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鹤吧 关注:122贴子:6,980
正“隋文选楼藏砚”款、背铭赤壁赋一则、边铭文“知其白守其黑,泉石之精君子之德,子种孙耕。乾隆辛亥仲春月题于松雪轩”、钤印“伯元”、“阮氏藏砚” 带盒
铭文:范氏获石田以自养,与即墨大夫盟于鹿上。小湖属,问渠铭,听香书,次闲刻。 刻者简介:赵之琛(1781~1860),字次闲,号献父、穆生、宝月山人,浙江杭州人。工书画篆刻,山水师黄子久、倪云林,萧疏幽淡,花卉竹石有明人气息。喜写佛像,为各地居士、丛林所宝。为“西泠八家”之一。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明 一方背“研庐制”款、一方背“顾二娘造”款、一方背铭文“圆若用智,静则生明,我心不可转,惟持其平。榖生铭” 带盒
背铭文“天拖蔚蓝,波澄净练,郁乎苍苍,蕉叶一片。丙戌春日汪司马伯玉先生携此砚索题,遂即应之。何震”、“乾隆壬子孟夏孙星衍观”款、钤印“秋帆珍玩”、带盒、盒铭文“双守书屋宝之 道光己酉记” 何震(1522-1604):字主臣、长卿,号雪渔,江西婺源人(明代属安徽徽州),寓居南京,明代中期有很高成就的篆刻家,深究古籀,精研六书,孜孜于书篆治印。 孙星衍(1753-1818):字伯渊,一字季逑,号渊如,江苏常州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榜眼,嘉庆十年(1805年)授山东登青莱道,最精诗文,名著海外,与洪亮吉齐名,称孙洪,深究经史文学字音训之学,精研金石碑版,工篆,隶,刻印。
说明 一方背铭文“鲛绡研,石产大西洞水坑中,质温润,色焦白,有鱼子青花纹,斑似鲛绡,致可宝爱。黄易”、钤印“小松”、一方背“梅景书屋 湖帆”款、钤印“吴” 带盒、小伤


IP属地:江苏162楼2014-04-08 21:40
回复
    长方抄手式。砚面开长方形砚堂,一端深凹为砚池,池内浮雕一圆柱,上镌「寿」字,砚缘饰回纹。砚上端镌行书阴文:「静寿。石庵」。右侧阴刻「金带围。靳生」。镌「高」印。左侧刻「山川贡瑞,不迷圭璋之器。雷雨动泽,咸借蛟龙之池。英英白云,谲腴养之千。采采流水其半棱。康熙甲辰秋八月。雪江词长。江上外史笪重光题」。砚背覆手刻一宰相肖像。 刘墉(1719-1805年),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乾隆辛末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擅书法,书初从赵孟頫,中年后自成一家。 附木座、木盖及日本木盒。


    IP属地:江苏163楼2014-04-15 23:13
    回复
      石呈紫色,腰圆形,月牙形砚池下方雕一回首夔龙。砚背琢浅覆手,覆手内有阴文铭:“如玉之润,如兰之磬,君子行文,月白风清,黄鼎”。
      直壁,开瓜形池,平底浅覆手。底刻铭文:“帘外一夜芭蕉雨,新篁数杆拂杨花。慵起漫吟易安句,点染轻犹五侯家。任莹”。此笔洗色泽深灰纯正,走线细巧准确,精雕细琢,简约而不简单。 备注:带黄花梨盖


      IP属地:江苏165楼2014-04-15 23:22
      回复
        说明 此方野泽家族旧藏澄泥砚,整体呈瓦状,色呈鳝鱼黄,椭圆砚池,受墨处微洼,与墨池通。造型取古,深得邺瓦砚之遗风。砚身致密,抚如童肌,击若钟磐,藻莹生辉,真质霜净。砚堂微见墨锈,嗅之若有墨香。砚首铭文曰:“枯纹印处,苍然凝雪,上下摩挲,肉好无缺。”属文含章,秀逸灵动,背镌“铜雀研”三字。含山款砚台存世不少,而此方制作精良,原配漆匣,殊为可贵。 古人于三国曹魏邺都铜雀台故地发掘古瓦,琢之为砚,称铜雀研。明崔铣《嘉靖彰德府志·砚评》载:“世传邺城古瓦砚,皆曰曹魏铜雀瓦砖砚,通称相州古瓦砚、铜雀瓦砚。” 因其质真文细,贮水不渗,不费笔而滋水发墨,时人遂奉为圭璧,因效汉时制瓦之法而制砚,曰澄泥砚。澄泥砚制作工艺颇为繁缛,取材亦殊为难得。 澄泥砚滥觞于汉,后遂盛而不衰,唐人称以为“砚中第一”。及宋,与端、歙、洮河列为“四大名砚”,史称“一陶三石”。因其厉寒不冰,呵气可研,贮墨不耗,积墨不腐,倍受历代帝王、文士所推崇,唐宋时皆位列贡品。 《砚小史》录:“澄泥之最上者为鳝鱼黄,黄质黑章名鳝鱼,黄者色若鳝鱼之背,又称鳝肚黄,较细腻发墨,用一匙之水,经旬不涸,一窿之墨,盛暑不干。”此方澄泥砚系发千年河底渍泥,经药物熏蒸、火中涅盘,遂致符彩华鲜,精明隐映,色如鳝黄。史称,明代澄泥砚泥质最优。此砚当为其时珍品。


