出了不起的想法,可以解决你想象自己所有的最大问题的想法。
        其次,在你的神的空间里,你才能自我实现,而那是你灵魂的目的――唯一目的。
        当你在你的神的空间里时,你知道,并且了解所有你现在经验的事情全是暂时的。我告诉你,天堂和地球即将消逝,但你却不会。这恒久的观点有助你以正确的方式看事情。
        你能界定这些目前的状况和环境,如它们本来真是的样子:暂时并且现世的。你随时可以利用它们为工具,因为那就是它们本是的东西,暂时的、现世的工具,用以创造现在的经验。
        你究竟自以为你是谁?在与所谓失业这个经验的关系上,你认为你是谁?并且,也许更重要的是,你认为我是谁?你是否想象这个难题于我而言是太大了,我没法解决?要想脱困是否是太大的奇迹,我无法处理?我了解你可能认为它是太大的困难,你无法处理,甚至以我曾给过你的所有工具而言――但难道你真的认为对我而言这问题也太大了吗?
        在理性上,我知道对神而言没有一件工作会是太大的。但情感上,我想我无法确定。并非你是否能处理它,而是你肯不肯处理它。
        我明白了。所以是信心的问题。
        是的。
        你不是质疑我的能力,你只不过怀疑我的意愿。
        你知道吗,我仍活在某种神学里,它说,在这儿的某处,也许有个我该学的教训。我仍然不确定我是否该得到解答,也许我该有的就是一个问题吧!也许这是我的神学一直告诉我的“考验”之一。所以我担心这个问题也许不会被解决。担心这是你要让我跟它一同悬在这儿的那种问题之一……
        也许现在正是再一次谈谈我与你如何互动的好时机,因为你认为这是我的意愿的问题,而我却告诉你它是你的问题。
        我希望你拥有你想要拥有的东西。不多也不少。我并不是坐在这儿对每件要求一一的下判断,看看是否该应允你某样东西。
        我的律法是因与果的法律,并非“我们将考虑看看”。没有你不能有的东西,如果你选择它的话。甚至在你请求之前,我就会将它给你。你相信吗?
        不相信。我很抱歉。我看过太多的祈祷没被应允。
        不必抱歉。只要永远守住真实――你经验的真实。我了解,我也尊重你的看法。我不会在意的。
        很好,因为我不相信我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我的人生并不是这句话的一个证明。事实上,我鲜少得到我要求的东西。而当我真的得到时,我只会认为自己是***的走运(damned lucky)。
        你选择的用字很有趣哦!看来仿佛你有一个选择:在你人生中,你可以是他妈的走运,或你可以很有福气(blessing lucky)的走运。我宁愿你是有福气――但,当然,我永远不会干涉你的决定。
        我告诉你一点:你永远会得到你所创造的东西,并且你也永远在创造。
        我对你招致的创造并不下判断,我只不过赋予你力量去招来更多――更多又更多又更多。如果你不喜欢你刚刚创造出来的东西,就再选择一次。身为神,我的工作是永远给你那个机会。
        你说你总是没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然而我在此告诉你,你永远会得到你招来的东西。
        


        43楼2012-07-30 08:50
        回复
          你的人生永远是你对它的想法的一个结果――包括你鲜少得到你所选择的东西,这个显然具创造性的想法。
          现在,在这目前的例子里,在你事业这件事里,你视自己为那情况的受害者。然而,事实是,你不再选择那件工作。你不再于早晨怀着希望起床,反而是开始怀着恐惧起床。你不再对你的工作感到快乐,而是开始感觉憎恶。你甚至开始幻想自己在做别的工作。
          你认为这些事毫无意义吗?你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我告诉你:你的人生是由你对它的意图而开始进行的。
          所以,你现在的意图是什么?你是否意图证明,人生鲜少带给你你所选择的东西这个学说?或者你是否意图表现出你真的是谁以及我是谁?
          我觉得很懊恼。好象受了责罚。很窘。
          你喜欢那样子吗?当你听到真理时,为什么不就简单的承认它,向它移近呢?没有必要反控你自己。只要留意你选择过什么,然后再选择一次。
          但我为什么老是准备好永远选择负面的,然后又打自己屁股?
          你又能预期什么呢?从你还小的时候,你便被告以你是“坏的”。你接受你是诞生于“罪”里的。感觉愧疚是个学到的反应。在你还不能做任何事之前,你便被教以对你做的事感到愧疚。你被教以为了没有生来完美而感到羞愧。
          你在所谓不完美的状态里来到世上,那就是你们的宗教胆敢称为原罪的东西。而它的确是原罪,但却非你的原罪。它是由一个完全不认识神的世界永远加在你身上的第一个罪,那个世界认为神会――或可能会――创造任何不完美的东西。
          你们有些宗教曾围绕着这个误解建立起整个神学。而那真的就是它的本来面目:一个误解。因为,我构思的任何东西――所有我赋予生命的一切――都是完美的;是完美本身的完美反映,以肖似我的形象造出来的。
          然而,为了要合理化一位会处罚的神的概念,你们的宗教需要创造一些令我愤怒的事。所以,甚至那些过着可为模范的生活的人,不知怎地也需要被救赎。如果他们不需要被救离他们自己,那么他们就需要被救离他们自己与生俱来的不完美。所以你最好对所有这些(这些宗教说)采取一些行动,并且要快!不然你便将直接下地狱。
          在末了,这也许无法抚平一位奇怪的、报复心重的、愤怒的神,但它倒真的赋予了奇怪的、报复心重的、愤怒的宗教其生命。如此宗教便永续永存。如此权力便保持在少数人的手里,而非经由众人的手被体验。
          当然对你自己和你的力量,你经常地选择较差的思维、较小的想法和最渺小的观念,更别提对我和我的力量了。你是这样被教导的。
          我的天哪,我如何才能除去这些教诲呢?
          问得好!并且正问对了人!
          你可以藉由一而再地读这本书来除去那教诲。一遍又一遍的读它,直到你了解每句话,直到你熟悉每个字。当你能向别人引用本书中的字句,在最黑暗的时刻,你能想起其中的句子,那你就是“除去了这些教诲”。
          然而我还有那么多的问题想问你,还有那么多我想知道的。
          的确没错。你之前已提出了一串非常长的问题。我们要不要再回到那些问题上去?
          


