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森吧 关注:497贴子:9,717
  • 5回复贴,共1

57年的洪羊洞堪称绝响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下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指教。在下一直以为,此57年的洪为绝唱,一句“醒来时不由人珠泪满胸”。每回听每回不由人悲从中来。还记得头一次听此实况乃是70年代末,当时本人只不过小学生而已,当听到那句:小——心——呢——了。给我的震撼是非凡的,虽还小,但意识到,原来念白可以如此好听啊!绝唱中的绝响无疑是“叹杨家”了,尤其是心血用尽的“尽”,啊,无法形容!后无来者!前亦无古人。绝了绝了。翌年即离世,莫非暗合?念及此黯然神伤


1楼2012-12-24 19:09回复
    最近特意搜罗了下杨同时代的成名老生的洪羊洞,不带好恶纯从韵味而言,确确实实无出其右者。一则杨下的功夫至深远超他人;二则是态度,杨任何一场现场实况给我的感觉都是用足十二分的力气,而另外几位有时明显有点懈怠。。。。。。有时我在想,杨之所以早逝,也许真的与他兢兢业业对待每一场戏每一位观众有关,哪怕有时上座并不理想,仍一以贯之,以至过早油尽灯枯。。。。。。


    17楼2013-12-02 20:33
    收起回复
      再想补一句,每次听杨先生与程砚秋1950年在香港合作的《四郎探母》时,那“叫小番”一翻上去,我那心情就特别特别愉悦!尽管听了多次,居然每回都一样的高兴。盖因实在太喜欢宝森先生了!


      19楼2013-12-03 22:55
      收起回复
        回想一下,完完全全咂摸出杨派的醇厚从此最迷杨派始于十几年前,那会儿三十多。说这个是因为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姑妄称之为现象),一般喜欢杨派的并能听得痴醉的,都是这年纪开始,那些再年轻些的戏迷,他们也喜欢杨,但还在选择阶段。(声明一点,无意特别拔高杨派贬低他人。但我个人可以有权力认为:杨派超过其他任何流派)


        22楼2013-12-05 10:24
        收起回复
          补一句,不得不说宝忠的胡琴也实在是托得太瓷实了


          26楼2014-01-17 11:30
          收起回复
            我们现在听到看到的同行间好似一团和气其实只是表象,暗地里较劲背地里使绊的不胜枚举,甚而有些是公开叫板打擂台的。前者比较卑鄙不可取,后者我倒是以为却也光明磊落。所谓同行相轻,若同行都认为你是拔尖的则无疑是最高的褒奖。不知大家注意没有,我们现在听到的杨宝森先生的几出代表作如洪羊洞、文昭关等多是40年代中后期至50年代末的现场版,与杨同时代的几位同样优秀的老生在那段时期这几出戏的现场版录音据我所知,不多。为什么?扬长避短,因为大家公认了,这几出戏,你唱吧,确实比不过你。无意贬低他们,相反,我倒是特别欣赏他们,这才是大家风范;也可见杨派的力量所在,这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31楼2014-05-21 01: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