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友谊吧 关注:18贴子:693

回复:清朝:摇摇晃晃 支离破碎 一塌糊涂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慈禧终于出手了,两个星期后,光绪,这位公元1898年的变法明星失去了他的人身自由。清王朝一次短暂的自救活动戛然而止。老娘们慈禧从这位懦弱的皇帝手中抢过大清朝的方向盘,不由分说地又自己驾驶起来。她是真正的巾帼不让须眉,因为她够狠;她又是头发长见识短,因为她不识世界大势,在两年之后悍然以全世界为敌,与他们决一雌雄……


29楼2012-11-11 12:13
回复
    都是冲动惹的祸
     在天津这块土地上,公元1900年的杜士兰活得很滋润。
    当时的他是法国驻天津领事。
    作为强国驻弱国的一位领事,杜士兰习惯了索取和命令。
      公元1900年5月20日,杜开始了新一轮的索取和命令。他给大沽守军递交了一封信,命令他们于次日午前二时交出炮台。
      当然,严格说起来,这不是法国一个国家的意思,而是法国、日本、意大利以及奥匈帝国四国共同的意思。他们一致认为,清王朝大沽守军的存在令他们感到不舒服。于是他们联合下了这么一个命令。
      这个命令的官方命名叫哀的美敦书,具体的传递者就是这位杜士兰先生。
      但是意外发生了。
      第二天下午两点前,以上四国驻津海军司令部并没有接收到大沽炮台。
      他们只接收了炮弹。
      炮弹是大沽守将罗荣光下令发射的。虽然最后的结局无法更改,大沽炮台在下午六点三十分还是失守了,但是四国部队却为此付出了代价:六十四人死,八十九人伤。
      就是在这样的时刻,慈禧太后咆哮了。
      慈禧是很少咆哮的,特别是对洋人。但是天津大沽炮台的失守毫无疑问让她受了惊吓,与此同时,列强们不由分说组成的国际救援纵队要进圌京保护被义和团围攻的使馆和教堂也让她感到不安。她很难想象,京师之地,如果洋人和义和团同时展开拳脚,大清王朝将如何自处。
      于是慈禧太后的咆哮化作一封义正词严的诏书。这是这个女人一生中下的最具骨气的诏书,虽然这骨气里夹杂着茫然、恐惧、自卑和狂妄。


    30楼2012-11-11 12:14
    回复
      天变
        在谈判桌上和列强讨价还价成了李鸿章下半生的宿命。
        这一次,他又干上了这个活。
        陪他一起干这个活的还有全权大臣庆亲王奕劻。但很显然,列强对李鸿章更看重。因为他们觉得,在谈判这件事上,这个老人可以与他们有很好的沟通。
        俄国人很会来事,甚至派了一队骑兵保护他,这让庆亲王那是相当的嫉妒。
        但李鸿章却是如坐针毡。
        因为公使团给他开了个名单,要求清政圌府处死以下这些人。他们是载漪、载勋、溥静、载濂、载滢、载澜、董福祥、刚毅、赵舒翘、英年。
        这都是些什么人呢?一句话,王公贵戚,大清朝的皇族血脉。其中溥静是怡亲王,康熙第十三子胤祥的后裔。载濂是载漪的哥哥,他与载漪、载澜均为敦亲王奕誴的儿子。奕誴是道光的第五子。载滢则是恭亲王奕欣的儿子……
        毫无疑问,列强提出处死这些人是要羞辱清王朝。他们要让这个不知好歹的王朝伤筋动骨、痛彻心脾,要让慈禧太后永远记住:冲动是不可以的,屈服是必须的。
        接到这样的名单李鸿章无法讨价还价,因为这上面随便死哪一个人都会让他吃不了兜着走。他把讨价还价的权力留给了慈禧太后。慈禧后来基本上按照列强的意思处死或变相处死了名单上的人——这样的时刻,王朝的体面已经顾不上了,只要她的位置能保住,一切都好商量。
        羞辱清王朝的目的达到之后,列强开始坐下来讨论赔款数目。这样的讨论是漫长的,从庚子年一直讨论到辛丑年三月;这样的讨论也是细致的,因为有十三个国家对清政圌府有赔款诉求,每个国家所主张的赔款数额细致到个位数。但慈禧太后却对这一切不耐烦起来,因为她归心似箭,一刻都不想在西安再待下去了。


      32楼2012-11-11 12:17
      回复
         四亿五千万两赔款就此浮出圌水面,每个中国人头上被摊上了一两,大清王朝又被列强狠狠地羞辱了一把,但是慈禧太后却是高兴的。因为合同早一天签订,她就可以早一天回京。这个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对她,还是对这个王朝来说,都是如此。
          《辛丑和约》签订后一个月,慈禧太后带着意兴阑珊的光绪等人离开西安回京。在紫禁城,大清朝廷又开张营业了。一些旧人在这场灾难中成了刀下鬼,但无数的新人又补充进来。在大清朝,银子可能是缺的,但人绝对不缺。
          朝廷还是那个看上去像模像样的朝廷,老佛爷还是那个颐指气使的老佛爷,谁都认为旧的一页已就此翻过。除了在对外关系上有些难堪之外,朝廷日常的用度并未减少。这让很多人产生错觉,以为大清江山不是那么容易坍塌的。但是谁都想不到,仅仅十年之后,天,就变了。
          溥仪是这个王朝的末代皇帝。他上台的时候才三岁,而他下台时仅六岁。
          所以关于这个王朝最后的记忆他是不清楚的
          清楚的是他的老爸,摄政王载沣。
          载沣是一点一点感受到什么叫无可奈何花落去。
          因为浪潮已经开始了。弄潮儿除了那个叫孙文的广东人外,竟然还有袁世凯。
          当然准确地说袁世凯不叫弄潮儿,他是借着**浪潮对他身后这个于他有恩的王朝进行釜底抽薪。
          刚开始,袁世凯是受命与南方的**党人谈判,但最后,他掉转枪口,倚仗**党人和清王朝谈判。他为这个统圌治关内达二百六十八年之久的王朝开出了优待条件,为它的下野提供了体面的说辞和安全保证。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也就是中华民国元年二月十二日,清王朝在万般无奈之下颁布了它入关以来最后一道诏书。这道诏书宣告了它统圌治的结束。清朝,这本令人不忍卒读的书就此匆匆合上,只是它雍容华美的上半部与混乱不堪的下半部所形成的对比是如此的鲜明,以至于读过它的人在很多年之后都印象深刻,并为之欷歔不已。  随后王朝猝死后遗症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开始发作,袁世凯粉墨登场,那个著名的孙文成了一场阴谋的牺牲品,局面变得无比复杂。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各种各样的战争总是如影随形,直到1949年一切才尘埃落定。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完)


        33楼2012-11-11 12: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