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车吧 关注:814,195贴子:28,059,243
  • 7回复贴,共1

山地自行车运动损伤原因、类型、预防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7年5月第26卷第3期
排版有点不一样,大家凑合看


1楼2012-11-24 23:02回复
      山地车运动形式分为越野和速降两种。我国山地车发展历史不长,竞技山地车运动主要以越野赛为主。国内关于山地车运动损伤研究的文献极少, 这种状况对保护运动员健康, 促进我国山地车运动发展非常不利, 本文根据国外相关文献, 就山地车运动损伤的一些问题进行综述分析。
    1 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山地车运动伤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 不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就有一定差别。
    1.1 过劳性损伤对山地自行车运动过劳性损伤的研究还较少。德国最近的一项研究调查了840名山地自行车运动员, 发现其中有90%的选手出现过度使用综合症;另一项研究调查了208名山地自行车运动员, 发现有45%的运动员存在过度使用综合症[ 1]。常见的损伤部位有: 手、腕关节、颈部、背部下方、膝和臀部与鞍座接触区域等。一项研究发现, 35%的选手有手指麻木或刺痛,20%的选手在与鞍座接触的臀部区域出现麻木[2]。一项对265名山地自行车运动员的调查研究发现, 37%的选手抱怨后背疼痛、30%的选手有膝关节疼痛、19%有腕关节疼、19%有腕关节麻木[ 2]。而对115名优秀瑞士山地自行车运动员的调查也发现存在类似过度使用综合症[ 3]。主要损伤因素包括过量训练、鞍座位置不正确、鞋码不合适和地形崎岖不平等[ 1]。而天气寒冷、过量训练和比赛、牵引热身不足、地形过于复杂和传动比不正确均会加重损伤。研究发现[ 2]鞍座的位置和过量使用综合症有一定关系, 但与自行车架和减震系统没有关系。很多研究[1]则认为使用减震系统后, 腕关节和颈部综合症的发生频率明显降低。


    2楼2012-11-24 23:03
    回复
      1.2 损伤率 关于山地车损伤率的研究还不多见。一项问卷调查发现,50~90%的选手的损伤都是急性运动损伤[ 4]。美国越野运动协会针对美国西部1994年到2001年的山地车运动的调查发现,在所有越野、速降、双项赛事中, 损伤的发病率为045%[ 5]。在休闲山地运动选手中,从1992年到1994年损伤的发病率为030%[ 6]。而1993年赛季所有赛事的损伤率为020%, 所以他们认为 山地运动是非常安全的[ 7]!。但这里首先要明确美国越野协会对损伤的定义, 他们认为只有在损伤发生后不能继续比赛才能确认为数据有效。如果对慢性损伤也进行统计, 损伤发病率将高于这个水平。
      1.3 损伤程度 对于损伤程度的判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所需要的治疗要求来判断[ 8], 另外一种是通过运动员重新开始训练的时间来判断[ 9]。研究发现70%~75%的山地车损伤是极轻微损伤,如擦伤、挫伤和表皮破裂等, 它们对运动员影响很小,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10]。有一项研究是对医院中住院的病人进行的调查。该研究规定损伤程度指数( ISS) >8为严重损伤,结果发现只有4%的越野运动员是严重损伤,而其他类型自行车选手严重损伤发生率为68%[ 10]。


