龅牙叔吧 关注:532贴子:4,840

回复:牙叔和Jim的马拉松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Freddie 39岁生日party. 1985.9.5
Freddie提过几次在哪里办39岁生日party。 Jim建议办个黑白party, 被Freddie采纳了,把慕尼黑Henderson’s Club装扮一新。(具体画面请看Living on my own的MV和零散纪录片片断。)
Freddie慷慨地把朋友们和Queen工作人员从伦敦飞到慕尼黑,只给Jim一人订了商务舱。过海关时遇到了麻烦,因为给Freddie带了一条party时穿的子弹裤带不能通关,只好托运了。到了慕尼黑,亲朋好友们为Freddie献上的都是高级礼物,Jim顿时感到压力,自己比较穷,一直不知给Freddie买什么好,于是从钱包中拿出一件保存了多年的压制四叶草(象征幸运)——这是他一位朋友的父亲亲手做的。
Jim非常不好意思,背着宾客,把Freddie叫入房间:“实在抱歉,我只能给你这个。”Freddie打开一看,惊喜得亲了Jim然后跑到屋外显摆:“你们看Jim给我的这个漂亮礼物!”这份来自真心的礼物让Freddie十分高兴。
Party让人眼花缭乱。镜头扫来扫去。生日蛋糕是个巨塔,三百宾客都有份。Joe找到Jim说Freddie有点情绪波动、急性焦虑,请你马上过去。Jim在舞厅中央找到了Freddie――脸色很不好,精疲力尽的样子,原来是刚和人吵完架。Freddie让Jim帮他平复心情。Jim就环绕双臂楼着他,马上发现吵架不是唯一原因,有人往鸡尾酒里放了东西,牙叔喝了之后产生了让他非常恐惧的效果 (He was quite shattered by the experience)。过了一会儿,Freddie才恢复了。直到凌晨六点party才结束。上午牙叔又回到现场拍摄了一些附加镜头。


IP属地:加拿大24楼2012-10-03 16:10
回复
    伦敦、慕尼黑二选一
    两人的感情日渐加深。分开两地已经彼此想念。牙叔开始提出搬到一起住:你搬来慕尼黑。Jim不吃这一套:我不会德语,哪里找工作?经济独立对我很重要。牙叔一看没戏就不提了。没过十五分钟又说:那我搬回伦敦呢?Jim答:那我可以考虑。两人又因为这个吵了不少次。Freddie尖叫道:You
    and your f****** independence!!! (去你*的独立!!)Jim对牙叔的评价是:其实他喜欢有性格、不随便点头说是的人,虽然他自己愿意操控别人以达到自己想要的。(这点peter
    freestone书里也提过。牙叔不喜欢“Yes Man”。)


    IP属地:加拿大25楼2012-10-03 16:22
    收起回复
      选择了伦敦
      Freddie和朋友们在伦敦一个酒吧,本来好好的正在走向台球桌,无缘无故突然回头恶毒地骂Jim: F*** Off. Jim马上走人,不陪他玩了。半夜,牙叔往Jim家播电话,被房东老太太给挂了。Jim和牙叔冷战开始。
      几天过去了,Jim不理他。他一来电话就被Jim炮轰走。然后牙叔就开始了持久战术。坚持就是胜利。呵呵。之后的几周时间里,所有来电都故意在凌晨三四点。Jim还坚守着,但是房东老太太被攻破了,限Jim两周之内搬走!
      “感谢你!我无家可归啦!!!!”
      “别急,搬进Garden Lodge,反正空着。”
      Jim就去了Garden Lodge. Freddie准备那个周末回来伦敦,但是德国下雪航班延误了。Jim独自睡在偌大的卧室,小猫相伴。他还拿到了一两周前Freddie就已经给他写好的一张日本卡片:Take lots of care, will see you soon. Tons of love. F.”
      周末,Freddie驾临。两人开始了一起的生活。


