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友谊吧 关注:18贴子:693

【转载】明朝:一个人的孤单谢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果重回明朝,该怎么来寻找那个王朝的危机路线图呢?或者,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明的谢幕之门悄然掩上了呢?也许可以从万历年说起。万历年间的事真是一言难尽。当晚明国情观察者利玛窦沿着大运河从南京来到北京之时,他是由衷地惊叹一个王朝外表上的华美与尊贵。但是利玛窦绝想不到,紫禁城内,一个叫张居正的男人正在气喘吁吁地进行着挽狂澜于既倒的改革,这场改革是如此的惊心动魄,最后竟成了张居正和万历皇帝两个男人之间恩怨交集的牺牲品。


1楼2012-11-10 14:05回复
    魏党成员被弹劾,魏忠贤马上就力保,他提醒崇祯,这些官员父母过世了不在家丁忧都是因为先帝夺情而留任的结果,对这样尽忠体国、公而忘私的官员,不但不予以表彰反而一棍子打圌倒,这以后朝廷的工作还要不要人做了?而吏部尚书周应秋,那绝对是坚持原则的好官,杨所修不就是他老人家提上来的吗?  魏忠贤的话让崇祯很难反驳。崇祯只得宣布退朝,没有留下任何旨意。  倒魏陷入了僵局,崇祯是一片茫然。一个十八岁的青年,一个传了十六代的江山。十六列宗在遥远的天国缄默不语,崇祯在已显苍凉的紫禁城里梳理着大明朝的一地鸡毛。  但是一个王朝的声浪已经开始了。  十月二十二日,工部主事陆澄源上疏弹劾魏忠贤。说他拉帮结派,党羽遍布神州,“尽废君前臣名之礼”,是可忍孰不可忍。崇祯听了,低头不语,不置可否。  两天后,兵部主事又上疏弹劾魏忠贤。兵部对崇祯迟迟不处罚魏忠贤觉得不可理解,崇祯听了,还是低头不语,不置可否。  十月二十五日,刑部员外郎史躬盛贴出了大字报,历数魏忠贤的罪行:  举天下之廉耻澌灭尽,  举天下之元气剥削尽,  举天下之官方紊乱尽,  举天下之生灵鱼肉尽,  举天下之物力消耗尽。  这些罪行看得满朝文武大臣哭声一片,但崇祯还是低头不语,不置可否。  官员们进一步施压。倒魏运动此伏彼起。  十月二十六日,继刑部员外郎史躬盛贴出了大字报后,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员——海盐县贡生钱嘉征上疏揭发魏忠贤之十大罪状。崇祯看完奏疏后,下了一道旨:把魏忠贤叫来,念给他听听。  魏忠贤面如死灰地听完之后,半天说不出话来。此后魏忠贤被勒令必须在十一月初一离开北京火速前往凤阳祖陵。崇祯还为此专门下了一道谕旨,严辞呵斥魏忠贤:“朕思忠贤等不止窥攘名器、紊乱刑章,将我祖圌宗蓄积贮库、传国异珍异宝、金银等朋比侵盗几空;本当寸磔,念梓宫(先帝棺材)在殡,姑置凤阳。(客、魏)二犯家产,籍没入官。其冒滥宗戚俱烟瘴永戍。”崇祯还下令,把魏忠贤的生祠全都拆了,折价变卖资助辽饷。


    6楼2012-11-10 14:07
    回复
       十一月初六,当魏忠贤庞大的队伍走到阜城县南关的时候,崇祯的又一道谕旨如影随形地跟到了:“……岂巨恶不思自改,辄敢将畜亡命,自带凶刃,环拥随护,势若叛然。朕心甚恶……”此等情势下,魏忠贤只好选择自缢了。  干掉魏忠贤,大明江山似乎稳固了不少。此后,长达一年多的政治清算风圌潮被崇祯整得风生水起。  已被罢官回家的崔呈秀又被热炒。一个传说在朝廷上下被传得有鼻子有眼:先帝刚死,众大臣进宫哭祭,魏忠贤单独召见崔呈秀,两人关起门来嘀嘀咕咕半天。魏忠贤力劝崔呈秀造圌反。就因为崔呈秀态度不坚决,魏忠贤才把他抛出来当替死鬼。十一月初九,魏忠贤上吊身亡仅三天,户部员外郎王守履上奏折揭发崔呈秀之种种可杀罪状。随后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紧急行动起来,在崇祯的眼神示意下,大明国圌家圌机圌器成了爱国者导弹,精确而不容置疑地砸向崔呈秀。


