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753贴子:87,751,370

『失落的眼睛』唯息论启示录——紫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楔子
在我出生的世界,众人都闭着眼睛。由生至死都生活在黑暗里,盲目地行走,盲目地经验着所有事情。
起初的时候,没有什么事是难到必须睁开眼睛才能做到的,因此,出于不多此一举的考虑,闭着眼睛倒也显得合情合理。然而岁月流逝,他们遇到了越来越多他们无法解决的事情,人人辛苦度日,矛盾与争端四起。——只要将那【眼睛】睁开就可以了。然而所有人都选择在黑暗中苦练绝技。
为本无难度的事情,花上巨大的力气的人,岂非愚蠢,然而他们不也正是这世界所谓的“佼佼者”吗。
某一天我走到了一群“佼佼者”之间,向他们提议:
“我们不如把眼睛睁开。”
他们放声大笑。
“你难道不知道上天赋予我们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我们的眼皮?如果把它抬上去不用,我们要怎么生活?”
他们认为我们从古至今都是闭上眼睛生活的,所以这是天道,并且别无他法。他们试图以他们的成功说明如果感到困难,那只是我不够努力罢了。
所有的人,不是认为我疯了,便是认为我在说傻话。
然而人,你只不过是你背后强大力量的微末显现,
从何时起,你竟试图把自己与那巨大的力量分离,你漠视它,你怀疑它,你甚至要与它抗争。你忘了自己本来便是那只眼睛。
——请允许和你谈谈。
我可以给你所有你想要的答案。
世界是如何诞生的,宇宙是何种形态。人究竟从何而来,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死亡又意味着什么……然而在我回答你所有的问题之前,我只需要你回答我一个问题:
什么都无的情况下,能有什么?
事实上完整的问题是这样的:
在世界未产生时,什么都无。无物质、无意识、无时空、无质量大小方向甚至无能量。这样的条件下,能有什么?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如若你回答不出来,那不妨听我说:
只会有一样东西——意义,或者是你们常说的——“信息”。
信息,不依赖于认识主体。一朵花你不去看它,它也自然呈现出“花”的信息。而空无也自然能呈现“空无”的信息。假如你足够地坦诚,你就会承认,只可能是它,也必定是它。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唯一可以有的,就是意义,就是信息。这是一个“唯息”的世界。
世界是信息的,信息是运动的。
很费解么。先不要急着反驳,容我把一切都说完。



1楼2012-08-05 01:16回复
    这里是爱吃青椒的柒叔叔


    2楼2012-08-05 01:17
    收起回复


      4楼2012-08-05 01:20
      收起回复
        别废话了,直接说怎么开眼,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08-05 01:22
        收起回复
          因为我初步开悟了,能够看见一些信息流。无法准确的描摹。如果让我说的话,是一种“虚质”,根本不“存在”,更不要谈有颜色或者是有气味了,但是因为依着某种形态在动,所以你感知到它存在,像流动的水,像氤氲的气,又如旋舞的光。
          所以圣经谓之水,道家谓之气,现代灵修谓之光,皆有其理。另外还有一些词汇。比如中国的“炁”这个字,很有意思。
          【炁】
          音同“气”,是中国哲学、道教和中医学中常见的概念,一种形而上的神秘能量,不同于气。“炁”乃先天之炁,“气”乃后天之气。在中医学中,指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能量,同时也具有生理机能的含义。在中医学术语中,炁与不同的词合用表达各种不同的意义,如五脏之炁,六腑之炁,经脉之炁等。
            道教中有“一炁化三清”之说。
            风水上,“炁”是一种意识流,是“场”的一种状态。 虽然中医、风水著作中常写作“气”,但实际上应是“炁”的概念。
            养生上,“炁”是一种疗愈能量,存在于宇宙万物间一股生生不息的能量流。在气功,吐纳,导引术,及禅坐之中,所讲究的气及是这炁的能量流,从动作与意识的相互配而下,对人体达到疗愈而提高健康。(摘自百度百科)
          ——笔者认为,这实际上就是来自宇宙本初最纯粹的信息流。或者说宇宙能量。也是所谓的“食光者”、“自养人”所“吸食”的内容。
          另外还有“以太”这个词。产生于希腊语,原意为上层的空气,指在天上的神所呼吸的空气。应该都是对这种最本质的信息流的描述。而且实际上这应该也能与当代量子物理的【弦理论】相勾联。我甚至可以断言,所谓的弦,应当是螺旋体形状。世界最本质的构成,就是这样运动的弦或者说是波。
          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声波、光波、电磁波之类的。宇宙有很多维度,之后我们会讲。是波长决定能见维度。
          它还和生活中的什么比较类似呢?
          ——目光。
          实际上,是有所谓的“全视之眼”的。我们在后文中会讲到。
          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一句:
          “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拉,指太阳神)
          我们,那信息流,就都像那“全视之眼”的“目光”一样。
          人类的目光实际上也是一种很凝练的信息流了,甚至你说不清道不明为什么,它就能透露出许多的信息,愉快的,悲伤的,慈爱的,忧虑的。目光甚至可以杀死人,一些先哲这么说过,历史上有这样的实例,比如歌剧演员安德列夫。(但是当然,伤人者本身也要承载巨大的负面信息。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动这个歪心,反噬那是肯定的)
          有篇文章写的非常好,《目光》李汉荣。建议大家找全文看一看。
          话说到这里,其实有心的人应该也能够想见,究竟所谓的“2012”是怎么一回事了。