      3楼2012-11-24 23:04
      回复
        2 损伤因素 山地车运动同公路自行车运动有所不同, 很多在公路训练中不容易出现的问题都会在山地车运动中出现。山地车的损伤多数是多因素损伤, 它包括骑手的因素、地形路面因素和车辆因素。
        2.1 机械因素 很多急性损伤是由于在下山过程中突然减速造成的。运动员一般都是越过车把,摔倒在自行车前方,引起头部、肩部和上肢的急性损伤,引发骨折和脑震荡。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落地时技术动作不正确、地面过于颠簸、前刹车抱死[5]。上肢肌肉疲劳或车辆的机械故障也可以导致运动员从车上摔倒, 有时由于车辆侧向打滑也容易导致损伤发生[12]。侧面摔伤同正面摔伤比程度相对较轻,多数只出现下肢擦伤,但有时因运动员用手撑地会导致上肢骨折[11]。在山地车比赛中,撞在树、石头或其它障碍物这些静止物体上引起的损伤和摔伤比较少见[ 12]。但当运动员挤在一起或在狭窄的赛道上试图超越时会发生碰撞, 其引起的损伤程度和部位与非碰撞引起的损伤相似。
        2.2 地形地形是决定运动员在自行车上是否稳定的重要因素,当自行车前轮碰到障碍物或在不平整地面上骑行时, 或者选手试图避开障碍物时都很容易出现事故, 在沙地或者泥泽中骑行,特别当运动员转弯时更容易出现事故, 运动员在不熟悉的地形上进行比赛等也很容易发生事故[6]。多数损伤是在下山时发生的[ 8]。下山时, 运动员注意力不集中,而自行车速度太快难以控制。因此,在山地车训练中, 要求运动员对地形变化应有快速应变能力。
        2.3 设备与装备原因由于自行车零件突然损坏引起的损伤约占所有的损伤的6%~16%,轮胎漏气是最常见的原因,其余容易出现故障而引发损伤的零件还有:刹车、链条、车把手、脚蹬、曲柄和减震系统[13]。运动员在下山时通常应佩带一些保护装备,例如头盔上有一个垂直挡板可对面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4 骑手失误判断和骑行动作失误也会引起损伤, 部分原因是由于速度过快[9]、注意力不集中、超出个人能力、地形判断不当、使用刹车不正确等。很多运动员提到在高速下山时, 当他们遇到高低不平或滑的地面时,不能有效地控制自行车[ 8]。运动年限越长,出现损伤的几率越高。美国和欧洲的一些研究发现,每周训练时间较多的运动员损伤出现的比率高于训练时间少的运动员。那些训练年限较长的运动员比新手更容易出现骨关节损伤。
        2.5 性别尽管参加山地自行车运动的男性运动员较多, 但有资料显示女性运动员更容易受伤, 更常见从自行车上摔向前方,并需要更长时间的住院治疗[14]。另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女性运动员损伤率较男性高2倍, 骨折损伤率高4倍[13]。其可能的原因有很多, 女性山地自行车运动员的训练年限较短[ 4],上肢力量较弱,这些原因可能会引起高速骑行时自行车失控[ 15, 16]。骨密度较低是另一个可能的因素。


        4楼2012-11-24 23:05
        回复
          3 损伤类型山地自行车运动可以引发多种类型的损伤。
          3.1 皮肤和软组织损伤 几乎所有受伤山地车运动员都会出现擦伤、挫伤和表皮破裂伤[17]。这些损伤较轻, 对运动员运动能力影响不大。但软组织损伤不同, 常伴随骨折和头部损伤。深层次的损伤也常有出现, 有些局部擦伤会深及鹰嘴和膝关节滑囊[ 13]。上肢挫伤常会引起尺骨动脉挫伤[18]。颈部区域常常出现肌肉损伤, 背部、小腿和大腿肌肉拉伤也有报道[12]。
          3.2 骨折 很多报道证实骨折比擦伤和挫伤更常见[ 13], 常发生于上肢和躯干,锁骨是最容易引起骨折的部位, 除此还有桡骨头、桡骨远端、舟状骨、掌骨和指骨。在躯干中, 常发生肋骨骨折和肩胛骨骨折, 也有报道盆骨骨折、股骨近端骨折、髌骨和胫骨的开放或封闭性骨折、髌骨骨折等, 也常引发颈部、胸廓和腰椎骨折[ 19]。
          3.3 关节损伤 肩峰锁骨分离是山地自行车运动员常见的损伤[ 15], 手指、腕关节、踝关节和膝关节常有拉伤, 前、后交叉韧带和半月板损伤也有报道[ 2]; 肩关节脱臼在报道中也曾出现, 并伴随锁骨骨折和肩峰锁骨分离, 从而使该区域成为山地自行车运动最常见的损伤部位[ 20]。其他损伤还有肘关节脱臼、跗趾骨关节脱臼、指关节脱臼等。
          3.4 头部和面部损伤 大脑损伤约占全部损伤的3%~13%, 颅内出血很少见[ 13]。研究表明头盔可有效减少头部损伤。在美国, 越来越多的运动员使用头盔, 而且美国越野运动协会和国际自行车联合会赛事规定运动员必须使用头盔[ 6]。德国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头部损伤是最常见的, 而所有头部受伤的运动员均未戴头盔[ 10]。
          传统的头盔对面部没有保护作用, 现在的头盔设计了面部保护装置, 但在山地自行车运动员中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21]。有报道认为山地车运动员发生头面部损伤的几率大约是其他自行车运动的一半, 但有报道则认为其几率是其他自行车运动的两倍[ 12]。
          3.5 胸、腹部损伤 儿童常因同自行车把手撞击引起内脏钝伤[22, 23]。有一些特殊的附属装置也会引起严重损伤, 澳大利亚曾报道8例因使用一种附加把而引起肝脏血肿的病例, 去除这种把手装置, 肝脏损伤明显降低[24]。其他较严重的内脏损伤有肾出血、血胸等[25]。
          3.6 生殖器官损伤 在男性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中, **神经和血管的压迫和损伤可引起**麻木和勃起障碍, 这种症状在山地自行车运动员中也有, 不仅仅局限于男性运动员[25]。对200名男运动员和65名女运动员的调查研究显示, 17名男运动员和3名女运动员有**麻木,6名男运动员和4名女运动员有**损伤[ 2]。最近的一项超声调查显示, 男性山地运动员普遍存在睾丸和附睾阴囊功能紊乱; 然而更多的损害无明显症状,其临床意义也不明确[ 3]。
          3.7 致命损伤 山地自行车运动也有致命损伤报道: 1例是因头部损伤(没有戴头盔)[ 9],1例是因胸腔和腹腔之间的隔膜破裂,还有1例是严重的胸创伤引起冠状动脉破裂和肺挫伤[ 26]。