          44楼2012-07-30 08:50
          回复

            8
            我什么时候对于关系才学得够多,而能令它们顺利进行?到底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在关系中保持快乐?它们必得是经常不断的挑战吗?
            关于关系,你没有什么可学的。你只要展现你已经知道的东西。
            可是的确有一个方法能让人在关系中得到快乐,那就是,以它们本该有的目的去运用关系,而非你设计好的目的。
            关系是经常具挑战性的;经常召唤你去创造、表现,并且经验你自己之更高又更高的面向,你自己之更宏伟又更宏伟的视野,你自己之越来越崇高的版本。没有什么比在关系里你更能即刻地、具冲击力地,并且纯净地做到此点。事实上,没有关系,你根本完全无法做到。
            唯有透过你与其他人、地及事件的关系,你才能存在于宇宙里(作为一个可知的“量”,作为一个可被认明的某物)!记住,每样东西都不在时,你也不在。只有在相对于非你的东西时,你才是你是的东西。那就是相对世界的准则,与绝对世界――我所居之处――相反。
            一旦你清楚地了解了这点,一旦你深切地理解了它,那时你便会直觉地祝福每一个经验、所有人类的接触,尤其是个人性的人际关系,因为以最高的讲法而言,你视它们为建设性的。你明白它们可以被用、必须被用,正在被用(不论你想要它们如此与否)来构筑你真正是谁。
            那个构筑可以是你自己有意设计的一个宏伟创作,或完全是个偶发的形状。你可以选择做一个人,他只是由所发生的事产生的一个结果,或,它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选择做怎样的人及做怎样的事的一个结果。自体(self)的创造是在后者的形式才变得有意识起来。自体在第二种经验里才得以实践。
            所以,祝福每个关系,将每个都视为特殊,并且都形成了你是谁――并且现在选择做谁。
            且说,你的询问是与浪漫的个人人际关系有关,我了解那一点。所以让我明确的,并且详细的谈论人类的情爱关系――这些不断给你如此多麻烦的事!
            当人类的爱情关系失败(除了完全就人类的说法而言,关系永远不会真正失败的,它们只不过没产生你所想要的东西),是因为人们为了错误的理由进入关系。
            当然,“错误”是个相对的说法,意指以“正确的”――不论那是什么――当作衡量的标准!以你们的语言来说,比较精确的说法是:“关系失败――改变――最常发生在,当人们为了不全然有益或有助于关系的存活的理由,进入了关系的时候”。
            大多数人进入关系时,着眼在他们能从中得到什么,而非他们能放进去什么。
            关系的目的是,决定你喜欢看到你自己的哪个部分“显出来”,而非你可以捕获且保留别人的哪个部分。
            就关系――并且就整个人生――而言,只能有一个目的:去做,并且去决定你真正是谁。
            你说,你本来“一无是处”,直到有位特殊的人物到来,这虽是很浪漫的事,但却不是事实。更糟的是,这是将不可置信的压力加诸别人身上,令他做所有各种他本不是的东西。
            为了不想要“令你失望”,他们非常努力的试图做些什么,直到他们再也做不下去了。他们不再能完成你对他们的描绘。他们不再能扮演好你派给他们的角色。于是憎恨累积起来,愤怒随之而至。
            最后,为了要救他们自己(以及那关系),这些“特殊的他人”(special others)开始重新要回他们真正的自己,较为按照他们真正是谁去行动。差不多就在这时,你说他们“真的变了”。
            而现在你说你的“特殊的他人”已进入了你的人生,你觉得完整了,这是非常浪漫。然而,关系的目的并不是有一个能令你完整的人;而是有一个你可以与他分享你的完整的人。
            这儿就是所有人际关系的矛盾所在:你并不需要一个特定的他人,来使你完全地体验你是谁,但是……没有另一个人,你却什么也不是。
            这既是人类经验之神秘与神奇,又是挫折感和喜悦之处。要想以一种有意义的方法住在这矛盾内,需要很深的了解和完全的甘愿。我观察到很少人能做得到。
            你们大半的人都是带着满怀的期待、充满性能量、一颗大为开放的心,及一个喜悦、热忱的灵魂进入你们“关系形成”的岁月的。
            在大约四十岁到六十岁之间(大部分的人是更早而非更晚),你放弃了你最大的梦想,搁置了你最高的希望,而安于你最低的期望上――或根本一无所有。
            这问题是如此基本,如此简单,然而又如此悲剧性地被误解:你最大的梦想,你最高的想法,及你最喜爱的希望,都是与你挚爱的别人,而非你挚爱的自己有关。你关系的试金石在于,别人多能附和你的想法,以及你觉得自己多能附和他人的想法。然而,唯一真正的试金石却是与你能附和你自己的想法多少有关。
            由于关系提供了人生最大的机会――的确,其唯一的机会――去创造及制作你对自己之最高观念的经验,所以关系是神圣的。因此当你将关系看作是去创造和制作你对他人之最高观念的经验时,关系便会失败。
            让在关系里的每个人都只担心他自己――自己在作谁、做什么和有什么;自己在要什么、要求什么、给与什么;自己在寻求、创造和经验什么,那么,所有的关系都会绰绰有余地满足其目的――及它们的参与者!
            让在关系里的人别去担心别人,却只、只、只担心自己。
            这似乎是个奇怪的说法,因为人家曾告诉你,在最高层次的关系里,一个人是只担心别人。然而我告诉你的是:你的集中焦点在别人身上――你的执迷别人――才是造成关系失败的原因。
            别人是谁?别人在做什么?别人有什么?别人在说什么?想要什么?要求什么?别人在想什么?期待什么?计划什么?
            大师了解,别人是谁,在做什么、有什么、说什么、需要什么、要求什么,根本与你无关。别人在想、期待、计划什么根本与你无关。唯一有关的是,在你与那些的关系里,你是谁。
            最有爱心的人就是“自我中心”的人。
            这是个激进的观念……