          9楼2012-08-05 01:22
          收起回复

            5神——信息奇点①
            首先,向神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爱意。我永恒爱您,赞美您,感谢您,愿意为您效劳,尽能尽之力。当尽力都无法行事时,我将自强,让力量更加强大,护卫真爱。希望在这条路途上,您能引导我变得更慈悲、睿智。愿我速会无为舍,愿我速同法性身。诚心祈愿您赐福于我的同胞亲爱。再一次对您说我爱您。
            说我是神棍的人,我希望你好好听着。因为我实在担心你们现在这种状态。
            有件事,你们必须要明白。——有【神】。
            我们此前提到了宇宙从无至有的过程,是非常自然的。0→“0”空无有的它的意义,有它的信息,所以这第一事物“信息”非常自然的产生了。但是是无产生了它么。大错而特错。
            我知道有很多先哲是这么告诉你的。但是神化身成奎师那时,曾在《博伽梵歌》中,告诉阿朱那说:
            “我是所有灵性世界和物质世界的根源,一切智慧都起源于我。我是宇宙之父母、支柱和始祖。整个宇宙的秩序受我控制。我是超灵,居于众生心中。我就是时间。我是创造,也是毁灭。我是万物之根基,是息止之地,是永恒的种子。一切富裕、美丽、灿烂的创造,全来自我辉煌的一闪。我是韦达曼陀罗中最神圣的音节唵(om)。我是非人格梵的基础。没有智慧者,不能全面认识我。由于知识浅薄,他们无法认识我永不消逝的、至尊无上的本性。人若能了解我显现和活动的超然本质,离开躯体后,再也不会降生于这个物质世界,他将晋升到我永恒的居所。在千千万万人之中,可能只有一人追求完美;在那些达到完美的人中,几乎没有一个人能真正了解我。伟大的灵魂,奉爱中的瑜伽师,到达我后,永不再重返这充满痛苦的短暂世界,因为他们已达到了最高的完美境界。”
            对,无奈地就是这句“在那些达到完美的人中,几乎没有一个人能真正了解我”。也就是说,那些真正回归到终极宇宙意识中的大德上师,也不一定真正了解神,如果他告诉你,是无创造了有。
            不,不是这样的。
            还是用你们熟悉的话来说好了。
            “无中生有”“有生于无”。其实意思就是没有什么东西,创造了最初的“有”。因为在那之前是绝对的“无”。没有东西创造出它是什么意思你们不明白吗。
            神是自生的。神自己创造了自己。
            很费解么,最终你会发现,我们所有人,都是被“自己”所创造。
            神,如果这么称呼它让你们觉得难以接受的话,那么我们还是叫它信息奇点,或是“0”。你要承认,他是一个生命。
            而这个生命,跟任何你在这个世界上能够认识的生命都不同,超脱生死,一个永恒不朽的生命。甚至用永恒不朽都不足以形容它。而你可以回归它,到达它的所在。
            神有感知,有感情,有意识,会思考。
            觉得难以接受么。
            你看看你自己,每天都在做什么,起床睁眼,朝九晚五,做的无非是那么点事,还经常搞得焦头烂额的;神令星球周行,四季更迭,这些对你来说难于上青天的事,对他而言不过就像你呼吸一样简单。你都可以有感知,你何以认为神没有?
            有人会问:神真的像我们一样会思考,有感情么?
            呵。
            搞清楚,是谁像谁。不是神像我们。而是我们像神。
            你一切的源头都是他。他比你想象得要伟大和神奇的多。
            佛教所说的自性与空性,都是对它的描述。
            神自生之后,除他之外,宇宙在没有其他的任何,他所能感受到的就是“空无”。此为空性。最原始的宇宙感受,的确是“空无”。但他发现自己能够感受,于是他借由这感受笃知他“自己”自在。此为自性。相比较而言。我认为自性其实更为重要。很多人不理解自性,光知道空性,因此落入了顽空,殆害无穷。
            自,源头之意,万物皆由此发生。自,二为自然生成,不假于任何外物。自,三为自体。除了它,再无别。你,我,不过都是这样的信息流中的一小部分。我们是一个永恒同在的整体,不生不灭。
            这里我们谈到了整体的概念,神的伟大奥妙,我们只说了一小部分,还没有说完。现在既然提到了整体,我们不妨先来说说“合一”。


