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浪飘茶香吧 关注:198贴子:17,213
  • 11回复贴,共1

【味道瞎八】舌尖上的中国 ......让我们聊聊美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吃货的世界没有界限


IP属地:广东1楼2012-07-29 16:58回复
    《舌尖上的中国》播完已有个把月了,播的时候没跟全,后来就下载来收藏,今天掏出来回味。其实这个纪录片记录的美食并不全面,当然,也无法记录全面,中国幅员辽阔,从东部到西部,从北方到南方,三个多小时的航程放在欧洲都能出国了,地域文化、气候差异、地貌土质差异,食材那更是千变万化。咱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吃,有困难要吃,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吃。中国人无以伦比的智慧放在吃上,那就更加熠熠生辉,远远不是韩国人的泡菜大脑可以理解的。
    这部纪录片说是盘点美食,可更像是在浅淡中国人对食物的态度,对自然的敬畏,还有对生活的顺从,这是我们从时间深处走来,文化的迁延和沉淀。依稀记得某篇访稿里,导演是这么说的,我并没有借这样一部纪录片来向外国人宣传中国好的一面,我只是希望用很客观的方式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美食,以及参与到其中的人的作用。
    好吧,我准备开个贴,一边回味,一边吐槽。。。。。鉴于本姑娘一不买菜,二不做饭,还不知羞耻地拒绝去厨房观摩,所以未能具备贤妻良母的品质,请大家不要以尊慈对食物辨析的熟练度来衡量我的说三道四,本小姐纯粹吃货,还是个非技术流吃货。
    


    IP属地:广东3楼2012-07-29 17:12
    回复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IP属地:广东4楼2012-07-29 17:13
      回复
        说起菌类,真是五花八门,以至于我实在分不清,除了耳熟能详的鸡枞牛肝菌类的两岁半小盆友都知道的名词外,其余的种类我也叫不太出来。至于片子里卓玛采的松茸虽然名声在外,可我应该没有吃过,毕竟上千块一盘的蘑菇也挺奢侈的,至于我有没有无意间在哪里蹭食儿时吃过,我本人也不得知。
        其实很大一部分菌类的口感是很相似的,近乎肉的感觉,有纤维的弹性,却比肉更加细腻。当然了,口感这东西也与烹饪方法相关,东北有一道大众名菜小鸡炖蘑菇,虽然那蘑菇的用料并不上乘,但浓、鲜,味道也还可以,还可以把鲜蘑菇炒来吃,烩着吃,蘑菇像被汤水润饱的,盈盈泛着层油光,滑极了。而云南有些喜欢把菌做的跟干巴一样,放些辣椒,切点火腿,整的一盘子干货,但很有嚼头,韧劲十足。还吃过一道,长形的菌片切得较厚,上面紧贴了一层鸡肉,分不清是鸡味还是菌的香,口感、味道都是一流。
        对于纪录片里的松茸,我几乎是没什么了解的,上乘的食材和下乘的食材在营养成分上能有多大的差异,我不敢乱说,但至少没有价格的差距那么大。看卓玛和她妈妈走了11公里路,却收获了了,还得寄望于第二天的好运,她们挖松茸,却吃不起,东京超级市场上松茸的价格是700元,果然,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啊。


        IP属地:广东5楼2012-07-29 17:26
        回复

          关于笋,记得某港剧里提过一道关于春笋的菜色,叫十二快马,是说将其连根泥一并带起,放在盆中,一马接一马,由深山运出,沿途淋水,保持竹笋的生长,在黎明时刻,笋最鲜nèn之时摘下来,烹制而成。港剧总是有点不切实际,准确来说笋是从竹鞭上抽芽的,鞭是茎不是根,连同根泥一并挖起要怎么挖?还沿途淋水保持生长,谁知到在马上颠了一夜会怎么样,也许土层松散,没到黎明就夭折了也未定。至于种竹,有句古谚:种竹无时,遇雨便移,多留宿土,记取南枝。咱自问对种竹不了解,但也曾假想过碎影摇樽的生活,只是那样的生活只在书中才有罢。
          笋我吃的不多,毕竟这是一种时令性、地域性都很强的食材,最鲜最nèn的笋是不是只有江南才品尝得到呢?我真的很想去试试。而越是天然的食材,我越喜欢简单的做法,浓重的酱料会遮盖食材本有的清爽,纪录片里那道油焖冬笋,我看着是一点食欲都没有的,清炒我便很喜欢了。而柳州的酸笋是很特别的,片子里提到的螺蛳粉应该就是米粉,米粉里加点酸笋、辣椒、果仁、肉丝儿,也就组合成了招牌的桂林米粉。米粉和米线外形极似,但口感不同,米线则更为劲道。
          