            45楼2012-07-30 08:50
            回复

              如果你仔细地观察,便知并非如此。如果你无法爱你的自己,你便无法爱别人。许多人犯了一个错误,他们经由爱别人来寻求对自己的爱。当然,他们并没觉悟到他们在这样做。这并非一个有意识的努力。这是在心里进行的。心的深处。在你们所谓的潜意识里。他们想:“如果我能爱别人,他们也会爱我。然后我将是可爱的,而我能爱我。”
              这个的反面就是,如此多的人恨他们自己,因为他们觉得没有别人爱他们。这是一种病――这是当人们真的害了“相思病”(love sick)的时候,因为真相是,别人的确爱他们,但那根本与你无关。不管多少人公然宣称对他们的爱,都还不够。
              首先,他们不相信你。他们认为你试图想操纵他们――试图想得到什么东西(你怎么可能爱他们真正的样子?不成,一定有些错误。你一定想要什么东西!那么,你到底要什么?)
              他们镇日无所事事,只试着理解怎么有人可能真的爱他们。由于他们不相信你,乃开始从事一些活动,好让你去证实它。你必须证明你爱他们。而要做到此点,他们可能要你开始改变你的行为。
              其次,如果他们终于得到一个结论:他们能相信你爱他们了,他们又立刻开始担心,他们能保有你的爱多久?所以,为了要抓住你的爱,他们开始改变他们的行为。
              如此,两个人都在关系中丧失了自己。他们进入这关系,希望找到他们自己,却反而丧失了自己。
              这种配对所导致大半的怨怼,就是在关系中丧失了自己这件事。
              两个人在一种合伙关系中结合,希望全体比部分之总合要来得大,却发现反而更差。他们觉得比当他们是单身时还要差。能力更差,更不能干,更不兴奋,更没吸引力,更少喜悦,更少满足。
              这是由于他们真的是较差了。因为他们放弃了他们大半的本来面目,以便生存――并且停留――在他们的关系中。
              关系从来不该是这个样子的。然而,比你所能知道的多得多的人,都是如此在体验它的。
              为什么?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人们已丧失了(如果他们真的曾保有过)与关系中的自己的连系。
              当你再也看不到彼此为神圣旅程上的神圣灵魂时,你就无法看见在所有关系背后之理由和目的。
              为了进化的目的,灵魂才进入身体,而身体进入生命。你正在进化,你正在变。而你正在用你与每样东西的关系,来决定你在变为什么。
              这是你到这儿来做的事。这是创造自己、认识自己的喜悦。有意识地变为你希望成为什么的喜悦。这就是有“自我意识”的意思。
              你将自己带到了相对性世界,以便你可以有认识且体验你真的是谁的工具。你是谁就是在与所有其他一切的关系中,你创造自己成为什么。
              在这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你的个人关系。因此你的个人关系是个神圣的领域。它们实际上与他人毫无关系,然而,由于它们涉及了别人,所以它们与他人甚有关系。
              这就是神圣的二元性。这就是封闭的圆。所以,若说“自我中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将认识神”,这并不是很激进的观念。在你的人生中,去认识你自己的最高部分,并且停留在那中心,可能并不是一个很坏的目标哦!
              所以,你的第一个关系必然是与你自己的关系。你必须先学会尊重、珍惜,并且爱你自己。
              在你能视别人为有价值的人之前,你首先必须视你自己为有价值的。在你能视别人为有福的之前,你首先必须视你自己为有福的。在你能承认别人的神圣性之前,你首先必须认识你自己为神圣的。
              如果你将车放在马的前方――如大半的宗教叫你做的――并且在承认你自己为神圣的之前,承认别人为神圣的,有一天你会心怀憎恨。如果有一事是你们没有一个人能忍受的,那就是有人比你要神圣。然而,你们的宗教却强迫你们称别人比你们神圣。因此你们会照做一阵子,然后将他们钉在十字架上。
              你们曾(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钉死了所有我派给你们的老师,不只是一位而已。而你们如此做,并非因为他们比你神圣,却是因为你们将他们看成是那样。
              