            12楼2012-08-05 01:26
            收起回复

              6合一
              我们是整体,我们的合一就是神,每一个小我就是神的分形。生命最终的追求就是【合一】。
              在我们这个层面,作为人,追求的其实是合一。我们最原始的动能就是“性能”。这点无论是弗洛伊德还是印度瑜伽都认可。在瑜伽之中,性腺对应着最基本的海底轮,性力被称为军荼力,是最原始最基本的能量。其实性爱,男女交合,寻求的就是“合一”。所以**是美好的,不要说什么淫邪会下地狱之类的话。(关于淫邪以及关于“地狱”的问题,我们后文中再详谈。不要跟我说什么你亲眼看见过地狱。如果是哗众取众还好,如果是真的身临其境见到过地狱,那这问题还真不是一星半点。)
              我们说虽然**是美好的,是被神创造的也是被神允许的,但实在不宜过多。一者伤身。二者,这种生命的原动力,其实不宜过多地浪费在这种事情上。它本质是一种渴望交合的欲望。人如果抑制自己,不在肉体层面上发泄这种欲望。有两种结果。一个是得病。有欲望不抒解,肯定会得病。弗洛伊德认为,很多精神疾病的病因就是因为性压抑。所以说有些神棍吓唬人让人断欲,不可取。但控制自己,不过多在肉体层面上发泄这种欲望,很好地引导它,用到别处,必成大器。因为它是原始的创造力。性压抑也容易出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曾说,如果她不是一个作家,她就可能是个妓女。这也就是原因。
              除了作家,当然也成就其他类型的伟人。因为合一的欲望被压抑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种“倾诉欲”的爆发,倾诉欲爆发,会促使你用各种方式像人表达,谋求别人的接纳,而这个过程正是创造。人类做一切的初衷都是渴望合一。就算有的人跟我辩驳,其实他也是想要达成观念上的合一,不是么?
              神最初追求的也是合一,他的矛盾,其实是寻求感受中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的合一,因此他通过创造和反馈来达成对真我的认识。这也是为什么信息的运动必须是双螺旋体,紧密契合,有来有回。因为神要的不止是外化,还要外化之后的接收,以便他认识自己,并进一步创造。无论是外化和内化,本质其实都是一件事——“创造”。外化,就好像是“呼”;内化就好像是“吸”。《与神对话》里有一句话大意是说,神没有开始,没有终结,永恒在呼吸。而在日语中,描述呼吸的词汇是“一息”。我们拆开来看:一,自,心。生命就是在呼吸,通过呼吸合为“一自心”。而这过程的本质就是创造。生命的本质是创造,神的本质也是创造。
              神之所以为神,不是因为一个虚名;神之所以为神,是因为他行神之事。而这事便是创造。他创造万有。因此他配得称神。
              然而神创造出这一切并不是一簇而就的。需要过程。