      7楼2012-11-10 14:08
      回复
         当然,客氏也没有逃过爱国者导弹的追击。六天后,客氏被押回宫圌内浣衣局隔离审查。审查结果是触目惊心的:除生活作风问题外,客氏还犯有叛逆罪,她采用不正当手段令八名宫女在短时间内怀圌孕,试图抢在先帝过世之前生出一个男婴来,然后来个吕不韦的故事之明朝版,使大明江山不知不觉间变了色而众人却浑然不觉……   客氏很快恶有恶报。明史载:(客氏)招供后,立时被笞死,其子侯国兴逮入锦衣卫诏狱。几天后,侯国兴也被处死了。  毫无疑问,崇祯的雷霆手段显示了一个血气方刚青年人的决绝。为了大明江山永固,崇祯试图挽狂澜于既倒。但是一本书在最关键的时候挡住了他的去路。这本书叫《三朝要典》。  《三朝要典》是魏忠贤的作品,以魏氏眼光点评了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发生的梃击、红丸、移宫三案,曾经在这三案中受到非议的人被魏忠贤一一表扬,结果这些人多投奔魏忠贤门下。相反的,当年主持审查三案的高官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人被深刻打击。


        8楼2012-11-10 14:08
        回复
           被查出的都是些什么人呢?宁国公魏良卿、锦衣卫都指挥使侯国兴、五任工部尚书吴淳夫、徐大化、薛凤翔、孙杰、杨梦衮;三任兵部尚书田吉、崔呈秀、霍维华;两任户部尚书郭允厚、张我续;两任吏部尚书周应秋、王绍徽以及刑部尚书薛贞……


          10楼2012-11-10 14:08
          回复
            一个皇帝的突围表演  悲情崇祯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决绝心态一一惩治了二百五十八个魏党分子,同时将拨乱反正工作搞得虎虎有生气。替黄宗羲冤死的父亲、原山东道御史黄尊素平圌反,为他赢得了民间特别是知识分子阶层的广泛声誉;而为反魏斗士杨涟追赠哀荣则凝聚了朝廷的人心。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涟生前做的最有影响力的事情是上疏弹劾魏忠贤,结果被列入魏党绝密文件《东林点将录》中,名目是“天勇星大刀手都御史杨涟”,并遭到杀身之祸,死状惨不忍睹。崇祯将这些人称之为朝廷的英雄,大明的英雄,表示要千秋万代地祭奠他们;同时重用那些曾经被魏忠贤弹压或年轻有为的官员充实大明的国圌家圌机圌器。一时间,大明朝竟有了春暖花开、柳暗花明的政治新气象。  崇祯的人气指数直线上升,他也兴致勃勃地制定了崇祯朝发展纲要,力争重现大唐盛世的光辉景象。然而,一场兵变突然间将崇祯从遥远的蓝图拉回了眼前的现实。  一般来讲,在历史的节点上,兵变是王朝盛衰之交的一个重要拐点。它毫无疑问预示着崇祯朝进入了捉襟见肘的混乱年代。  兵变一事是辽东巡抚毕自肃派人报上来的。  此时的他,已然成了大明朝的人质。  绑架他的,是驻守宁圌远的士兵。  因为——有四个月没发兵饷了。  他们要毕自肃给钱。  事情火烧眉毛,崇祯下旨严令袁崇焕速速解决兵变事宜,并使此类事情今后不得发生。但是,对于最关键的兵饷如何落实问题,崇祯未置一词。  在历史的大牌局背后,此时的袁崇焕大概已经感觉到自己很可能是个悲剧人物了。