              46楼2012-07-30 08:53
              回复
                这些老师们全都带来同样的讯息:并非“我比你神圣”,却是“你与我一样神圣”。
                这是你们尚未能听见的讯息;这是你们尚未能接受的真理。而那就是你们为何永远无法真正的、单纯的爱上别人的原因。因为你从未真正的、单纯的爱上你自己。
                因此我告诉你:现在并且永远以你自己为中心。在任何一刻好好看看你是什么、做什么、有什么,而非别人怎么样。
                你的救赎并不能在别人的行为(action)中找到,只能在你的反应(re-action)中找到。
                虽然我心中明白,但不知怎的,这听起来却象是,我们不该在意在关系中别人对我们做了什么。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只要我们保持平衡,保持住我们自己如如不动,以及所有那些美德,便没有东西能触及我们。但其他人的确触及了我们。他们的行为的确伤害了我们。而当伤害进入了关系时,我却不知如何是好。如果我能对自己说:“站开一些;使它没有意义。”好象不错,但知易行难啊!在关系里,我的确曾被别人的言语和行为伤害过。
                会有那么一天,你不再受伤。在那一天,你会了悟――并且实现――关系的真正意义;它们的真正理由。
                由于你已忘记此点,所以你以那种方式反应。但那也没关系,那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那是进化的一部分。在关系里,你从事的是灵魂的工作,然而那是一个主要的了解,一个主要的忆起。你仍然必须在你的那个层面努力――了解的层面、愿意的层面,忆起的层面,直到你忆起此点,并且也忆起了如何利用关系为创造自己的一项工具。
                因此,当你对别人的所是、所说或所为感到痛苦或伤痛时,你可以这么做。首先是对你自己及别人诚实的承认你到底感觉如何。你们很多人怕这样做,因为你认为那会令你“不好意思”。在你内心深处的某个地方,你了解,你“那样感觉”很可能是可笑的,很可能你是太小气了。不是的,你是“比那大量多了”。但你却没办法。你仍然那样感觉。
                只有一件事你可以做。你必须尊重你的感受。因为尊重你的感受意谓着尊重你自己。而且你必须爱你的邻人如你爱自己一样。如果你无法尊重你自己内心的感受,你又如何能期待去了解和尊重别人的感受呢?
                在与别人的互动过程里,第一个问题是:现在我是谁,还有,与那个相关的,我想要作谁?
                往往你不记得你是谁,并且不知道你想作谁。直到你尝试了好几种作人的方式。那就是为什么尊重你最真实的感受是如此的重要。
                如果第一个感觉是你负面的感觉,有那感觉往往就足以让你远离它了。因为当你有那愤怒、有那不悦、有那厌恶、有那怒气、爽快承认想“伤害回去”的感觉时,你才能舍掉这些第一次的感觉为“非你想要作的人”。
                大师则是都已经历过这类经验,而能事先预知她最终的选择是什么的人。她并不需要“试试”任何事。她以前穿过这些衣服,知道它们并不合身;它们不是“她”。而既然一位大师的一生都致力于不断地实现她所知的她自己,她就再也不会怀抱这种不合适的感觉。
                那就是为什么大师面临其他人可能会称为灾难的事情时,能面不改色的原因。大师祝福灾难,因为大师明白,自己的成长来自灾祸(及所有经验)的种子。而大师的第二个人生目的永远是成长。因为一旦一个人已经完全的自我实现了,便再也没别的事可做,除了更多的自我实现之外。
                在这个阶段,一个人由灵魂的工作转移到神的工作(God work),因为这正是我在做的事!
                为了这个讨论的目的,我会假定,你仍然在努力于灵魂的工作。你仍在寻求实现――使成“真实”――你真正是谁。生命(我)会给你丰富的机会去创造那个(记住,人生并非一个发现的过程,人生是个创造的过程)。
                你可以一而再地创造你是谁。的确,你每一天都在做。不过,照事情的现状来看,你并不总是发现同样的答案。在雷同的外在经验之下,第一天你的反应可能是选择要有耐心、有爱心和仁慈。第二天你可能选择要愤怒、脾气坏而悲伤。
                


                47楼2012-07-30 08:53
                回复

                  所有曾活在你们星球上的大师们都教过这一点(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所做的)。然而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仍然还只是个玄秘的真理,而很少实际的去应用。但事实上,这是自古以来最实际可行的“玄秘的”真理。
                  在关系中,记住这个真理是重要的,因为,没有它的话,关系会是非常困难的。
                  现在让我们暂且由这智慧之纯粹灵性的、玄秘的面向站开,回到实际的应用上。
                  在旧的理解之下,人们――善意的,并且许多是非常有宗教情操的――往往在他们的关系中,为对方做了他们认为会是最好的事,但令人悲伤的是,在许多例子里(在大多数的例子里),它所造成的却只是被对方持续的虐待,关系持续的运作不良。
                  最后,那些试着对对方“做该做的事”――很快地原谅人、表示同情、继续地忽略某些问题和行为――的人,会变得满怀怨恨、愤怒和不信任,甚至对神也如此。因为,一位公正的神怎么可能要求这种无穷尽的受苦、没有欢喜,只有牺牲?即使以爱之名?
                  但事实上,神并没有。神只叫你将自己包括在你所爱的里面。
                  神甚至还更进一步,建议你将自己放在第一位。
                  可我也完全明白你们有的人将称此为亵渎,因此会说这并不是我的话;有的人甚至会做出更糟的事:就是接受它为我的话,但去误解或曲解它,以适合你们自己的目的;去合理化那些不敬神(ungodly)的行为。
                  我告诉你――将你自己放在第一位,在最高的说法上,绝不会导致一个不敬神的行为。
                  所以,如果你在做对你最好的事,结果却发现做的是一个不敬神的行为的话,你的迷惑不应该在,是否你将自己放在第一位,却反而应该在,是否你误解了什么才是对你最好的。
                  当然,决定什么才是对你最好的,你需要先决定你试图去做的是什么。这是许多人忽视的一个重要步骤。你“想做”什么?你在人生中的目的是什么?若没有回答这些问题,在任何既定的情况里,什么才是“最好”的问题,将一直是个不可解之谜。
                  实际地说――再次的,别管玄秘的一面――在你被虐待的情形里,如果你注意什么对你是最好的,至少你会制止那虐待,而那于你以及你的施虐者都是好的。因为当他的虐待被允许继续时,甚至一个施虐者也受虐了。
                  这对施虐者并无治愈作用,反而有损害。因为,如果施虐者发现他的暴行是可被接受的,他学到了什么?然而如果施虐者发现别人不再接受他的暴行,他又被容许发现了什么?
                  所以,以爱待别人并不必表示是允许他人能随心所欲的去做。
                  做父母的很快就从孩子身上学到了这点。成人们却没有这么快学到该如此对待其他的成人,国对国也一样。
                  然而,除了不可容许暴君猖狂,还必须制止其暴政。为了对自己的爱,以及对暴君的爱,你都该如此做。
                  这是对你的问题:“如果爱是所有存在的一切,人如何还能合理化战争?”的答复。
                  有时候,人必须上战场以做出关于人真正是谁的声明:痛恨战争的人最伟大的声明。
                  有时候,你可能必须放弃你之是谁以便做你是谁。
                  相信曾有些大师们教过你:直到你愿意完全放弃一切,你才能拥有一切。
                  故此,为了要“拥有”你自己是一个和平的人,有时你可能必须要放弃自己绝不上战场的观念。历史曾要求过人做出这种决定。
                  在最个别和最个人的关系里也是一样的。生命可能不只一次要你藉由演出你本不是的一面,来证明你是谁。
                  这对活了相当岁数的人应该不难理解,虽然对理想主义者的青年人来说,它可能根本就是矛盾。在较成熟的反思里,它则更象是神圣的二分法(divine dichotomy)。
                  这并不意谓着,在人际关系里,如果你受到伤害,你就必须“伤害回去”(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不是那个意思)。它只不过意谓着,容许别人继续引起伤害,也许并不是最具爱心的作法――不论是为你自己或为别人。
                  