              13楼2012-08-05 01:26
              收起回复
                还有一句话说:“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
                怎样理解呢,“神”其实指代“圣灵”,“父”在这里其实指代着圣父,“独生子”指代的其实是圣子。就是没有人能具象的看见神,所谓的“神”是要通过他创造出来的事物表现出来的。像是你写下一本小说,自己是无法把头跟身子塞进去的,你唯有将自己的意识潜入进去,通过创造人物将自己的一些思想和情绪表现出来。
                我们是造物主笔下的人物,我们都是他创造出来为了展现自身的。
                ——起初这样想的时候,我觉得很高兴,因为我知道既然如此,那么无论我们是什么样子的,我们都是神创造出来的“角色”,我们都是“神作”,他必定会欣悦我们所有的人。但是没过多久我又感觉到无比的失落。因为那时候我看着我自己笔下的人物想,就算他们都是我创造出来的,就算我很爱他们所有的人,但是我根本无法让他们“活生生”地走出来。难道对于“神”来说,我们也是这样的存在吗。永远都像是存在于单薄的纸片中的。死亡难道就是结束吗?
                形而上学也一直存在这样一个千古的问题。他们认为,逻各斯,那个超越“存在”的理念,是绝对的真理,是世上一切的终结的存在。人类必须在我们这低层次的现实存在中不断透过语言去够及上帝代表的理念和终极存在,但却又永远无法真正达到这个目的。事实上,我们都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在某天的一个下午。在我倾尽全力地去创造一个世界(写一个小说)的时候,我忽然有了一种灵感。——想象一下,你创造出一个人物,凭借自己想象力,见她所见,见她所想,全情投入,全然忘我,这个时候你与你笔下的人物融为一体。你忘了原来的你,好像完全成为了她。而神的做法更为高明。他更加忘我,更加投入。以致于我们全然忘记了本来的“大我”。
                我们是造物主笔下的人物,我们不过是他的一缕“思绪”,当一切的体验结束之后,我们最终都会回归到他的“脑海”之中。
                我们实际上不是要去“够及”,而是要去“回归”。人类所理解的“形而上”,实际上是“形而下”。
                基督教中有圣灵,圣父,圣子三位一体关系,佛教中也有类似的法身,化身和报身。
                我有一个方便理解,但不能与之完全对应的说法,即【作者】,【人物】和【读者】。
                ——我们既是这个世界的作者即创造者,又是他笔下的人物,即被创造出来的,又是他创造的一切的读者,即欣赏者。
                但无论是作者,人物,或是读者其实都是一体的,是一个整体的信息流,整个创造和吸纳的过程靠它的运动而达成。
                我们现在知道,这一切都是信息的运动在实现,所以信息实际上既是作者也是人物,也是读者。但这三者的视角其实是略有不同的。我们刚才说到【颠倒梦境】。这里面的“颠倒”实际上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
                ——“读者”和“作者”的思维活动过程有很多都是颠倒的,甚至是本末倒置的。
                比如说,读者因为情节而牵动情绪,而作者很可能是因为要营造某种情绪才去创造某些情节。(所以讲吸引力法则的《秘密》这本书是可以看一看的,因为它实际上就在倡导人们,自己先描摹一种感觉来和宇宙意识沟通交流,什么是你所喜闻乐见的)。读者因为“存在”去发现“意义”,而实际上,意义之神是先于一切的。
                读者视角(或者说一种低维度的视角),与作者视角(或者说一种高维度的视角,全局视角)在认知上面总是难免有许多偏差。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或许在作者一个人的心中就可以有“一千个”“合一”的哈姆雷特。一语可以双关,一段话的描述可以模棱两可。作者完全可以营造出一种存有无限可能的状态。如同“薛定谔的猫”一样,生死莫定。这也涉及到平行宇宙的概念。
                假如你让一个作者跟自己的读者交流,他有可能不是被气死,就是被笑死,因为他会发现他读者领悟到的内容实际上可能跟他原本所要表达的东西根本是南辕北辙的。
                


