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学吧吧 关注:8贴子:169
  • 13回复贴,共1

孔子弟子:冉有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论语·八佾第三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冉有不能劝止季氏旅于泰山


1楼2005-06-11 00:24回复
    论语·述而第七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问孔子为卫君


    2楼2005-06-11 00:28
    回复
      论语·先进第十一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孔子评价冉有政事


      3楼2005-06-11 00:29
      回复
        论语·先进第十一

         闵子侍侧,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冉有走路的姿


        4楼2005-06-11 00:32
        回复
          论语·先进第十一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冉有与子路问孔子“闻斯行诸”


          5楼2005-06-11 00:33
          回复
            论语·先进第十一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季子问孔子冉有、子路是否为大臣


            6楼2005-06-11 00:35
            回复
              论语·先进第十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
              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侍坐言志。冉有意在治邦


              7楼2005-06-11 00:38
              回复
                论语·子路第十三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向孔子请教治民:庶——富——教


                8楼2005-06-11 00:40
                回复
                  论语·季氏第十六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季氏将伐颛臾,孔子责冉有和子路


                  9楼2005-06-11 00:42
                  回复
                    论语·宪问第十四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冉有之艺,被孔子评为“成人”的一个要素


                    10楼2005-06-11 00:44
                    回复
                      论语·雍也第六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冉有半途而废


                      11楼2005-06-11 00:45
                      回复
                        论语·公冶长第五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
                        子曰:“不知也。”
                        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孔子评冉有可以为邑宰


                        12楼2005-06-11 00:48
                        回复
                          论语·雍也第六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孔子论冉有可从政


                          13楼2005-06-11 00:49
                          回复
                            论语·先进第十一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孔子声讨冉有


                            14楼2005-06-11 00: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