                  49楼2012-07-30 09:00
                  回复
                    这该平息了某些和平分子的理论,说最高的爱是要求你对认为恶的东西不要有强力的反应。
                    在这儿,讨论又再一次地转到玄秘上去了,因为对这个声明的严肃探讨,无法忽视“恶”这个字眼,以及它所引致的价值判断。事实上,没有邪恶的东西,只有客观的现象和经验。然而你在人生中的目的本身,就要求你由越来越多的、无止尽的现象里,选择稀少的你称之为恶的东西。因为除非你做此选择,否则你无法称自己或任何其他东西为善的――故此也无法认识或创造你自己。
                    藉着你称为恶的东西,以及你称为善的东西,你定义自己。
                    所以最大的恶乃是,声称根本没有任何东西是恶的。
                    此生你存在于相对的世界里,在那儿,一件东西只能倚仗它与别的东西之关系而存在。这是一种同时是作用和目的关系:提供一个你在其内可找到自己、定义自己,并且继续不断的重新创造你是谁的经验领域。
                    选择如神一般并不意谓着你要选择做一个殉道者。显然也不意味着你需选择做一个受害者。
                    在你成为大师的路途上――当所有伤心、损害和损失的可能性都被消除了之后――能承认心伤、损害和损失为你经验的一部分,并且决定,与之相关之下的你是谁,是很不错的事。
                    是的,别人的所想、所说或所做的事情,有时候是会伤害你――直到它们不再伤害你为止。而令你由此到彼最快捷的办法就是完全的诚实――要愿意去肯定、承认,并且宣告你对一件事精确的感受。说出你心中的真实――仁慈的,却完全而完整的。照你的真实过活,温和的,却全然且前后一致的。当你的经验带给你新的清明时,就会轻松而快速的改变你的真实。
                    当你在一个关系里受伤时,没有一个正常的人,尤其是神,会告诉你“离开它,因为它毫无意义”。如果你现在在伤心,这没有意义,因为为时已晚。你当前的任务应该是决定它的意义何在――并且展示那意义。因为在如此做时,你就在选择并且变成了你寻求要做的那个人。
                    所以,我不必是长期受苦的妻子,或被邈视的丈夫,或我的关系中的受害者,为的是致使它们成为神圣的,或使我在神的眼中是可爱的咯?
                    天哪!当然不必!
                    并且我也不必再忍受别人对我的尊严的打击、对我的自尊的攻击、对我心灵的损伤,或对我的心的伤害,以使我可以说,在神和人的眼中,我在一个关系里已“尽了我的心”,“尽了我的责任”或“尽了我的义务”。
                    一分钟都不必。
                    那么,神啊,请告诉我――在关系里,我该给予什么允许?我该遵守什么协定?关系带有什么义务?我该追寻什么指导原则?
                    答案是你听不见的答案――因为它不给你任何的指导方针,并且在你答应每一个协定时,便令协定失效了。答案是:你没有义务。在关系里或在所有的人生里,都没有义务。
                    没有义务?
                    没有义务。没有任何限制或局限,也没有任何指导原则或规则。你也不受制于任何环境或情况,不被任何法规或律法所限制。你既不为任何触犯受罚,也没有犯法的能力――因为在神的眼中,没有什么“触犯”他的事。
                    我以前听过这种话――这类“没有规定”的宗教。那是灵性的无政府主义。但我看不出它怎么能行得通。
                    它没有办法行不通――如果你是在从事创造你自己的工作的话。可是,如果在另一方面来说,你想象自己是努力在尝试做别人要你做的那个人,欠缺规定或指导原则可能真的会使事情很难办。
                    然而,思考的脑筋非常想问:如果神想要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不干脆一开始就造我成那样?为什么我得“克服”我是谁,以便变成神要我成为的样子?刺探的头脑要求知道这点――并且理当如此,因为它是个正当的询问。
                    宗教信徒想要你相信,我创造的你不如我之为谁,因而你可以有机会变成我之为谁,只要你努力反抗所有不利因素――并且,我可以补充一句,反抗我假定给予了你的每一个自然的倾向。
                    而这些所谓的自然倾向,包括了犯罪的倾向。你被教以你生于罪里,你将死于罪里,而犯罪是你的天性。
                    你们的宗教甚至告诉你,你对这点无计可施。你自己的行动是不相干和无意义的。去想你能藉由你的某些行动“升天堂”,是高傲的想法。到天堂(救赎)之路只有一条,而那是与你自己的作为无干的,却是经由神接受他的儿子作为中间人而赐予你的神恩来达到的。
                    一旦你这样做了,你便“得救了”。而直到你做了这个之前,你做的任何事――你过的生活、你做的选择、你为了改进自己或令自己有价值而自愿去做的任何努力――都没有任何效果,都产生不了任何影响。你无从让你自己有价值,因为你是与生俱来的没有价值。你被造出来就是那副德行。
                    为什么?只有天知道。或许他出了差错,或许他没弄好。也许他希望他也能全部重新来过。但事情就是这样了。怎么办呢?
                    你在嘲弄我。
                    非也。是你在嘲弄我。是你在说,我,神,造出天生不完美的生灵,然后要求他们完美,否则就得面对永罚。
                    是你在说,在进入了世俗经验几千年之后,我在某时某地后悔了,说从此以后,你不必然一定要做好人,你只需要在你不好时觉得难过,然后接受永远完美的那一位为你的救主就行了,如此便满足了我对完美的饥渴。是你在说是我的儿子――完美的那一位――救你脱离了自己的不完美――我赋予了你的不完美。
                    换言之,就是神的儿子救你脱离他父亲之所为。
                    这是你――你们许多人――说是我设计出来的样子。
                    那么,到底是谁在嘲弄谁?
                    这似乎已是第二次在这本书里,你对基本教义派的基督教发动正面攻击。我很惊讶!