                15楼2012-08-05 01:29
                收起回复
                  所以说,透过现象,你是看不到本质的。你有可能根本就理解错了,你有可能只理解了一部分。本质永恒不变,就在那里,无需透过外物看,而要求诸内在,求诸本心。神笃知自己在,也并不是因为透过某种感官看到了,而是通过自己内在的感受,记得吗。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句话本身是有可取之处的,我知道它的意思是不要被现象迷惑,要“透过”它们去看到本质,但不知道是翻译还是什么的问题,总让让人感觉到,它似乎很强调人类的认知过程。现象→本质。这种思维过程与你所见的现象产生的过程就是颠倒的。本来的过程是:本质→现象。本质永远是在前的,现象永远只不过是个可能不太与之相符的注脚。如果你永远陷落在自己人类的认知过程,思维过程中,本末倒置,你就永远都是“反的”,永远都在“颠倒梦境”,怎么可能看到本质呢?
                  不要不相信我所说的,你们的思路一直都是颠倒的。
                  你们一直忽略最重要的事情,而去舍本逐末。你们认为良好的内在可有可无,非要求诸一些外在形式,这也就是为什么你们一直活得那么憋屈。我说这话的意思,并不是想指责你们,是真心希望你们能够清醒过来。
                  你们不了解,一直是在以一种颠倒的思路看待这个世界,有多可怕。
                  有的朋友说,我明白你在说什么,不就是说物质不那么重要,要我们“形而上”么,这个我懂。最可怕的是你们中的很多人也从来都不理解真正的形而上。
                  你们认为我们在世上,是要创造一个灵魂,在死后去够及一个天堂吗?当然不是,众生本来就都具有佛性,我们要做的仅仅是回归。包括你们对信息的理解,认为它必须要依靠物质或者意识做为载体,实际上,是最最本末倒置的极大的误区。你们不了解意义是先于一切的,一切都产生于信息的自体运动。因而永远都在以一种颠倒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从现在开始,应该正过来了。
                  怎么才能正过来呢?
                  ——超然。
                  而所谓的超然,不是让你超脱于物质,然后什么都不去看,什么都不去想。是站在一个更高维度的视角去看待一切,是站在作者的角度,站在创造者的角度。假设这一切都是被你创造出来的,一切都依你的法则存在,一切就都一目了然。怎样去回归到那样一个造物主的视角呢?这正是本文将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希望你们能记住一句话:
                  ——至大的慈悲,就是最至高无上的智慧。
                  我希望你们知道,宗教劝人向善,绝不只是流于表面的,叫人逆来顺受的一种消极的做法,而是最明智的科学。
                  只有傻瓜才会作恶。(这个时候可能会有朋友跳出来说:神的眼里没有善恶之分!不好意思,这也是一大误区。我们之后详谈关于慈悲,全爱,善恶,道德标准,法律等问题)。是的,只有傻瓜才会作恶。人作出一切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的事,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无知】。故而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
                  一个人如果深刻地理解天道,深深地知道我们都是一体的,谁又会为难“自己”呢?
                  有个智商很高的工科学生问我:凭什么我们是一体的我就该爱人啊?空话我也会说,一朵花,一棵草,跟我有什么关系么。我没事爱它们,是不是有精神病啊。
                  这里面有两大逻辑误区。第一,你觉得爱是什么?一个人对爱的误解甚重,才会觉得爱=精神病。
                  第二,你真的明白一整个整体是什么概念么。“今日种种,界限消融。千变万化,终会相通。 ”——观音菩萨开示。就像一个作者写了小说,他进入每种不同的角色之中,万变不离其宗,最后故事写完了,作者终究会回归自己,到时候每个角色的痛苦、欢乐他都会感受到。总有一个层面,你会体验到万有的感觉。可有些人目光就这么短浅,只看得到眼前三寸的事,处于自我戕害中还沾沾自喜。如果这样说,你还不能醒悟的话。我们来谈谈【因果】。


                  16楼2012-08-05 01:29
                  收起回复
                    佛家讲上刀山,下油锅什么意思。你剁肉,你很有可能将来也要作为肉,体验被剁的感觉。但没那么恐怖。咱们说句没良心的话。肉没有你那么会感觉到疼。你看它都没有什么生命迹象了对不对。所以没有那么可怕,像是你作为活人时挨剁那样。只不过它什么感觉,你也会有罢了。所以说吃三净肉还好一点。杀生真的是不好的。
                    动物不会有害怕、憎恨这种负面信息吗?会有的。我们后文会讲到“第三眼”“松果体”之类的事,有些动物甚至第三眼是发达于人的。按照常理来说,人的第三眼应该是发达于动物的,但人类现在处于信息爆炸的社会,各种杂念也太多了。动物的灵觉有时候是优于人类的。有地震,有灾害,最先有反应的一定是小动物们。任你人类多么自傲,说我们有发达的地理学,能预测灾害。其实,你真还不如动物。所以动物对危险很敏感。你存心要杀它的时候,它已经在恐惧了。已经有很多负面的信息在产出。然后人把它吃了。
                    植物相较于动物,很坚强很淡定,它属于无情生命。有的人问,那不吃动物,吃植物,植物也一样痛苦,那不是不公平么。这个呢,两弊相较取其轻。现在世界这辆车,处于超载的状态,必然有人要让座。人人平等是对的,但是年轻力壮地势必应该让一让病弱的人。植物呢,比较坚强,对痛苦感知极微小,所以他们挺身而出,这样“大我”感知到的痛苦最微小,是目前最合理的权宜之计。但我们当然要感谢他们,赞美他们。事实上什么都不吃当然是最好的了。如果你能达到食光者、自养人那种状态,你既不用牺牲别人,自己的健康状态也会非常的好。但你要现在就什么都不吃,把自己饿坏了,那也是对自己身体造业。不可取。
                    所以吃足量的饭即可,不要贪食,贪食也容易把自己撑坏不是么。自己掌握度吧。肉能戒最好还是戒。我不从爱护动物的角度跟你讨论这个问题。你先爱护爱护自己吧。包括我请你爱人,请你善待别人,也是从因果的角度来说,只有这样才是自爱。
                    我不需要你一下子有什么天地大爱。人应当以自我为中心,因为神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以大我为中心。但有些孩子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以自我为中心,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图一时痛快,真是连自私都不会。
                    关于因果我们大致先讲这么多。可能有些朋友觉得我啰嗦,有些朋友有觉得我说的不够多,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尽相同,尽可能在把该说的都说了的情况之下长话短说。还有不明白的,疑惑的,敬请提问。但请注意语气。一个人是真正想知道答案,还是借由质疑来亵渎真理,我看得出来。
                    有的人让我别废话,直接说。
                    以你的悟性也许几辈子都悟不出来,而我不过是说几万字的话,你认为到底是谁更直接。
                    下面我们来讲一下,你们一直以来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宇宙的形态。
                    


