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团结吧 关注:1,844贴子:20,445


IP属地:江苏126楼2013-05-04 09:18
回复
    6228483168058007370


    IP属地:江苏129楼2013-05-09 14:24
    回复


      IP属地:江苏130楼2013-05-09 17:01
      回复


        IP属地:江苏133楼2013-05-12 17:53
        回复


          IP属地:江苏135楼2013-05-15 18:37
          回复
            九尾妖人


            IP属地:江苏136楼2013-05-15 18:42
            回复


              IP属地:江苏137楼2013-05-15 18:43
              回复
                萝莉的时间


                IP属地:江苏139楼2013-05-21 17:03
                回复
                  毛子有三宝:历史,平衡,参军好


                  IP属地:江苏140楼2013-05-24 15:20
                  收起回复
                    雅克萨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以东黑龙江北岸(今俄罗斯阿尔巴金诺)。。“雅克萨”是满语的音译,意译为“河岸坍塌成半圆形的河湾子”。此地原先是一位达斡尔族头人阿尔巴西的驻地,俄国人对雅克萨的称呼“阿尔巴津”就是从这位头人的名字而来。无论是从贝加尔湖方向,还是从外兴安岭方向进入黑龙江中下游都要经过雅克萨,因此其是黑龙江上的咽喉要地。
                    雅克萨之战,是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我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我国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
                    “雅克萨战争”共有两次。第一次战役发生在1685年6月,由都统彭春率领的清军用“红衣大炮”围攻雅克萨三天之后,城中的俄军不支,“阿尔巴津督军”托尔布津乞降,保证将“不再来犯”。因此清军主帅彭春允许残余的俄军携带个人财物离开雅克萨,并提供了必需的马匹和食物将其送至额尔古纳河口。清军焚毁木制的雅克萨堡垒后也退往黑龙江城(今瑷珲)。俄军残部狼狈回到了尼布楚,但在得知清军回师的消息之后,背信弃义的托尔布津立即再次率兵入侵黑龙江流域,于8月27日悍然重占雅克萨,这时距离第一次雅克萨战争结束还不足两个月。
                    第二次战役持续时间较长。1686年夏,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再次出兵雅克萨,并在攻城的第4天战斗中击毙敌酋托尔布津。但清军受阻于俄军新建的雅克萨城堡之下,只得转入长围久困。从1686年8月起,在低达零下40度的严寒中,清军围困雅克萨城堡长达10个月,直到1687年5月16日,中俄双方即将开始签订《尼布楚条约》前的漫长边界谈判,清军开始从雅克萨撤军,第二次雅克萨之战宣告结束。清廷派重兵,以多胜少。事后看来,清廷为这场雅克萨之战进行了精心准备,以图“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根除数十年来“罗刹”对帝国北疆的威胁。
                    雅克萨之役的参战清军是清廷从全国各地调集的精锐部队。按照中方史料,投入第一次雅克萨之役的部队包括原本驻防黑龙江的一千多满洲八旗兵,京营八旗兵近200人,山东、山西、河南的汉军500人,由精于骑射的东北赫哲、达斡尔等族组成的“新满洲”官兵500人,以及由福建籍官兵组成的500藤牌兵。总计约三千人。第二次雅克萨之役的参战清军人数相对较少,为二千一百人。
                    关于清军在雅克萨之战究竟投入了多少兵力,中俄双方说法大相径庭。在第一次雅克萨战争爆发时,把整个雅克萨城和周围农村的全部俄国农民、商人和猎户都搜罗在内,俄军也仅能集结起450人的部队,清军(中方史料3000人,俄方史料15000人)在人数上占有7:1甚至更多的巨大优势。1686年,清军(中方史料2100人,俄方史料8000人以上)再次进攻雅克萨,此时的俄军守城兵力尽管得到加强仍只有826人,清军仍拥有至少5:2的人数优势。
                    雅克萨之战时,俄军的人数虽然远少于清军,却拥有轻型火器火力上的绝对优势。第一次雅克萨之战,450名俄军拥有300支火绳枪;第二次雅克萨之战,826名俄军拥有火绳枪100支,先进的燧发枪850支!反观清军,两次参加雅克萨之战时的主要武器还是刀矛弓箭,携带的火枪都不超过100支,实在令人汗颜!
                    诚然,火绳枪比起传统冷兵器具有巨大的优势。但燧发枪与火绳枪相比,重量轻,后坐力小。俄军装备的燧发枪是一种前装滑膛枪,射速约为每分钟2发,射程300米。相比之下,清代的燧发枪却始终停留在宫廷御用猎枪的地位上,直到150年后的鸦片战争也没有装备部队。