                    50楼2012-07-30 09:00
                    回复

                      有点象人生那样。
                      答对了。
                      这儿的过程是,你问问题,而我只不过回答它们。如果你以三种不同的方式问同样的问题,我就有义务继续回答它。
                      也许我一直希望你会想到不同的答复。当我问你关于关系的事时,你将很多的浪漫从关系中剔除了。一头栽进情网里,而不必去思考它,又有什么不对呢?
                      没有什么不对。你可以和你想要的那么多的人落入情网。但如果你想和她们形成一个长期的关系,你也许就该多想想。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你喜欢走进关系象涉过水一样――或,更糟一些,如果因为你认为你“必需”,而停留在一个关系里,然后过着一种“默默的绝望”的生活――如果你喜欢重复你过去的这些模式,那么就继续做一向在做的事吧!
                      好了,好了。我懂了。你很没怜悯之心耶,是不是?
                      那就是“真相”所具有的问题。真相是无情的。它不会不管你。它会一直由每一方潜行到你那儿,显示给你看真实的情形。那可是很烦人的。
                      好吧。如上所述,我想要找到建立长期关系的工具――而你说有目的地进入关系是其中之一。
                      是的。要确定你和你的伴儿有同样的目的。
                      如果你俩在一个有意识的层面都同意,你们关系的目的是创造机会,而非义务――成长、完全的自我表达:将你们的人生提升到它们最高的潜力,治愈你所曾有的对自己的每个错谬的想法或卑劣的念头,并且透过你们两个灵魂的心灵交流而达到与神的最后融合的机会――如果你们采用这个誓言,以取代你们曾用的誓言――你们的关系就会有一个非常好的起音。它的起步很正确。那会是个非常好的开始。
                      但是,仍然没有成功的保证。
                      如果你在人生中想要保证,那么你便是不要人生。你要的是排演一出已经写好的
                      剧本。
                      人生,就其天性,是有保证的,否则就丧失了它所有的目的。
                      好吧。我懂了。如果现在我使我的关系有了这个“非常好的开始”。现在我又要怎么持续下去呢?
                      要明白并且了解,会有挑战和艰难的时候。
                      别试图避免它们。怀着感恩之心欢迎它们。将它们看作是由神而来的重大礼物;去做你进入关系――及人生――所要做的事的光荣机会。
                      在这些时候,要非常努力的尝试不要视你的伙伴为敌人,或反对你的人。
                      事实上,要努力不去视任何人和任何事物为敌人――甚或是个难题。培养你看所有难题为机会的技巧。好让你有机会去……
                      我知道,我知道――“做,并且决定,你真正是谁”。
                      对了!你有点懂了!你真的懂了!
                      但这样听起来象是个相当无趣的人生。
                      


                      52楼2012-07-30 09:03
                      回复

                        那么你是将你的眼光放得太低了。扩大你地平线的范围。扩展你眼界的深度。在你自己的内在看到比你以为可以看到的更多。并且也在你的伙伴里看到更多。
                        藉由在别人身上看到比他显示给你的更多,你绝不会伤害你的关系――或任何人。因为还有更多的在那儿。多得多的。只不过是他们的恐惧阻止他们将之显示给你罢了。如果别人注意到你看到他们更多,他们就会觉得很安全的去让你看你显然已经看见的东西。
                        人们倾向于实现我们对他们的期望。
                        有点象是那样。但我不喜欢这儿的“期望”这个字。期望会毁掉关系。倒不如让我们说,人们倾向于在他们自己身上看到我们看到的东西。我们的理想越大,他们愿意去达到,并展示我们已让他们看到的他们的那部分便越大。
                        所有真正有福的关系岂不都是那样运作的吗?那岂不是治疗过程的一部分吗?――藉着那过程,我们准许人们“放下”他们曾对自己持有的每个错误想法。
                        那岂不是我在这本书里为你做的事吗?
                        是的。
                        而那就是神的工作。灵魂的工作是唤醒你自己。神的工作是唤醒每一个人。
                        我们藉由看见别人如他们本是的样子――藉由提醒他们他们是谁――做到此点。
                        你能以两种方式做到此点――藉由提醒他们他们是谁(但这非常困难,因为他们不会相信你),或藉由记得你是谁(这容易得多,因为你并不需要他们的相信,只需要你自己的)。经常展现此点终究会提醒别人他们是谁,因为他们会在你身上看到他们自己。
                        许多大师曾被派到地球来展示永恒的真理。其他人,比如象施洗者约翰,就曾被派来作信使,以炽热的言词说出真理,以不可错的明晰谈到神。
                        这些特别的信使被赋予了殊胜的洞察力,以及非常特别的力量,去看见和接受永恒的真理,加上以群众能了解的方式去沟通复杂观念的能力。
                        你便是这样的一个信使。
                        我是吗?
                        是的。你相信吗?
                        那是很难接受的一件事。我是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想作特殊的人――
                        ――你们全都是特殊的……
                        ……而且自我跑进来了――至少于我而言它跑进来了,并且试图令我们觉得不知怎的“被选中”来做一件令人惊异的差事。我必需一直抵抗那个自我,力求净化又再净化我的每个思想、言语和行为,为的是排除掉个人的夸大。所以很难聆听你说的话,因为我觉察到它谄媚我的自我,而终我一生我都在抵抗我的自我。
                        我知道你有。
                        并且有时候并不很成功。
                        我很懊恼我必需同意。
                        然而当触及到神时,你永远都在放下自我。很多个夜晚,你曾乞请和祈求明晰,恳求上天给你洞察力,为的并不是丰富你自己或在你自己身上累积荣耀,却是出自一个简单的、明白的深刻单纯的渴望。
                        是的。
                        并且你曾答应我,一而再地,万一我能让你明白的话,你将花你的余生――每个醒着的时刻――去与他人分享永恒的真理……并非出于获得光荣的需要,却是出于你内心最深的愿望,去终止别人的痛苦和受罪;去带来喜悦和快乐,以及助力和治愈;去重新让别人与你一向体验到的与神的合伙之感连结。
                        是的。是的。
                        因此我选择了你做我的信使。你和许多其他人。因为现在,在即刻的眼前,世界将需要许多号角来吹出清亮的召唤。世界将需要许多声音,来说出百千万人渴望的真理和治愈的话语。世界将需要许多心结合在一起,来做灵魂的工作,并且准备去做神的工作。
                        凭心而论,你能说你没觉察到这个吗?
                        不能。
                        凭心而论,你能否认这不是你来的原因吗?
                        不能。
                        那么,你是否已准备好,以这本书来决定并宣告你自己的永恒真理,并且宣布和清晰说明我的光荣?
                        我是否必需将这最后几句对话也包含在本书里?
                        你并不必做任何事。记住,在我们的关系里,你没有义务。只有机会。这岂不是你等了一辈子的机会?你难道没有从你青春的最初始,就奉献自己给这任务――以及为它做的适当准备?
                        