                    18楼2012-08-05 01:31
                    收起回复

                      9神——信息奇点② 及宇宙形态
                      这部分比较长,也比较绕。希望大家能跟上我的思路。
                      首先我们看一些图片。有些图片我们之前也看过了。
                      瑜伽的这张图片 左右两脉→双蛇。第三眼→松果体 打坐时是人体最形同金字塔的拟态。
                      埃及法老权杖,缠绕双蛇。顶端松果。

                      明显的双螺旋体

                      Sos 拯救我们的灵魂 双S为双蛇 中间的O暗指奇点、全视之眼
                      还有我们开头那张大图上。

                      多处不约而同的提到了金字塔和眼睛


                      19楼2012-08-05 01:41
                      收起回复

                        偶得一图 应该是臧传佛教的图
                        上面的经文像什么——双蛇。实际上双蛇是象征什么呢?信息的双螺旋体。而经文实际上也是信息。这样其实更形象。
                        底下,莲花。莲花其实就是什么呢?——松果体。不要太僵化,说松果就非是松果,我们只是用它的形态来作象征。就像无论是道、逻各斯还是神、造物主都是指的本源一样。松果和莲花其实都大概的暗示了一种形状。圆圆的,“一瓣一瓣”的。
                        中间的,像什么?我说过。中国古代的先哲给我们留下的许多暗示是平面而非立体的。把中间那一片看成是立体的,像什么?
                        ——金字塔
                        关于金字塔的神奇,也有很多资料,在此不做赘述

                        科学家用仪器拍摄到的金字塔能量场,很曼妙。
                        我们刚刚一直再找“双蛇”,其实我觉得最厉害的是什么呢

                        ——双龙戏珠
                        双龙是代表什么?干嘛还要戏“珠”?
                        其实蜿蜿蜒蜒地双龙就是象征双螺旋体,而“戏”这个字用得很传神,“戏”说得是一种运动状态,代表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运动的,而正是因为信息的运动才产生的世界。而明珠,显而易见就是意指“全视之眼”。
                        另外,龙这个东西,我们都知道,它是“九不像”。关于它像什么,有很多种说法。一说为:嘴像马、眼像蟹、须像羊、角像鹿、耳像牛、鬃像狮、鳞像鲤、身像蛇、爪像鹰…”;还有一说是:“头似驼、眼似鬼、耳似牛、角似鹿、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所以有的专家学者说龙这种东西不存在,是人们根据许多种动物的形态总结虚构出来的。是一种颠倒的说法。龙这种生物,我们说它在上古时期是很有可能存在的,我们先不讨论它是不是具体存在。单就龙这个形象,实际上象征的是一种具足万象,衍生万物的那么一种事物。它的暗示是很详尽的。
                        ——举不胜举。其实大家众口一词暗示的无非这三样东西:
                        双螺旋体、金子塔形、球体和松果体(这二者其实说的是一件事,只不过是一种“易形”。我们后面会说)。这三种形态在不同层面所指不同。比如松果,对于人体来说就暗指第三眼。我们在后文中继续讨论关于它的问题。
                        但就是这三个基本形,先统一一下称呼:奇点(球体和松果体,或者我说全视之眼都是在说它)、金子塔、双螺旋体。在解密宇宙形态之前,我们先要把这三个意象记牢。
                        还要先补充一个概念。
                        


