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的卓一航由何宝生扮演,虽然之前有看过他的电视,但并不知道他的名字。尤记得当年看《鉴证实录I》时,里面那个面容气质清新的法医董岸风,让人看着非常的舒服,虽然他是同性恋,然而却有个女生很喜欢他,当时一直遗憾,甚至遗憾到如今,如果那个女生没有惨遭不幸,不知道有一天他会不会转变过来,他们最后会不会有结果;后来看TVB版的《笑傲江湖》,林平之在新婚之夜决断,到底是去洞房,还是去练葵花宝典,最终复仇的欲望战胜了情爱之念,他选择了去练葵花宝典,当时也一直在遗憾,假如他选择了洞房,不知又会怎样。最后看《白发魔女传》,非常非常喜欢这个卓一航,改变了我之前对卓一航的观感,开始懂得去体会他的苦楚。于是才知道,原来这个演员名叫何宝生,而我早已对他饰演的角色念念不忘过了。第一次看到这部剧大概是2008年,再去追寻何宝生此人,才知他早于前几年已遁入空门,而红尘中关于他的一切,都只能搜存于记忆了,更是让人凭添几分惆怅,倒巧合了卓一航的心思了:过往已成忆,更伤心来者也未必可追。一时不觉心湖浪涌,悲从中来,不能断绝。
剧中对卓一航出身的设置与原著中差不多,出身官宦,师从武当紫阳道长。而且剧中也突出了他性格的弱点和优点:从小送他去武当的时候躲着不肯去,途中要撒尿这样的小事都要请示下他的父亲;在武当面对他人的挑衅,父辈皆受重伤不能动弹,父亲吩咐他把挑衅者杀掉,却不忍下手,于是得到紫阳的认可,收为入室弟子。一晃十多年,他长成了英俊的少年,武功在武当同辈中首屈一指,甚至已超某些师辈。更有幸者,恰逢当朝太子驾临武当选拔贤能,他自然是不二人选,立即步入仕途,高官厚禄,似乎指日可待,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父亲依旧是一朝遇难,他也沦为逃犯。剧中卓一航的遭遇和原著相差不大,倒是还做了些补充,丰富了他的人物形象,因为书中对他的描写很多的时候都是一笔带过的。而在剧中则把他的经历冲突和性格特点扩大化了。
其中有几处较大的不同:首先是称呼,在书中卓一航一直是称练霓裳为练姐姐的,剧中变成了直呼其名。其次是与练霓裳的相遇,剧中设置的是霓裳练功走火入魔变成了年幼的小女孩,因缘巧合得到了与官兵同来攻打山寨的卓一航的救助,让她感受到了卓一航正直善良的品性,从而结下了情缘。故事虽然不一样,但对卓一航性格的展现,却是相差不大。所以也算接受这个情节,虽然黄龙洞的相遇,在书中看来是多么浪漫美好的一幕。不过依然保留了卓一航为练霓裳取名的情节,他为她取的名字,却恰恰是她的本名,这种奇妙的因缘巧合,大概也只在此书此剧中才有了。再次还增添了与练霓裳成亲的情节,书中他们是完全没有婚姻纠葛的,这也算是电视与小说的不同吧,增加电视剧的可看性,所以把矛盾冲突加深。
另外还加了一段与白石道人的女儿何萼华成亲的故事,最后何萼华还死了,更加重了悲剧的氛围。这一段也是书中所没有的,虽然白石道人确有想过要把女儿嫁给他,可惜他的女儿并不如此想,所以最后没有如愿。其实从剧中看来,如果卓一航没有遇上练霓裳,又或者他在遇上练霓裳之前先遇上何萼华,也许又会是另一番光景了。按他的性格,也许他就应该娶个何萼华那样的妻子,两人琴瑟合鸣,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也未尝不会是一对世人眼中幸福的夫妻,只是世上没有如果的事。但是这段情节虽然加得很突兀,我也接受了,尤其是卓一航因为对何萼华的感情只能是亏欠,每每殷切询问她有什么心愿想要达成的,他一定尽力为她办到的时候,总是抑制不住心头的悲哀上涌,为何萼华,也为卓一航。第一次何萼华说没有什么心愿,卓一航就说每晚教她剑法,何萼华心中虽是不愿,然而也成全了他的意思;第二次何萼华说只要他好好吃饭保重身体就行了,卓一航本来全无食欲,马上大口大口地往嘴里送饭,哪怕吃得想要呕吐。他们心中都明白,可是到底谁也没有说,其实是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奈何命运作弄,所以最后何萼华死了,死在卓一航的怀里,反倒为她觉得高兴。
武当山的诀别,和书中也稍有不同,然而剧中的表现也很有震憾力,卓一航误会练霓裳伤了何萼华,举剑相迎,最后误伤了霓裳,而霓裳见此情景,更是把身体又往前送了几分,结果剑尖更是刺进体内再多几分,最后拔剑而出时,一团鲜血溅在墙上,那里是卓一航刚刚写好要从此下定决心与她天涯相随的词句,然而此情此景却是一个绝大的反衬或讽刺。练霓裳自此伤心过度,一夜白头。
总体来说,全剧还是紧扣原著的,只是篇幅过短,所以剧情太过仓促,也显得有些凌乱,但是有几个情节还是很到位的,一个是前面说的武当山卓练的诀裂,另一个就是铁珊瑚的死。第一次读的时候没什么印象了,以后每次读到铁珊瑚死的那一段,总是泪流满面。剧中也算做到了这一点吧,虽然情境有差异,但铁珊瑚的死也是很震憾的,于我,于岳鸣珂都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