          IP属地:广东7楼2012-07-29 17:31
          回复
            待续


            IP属地:广东8楼2012-07-29 17:31
            回复
              如果没有《舌尖上的中国》,中国能有多少人知道诺邓火腿?其实火腿这东西还真不是我的菜,我见过那些被吊起来风干的腿,又黑又脏,看得我特别没食欲,现在的火腿是现代化生产、现代化管理,要是那风干动辄三年,估计食客就剩下抓狂了。最有名的火腿,一是宣威,二是金华,以往的宣威火腿可用五字概括:傻、大、黑、粗、咸,如果让我用六个字的话,就是傻、大、黑、粗、死咸,还好,现在的宣威火腿也很注重卖相了,就像再有内涵的人,要是能长一张俏脸蛋,总会有更多人喜欢的,这就是买方市场的好处。而金华火腿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了,据说可以追溯到X朝X代,详情请百度。
              火腿这东西保质期长,吃法也很多,一般的食材都可以搭配来吃,炖肉、炒肉、炒菜都可以放上一点,没有太多限制,全凭个人口味,也可切薄片上锅蒸,即便和饵块这类米产品都能搭。有些人很爱吃,但我并不太稀罕火腿,尤其是传统做法,反而对那些即食的火腿食品比较来感,小袋儿装的完全可以当做零食。至于云腿月饼,是火腿展现的另一种魅力吧。说了半天火腿,其实《舌尖》的这段短片的主角是诺邓盐,而她才火腿的灵魂。
              


              IP属地:广东17楼2012-07-31 21:29
              回复
                藕,是个极为大众的食材,做法也很简单,以炒居多,凉拌也可。藕夹这种东西是比较典型的北方吃法,更是我们父辈童年的记忆之一,因为以往温室种植和运输都不发达,所以我们父辈们小的时候,尤其在冬天,可以选择的蔬菜种类是很有限的,将藕洗净,切片,夹肉,裹面糊,下锅炸至金黄色,咬一口脆、香,这就是传统的藕夹了,与其说它是美食,不如说它更像深植在上代人心中的回忆。我姥姥家偶尔会做藕夹,还有茄夹,然而我的哥哥们和弟弟们都是不吃的,连我也是,望而生畏,炸出来的东西很油腻,我不是什么素食主义者,但口感真的很一般,藕夹里的肉是吃不太出肉香的,不过是熟的而已,藕仍保留着稍脆的口感,平白而寡淡,这并不是藕味道的最好表现方式,只是那个时代的鲜活证据,和那代人抛不下的记忆。
                纪录片中说,湖北产藕,其实很多地方都有藕塘,可能湖北的藕更著名些吧。藕究竟有哪些品种,我没仔细观察过,炖汤的藕应该是粉藕。湖北人爱吃的排骨藕汤,我是吃过的,只是不正宗,相似的做法,略有不同的味道。将排骨洗净,放进冷水煮,煮的时候会有些血沫子漂上来,用勺撇掉,同时还要煮另一锅清水,等排骨的血沫子排的差不多了,就把它捞上来,放在清水锅里继续煮,清水锅的水一定要够烫,否则排骨遇冷,肉就紧了,我一直有个疑问,换锅这一步是否有必要,还是煮汤的人比较洁癖的缘故。排骨将熟未熟的时候放藕,至于姜等配料我不清楚什么时候放,逻辑上应该是先放吧。入口藕软,拔丝,肉酥,脱骨,真他娘的好吃。我喜欢清淡的汤底(除了水煮鱼),食物一般以鲜香为佳。
                值得一提的是,排骨藕汤对治疗溃疡效果甚好,主要应该是藕的功效,这是我不经意发现的,后来特地上网查,果然有这类说法,于是我更对这吃法爱得不行啊!!建议备受口腔溃疡困扰的童鞋去试试!!
                


                IP属地:广东18楼2012-08-01 23:41
                收起回复
                  查干湖,顾名思义是湖,湖鱼的个头可以这么大,恐怕只有在东北才会有,因为冷,生命周期偏长,不单是鱼,大米也是如此,东北的大米是公认的颗粒饱满、营养丰富。纪录片中那道鱼头烩饼,我是真没吃过,不过味道倒是可以想象的出,以前吃熬鱼,馒头蘸鱼汤(此汤非彼汤),浓鲜的,雪白的馒头在深色的酱汁里一站,顿时吸了个饱,朴素的吃法,可特别开胃。
                  看石把头他们捕鱼,网在冰下走,最后鱼群被拉上来,那场景狠是有些壮阔意思。网眼是6寸的,放过了5年以下的小鱼,这就是郭尔罗斯蒙古族说的猎杀不绝,也就是我们说的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汉人也敬畏自然,只是某些时候我们把这种敬畏用“仁”来表达。就像蒙古人拜腾格里,他们遵循着草原上生命的平衡,以腾格里为灵魂的归宿,腾格里是什么,就是自然的规律,亘古不变,于是,它叫长生天。
                  