                        20楼2012-08-05 01:45
                        收起回复

                          (在此框题下补充概念Ⅰ:奇点
                          摘自百度百科,括弧内为我做的批注。
                          奇点:读音:qí diǎn意为奇异点,奇在此不表示奇数,而指其性质奇特,发音应为"qí"英文:singularity/singular point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用于描述宇宙演化的正确的理论。在经典广义相对论的框架里,霍金和彭罗斯证明了,在很一般的条件下,空间-时间一定存在奇点,最著名的奇点即是黑洞里的奇点以及宇宙大爆炸处的奇点。
                          在奇点处,所有定律以及可预见性都失效。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在第一段里提到过【一元】。在奇点处,是一元的维度。仅有自身内部的矛盾,而没有所谓“矛盾”的双方。哲学辩证法明确地告诉过我们。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只有有矛盾的双方,才有“存在”。而在奇点处没有矛盾的双方,只有一元。因此奇点不存在,高于存在,是为“自在。”因此大部分对于“存在”的限制条件,对于“自在的奇点都不起作用。它是唯一的例外。因为只有它能够真正“唯一”)
                          奇点可以看成空间时间的边缘或边界。只有给定了奇点处的边界条件,才能由爱因斯坦方程得到宇宙的演化。由于边界条件只能由宇宙外的造物主所给 定,所以宇宙的命运就操纵在造物主的手中。这就是从牛顿时代起一直困扰人类智慧的第一推动力的问题。(奇点处没有时间和空间,为什么?我们紧接着就会提到。)
                          空间——时间的具有无限曲率[1]的一点。空间——时间,在该处开始、在该处完结。爱因斯坦说,时间和空间是人们认识的错觉。时间是因为宇宙万事万物的变化,让人们产生了时间的概念。(请注意这句话。)在奇点处,随着宇宙的诞生,开始有了变化,是宇宙的开始。经典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奇点,但由于现有理论在该处失效,也就是说不能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描述在奇点处有些什么。
                          作为“宇宙学的奇点”,是宇宙产生之初,由爆炸而形成现在宇宙的那一点。它具有所有物质的势能,而这种 势能----正是由大爆炸而转化为宇宙物质的质量和能量,,以及表现这种质量和能量的“空间”。我们可以想象,奇点是一种无形的、无限小的、很奇妙的存在。(请注意,本源具有无限性)它还不是宇宙,却是我们宇宙的初始和出处。作为一个世界的发生之初,它应该具有所有形成现在宇宙中所有物质的势能,而这种势能----正是我们所言的能量,我们可以想象,能量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的,所以奇点是无形的。(本源是无相无形的)也就是说宇宙的奇点所具有的势能是无形的,它只是一种很奇妙的存在而已.同时我们还可以想象,在某一点上宇宙奇点的这一势能平衡被打破,于是乎能量便不断转换为物质,而经过若干年而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宇宙---物质与能量的共生体。然而我们不能想象的出的是什么东西引发了这一奇点势能平衡的被破坏.奇点是没有大小的“几何点”,就是不实际存在的点,这是很令人难于理解的。(请注意这句话)。令人难于理解的还有,没有大小的奇点物质竟然是能级无限大的物质。这些是同我们现有的理论和观念不相合的。
                          显而易见,一直以来我们在讨论的就是同一件事。
                          感觉到了么?“0”暨“空无”这第一个信息,就是那个爆炸的奇点,它的产生,和如何“爆炸”我们前文中也说了。爆炸其实就是指的矛盾促使运动。那个奇点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全视之眼或者说本源。
                          它具有无限性。
                          从第一个角度来说。信息是可以无限被复制的。举个例子,我把我的知识讲给你听,你学会了,我自己的也不会少。信息自身的矛盾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
                          第二角度来说,前面引述的资料中也说了“奇点是没有大小的“几何点”,就是不实际存在的点”。我们学几何都知道,几何中的点没有大小,只表示位置。那么奇点是大小是无限的。
                          但实际上人们对“无限”的理解存在着误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理解层面里存在着“时间”这一错觉。你理解无限的时候也加入了“时间”这一条件。这样的话,你就理解“无限”是在一个时间定点内大小莫定。可是根本就你无法理解一个东西,在一个时间定点内无限缩小和扩大是怎样一种情形。因为抱歉,这样的东西不存在。本源不存在,记得吗?本源是超越存在的自在,其无限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
                          说得再明白一点。爱因斯坦说:“时间和空间是人们认识的错觉。时间是因为宇宙万事万物的变化,让人们产生了时间的概念。”这里面的“错觉”,是相对于表象来说的。我们说,我们就是信息运动所产生的表象。但我们不能否认这个表象“存在”。同样的,相对于表象来说,时间和空间是不是存在的呢?是存在的。
                          它对于本源的奇点来说是错觉,是因为如果单把奇点作为一个没有开始矛盾运动的点来讨论的话的话,奇点是超越存在的,时间这样相对于存在的概念对它来说是失效的。信息的运动产生万有,包括时间和空间。信息只要运动,就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但这些概念不能用作限制奇点。
                          一下子让我们消除时间的概念很难。那么就这样。你要记着,奇点的无限,并不是说在一个点内,大小莫定,可以无限延展,而是说一个运动过程内,它的大小是莫定的。也就是说,它在这一刻的大小是定了的,而在下一刻的大小也是定了的,只不过它在这一个过程中大小是无限制的,它可以通过运动无限的延展延展,再延展。(有朋友问过我:延展是什么意思?抱歉,这是文艺一点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增大”。)
                          