                        53楼2012-07-30 09:06
                        回复

                          有的。
                          那么,就别去做你有义务去做的事,去做你有个机会去做的事。
                          至于说,将所有这些放在我们的书里,你为什么不愿意呢?你以为我想你去做一个秘密的信使吗?
                          不,我想不会。
                          宣告自己为一个属神的人(a man of God)需要很大的勇气。你了解,世界将会更有准备的去接受,你为不论什么任何其他的东西――但一个属神的人?一个真正的信使?我每一位信使都受到亵渎。离获得荣耀还差得远着呢,他们除了心痛之外,什么也没得到。
                          你愿意吗?你的心是否渴望说出关于我的真理?你是否愿意忍受你的人类同胞的耻笑?你是否准备好放弃世上的荣耀,为了使灵魂的更大荣耀得以完全的实现?
                          神,你使得这一切突然听起来相当的沉重呢!
                          你期望我跟你开玩笑吗?
                          哦,我们可以稍微轻松一点嘛(lighten up)!
                          嘿,我举双手赞成轻松(enlightenment译注:此时神在玩语言游戏,此字本为“悟道”之义,但字面上看,亦可为“使之变轻”之意!)我们为什么不以一个笑话来结束此章呢?
                          好主意。你有笑话吗?
                          没有。但你有。讲那个关于小女孩画画的笑话……
                          哦,对的。那个啊,好吧。话说,有一天,一位妈妈走进厨房,发现她的小女孩在餐桌边,蜡笔四散,深深沉迷在她创作的一张画上。“啊,你这么忙着在画些什么呀?”妈妈问。“妈咪,是一张神的画像呢!”美丽的女孩回答,眼睛发亮。“哦,蜜糖,你好可爱啊,”妈妈试着想帮忙,说,“但你知道,没人真的知道神看起来象什么样子啊!”
                          “那样啊,”小女孩吱喳地说,“只要你能让我画完,你就知道了……”
                          这是个美丽的小笑话。你知道最美的是什么吗?小女孩从没怀疑过她就是知道如何画我!
                          没错。
                          现在我也要告诉你一个故事,而我们就用它来结束此章吧!
                          好啊!
                          从前有一个人,他突然发现自己每周花几个小时在写一本书。日复一日,他很快的跑到纸和笔那儿去――有时候在半夜――以捕获每个新灵感。终于,有人问他到底在搞什么。
                          “哦,”他回答道,“我在写下我和神的一篇非常长的对话。”
                          “那很可爱,”他的朋友顺着他说,“但你知道,没有一个人真正确知神会说什么呀!”
                          “那样吗,”那人微笑道,“只要你能让我写完。”
                          


                          54楼2012-07-30 09:06
                          回复

                            9
                            你也许会认为“做你真正是谁”是很容易的,但它却是在你一生里,你所做的最具挑战性的事。事实上,你可能永远到不了那里。很少有人做到。在一生里做不到,甚至在很多生里也做不到。
                            那又何必试呢?为什么要淌这浑水?谁需要它?为什么不就游戏人生,当它是它本来很显然是的样子――一个对“无意识”之简单练习,并不导向任何特定的地方,一个无论你怎么玩都不会输的游戏;一个终会带给每一个人同样结果的过程?你说没有地狱,没有惩罚,没办法会输,那么干嘛要试图去嬴呢?既然要到你说我们试着到达的地方是那么困难,又有什么非去不可的动机呢?为什么不慢条斯理地过日子,根本别管所有这神的玩艺儿,和什么“做你真正是谁”?
                            我的天,我们真的是充满了挫折感,不是吗?
                            是啊,我厌倦了一试、再试、三试,结果却只落得到这儿来,你告诉我所有这档子事有多难,而又说无论如何百万人中只有一个能成功。
                            我明白你的心情。让我看看我能否帮得上忙。首先,我要指出,你已经是“慢条斯理”的去做了。你以为这是你的第一次尝试?
                            我完全不得而知。
                            你不觉得你似乎曾经在这儿过?
                            有时候会。
                            那好,我告诉你,你曾来过许多次。
                            很多次?
                            很多次。
                            你认为这样说就能鼓励我吗?
                            应该是会鼓舞你。
                            怎么会呢?
                            首先,它可以令你不再担心,它带进来了你刚才谈过的“无法失败”的因素。它向你保证,它的目的是令你不会失败。你将得到你想要和需要的那么多机会。你可以回来,又回来,再回来。如果你真的到达下一步,如果你进化到下一个层次,那是由于你想要,并非由于你必须要。
                            你并不必须做任何事!如果你享受这个层次的生活,你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有这个经验!事实上,你已经再三地有过了――就正因为那个理由!你爱那戏剧。你爱那痛苦。你爱那“不知道”、那神秘、那悬疑!你爱所有那一切!那就是为什么你在这儿的理由!
                            你在开我玩笑吗?
                            象这样的事,我会开你玩笑吗?
                            我不知道。我不知神爱开什么玩笑。
                            至少不是这种。这太接近真理;太接近终极的知晓了(ultimate knowing)。我从不对“它是如何的”开玩笑。关于这些,已有太多人曾与你的头脑玩游戏了。我在这儿不是要令你更加困惑。我在这儿是帮你澄清事情。
                            那就澄清呀!你是在告诉我,我在这儿是由于我想要在这儿?
                            当然是的。
                            是我选择要这样?
                            是的。
                            而我曾做过那选择很多次?
                            许多次。
                            多少次?
                            又来了!你一定要一个精确的数字吗?
                            就给我一个棒球场式的估计吧。我的意思是,我们这儿谈的是差不多一撮?或几打?
                            几百次。
                            几百次?我曾活过几百次?
                            是的。
                            而我只到了这么远吗?
                            事实上,这已经是相当远了。
                            哦,真的啊,是吗?
                            绝对的。知道吗,在前生你还真的杀过人呢!
                            那有什不对呢?你自己说过,战争有时候是终止邪恶所必要的。
                            