            11楼2012-11-10 14:09
            回复
              但是,兵变迫在眉睫,如不着手解决,必成燎原之势。无奈之下,崇祯下了两个决定:一,辽东的兵饷还是要发的,但不是袁崇焕说的七十八万两,而只给三十万两,打了四折。二,全国土地赋税自明年起每亩加税三厘,用于辽饷。平辽之后,所加赋税即行停止。  唉,走一步看一步吧。明朝的第十六代皇帝崇祯终于明白,他生错了时代。唱戏的舞台早已撤走,现在的他只能纵情于救火表演,而这本不是他的专长。但是历史的剧情已然转到了这一幕,看客们正伸长脖子津津有味地等待着他的突围表演,他也只能怀才不遇地演将下去。一切都将一一呈现,而他只不过是个演员。  但他没有料到,接下来的剧情会是如此悲情,令他黯然神伤。  清秀的杭州人毛文龙曾经潦倒不堪。不过二圌十圌年后,当他成为辽东巡抚王化贞的标下游击之时,他很快有了自己的根据地——鸭绿江口近海的皮岛。在明朝与后金对抗的格局中,这是个很有价值的小岛。公元1623年,毛文龙率部一举攻下了辽东要地金州,俨然成坐大之势。  正是因为这一点,朝廷几十名官员上疏弹劾毛文龙,说他暗藏狼子野心。  袁崇焕也对毛文龙不满。他是辽东战事的最高指挥官,以钦差大臣出镇行边督师,毛文龙毫无疑问应该是他的部下,理应受他节制。但是毛文龙的狂妄自大太让他失望了。  袁崇焕决定痛下杀手,宣布海禁:以皮岛为圆心,方圆两百里为半径,严禁海上贸易。袁崇焕的这一举措可以说一夜之间切断了毛文龙的粮饷装备供给渠道,整个部队的生存顿成问题。  毛文龙叫屈,颇有心计的袁崇焕则趁机设计除掉了毛文龙,这让崇祯震惊不已,也让大明官员震惊不已。  在满朝文武对袁崇焕一片喊杀声中,崇祯却下令褒奖袁崇焕,指出他杀毛文龙是为国除害,同时再次申明,在辽东,一切可以听(袁崇焕)便宜行圌事。  能伸能屈,这是一个帝王的隐忍术。


              13楼2012-11-10 14:09
              回复
                但是,风来了。  风生于飘萍之末。  说是袁崇焕与已经辞官的内阁辅臣钱龙锡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说“钱龙锡主张袁崇焕斩帅致兵,倡为款议以信五年成功之说,卖国欺君,秦桧莫过”。  还说钱龙锡曾接受袁崇焕贿赂马价银数万两,就寄存在他的姻亲徐本高家。  崇祯动怒了。  所有对袁崇焕不利的证据被迅速“收集”起来。这让崇祯忍不住拍案而起。他将代表大明朝开国以来所有的列祖列宗朝袁崇焕开火。  “崇焕擅杀逞私,谋款致敌,欺藐君父,失误封疆……”这是袁崇焕的罪名。  “依律磔之!”这是对袁崇焕的处罚。  所谓依律磔之就是寸寸脔割致死。  袁崇焕死了。一切都泾渭分明,一切又混沌不已。深刻的危机没有马上到来,辽东鸦雀无声,边事平安无事。而“除奸”功成的崇祯则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中兴大明的伟业之中。