                          21楼2012-08-05 01:46
                          收起回复
                            关于奇点的无限大,我是承认的,但我不承认它的“无限小”。因为信息爆炸后的运动是不断向外膨胀的。我们都知道奇点是“0”,是一个信息量。1是既定的。对于1来说什么能够无限小呢?负数,往下递减可以无限缩小。0与1之间的小数、分数往下分化可以无限缩小。可是这两种数的概念是怎么来呢。
                            负数是涉及到信息的阴化、反物质化,它是在信息阳化也就物质化之后的。这也就是信息翻译转录运动开始之后的事情了,讨论本源奇点的时候不应该加入。而小数,分数,是整数分化产生的,是合一的整体分化了之后才有的概念,也是信息矛盾运动产生的,讨论本源的时候,也不应该加入。那个奇点“0”或者说“空无”,就是那样一个信息,这个1是既定的,减无可减,缩无可缩。讨论奇点的无限时,我们能参照的只有“自然数”——也就是说从1往上可以无限大,但1是定下来的。
                            我们也可以说奇点是无限小的,因为几何点确实没有大小,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大小都是相对的,如果运动之后变大了,运动之前就相对小了,“果”是绝对的无限大,“因”是相对的无限小。
                            所以你要明白,本源既定,你要是想着它是无限小的,那你就倒不出头来了,但实际上源头我们说了就是“0”,已经定了,不用再考虑了。而信息矛盾运动过程是由既定的本源开始向着越来越丰富的方向发展。你如果想得是它一头像丰饶发展,一头像匮乏发展,那你这就又倒不明白了。
                            有人说,信息是向着匮乏发展啊,不是还有反物质化么?(有的地方记忆不清楚的话,还是在倒回前面在看看。)我们说过:
                            世界的物质化是信息的呈现与外化,而反物质化是信息的接受和内化。前者如同写作,后者如同阅读。我们共同的本质,信息,则是其作者,作者在写下的同时便也读了。业力(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一切伟大的作品都来自于性压抑,我认为或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倾诉欲”的压抑)湮灭而产生精神火花,而这精神火花促使作者进一步的写下新的内容,原有矛盾消亡而产新的矛盾。而如果用当代量子物理的说法就是物质与反物质结合会消亡并产生能量巨大的伽玛射线。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好像大家觉得一阳再一阴就什么都没了。可是实际上信息你无论是一个外化还是内化的过程,它都不会变少。就算是物质与反物质相结合,看上去二者都消亡了,不是还产生了巨大能量么。所有看起来消减的,都是信息运动过程中被淘汰的表象,而信息本身是在无限丰富的。
                            我们知道。宇宙是产生于自奇点产生的信息的矛盾运动的。根据以上对于奇点无限性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宇宙是在无限扩大的过程中的。我们为什么长久地讨论不出来宇宙的形态呢?因为你们把它给具象化了。你认为它有一个“样子”,一个“相”,那么其实就是把它当做一帧画,但是其实它相当于一个动画片。
                            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宇宙的形态发展趋势。
                            首先问一个问题,金字塔形为什么那么重要呢?


                            22楼2012-08-05 01:46
                            收起回复
                              紫微他是?


                              来自手机贴吧23楼2012-08-05 01: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