                            55楼2012-07-30 09:06
                            回复

                              你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这是唯一的游戏。没有别的事可做。事实上,没有别的事是你能做的。你终其余生都得做你正在做的事――正如你自出生后一直在做的。唯一的问题是,你是在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做它?
                              你明白吗?你无法中止这旅程。你在出生前便开始上路了。你的出生只不过是旅程已开始的一个信号而已。
                              所以,问题是,为什么开始这样一个旅程?你已经开始了。你第一次心跳时就开始了。问题是:我想有意识的或无意义的走这条路?要有觉察或缺乏觉察?作为我经验的原因?或作为我经验的结果?
                              你大半辈子都活在你经验的结果里。现在你被邀请成为其原因。那就是所谓的有意识的生活。那就是所谓的走在觉察里。
                              如我曾说过的,现在你们许多人都已走了相当的距离了。你们的进步不小。所以你不该觉得,在活过所有这些人生之后,你“只”达到今日这样子。你们有些人是高度进化的生灵,对自己有一种非常确定的感觉。你知道你是谁,而且你也知道你想要变成什么。更有进者,你甚至知道由这儿到那儿的方法。
                              那是个很了不起的征兆。那是个明确的指标。
                              对什么的指标?
                              指出你现在所余的人生已很少了。
                              那样是好吗?
                              是的,现在――对你来说。那是好的是由于你说它是好的。不久前你所想做的只是留在这儿。现在你所想做的只是要离开。所以那是个很好的征兆。
                              不久之前你杀东西――昆虫、植物、树木、动物、人们――现在你无法杀一个东西,而不精确地知道你在做什么,和为什么。那是个非常好的征兆。
                              不久之前你过着仿佛没有目的的生活。现在你知道它是没有目的,除了你给予它的目的。那是个非常好的征兆。
                              不久之前你乞求宇宙带给你真理。现在你告诉宇宙你的真理。而那是个非常好的征兆。
                              不久前,你寻求名和利,现在你只寻求单纯而奇妙的做你自己。
                              而不久之前,你惧怕我。现在你爱我,爱到足以称我为你的同辈。
                              所有这些都是非常、非常好的征兆。
                              哦,老天……你令我好开心!
                              你应当开心。任何在一句话里用到“老天”的人,都不会是太坏的。
                              你真的的确有幽默感耶,不是吗……
                              是我发明了幽默的!
                              是的,你曾指明那点。好吧,因此,继续下去的理由是没有别的事情可做。这就是此地正在发生的事。
                              一点没错。
                              那么,容我问你――至少它会变得容易些吧?
                              哦,我亲爱的朋友――对你而言,现在要比三生之前容易多了。我简直没办法跟你说呢。
                              是的,是的――它的确变得较容易。你忆起越多,你越有能力经验,你也越明白,可以这么说。而你越明白,你就忆起越多。它是个循环。所以,是的,它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好,它变得甚至更喜悦。
                              但要记住,它们全都不能说是件苦役。我是指,你要喜爱全部!每一分钟!哦,这个所谓生命的东西是很可口的!它是个极好的经验,不是吗?
                              我想可以说是吧。
                              你想?我还能将它做得更好吗?你不是被容许去体验每一件事了吗?那些眼泪、喜悦、痛苦、欢欣、狂喜、巨大的沮丧、嬴、输和平手?你还想要什么更多的呢?
                              或许少一点吧!
                              少一点痛而无更多的智慧,破坏了你的目的;并不会让你体验无尽的喜悦――那即我是什么。
                              要有耐心。你正在增长智慧。而你的喜悦现在不需痛苦而越来越可得。那,也是个非常好的征兆。
                              你正在学习(忆起如何)去没有痛苦的爱;没有痛苦的放下;没有痛苦的创造;甚至没有痛苦的哭泣。是的,你甚至能没有痛苦的度过你的痛苦,如果你明白我是什么意思。
                              我想我知道。我甚至更享受我自己的人生戏剧了。我可以退一步,而看到它们的真实样子。甚至大笑。
                              一点没错。而你不认为这可称之为成长吗?
                              我想我会称之为成长。
                              那么就继续成长吧!我的儿子,继续改变吧。并且继续决定在你自己下一个最高的版本里,你想要变成什么。继续朝那个方向努力。继续!继续!这是你和我在从事的神的工作。所以继续呀!
                              


                              58楼2012-07-30 09: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