      IP属地:加拿大26楼2012-10-03 16:44
      回复

        Fashion Aid – 1985.11.5
        Jim也去看了演出。详情见http://tieba.baidu.com/p/1355851156


        IP属地:加拿大28楼2012-10-04 12:53
        回复
          过家家
          既然一起住,自然而然说起过家家的事情。两人达成共识:分担才公平。Jim每星期自愿贡献50块钱。(Jim周薪70块钱。Freddie不知道。)这样做,使两人的关系有个公平的立脚点。但是坚持了一段时间后,牙叔取消了这个规定。
          11月Queen出版了One Vision。Jim吃惊地发现他建议Freddie保留的歌词Fried Chicken居然真的保留了。当年Queen还出版了盒装集,价格不菲。Queen已经在讨论下一个宏大的计划-The magic tour. 大家都知道Queen的一个大功臣Gerry Stickles。他是Queen的Tour manager. 他鞠躬尽瘁,随Queen走南闯北,完了很多不可完成的任务,铸造了很多奇迹,最累的时候都倒舞台上了。1986年他已经苍老了许多,但是精神还好得很。一天,他来Garden Lodge开会,Jim认识了他,说他是个豪爽的美国人,而且幽默感非凡。Jim对他的崇敬感油然而生。


          IP属地:加拿大29楼2012-10-04 12:56
          收起回复
            1985 年圣诞礼物
            给Freddie买什麽礼物好呢?绞尽脑汁。最后决定买个皮夹克。Jim身上穿的皮夹克曾经被牙叔夸过说喜欢,所以Jim想买件一样的或类似的送牙叔。当初的价格200块,他回去找同一家店(朋友John开的。注意:又是个同名的John。)。John同意他分期付款。


            IP属地:加拿大30楼2012-10-04 12:56
            回复
              Jim第一次出走
              看到这里,以为幸福生活就要开始了。恰恰相反。两口子吵翻了,因为第三者(外号“丹麦烤肉”的一个男生)。Jim说他们出去时牙叔老和其他人在他眼前乱“逗”,但是一般情况下不担心,只是吃醋。但是这回实在看不下去了,回到Garden
              Lodge把牙叔拖进卧室下了最后通牒:要我还是要别人吧?!!然后收拾了自己的衣物就走人了。“如果Freddie想和别人玩,我不挡路。”
              几天后,牙叔打来电话道歉。Jim回到Garden Lodge.


              IP属地:加拿大31楼2012-10-04 12:57
              收起回复
                1986.1.4 Jim 37嵗生日
                牙叔为Jim开了 party。大家十分高兴。
                但是party 过后,Freddie指责Jim的朋友偷走他一个珍贵的小花瓶。Jim不服,说自己朋友里面绝对没有贼。但是Freddie就是咬定了,还骂说:“你可恶的朋友们再也别想回来了!”连续吵了几个星期,最后Jim忍无可忍了:“那好吧。我现在就挨家挨户去搜花瓶。如果搜到了,我就搬走,再也不理你了。”过了一阵,牙叔松口了:“不就是个花瓶吗。算了。”
                Freddie去世后后真相才大白了。Joe承认说是所有客人到场之前就不小心打碎了,扫进垃圾桶了,不敢告诉牙叔。Jim说:“那你当时怎麽不出来澄清啊???!!!”Joe说与其让Freddie知道碎了不如告诉他被偷了。如果说碎了他会很伤心。(说偷了至少他以为花瓶还完整地活着。)
                这证明了Freddie的性格,Freddie loved beautiful things.


                IP属地:加拿大33楼2012-10-04 13:23
                回复
                  1986.2.14 第一个情人节
                  Jim订了两打(24只)红玫瑰给Freddie. (他当天要上班,为了确保牙叔拿到花,就让花店送到Garden Lodge)。Freddie不示弱,也打电话给Savoy饭店花店送24只红玫瑰到Jim理发店。
                  花来了,Jim的女助理尖叫:给我的!!!送花使者说:不,是给Jim的。女助理和在场客人的下巴都掉地上了。羞得Jim大红脸。打开卡片一看: 只有一个醒目的字母 “F”。


