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之血吧 关注:352贴子:4,830
  • 4回复贴,共1

三国时期的日本美女让魏王自嘲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数千年前,早已步入文明社会的古中国,俯视尚未开化的日本,胜负恐怕早分。当然,如要追根溯源日本文明的由来,恐怕梦想长生不老的秦皇还要立上一“功”,倘若没有当年徐福五百童男女,如今日本恐怕仍是茹毛饮血之地。
可奇怪的是,徐福定居日本,并未零星史料佐证,即便如此,中日民间对此渊源似也认同。因为越过秦代不远,史料上终于有了中日往来的记载。根据《后汉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2-10-10 14:41回复
    既然帮友邦摆平了燃眉之急,略表心意应该也要有的。当然,中国乃一方大国,见识总是有的,蛮夷之地的古物奇玩,自然不会动心,与之相反,还绰阔地送了一干珍玩锦绣。尽管出手大方,但对于这个女人当家作主的国度,曹睿似乎有了好奇心(曹睿和他爷爷曹操一样,对女人颇有研究),又听闻倭女王在宫中侍婢有上千余人,常年不离左右(“以婢千人自侍”《三国志》)。异域风华女子,童颜玉腿、丰乳肥臀者恐怕不少,寻思至此,曹睿自然心猿意马,于是借文化交流之名,委派官员远渡倭国,对其风物人情进行一番细致的调研。
    不久,部下整理出来的调研报告,彻底打消了曹睿的非分之想。原来,当时倭国的风情是这样的:“男子无大小,皆黥面文身”。黥面文身,这在中国古代是用来惩戒犯人的(北宋面涅将军狄青即是如此)。如此低级装扮,为何倭人还愿孜孜而为?原来,当时的倭国科技文明尚待开发,第一产业主要还是靠下海捕鱼(日本目前极其发达的第三产业当时还远未成型)。大海是深不可测之地,难免遇见猛蛟,黥面文身打扮成一副酷似阿凡达的行头,终究是有威慑作用的(“以避蛟龙之害”《三国志》)。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2-10-10 14:43
    回复
      更令人难堪的是,倭人吃饭基本靠手(不用碗筷),交通基本用脚(不穿鞋袜),大多还保持者“不梳头,不去虮虱,衣服垢污(《三国志》)”的原始意识形态。如此后现代主义的销魂装扮,让人容易想起近年红极一时的犀利哥,可倭国人偏又个子矮小(一米六出头的曹操同志若身在倭国,想必亦可奉为小巨人),似乎少了犀利哥当年的“玉树临风”,和那股风中凌乱的潇洒。男人如此,女人也好不了多少,终日披头散发,衣不蔽体,家境好一点的,即会剪一块麻布对折,中间挖一孔,头从孔中穿过,如此就成一件“靓丽”衣裳(“妇人被发屈紒,作衣如单被,穿其中央,贯头衣之”《三国志》)。一些稍微时尚点的女人,还会偶尔到海边拾起贝壳花石,磨成丹朱粉,一股脑往头上身上一抹,美其名曰化妆(“以朱丹涂其身体,如中国用粉也”)。
      拿着调研报告,曹睿一时迷茫,恍如隔世。一个惆怅,回首一旁侍立婢女,个个如花似玉,唇红齿白,小皇帝不禁哑然失笑,寡人放着眼前艳福无暇,却要惦记海角倭国黑面婆娘,实在糊涂。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2-10-10 14:43
      回复
        转自凤凰网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2-10-10 14:44
        回复


          8楼2013-08-25 21: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