                    IP属地:江苏141楼2013-05-24 20:53
                    回复
                      但是,清朝让本民族亲兵垄断先进武器的政策,阻断了先进武器的的大规模应用,从而消除了先进武器的研发动力,清朝火器制造的水准越来越粗劣,最终使得葡萄牙加农炮(“红衣大炮”)、鸟嘴铳、火器车等从明军手里获得的先进武器不可避免倒退和失传,随着军事科技的流失和退化,满八旗对火器的垄断也就失去了意义。到了鸦片战争前夕,明末由西洋和日 本传入的火器失传已久,整个大清帝国的军队终于倒退回宋朝以前大刀长矛一统江山的时代,满洲以“弓马”为根本的优良传统终于得到完整的传承:主要兵器仍是大刀长矛弓箭等冷兵器,水兵仍是帆船,以致英国的洋枪大炮到这时被看成了妖术,军舰则被目为怪物,广州守将对付英国人的居然是“驱邪”的马桶、秽物。清政权两百年的闭关、愚民和民族压迫政策实在是成效卓著。
                      由于任何一个朝代,腐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武器的因素,就成为决定清军战斗力的因素,清军武器装备的不断倒退,不仅使之无力抵御外敌,镇压农民起义也越来越困难。及至两百多年后,面对太平军的冷兵器,腐败清朝正规军几乎完全没有武器上的优势,满清政权在农民军的凌厉攻势下差一点就要垮台。
                        由于八旗军乃至所有的正规军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为了救命,满清不得不允许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组建“湘军”、“淮军”地主团练武装,开始装备外国先进武器,后来为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所迫,又不得不在全国范围内组建新式陆军,一律装备德式武器,所以后来新军起义时,清政权就像纸房子一样地倒塌了。
                      清政权为了压迫汉族而压制武器的应用和发展,乃至压制科技的发展,虽然能够得逞于一时,却弄得国衰民穷,不堪一击,走上了彻底覆灭的道路。在深重外辱和内乱下,为了保命,又不得不放弃对武器、科技的应用和发展的压制,但是,为时已晚,满清政权已经元气耗竭、威信扫地、人心丧尽,在耻辱中灭亡。
                        清的作为,正应了一句老话:“害人终害己”。满清的结局,留给后世统治者的教训是:靠压制维持政权绝非强国之策,也非长久之计,实乃亡国败运自取耻辱之道。


                      IP属地:江苏146楼2013-05-24 21:10
                      回复


                        IP属地:江苏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48楼2013-05-25 15:31
                        回复
                          1944年,美军少尉吉姆所率领的雪曼小队遭遇德军虎式,一瞬间10台雪曼被击破,包括少尉吉姆的坦克,可幸的是,他存活下来,但虎式在他旁边经过时的景象令他患上了“虎式恐惧症”,他自始每一晚的梦也在重复那一天的情景。2012年2月16日,吉姆被诊出末期癌症,而在他临死的时后,他的孙儿给了一个游戏他玩,玩毕,吉姆露出兴奋的笑容,大声叫了一句“我不再怕虎式坦克了!”就安详的离世。
                          ——————而那个游戏。。。就是坦克世界


                          IP属地:江苏149楼2013-05-25 15:39
                          回复
                            1.亲朋介绍,可信度高
                            2.传统习俗,礼仪见长
                            3.目的明确,干净利落


                            IP属地:江苏150楼2013-05-29 17:31
                            回复
                              传统历史文化应该是全民族的一门基本课。不要把它当成赶时髦,不要把它等同于娱乐。否则,谈什么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谈什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IP属地:江苏151楼2013-06-19 17: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