        IP属地:江苏166楼2014-04-17 19:06
        回复
          砚呈石渠形,择端溪石琢制。砚面稍凹,亦为方形,口沿镌刻一周回纹宽棱。侧面以云雷纹为地,浮雕兽面衔环铺首,环为铜质,铺首两侧为夔纹。砚背覆手内刻“贻子孙”印,底边环刻隶书铭:“方盈寸有半围以渠而周铜乎石乎泥乎合一相阅千秋边幅虽小其用无穷如寸田赞化工。乾隆丁酉(1777)春御题”。下承四兽足。 此砚仿制铜砚,除砚面本身,遍体敷饰仿古铜器的铁褐色及绿色锈斑,古色古香。是所谓“紫泥莹润,如铜如石,而土花锈涩,金碧青红,莫名一状”,铜的质感,锈蚀的痕迹与色泽得到了完美表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台北故宫收藏有多件清乾隆仿古石渠砚,在造型、纹样、工艺与此砚有异曲同工之妙。乾隆时期,常以端、歙、澄泥仿制古砚,见有仿汉未央砖海天初月砚、仿唐八棱澄泥砚、仿澄泥虎伏砚等,其质感与色泽无不惟妙惟肖,古意穆然。 备注:配日本木盒。 参阅: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文房四宝•纸砚》P146,P148。 2.台北故宫编《文房聚英》P18, P19。 3.中国嘉德2010春《翦松阁—文房清供》第2412拍品,清乾隆御制宋端石仿唐石渠砚。成交135万元。 4.《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文房四宝全集•研》P173。


          IP属地:江苏167楼2014-04-17 19:09
          回复
            铭文:
            1、昂昂独负青云志,金玉那堪与之同,王瑗仲铭。
            印文:王瑗仲印。
            2、刚不露骨,柔足任磨,不假雕饰,品自端正。钱仲联题。
            印文:萼孙。
            说明:1、连红木天地盖。
            2、王蘧常(1900-1989),字瑗仲,浙江嘉兴人,复旦大学教授,章草名家。
            3、钱仲联(1908-2003),原名萼孙,江苏常熟人,著名诗人、词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国学大师。


            IP属地:江苏168楼2014-04-27 18:31
            回复
              铭文:偶得祧河,筑砚其形,煌煌宸翰,砚背携铭,韫椟而藏,名曰乐之。任熊渭长识,印文:渭长。 说明:连红木盒。


              IP属地:江苏169楼2014-04-27 18:33
              回复
                铭文:1、丁酉春日作,端溪砚佳处识。青花潋滟晴波浮,荇添微茫碧落映,云霞活泼更鲜华,憩园。 2、蕉雨轩珍藏。 说明:连红木盒。


                IP属地:江苏170楼2014-04-27 18:35
                回复
                  铭文:承家翰墨,报国文章,毓凤毛于池上,俾沭浴乎古香。竹洲。印文:孟与。 说明:连红木盒。