                  IP属地:广东19楼2012-08-02 21:18
                  回复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IP属地:广东24楼2012-12-10 22:18
                    回复
                      片子中所说新疆的馕,我倒真没吃过,不是因为没机会,而是在看《舌尖》之前没兴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驻津宾馆附属饭店的新疆菜是比较正宗的,因是清真,不很喜爱,可特地去试试馕还是有必要的,恩恩,要排上日程。
                      我在网上略略查了一下,馕和咱汉族的烧饼做法比较相似,添加羊油,即成为油馕,以羊肉为陷,就叫肉馕,还可搭配葡萄干和芝麻,这不就相当于油酥烧饼、牛肉烧饼和芝麻烧饼嘛!可见啊,这食物的做法都是相通的,不禁感叹哪,各族人民是一家,各地吃货是一家。
                      接着,这就引出了面的另外一种大众吃法——饼,真细论起来,这饼的花活可比馒头要多,馒头只有发面,而饼有发面死面两种,烧饼、馕都属于发面饼,因为烙烤而成,失水较多,才不够宣软。普通的发面饼在我的脑海中总是可以把它抽象为父亲的手,很暖,虽不柔软,但厚实。
                      死面饼,切角,卷上鸡蛋,就是赫赫有名的大饼鸡蛋,上至高官,下至走卒,应该就没有没吃过的,那种味道一直存在于记忆中,不曾被其他味道覆盖,家里面不做,饭店里没有,似乎只来源于某个小推车,走过街头巷尾,一路散着悠远的味道。死面饼切细条,可闷可烩,放上白菜丝儿,红萝卜丝儿,鸡蛋,冬菇,配料极为大众,还可根据口味滴上两滴醋,总之,各妈有各妈的味道。
                      山东的煎饼可谓盛名,可我本人不太钟爱,因为较硬,可不够硬的却不够香,甚是矛盾。据说山东某些大汉习惯一口煎饼,一口大葱,再咂咂嘴,爽烈的性情配上爽烈的吃法,绝对够劲!让我们把镜头拉远,试想一下,仲夏傍晚,山东大汉光着脊梁,蹲在陇头上,肩膀子搭块毛巾,煎饼配大葱,一口口吧嗒吧嗒的嚼,正是日头落了,晚风吹过高粱地,带走白日间里的浮躁,看阡陌中稀稀人影来往,应是奔着家的方向。。。。。。咳咳,还是把镜头拉回眼前的锅里吧。
                      让我们回到西北,看看兰州的牛肉拉面。兰州是个伊斯兰教人口众多的城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遍地清真,兰州牛肉面更是开遍中国,说句中国人都吃过兰州牛肉面应该也不为过。汤、面是分开制成,汤以牛肉或牛骨头,加配料熬制,在面团中加蓬灰水使面变得柔韧而有弹性。看拉面师傅拉面,真是一种享受,这功夫跟太极倒是有些相似,用着一股子内劲,拉得劲而不断,听闻技术高超的师傅可以把面拉得像头发丝一般细,而且粗细均匀,在手上一抖,像片绢丝帘子垂下来,当真艺术。面细,就容易熟,一两分钟就能出锅,热汤一勺,碗里一倒,加上牛肉片,香菜,冬天来上一碗,那股子热乎劲可以从胃里一直暖到脚趾头。


                      IP属地:广东30楼2012-12-11 23:07
                      收起回复
                        说起米呀,我主食吃的最多的还是米饭,米饭做法简单,洗洗,一蒸,没面食做法那么复杂,只需要通过水量调整它的软硬即可。米,也是有很多种类的,不同产地口感也不同,但我了解有限,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米有很多衍生产品,米粉、河粉、米线等等等等,我一直都很惊叹,同样都是米,衍生出的东西口感竟可以相差许多。就说米粉和米线,外形很难区分,入口全然不同,米粉软而嫩,米线滑而弹。干炒牛河,浓郁润滑;甜咸肠粉,软嫩爽口;砂锅饵丝,粘连筋道,千姿百媚的米产品同样一言难尽。
                        糯米是我童年很喜欢的食物,就是北方俗称的江米。糍粑,是将糯米搓成团,上锅蒸,蘸白糖或者其他酱料,它跟年糕的做法应该是相近的。当然,中国到底有多少种年糕,我是搞不清的,没馅的糯米糕叫年糕,加了豆沙或大枣的糯米糕,也能叫年糕(还可叫切糕),《舌尖》里宁波的顾家人做的粳米糕也叫年糕,其实总结年糕的特点,离不开粘,粘和年同音,寓意着对生活的希冀吧。
                        糯米粽子,那味道抛不开啊,南方人爱吃肉粽,肉粽属于咸粽,咸咸的肉味可以化开糯米的腻,而且很有营养,又如火腿粽子、蛋黄粽。可我最爱的却是最最平淡无奇的豆沙粽子,它实而不华,但舌尖卷过豆沙,细腻香甜。我舅妈是扬州人,包的粽子一如江南女子的小巧秀致,粽叶香、糯米、豆沙融合协调,互相渗透,浑然一体。
                        我心底一直有个小小却很奢侈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走遍中国的土地,尝遍中国的美食,然而现在没有这个条件。我很佩服那些辞掉工作去旅行的人,我觉得那样才叫享受生活,可每个人都不同,父母的态度也都不同,于是,经济能力的支持与否并不能成为我选择的条件。但我也总在庆幸,居住在不同城市的亲人,和散在更多城市的同学,或许终将给我一个遍览中国的借口,也许机会迟迟才会来,但没有比心存希望更令人惬意的了。


                        IP属地:广东38楼2012-12-13 20: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