                  IP属地:加拿大34楼2012-10-04 13:35
                  收起回复
                    Jim 第二次搬走
                    Freddie的好友David Clark制作《Time》摇滚音乐剧,请Freddie写两首歌,包括主题曲《Time》,敲定1986年4月9日首演。Freddie早早就让Joe给家裏每人(Joe, Peter, Jim)定做一套西装,打算带他们去观看这次演出。
                    《Time》第一句歌词:Time waits for no man(时间不等人)。Jim觉得他和牙叔的关系也快完蛋了,因为牙叔又开始出轨了。Jim晚上乖乖看电视、早早休息;牙叔照旧在外面夜夜笙歌,甚至有时彻夜不归,借口是“睡在旧房子了。” 那段时间确实是往Garden Lodge搬家的过渡期,两处寓所步行距离大概20分钟,而且确实在加班录制《Time》,回来晚了就住在旧家这个说法是合理的,也是个不错的借口。Tim还听到了一些关於牙叔的闲言碎语,想求证。
                    Joe知道牙叔的一切行踪,所以监视Joe就能找到线索。一天早晨,Joe很早出门了,Jim跟踪他,果然来到牙叔的旧房子,不一会儿Joe和牙叔一起出来。然后一个年轻的陌生男生也跟著出来了。Jim这下就更相信牙叔在不轨。於是赶紧跑,赶在牙叔和Joe之前回到Garden Lodge,假装什麽都没发生,说:我今天想回我老地方Market Tavern喝几杯。牙叔同意了,还安排车送他去。
                    在Market Tavern, Jim遇到老友,看他脸色黯然,就给了他一片**说能帮他高兴起来。Jim从来没有因为烟酒**而失去控制,但这次例外,心裏不痛快,吞了药片,昏昏沈沈跟著朋友去了Heaven Club,变成了僵尸。第二天在朋友家醒来,仍然头痛欲裂,惊觉Freddie肯定急疯了。咋办呢?干脆去Mary家先探探口风(Mary家离Garden Lodge走路几分钟)。Mary说:Freddie昨天大怒(on the warpath),一夜没睡等你回家,Peter Straker也陪他聊了一晚上(大家看看peter的书《谁愿永生》就知道straker每次来,就意味著和牙叔彻夜不睡,插科打诨、听音乐。)此时,牙叔来电话了。Mary说:“Jim在我这裏。” 牙叔说:“好啊!!让他卷铺盖走人!我从录音室回来之前他必须从我家消失!!!” 然后挂断。
                    Jim再次无家可归,去朋友家暂住,以为这次是彻底分手了。


                    IP属地:加拿大35楼2012-10-05 08:54
                    回复
                      《Time》
                      1986.4.9 伦敦Dominion剧场(也是WWRY音乐剧十年以来的主场)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几天后——《Time》首演的当天,Freddie打来电话:“Are you coming home?”
                      Jim:“No.”
                      Freddie:“我想今晚你陪我看《Time》首演。”
                      Jim:“带你那位’朋友’去啊。新裁的西装也肯定适合他吧。”
                      Freddie:“回来吧,咱们谈谈。”
                      Jim回到Garden Lodge。 Joe迎接他说:“他正在楼上等你呐。” Jim一走进卧室就被牙叔熊抱了,千言万语都省了,直接缠绵起来。之后牙叔说:“回家来吧。”Jim同意了。然后穿戴好了驶向《Time》。
                      场间休息,Freddie心血来潮在观众席卖冰激淩,笨手笨脚弄客人身上了。(《谁愿永生》里面Peter也提过这段。不赘述。)演出后,嘉宾在Hippodrome赌场开庆功宴。Freddie把Jim介绍给Cliff Richard: “My new man.”
                      说说“粉丝牙叔”吧:Dave Clark安排他见了Laurence Olivier大师, 牙叔亲自领略了大师风采后,兴奋极了。Jim说从没见过他那麽高兴过。不久之后,Dustin Hoffman来牙叔家看房子,借鉴一下室内装潢的设计方案,牙叔和他聊装潢、戏剧和摇滚乐,简直高兴上天了。


                      IP属地:加拿大36楼2012-10-05 14:10
                      收起回复
                        《It’s a kind of magic》拍摄MV – 醋坛子
                        Jim下班后去参观拍摄,一边望著工作中的牙叔, 一边和乐队成员(或梅或花或炯)的私人司机聊天,然后一起出去喝了一杯。回来时,Jim看到牙叔明显面带怒色,没敢靠近。等到了放工时才一起回家,路上牙叔醋意大发:“你太让我恶心了!谁允许你把男朋友带来看我拍戏啦???!!!”
                        Jim哈哈大笑:那人不是我朋友啦。是乐队司机!!!


