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吧 关注:1,049贴子:4,706
  • 2回复贴,共1

汉族本是一个崇尚力与美的喜欢唱歌跳舞的民族(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画像石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为一体的民族艺术,它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出汉代人特有的力量、运动和速度,形成了汉代艺术的特殊气势和古拙风格,表现了一种整体灵动、浪漫进取的时代精神。汉画像石上刻画的乐舞百戏场面,集中体现了汉代热情奔放、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通过汉画像石、汉代玉器、汉代家具、汉代书法以及汉赋等汉代遗产,我们看到了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和的时代,展示出汉代人建功立业的理想,以及雄浑威仪、阔大敦厚的盛事气象。鲁迅先生就多次盛赞汉代精神:“遥想汉人多闳放”,“毫不拘忌”,“魄力究竟雄大”,汉代精神构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主体——“豁达闳大之风”。
   画家吴冠中看到河南南阳汉画像石时,激动得“简直要跪在汉代先民的面前”。在确立我们民族以及民族精神的历史时期——汉代,生发出的这种气势磅礴的阳刚之气,形成了一种积极进取、开拓向上的时代精神。



IP属地:天津1楼2012-10-29 09:48回复
       汉代的中国人喜怒形于色,性格粗率冲动。学者彭卫曾总结道:“从国事到家事,痛苦、思念、恐惧、怨恨、愤怒、欢乐...,几乎所有的生活场景,几乎所有的情感,都能让汉代人泪流不止:来自洛阳的年轻政治家贾谊对国势维艰“痛哭”“流涕”,不能自己;人过中年处事干练的韩安国流泪告诫梁孝王刘武遵守法度,骄横的王爷也随之泪如雨下;宦官赵谈被大臣袁盎赶下御车,赵谈脸上挂满了羞辱的眼泪;身处异域的李陵目睹苏武的坚贞不屈,泪珠打湿了衣襟;曾得成帝宠信的张放,在听到成帝死讯后,思念哭泣而死;东汉人蔡顺的母亲生时最怕雷声,她亡故后,每当天上隆隆雷起,蔡顺便绕墓呼唤母亲,哭泣不止。”“在汉代,人们的情绪是如此容易发生转换,笑与泣仅是一线之隔。《后汉书·周举列传》载:安帝永和六年(公元141年)三月上巳日,大将军梁商在洛水边大宴宾朋,酒阑之际,忽然有人奏起哀乐。没有斥责和不满,听悲声,望流水,坐中宾客无不落泪。”
       汉代的中国人性格刚烈率直。爱就爱得惊天动地:“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恨就恨得咬牙切齿:“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不去此妇,则家不宁,不去此妇,则家不清,不去此妇,则福不生,不去此妇,则身不荣,不去此妇,则事不成!” 骂也骂得痛快淋漓。有学者专门研究过汉代的骂詈语言,发现汉代人要么直呼“豚”、“犬”、“鼠”,要么直斥“儿”、“凶逆”,不像后世那样含沙射影,而是率直、质朴、有力。
       所以,那时推行礼教,却没有以礼教杀人。以男女关系为例,在汉代,女子可以单独会见男宾,与男子一起出行,一起饮酒。妇女还有多人封侯,拥有爵位和封邑。女子改嫁,在当时根本不以为耻。汉武帝之母立为皇后前,不但有前夫,而且有过一个女儿。而汉武帝得知此事后,非常高兴:“何不蚤言!”亲自驾车迎接。丈夫无才、无德、贫困、有疾,妻子都可以主动提出改嫁。史籍中记载改嫁次数最多的,是一个阳武女子张氏,她改嫁了五次,最后一任丈夫是汉初名相陈平。此风一直延续到三国,魏、蜀、吴的第一个皇帝,都曾娶过再嫁的寡妇。


    IP属地:天津4楼2012-10-29 09:52
    回复
         改朝换代,专制主义加强,异族摧残,汉族的心态变得颓败,舞蹈之风总体上是越来越弱。但汉族舞蹈成为绝响,是因为剃发易服,汉服消亡,满清的僵尸服只适合扭秧歌和跳大神。


      IP属地:天津5楼2012-10-29 09: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