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3吧 关注:61贴子:544
  • 4回复贴,共1

关于班级文化的确定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初中四年,作为学校教育,不仅有着让学生学业有成的责任,还应该在他们三观形成过程中尽可能起到的最大程度的正面引导作用。其过程是无痕的、意义是重大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我想,良好的班级文化,也许是众多途径中最为人所忽视,但恰恰是最重要的一个。
在我们谈及大至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性,小至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时,很容易把“文化”这个概念浅表化,形象化,符号化。觉得文化就是用什么文字、听什么音乐、画怎样的画、写怎样的小说、拍怎样的电影……我觉得文化的真正内涵大概是隐含于这些文化载体内部的价值呼喊,一种认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我该追求的、什么是生命的价值等等的认定。
我在家访时也常常举到我之前一个叫张妍的学生,她的优秀源于很多特性,但其中最根本的大概就是一种价值判定:“我必须把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做到最好,要么不做,要做就尽力做到最好。”否则,她会感受到一种折磨。就像以金钱和利益为价值取向的人,眼看着一笔可以属于自己的财物却要无端放弃一样。背离了其价值观的生命抉择,其痛苦,莫过于要取其性命。
作为班主任,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无知无畏的探索。第一届学生,我架构了全员化、服务性、量化评价为特色的班级管理,试图营造一种平等、均衡、公正的班级氛围。第二届学生,我创立了“弘国班”的班级特色,也就是“弘扬国学”的意思。第三届学生,我根据他们活跃、灵动的特性,创立了“水文化”。把水的各种物理、化学特性提炼成一种种气质,许多值得这个班级追求的精神气质。
这两天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这个3班,应该赋予她怎样的文化基调。通过家访,我发现我们的个性大都比较自由、真实、淳朴,保持着生命应有的活力和光彩。另外我们是科技班这点不容被忽视,但科技班并不意味忽略人文,我觉得两者的关系是:人文为体,科技为光。
我会继续冥思苦想,我想,家长看了我的一番唠叨定也思有所得,不妨合力共谋。


1楼2012-08-16 12:58回复
    谢谢大家的支持,我觉得3班的班级文化应该以科技为主,但是我又想把人文性包容进去,不知道这样的想法是不是不现实,又或者我们其实可以跳出科技的束缚?大家有具体的建议吗?


    13楼2012-08-16 21:01
    回复
      我想了一下午,有一个很糟糕的主题,但至少表达了我的想法,叫”三辉”:人性之光,智慧之光,科技之光,共同耀辉于三班学子之身。哈哈,差一点成“三光”了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2-08-16 22:04
      回复
        谢谢大家对于“三辉:人性之光、智慧之光、科技之光共放光辉”这个班级文化主题的初步认可,但我还是希望大家多提具体意见。我上面也说了,“三辉”听上去像一个牛奶或是油漆的品牌,而且和“散会”谐音,哈啊哈。
        主题确定好之后,我们后续展开的治班理念、系列活动、小队设置等等,可以说是一切的一切都会围绕这条主线去走。所以我希望能集思广益,慎之又慎。因为这是我们的总路线和总方针。


        26楼2012-08-18 09:28
        回复
          赞!安祺妈妈是半夜被这个创意惊醒然后来发帖的吗?感动啊!


          来自手机贴吧30楼2012-08-19 17: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