                        IP属地:加拿大37楼2012-10-05 14:12
                        收起回复
                          爱情 vs 孤独
                          “Freddie和我私下单独相处时会格外浪漫。(When Freddie and I were in private he could be particuarly romantic.) 我们从来没说破到底会相伴多久。我们接受现实和未来。偶尔Freddie会问我对生活到底有什么要求。我的回答是:满足和被爱 (contentment and to be loved.) 这两点我在Freddie身上都找到了。”
                          “Freddie经常,而且是直到他生命最后一天,和我说的一句话是: I love you.” 没有一次是随便说说,每次都是认真的。(It was never an “I love you”which just rolled of the tongue; he always meant it.)
                          “我觉得表达感情是件很难的事情。我在伦敦同志圈生活了多年,明白感情走到尽头时人是多么容易受伤。每次失败都导致一堵高墙壁垒,无法跨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Freddie把我心中的壁垒全部融化了。”
                          “我们俩共同的一个恐惧就是孤独。Freddie说过很多次:’你可以拥有全世界的朋友在你身边,但是你仍然感觉异常孤独痛苦。’ 我们俩都非常清楚身边的很多同志朋友最终的结果是孤独终老,没人要,没人爱。”


                          IP属地:加拿大39楼2012-10-05 15:59
                          收起回复
                            The Magic Tour – 德国曼海姆
                            1986.6.21
                            半夜四点Jim突然接到Freddie从曼海姆打来的电话,Freddie尖叫说自己被锁屋里出不来了,心情很差,需要Jim马上去陪他。等Jim从伦敦Gardon Lodge赶到了德国曼海姆的饭店,Freddie已经没事,只是看起来疲劳。Jim喜欢这种被需要的感觉。(It was nice to feel wanted.)
                            (半夜四点不睡觉往外跑干吗?还被锁屋里了?您多大了?您不会打电话给梅花炯啊?让人觉得别人都是nothing的感觉。唉,折teng帝。)


                            IP属地:加拿大41楼2012-10-05 16:37
                            收起回复
                              Magic Tour 一路见闻
                              慕尼黑 : 牙叔对饭店房间非常不满意。Jim和Queen众人以及工作人员一起出去吃饭喝酒,酩酊大醉,席间和Roger的舞台助理Chris (外号chrystal,就是live aid 和梅花一起坐在戴安娜后面那位) 很聊得来。
                              乐队继续前进到苏黎世,Jim独自折回伦敦。
                              1986.7.5 都柏林:观众反应不好,有些醉鬼搅局,牙叔说再也不回来了。
                              然后Newcastle。
                              再之后就是我们喜欢的Wembley两场了(1986.7.11, 7.12)!!第一场,牙叔的嗓子不太好。平时演出都是带著一个喷雾剂,还有润喉药。 Jim在Wembley场内走动,从各个角度看了这两场演出。
                              1986.7.12 庆功宴: Wembley两场结束后大家去开庆功宴。(大家自己搜图,就是电梯里有**彩绘女模特那张,还有Freddie和女模特Samantha Fox疯狂合唱的图。)由於这次活动太高调,牙叔解释并道歉说在媒体面前要摆出Mary。Jim理解,在现场和牙叔保持一定距离。
                              曼彻斯特:Jim飞去看,和Mary, Peter三人想起坐在观众席,但是被一个恶心的大亨给占了座位,争辩未果,只好怏怏地去后台了。观众非常high。Queen下台后从一个临时搭建的通道钻进车里马上逃走。望著海啸欢呼的人海涌来,Jim惊诧道:What a send-off! 警车开路,风驰电掣逃离了城区。回到伦敦后,Jim回味这次经历,明白了Queen面对的危险,严格的保安措施绝对有道理。


                              IP属地:加拿大43楼2012-10-06 08: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