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窥狂》倾向于性,《精神病患者》倾向于暴力。
《偷窥狂》的源头是父亲,《精神病患者》的源头是母亲。
《偷窥狂》毁了导演的一生,《精神病患者》却避过了风头。
1960年的赌注
确切地说,导演迈克尔•鲍威尔的一生是从1960年5月16日开始改变的。如果他的生命在这一天终结,他仍将成为英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也仍会影响包括马丁•斯科塞斯在内的一大批电影人,他已经赚够了名声。他早期与匈牙利导演艾默力•皮斯伯格合作拍摄了15部电影,赢得广泛赞誉,后来两人分开,他的地位仍然无法撼动。英国媒体几乎没有对他提出过任何批评,当时已经56岁的他如果选择退休,也算是功德圆满。
但是就在这一天之后的几个星期里,他不仅沦为最糟糕的导演,还永远地丢掉了自己的饭碗。他没有选择退休,却再也没有机会好好工作了。
这一天就是《偷窥狂》在英国上映的日子。当天的报纸上写满了伦敦评论家对这部片子的厌恶和排斥,几乎找不到一句表示肯定的话语。他们不仅反感这部电影,还把迈克尔•鲍威尔批为道德败坏、作品质量低劣的导演。《观察家报》的卡洛琳•勒琼是英国有名的女评论家,她的文章在评论界一般起着主导作用,而这次批判中她就是表现得最积极的一个。她毫不留情地直接宣判了导演和电影的死刑:“这是我看到的最恶心的电影了。”
这就是1960年。迈克尔•鲍威尔下了的电影史上最大的赌注:他用自己之前所获得的一切赞誉去赌英国人的保守思维,当然,他失败了。当时的英国人不可能接受这样的题材,一个变态这样对待漂亮女孩,让他们感到由衷的愤怒。然而,六十年代是保守的年代,也是**的年代。在评论家愤怒的同时,他们都没注意到自己的思维正在发生改变。迈克尔•鲍威尔电影中的思考方式没有因为评论而得到抑制,反而激发出更多的灵感。而此时在大西洋彼岸,另一位在英国出生的导演也在尝试着类似的**。不过他比较幸运一些,美国评论界虽然同样对他的电影嗤之以鼻,但是观众非常喜欢,他们狂热到要出动**来维持秩序。所以当这部叫做《精神病医生》的电影在1960年8月来到英国首映的时候,《观察家报》的卡洛琳•勒琼开始怀疑文化潮流已经发生改变,所以立场不坚定的她收敛了一些,仅仅说了几句自己对希区柯克不认同就完事。几十年过去之后,她当时的那些言论变得微不足道,而两位导演对剧本、演员、故事的斟酌,以及两部作品对后世的意义,又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偷窥狂》的源头是父亲,《精神病患者》的源头是母亲。
《偷窥狂》毁了导演的一生,《精神病患者》却避过了风头。
1960年的赌注
确切地说,导演迈克尔•鲍威尔的一生是从1960年5月16日开始改变的。如果他的生命在这一天终结,他仍将成为英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也仍会影响包括马丁•斯科塞斯在内的一大批电影人,他已经赚够了名声。他早期与匈牙利导演艾默力•皮斯伯格合作拍摄了15部电影,赢得广泛赞誉,后来两人分开,他的地位仍然无法撼动。英国媒体几乎没有对他提出过任何批评,当时已经56岁的他如果选择退休,也算是功德圆满。
但是就在这一天之后的几个星期里,他不仅沦为最糟糕的导演,还永远地丢掉了自己的饭碗。他没有选择退休,却再也没有机会好好工作了。
这一天就是《偷窥狂》在英国上映的日子。当天的报纸上写满了伦敦评论家对这部片子的厌恶和排斥,几乎找不到一句表示肯定的话语。他们不仅反感这部电影,还把迈克尔•鲍威尔批为道德败坏、作品质量低劣的导演。《观察家报》的卡洛琳•勒琼是英国有名的女评论家,她的文章在评论界一般起着主导作用,而这次批判中她就是表现得最积极的一个。她毫不留情地直接宣判了导演和电影的死刑:“这是我看到的最恶心的电影了。”
这就是1960年。迈克尔•鲍威尔下了的电影史上最大的赌注:他用自己之前所获得的一切赞誉去赌英国人的保守思维,当然,他失败了。当时的英国人不可能接受这样的题材,一个变态这样对待漂亮女孩,让他们感到由衷的愤怒。然而,六十年代是保守的年代,也是**的年代。在评论家愤怒的同时,他们都没注意到自己的思维正在发生改变。迈克尔•鲍威尔电影中的思考方式没有因为评论而得到抑制,反而激发出更多的灵感。而此时在大西洋彼岸,另一位在英国出生的导演也在尝试着类似的**。不过他比较幸运一些,美国评论界虽然同样对他的电影嗤之以鼻,但是观众非常喜欢,他们狂热到要出动**来维持秩序。所以当这部叫做《精神病医生》的电影在1960年8月来到英国首映的时候,《观察家报》的卡洛琳•勒琼开始怀疑文化潮流已经发生改变,所以立场不坚定的她收敛了一些,仅仅说了几句自己对希区柯克不认同就完事。几十年过去之后,她当时的那些言论变得微不足道,而两位导演对剧本、演员、故事的斟酌,以及两部作品对后世的意义,又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