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欢文学社吧 关注:228贴子:8,702

回复:【清欢】词牌名集中营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点绛唇


来自手机贴吧112楼2013-01-05 13:14
回复
    明· 杨慎 《升庵 词品 》:“《点绛唇》取梁 江淹 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以为名。”《词谱》以 冯延巳 词为正体。始见于 南唐 · 冯延巳 《阳春集》。 元《 太平乐府 》注:仙吕宫。 高拭 词注:黄钟宫。《正音谱》注:仙吕调。宋王禹偁词,名《点樱桃》; 王十朋 词,名《十八香》;张辑词有“邀月过南浦”句,名《南浦月》;又有“遥隔沙头雨”句,名《沙头雨》;韩淲词有“更约寻瑶草”句,名《寻瑶草》。
    在京剧中,《点绛唇》又通称为“点将”,用于元帅升帐、江湖豪客的排山等,其作用是为了表现场面的宏大和增强气氛。


    来自手机贴吧114楼2013-01-05 13:15
    回复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来自手机贴吧115楼2013-01-05 13:15
      回复
        点绛唇 . 陆游 .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


        来自手机贴吧116楼2013-01-05 13:16
        回复
          声声慢


          来自手机贴吧117楼2013-01-06 19:48
          回复
            声声慢, 词牌名 。据传 蒋捷 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亦称《胜胜慢》、《凤示凰》、《寒松叹》、《人在楼上》,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双调,上片十句,押四平韵,四十九字;下片九句,押四平韵,四十八字,共九十七字。又有 仄韵 体(一般押入声)。用“仙吕调”。


            来自手机贴吧118楼2013-01-06 19:49
            回复
              《 声声慢·秋声 》 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来自手机贴吧119楼2013-01-06 19:49
              回复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 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 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来自手机贴吧120楼2013-01-06 19:50
                回复
                  长亭怨慢


                  来自手机贴吧121楼2013-01-06 19:50
                  回复
                    长亭怨慢, 词牌名 。 南宋 音乐家、文学家 姜夔 “ 自度曲 ”之一,调属“ 中吕宫 ”。或作“长亭怨”,无“慢”字。双片九十七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五仄韵。


                    来自手机贴吧122楼2013-01-06 19:50
                    回复
                      长亭怨慢, 词牌 名。 姜夔 “ 自度曲 ”之一,其小序云:“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温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予深爱之。”全词双片九十七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五仄韵。


                      来自手机贴吧123楼2013-01-06 19:50
                      回复

                        长亭怨 慢
                        姜夔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来自手机贴吧126楼2013-01-06 19:52
                        回复
                          月下笛


                          来自手机贴吧127楼2013-01-06 19:52
                          回复
                            为羁旅伤怀之作。宋亡后, 张炎 怀着国亡家破的巨大悲痛到处飘零。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流寓 甬东 (今 浙江 定海)。一次独游天台万竹山,触景生情,创作这首寄托“ 黍离之悲 ”的词章。词中以 孤云 自比,抒写故交零落,故宫荒凉,故家残破的无限悲慨,以及对故国,故家、故友的深切怀念之情。


                            来自手机贴吧128楼2013-01-06 19:53
                            回复
                              调始 周邦彦 《片玉词》,因词有“凉蟾莹彻”及“静倚官桥吹笛”句,取以为名。共有五种体式


                              来自手机贴吧130楼2013-01-06 19: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