                16楼2012-11-10 14:15
                回复
                   麻烦来自吏部。因为他触碰到了吏部的根本利益。  吏部尚书叫韩一良举例说明。举出例子来,吏部再从严从重从快惩治。  韩一良不敢举例,  崇祯的心凉了。  最后一颗子弹击中了一个帝王的心。  他让韩一良走人了。  在开缺了御史韩一良之后,崇祯把自己当御史了。  御史崇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的线索。  在崇祯的着力推动下,大明反腐夜以继日地进行。  崇祯为伊消得人憔悴,视腐圌败为天敌,以一人之力狂战大明牌腐圌败风车。众官员在其身后摇旗呐喊,虽是声震天地,但个个出勤不出力,只累得崇祯气喘吁吁、节节败退。  腐圌败却是日益做大。  一个叫顾其国的御史提醒崇祯,真正的腐圌败不是能抓圌住的一两个小老虎,也不是未被抓圌住的那些大老虎。真正的腐圌败就在我们中间,就在底层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腐圌败要是不反的话,大明有丢掉江山的危险。  顾其国认为:现如今,官员们骚扰累民莫过于驿站。原本,国家设立驿站,是专为军情以及各处差遣命官之用。它是国家工具之一种。既解决了民生,又兼顾了国需,是好事啊。但是好事缺乏监督一转眼就能变坏事。现在的官员,大多徇私舞弊、如圌狼圌似圌虎,把驿站通行证当成全国粮票,亲朋好友人手一张,游山玩水不亦乐乎。更要命的是那些官员及官员的亲朋好友在常例食宿供应之外还吃拿卡要、敲诈勒索,搞得驿站民夫们是罢圌工的罢圌工、闹圌事的闹圌事,甚至有活不下去的民夫卖儿贴妇,苟且度日。长此以往,这些没了生路的民夫难保不揭竿而起,真到了那时,国势堪忧!


                  18楼2012-11-10 14:15
                  回复
                    他的裁驿之举简直就是在挥刀自宫。  他铁面无私,杀伐决断,除了飞报军情、朝廷钦差以及官僚退休回乡以外,他严禁驿递用于其他事宜。他把祖制的五十一条驿递油田裁减为十二条,同时对每一条的人夫马船也作了严格的限制。如此一来,百官们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他们前赴后继地上疏,以参倒刘懋为快事。  但好在崇祯这一会坚定无比,顶着压力等待裁驿的最后结果。  结果是喜人的:裁驿一年,各省累计裁节银已达六十八万五千余两。  一方面反了腐圌败,另一方面又有了节余,崇祯打心眼里认为:大明反腐,初战告捷。  但是他并没有收到裁节银。  他是注定收不到了。  因为各地方政圌府将它借支一空,基本上重新用于吃吃喝喝了。  至于当初刘懋建议的用裁节银转移安置就业的建议,如今再也没人提起。


                    20楼2012-11-10 14:16
                    回复
                      刘懋归去来兮。  但他没有活着走回临潼老家。  因为在半路上他就被活活气死了。  很多人在他行走的路途中切齿痛骂,还焚烧他的画像为他送行。  这里面不仅有官员,也有失业的驿站民夫。  改革触及了各方面的利益,而利益的调整与再分配却没有及时跟上,刘懋成了利益失衡年代的牺牲品。  刘懋终于倒下了。  倒在一地诅咒的回归之旅中。  他永别人间。  但他却没有升入天堂,也没有坠入地狱。而是不上不下,不知所之。  因为他的棺木永远停留在山东,没有人愿意为他搬运。  他最终没有被安葬,尸体就此在山东的一家小旅馆里腐烂,无人知晓最后是怎么处理的。  但是一个王朝的丧钟却已隐约敲响,就在刘懋倒下的那一刻。可惜崇祯却没有听分明——听分明了又能怎样呢?在历史周期率的背后,皇帝只不过是它的奴圌隶。从腐圌败到流民再到反民再到亡圌国,这是一条清晰的王朝危机路线图,这条路线图已经存在了几千年,没有一个王朝可以破解。明朝也不例外。


                      22楼2012-11-10 14:16
                      回复
                        比腐圌败更严重的是党争  腐圌败是严重的。  但比腐圌败更严重的是党争。  大明官圌场的党争就像海底的暗涌,看不见摸不着。  但是能量惊人。  崇祯被静悄悄地卷了进去。他感受到了暗涌无所不摧的势力。他想有所作为,他想力挽狂澜,但是他骇然发觉,自己无处着力。  这是一个高速旋转的离心器,他剥离一切,又聚合一切——崇祯,他最终能拆解这个离心器吗?


