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本多情演绎小分队吧 关注:84贴子:636
  • 5回复贴,共1

【分享】小论古典诗词的格律美<转载>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诗词要有音乐的美感,这是人类在追求美学境界中的感知与总结,而格律正是音乐美的表现。
诗词的美与音乐美是不可分割的,但如何感知音乐美不是都能做到的。古法古风的格律美是建立在那个时代之中的音乐美,如五音。这也是我个人不喜欢站在时代的角度上去侧重古风与古法的主要原因,难道印象,抽象,超现实主义的画派不美么?



1楼2012-08-13 10:59回复
    如古典诗词中的平仄,我认为正是现今一些搞诗词的人过于钻进平仄之中,而忽视了感知属于大自然的音乐美,从而也并不懂得体会格律的音乐美感。另外,如今的诗人们(专业)有多少如同古代的文人们一样必懂‘乐’?平仄是死的,音乐美则是活的。音乐美是广义的,而平仄是狭义的。音乐美有时代性,音乐美有永恒性。
    


    2楼2012-08-13 10:59
    回复

      如杜甫的诗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以古代平仄格式为‘仄平平仄平平仄’(除了一声为平外其它三声均为仄),其句完全合乎律诗的要求。但以现在的平仄去看,则出律了。(现代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如今不少的诗词专家们看古典诗词,先看其文章的格律,把传统的条条框框套上,而不去体会‘美’。如‘即从巴峡穿巫峡’,就有人说它不‘美’了。但以本人来看,这句依然很美,并没有失去起伏和音乐的美。本人对诗词格律美的看法是,韵要讲,世界各种语言都在讲韵,这是因为人类在语言发音上体现一种美的共同感知。如西方的十四行诗,有它特有的格律。但本人认为,中国古典格律诗歌的平仄能以三声表现即为美。
      也就是说,时代无论怎么变,字的读音不管怎么去变,只要在一个句子中具备三声调式就是美的。在‘即从巴峡穿巫峡’里便有三声的穿插,这就有了音乐美。

      


      3楼2012-08-13 11:00
      回复
        为什么是三声?因为诗词要有咏颂的美感,是诗词的‘歌’。呵呵,这就如同三音,以现代的大三和弦音举例:1,3,5,进行分解演奏,无论是吉它还是钢琴乃至任何一种乐器,都可以演奏出美的旋律。如四分之二或四分之四拍:1535,1351……四分之三拍:531,135……。53/53/53/1,波兰歌曲《粉刷匠》的第一小节。以另外三个音举例:653/653/665/6,中国歌曲《虹彩妹妹》第一句。
        诗歌的音乐美并不是完全的平仄,而是三声的运用。当然,如果就要写七律,七绝等传统的古典诗词,还是要入律的好。如今玩古典诗词的有三种人:一是遵循古法的,这类人是可敬的人,没有这些人,传统的文化无法传递接力棒,赞!二是效古的,具有古韵的风格,只是一种爱好和喜欢,是一种学习和玩乐,俺就是这类的。三是引古创新的,呵呵,这个太难了,少之又少。
        


        4楼2012-08-13 11:00
        回复

          本帖子内容纯属为ID豆浆油条的朋友个人意见,楼主不懂什么格律美,见很多人赞就拿来普及下。
          不喜点粗


          5楼2012-08-13 11:00
          回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楼2012-08-13 11: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