          5楼2012-11-24 23:07
          回复
            4 损伤预防山地自行车选手、自行车制造商和赛事组织者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损伤的出现和减弱损伤程度。
            4.1 选手自身因素 不管骑行水平如何, 所有运动员必须具备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神经肌肉协调性来控制自行车, 这些技能可通过学习来获得,故应尽量鼓励山地自行车运动员更多地进行越野训练来提高控车能力, 训练项目主要增加队员的力量和耐力, 特别是上肢力量, 这对女运动员尤其重要。另外, 一定要使队员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范围和不足, 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骑车姿势; 在与水平较高的队员进行比赛或在不熟悉的场地进行比赛时更应特别注意。骑行时应避免饮用各种酒类饮料[ 27]。
            4.2 设备因素 每名队员应确保所骑自行车以及各零部件功能完好,并定期进行维修, 应特别注意轮胎。若使用无内胎轮胎和较坚固的轮圈, 由轮胎引起的事故可能较少。但若使用传统的钢圈和有内胎轮胎, 应确保在内胎和轮胎之间有保护装置。车把手夹套应能将把手完整地包起来, 不使金属外露;若使用把手附属装置, 应将其弯曲或加衬垫, 并且不能朝向上方[28]。头盔对预防损伤是非常重要的,应鼓励运动员佩带, 自行车下山运动时最好戴上头盔, 同时也应鼓励队员佩带其他保护装置,如护目镜等[ 8]。
            4.3 地形因素 对竞技山地车选手来说, 地形由赛事组织者事先选定,为吸引观众,组委会会选择比较专业的赛道。美国越野运动协会和国际自行车联合会主要负责监督重要的赛事, 而成绩较好的选手一般不参加由俱乐部和地方组织的赛事。所以,赛道应该适合于多数参赛者, 以牺牲自行车运动员为代价来取悦观众和媒体的赛事应被禁止。组织者应特别注意避免选用极其陡峭的、岩石较多的、泥泞的、有窄的和深的车辙的下坡赛道, 在所有参赛者使用同一条赛道时更应该考虑周到。选择赛道时可以选择较安全而专业难度较大的赛道[ 29]。


            6楼2012-11-24 23:08
            回复
              5 结论
              山地自行车运动很受欢迎, 但对身体的损伤也是比较广泛的。很多急性损伤较轻, 但若运动员从车上摔倒, 常会发生严重的骨骼、神经、内脏创伤。男性山地自行车运动员较女性多, 但女运动员更容易发生损伤。经过适当训练、增强骑行技能、佩带头盔和其他保护装备、选择合适的赛道、当经过凹凸不平或较滑或不熟悉地形前进行预警提示可以减少损伤发生。以后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对休闲山地自行车爱好者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明确损伤的主要因素,并着力于降低和消除损伤。


              7楼2012-11-24 23:08
              回复
                参考文献都是外文的,就不附上了


                8楼2012-11-24 23: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