                        23楼2012-11-10 14:17
                        回复
                          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崇祯朝的礼部尚书。  一个看上去貌不惊人的老头。  一个谨小慎微的老头。  他恪守中庸之道,朝堂应对不偏不倚,为人处事滴水不漏。  但这只是他的外表。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外表往往是其内心的掩饰。  外表老实的人,内心多有机锋。  机锋刺骨,城府极深。  他轻易不出手。  但是一旦出手,那绝对是要死伤一个人的。  或者对手。  或者他自己。  当然,后面一种情况极少出现。  毕竟,在大明官圌场历练这么多年了,所谓游刃有余,所谓举重若轻,所谓请君入瓮,所谓暗度陈仓……这一切他都玩得油油的。  这一次,他又出手了。


                          25楼2012-11-10 14:24
                          回复
                            从人数上看,官兵已远超农民军。  从人心上看,官兵由于组成状况比较复杂,各自的心态多有不同。地方上的部队大多敢怒而不敢言,虽然熟悉情况,但是对于战局往往取观望态度;御林军们却求功心切,力图一战而定乾坤。当然他们的目标是拿头功。  但是,不管战局的形势怎样微妙,农民军的处境是越来越苦难了。  他们被压缩在太行山东南、黄河以北的死角地带,真的有被全歼的危险。  只要官兵们尽全力出击,一切的一切也就结束了。  大明,从此将再无流匪——崇祯,即将成为阻击历史宿命朝悲情方向演绎的一代君王。  但是,宿命就是宿命。  宿命的因果轮回不是人力可以阻挡的。  农民军开始突围了。  从历史的死角突围。  他们从历史严丝合缝的死角处找到了一丝微弱的阳光。  他们将顺着这一米阳光逃往生天。  他们向御林军提出投降。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投降秀,之所以选择向御林军提出投降而不向其他参战部队投降,那是因为御林军们骄傲轻敌。  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黄河在这关键时刻结冰了,十几万“流匪”从容策马渡过黄河,从几十万大明官兵的重重包围中神不知鬼不觉地突围了。  百年一遇的大雪,浑账透顶的御林军,重重地打击了崇祯这个励精图治的君王——这是天不佑大明,“流匪”此次野马脱缰,势必要再将这个国家闹得天翻地覆,怎么办?怎么办——现如今,还能怎么办呢?  崇祯感到一阵心力交瘁。  农民军如野马脱缰,他们渡过黄河后,迅速攻克黄河南岸的渑池县城,随即向新安、洛阳进发,先后横扫河南二十多个州县,一路上摧枯拉朽,迅雷不及掩耳。  农民军的攻势如火如荼,官兵们的围追堵截却是各为其主,显得毫无章法。农民军愉快地发现,官兵们撒下的天罗地网破绽百出,都不能将他们捕住。  河南大部沦陷,湖广、陕西、四川也同时告急,崇祯决定设立五省总督,协调统一指挥五省剿匪的军事行动。但是,这个总督不能是洪承畴,而是现任延绥巡抚陈奇瑜。此人争强好胜,杀伐决断,军功不在洪承畴之下。就让他来做五省总督,协调统一指挥陕西、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剿匪的军事行动。


                            30楼2012-11-10 14:31
                            回复
                              肃圌清匪患,崇祯任命杨嗣昌为兵部尚书。  一上任,杨嗣昌就向崇祯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计划。  那么这个围剿计划要是实施起来,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杨嗣昌向崇祯说得很明白,至少需要再增加十二万的兵,二百八十万两的银子。  兵从哪里来不成问题。大明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在里头仔细拨拉拨拉,拨拉出十几万精壮男子还是不成问题的。成问题的是银子。养活官兵们的银子。前几年打仗主要是加派辽饷,像崇祯三年就加派了辽饷六百八十万两,老百姓们已经哭爹骂娘了,随后几年之所以“流匪”遍地,可以说和那次加派有很大的关系。现如今又要加派“剿饷”,老百姓们能答应吗?  “剿饷”加派得越多,就会有越来越多交不起饷银的老百姓被圌逼无奈成了新的“流匪”——这是恶性循环啊!


                              33楼2012-11-10 14: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