                  IP属地:江苏171楼2014-04-27 18:35
                  回复
                    燕子石“多福砚”考文/张瑞乾 白法仑
                    被制砚界奉为圭臬的《西清砚谱》卷二 刊录有一方汉砖“多福砚”,据考实为鲁砚之燕子石“多福砚”。燕子石学名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属水生节肢动物,是寒武纪的标准化石,身体分头、胸、尾部。因背甲被两条背沟纵分为轴部和左右对称的两个肋叶,故名三叶虫。三叶虫生活在泥质或泥灰质海底,因此三叶虫化石常产在石灰岩、泥灰岩中,该沉积岩层皆为制砚良材。  成书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的《西清砚谱》卷二 所录汉砖“多福砚”篇中记载:砚高五寸许,宽七寸许,厚五分。横斜曲直,因其自然成侧翅蝙蝠、色泽淡黄、质理细腻如玉,当是汉时古砖刓缺者。砚正中隆起寸许,为一小“蝠”,右方平处磨制为砚,镌“多福研”三字,下方镌“汶水之清,实毓其精……”二十四字,署平州款。左方镌“获研即如获田,有田即可种福……”二十四字,亦署平州款。左角镌“乾隆珍玩”宝印。砚背左角镌“多福”二字篆书,砚背中有“蝠”形,隐约可辨者几十余。上方镌铭“泰山所钟,汶水所浴。坚劲如铁,温润似玉……文字之祥,自求多福。”四十八字,署款白䨲縁人赞五字。是砚色黄肌细,扣之作土声,确系是陶非石。匣盖镌乾隆御题铭一首,楷书钤宝二方。外匣盖镌臣任兰枝、蒋溥、刘统勲、彭启丰、张若霭、鄂容安、介福铭各一首。  成书于康熙四十年[1701]的《池北偶谈》,作者王士祯(1634-1711),号渔洋山人,祖籍山东桓台。其在卷二十谈异篇记载:名儒张华东公(名延登,山东邹平人),崇祯丁丑三月(1637年)游泰山,夜宿大汶口。饭后偶行至汶河边,见水中光芒甚异,出之,则一石近尺许,石背有一“小蝠”,一“蚕”;石面有“蝠”形近百,飞者伏者,肉羽如生,“蚕”右有天然小凹,可以受水,下方可受墨。公制为砚,名曰“多福砚”,铭之云:“泰山所钟,汶水所浴。坚劲如铁,温润似玉……文字之祥,自求多福”。文友马世奇、夏允彝等闻之,纷纷效仿,皆为铭赞。此例一开,“多福砚”名噪一时。  《桃花扇》作者孔尚任(1648-1718),孔子六十四代孙,诗人。其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腊月到文友张敬止(奉天辽阳人,汉军正黄旗荫生)府中赴宴,席中张敬止出示所藏“多福砚”,令孔尚任一饱眼福,专门作长诗记述此事。《张敬止中丞招饮日涉园之斗室,醉后观多福砚,为张华东先生故物,感其天合之奇,赋以识之》: 斗室温如春,腊酒排拇战。 卒岁无褐人,翻忆蒲葵扇。解醒索葛花,镇热得石片。主人郑重言,石名多福砚。请观母蝠形,张翅筋脉见。小蝠附乳稠,蝠蝠形略变。何年风雨飞,出海成石燕。张家两中丞,得失车轮转。一砚供二贤,先后荷殊眷。祝非巫辞云,确信天与善。予侍平州颜,恍觌华东面。前身传后身,砚比唐虞禅。奇合百年珍,一日摩挲编。予虽鉴古多,惊此双眸眩。爱玩酒力消,请君重张宴。   《西清砚谱》认为该砚“横斜曲直,因其自然成侧翅蝙蝠、色泽淡黄、质理细腻如玉,当是汉时古砖刓缺者”,“是砚色黄肌细,扣之作土声,确系是陶非石”,实属谬误。 因为平州铭文“汶水之清,实毓其精……”、白䨲縁人铭文“泰山所钟,汶水所浴……”、鄂容安铭文“维兹珉石,应受多福,朴然天成……”、介福铭文“相兹贞石,采自幽谷……”,都表明该砚材质天然形成,采自泰山脚下、汶水之滨,是石非陶。《西清砚谱》编著者显然受当时科学文化认识所限,认为“肉羽如生”的三叶虫化石,只能人为,不可能天然形成,是陶非石,从而导致误断。  《池北偶谈》对该砚砚形砚貌的记载为:“石近尺许,石背有一“小蝠,石面有“蝠”形近百”;《西清砚谱》为:“砚高七寸许,砚正中隆起寸许为一小“蝠”,砚背中有“蝠”形,隐约可辨者几十余”,两者所述基本相同。《池北偶谈》、《西清砚谱》二者所记白䨲縁人铭赞“泰山所钟,汶水所浴。坚劲如铁,温润似玉……文字之祥,自求多福”四十八字完全相同,二者应为一物。  《醉观多福砚》诗中有“为张华东先生故物”句。《池北偶谈》中有“名儒张华东公制为砚”句。孔尚任亦对“多福砚”的流传亦做过考证,认为该砚是崇祯年间王士祯之妻张氏的祖父张延登得于大汶口。后流失,康熙年间为张敬止所得。前后相互印证,实为同物。  《西清砚谱》中有两款平州铭文,与《醉观多福砚》诗中“予侍平州颜,恍觌华东面”句遥相呼应,亦说明二者同为一物。  总上所述,三砚形貌,砚铭,相互吻合,互为印证,三砚实为一砚,即鲁砚奇葩之燕子石“多福砚”。白法仑,祖籍广西桂林,中华传统文化造诣颇深,对鲁砚及鲁砚文化情有独钟,多次到山东实地考察,收藏多方鲁砚精品。


                    IP属地:江苏176楼2014-04-29 19:01
                    回复
                      1.沂羚羊峡口回,扁舟载石当奇材。阿谁同话西岩色,一片阴霞山水来。道光癸巳冬游端溪得砚七各系以此诗,松寥山人际亮记。
                      2. 与玉同润,惟金比坚。因端取友,膏泽丰年。咸丰七年中秋为斾亭仁兄先生属。弟师俭铭。


                      IP属地:江苏182楼2014-05-01 22:42
                      回复
                        1.上洞神品。石如珍藏。印文:石如2.大隐繇来在市朝,布衣廓落致何高。留宾夜月频投□,入座春风胜饮醪。九转成丹元不用,四禅入悟亦名逃。虎溪莲社如相问,相送从今莫惮劳。寿世翁老亲翁。严绍州。


                        IP属地:江苏183楼2014-05-01 22:43
                        回复
                          铭文:既高其岸,亦阔其塘。君子仪之,用昭虚受之光。乾隆五十九年初春铭于西湖舟中。白斋陆绍曾。印文:贯夫
                          说明:砚为澄泥质,色如鳝鱼黄,开门字池,简洁大气,边微起阳线,线条挺拔,砚背浅开覆手,覆手内精雕湖石修竹,湖石之上苍鹰兀立,英气逼人。配瘿木砚盒。
                          砚为平板式,形制方正,线条挺拔,石质细腻滋润,触手生晕,石色紫而微带赤,纯净无瑕,为端石中佳品。配红木砚盒。


                          IP属地:江苏184楼2014-05-01 22:45
                          回复
                            :砚为端溪佳石所做,成书卷式,端庄规整,线条挺劲,浅开砚堂,砚额处饰以云蝠纹,寓意吉祥。石色紫,纯净细腻如小儿肌,锋芒内蕴,为端石中上品。配红木砚盒。
                            砚为端溪佳石所制,作书卷式,浅开砚堂,留窄边,边饰云纹,砚池与砚堂之间饰以锦字回纹,砚额处雕如意灵芝及云蝠纹,雕工精细。石色红紫,细腻润泽,有天青、火捺等石品,下发墨极佳。配红木砚盒。
                            砚为澄泥质,色如鳝鱼黄,形制方正大气,包浆厚重,质地细腻,浅开砚堂,边起阳线,开荷叶池,雕工精炼。配红木嵌玉砚盒。
                            砚为端石所制,作圭形,浅开砚堂,边起阳线,砚堂微凸,线条挺拔劲利,有宋砚风范,石色青紫,锋芒外露,下发墨极佳,配红木砚盒。
                            铭文:1.膏腴半畮。2.文氏世藏,震孟谨识。3.滤□存液,温润而泽。景彼前贤,珍流奕叶。贻我漱芳,馨香简策。吁乎!未央宫□,铜雀台□。何如斯,终焉永藏。乾隆庚辰休宁后学查景璠恭题。4.其坚比石,其润宜墨。有古香古色焉,斯文氏一家之遗泽也。云麓。
                            砚盒铭文: 如山之青,比玉之精。其质美子,用之永宝。戊子四月,友石氏作。
                            说明: 砚为碧玉所制,玉质细腻,色碧绿而略淡,清雅可爱。砚随形,砚堂微凹,砚额雕云纹,雕工质朴,线条流畅,整体小巧而文秀。配红木嵌银丝砚盒。


                            IP属地:江苏185楼2014-05-01 22:48
                            回复
                              砚随形,上敛下丰,圆浑饱满,硕大厚重。浅开砚堂,砚池处雕云龙纹,雕工质朴,。石色纯紫,色如马肝,细腻洁净而内蕴锋芒,为端石中佳品。配红木天地盖。
                              1.瓶花落砚字生香。仲山。2.知其白,守其黑。葆我真,完吾质。真州阮氏藏。印文:伯元。
                              说明: 小砚二方,一为长方,开圭形池,石色黄赤,质地细润发墨。配红木砚盒。一为平底箕形,开淌池,线条挺拔,石质坚细,石色青紫,为端溪石中佳石。配红木嵌瘿木砚盒。
                              1.《紫桃轩杂缀三卷 紫桃轩又缀二卷》,民国间有正书局印本。是书为晚明鉴藏家李日华撰,所记多涉及书画古玩鉴赏、评诗论画等生活杂文,内有沈石友藏印及批校,言及吴昌硕为其作《洗砚图》,对诗词、书法、藏砚等内容亦颇多批点。2.《故宫藏砚谱说明》,民国间活字本。


                              IP属地:江苏186楼2014-05-01 22: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