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轮回吧 关注:18贴子:51

信或者不信,真相就在这里——禅定中的世界,震撼你颠覆你温暖你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因为无聊,因为生气,因为好奇,你来了。
带着板凳,带着板砖,或者,带着酱油瓶。
我笑着看你。我想起了那谁问的那三个终极问题。
回答不出来不怪你,因为这跟智商无关跟想象力无关,就像一个没经历过撕心裂肺爱情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刻骨铭心,一个没经历过灾厄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答案我有,但不想告诉你,因为那是我的不是你的。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哪怕对着镜子怎么照怎么一无是处,你就是你,深爱着的你。
你很重要,所以无论怎样我会告诉你一些事情,是不是真的先别管它,如果你意识到,换一个角度世界可能这样,那也不错。


1楼2012-12-27 17:28回复
    我试着在禅定状态下写些文字。
    禅定,不是某些人说的那个样子。
    禅定的状态,至少在我目前所能进入的层次,头脑是非常清醒的,可以轻轻地出来,再轻轻地进去。能行走坐卧随时深入禅定的,那是宗师,如六祖慧能。
    不知不觉不是禅定,是昏沉,是顽空。昏沉不会增长智慧,顽空反而会让人变得木讷。
    追求“一念不生”是错误的,经络不通不太可能真的入定,能入静,让心静下来就行。
    心就像盛满泥水的玻璃杯,看不清里面的真实状况,入静能够益智,因为心静水才不会翻腾,悬浮的泥沙沉淀下来,杯子里的一切才清晰可辨。
    所以,智者未必智商高到哪里去,而是想得通看得透——“通透”,是聪明与智慧之间的分水岭。


    2楼2012-12-27 17:29
    回复
      我试着用尽可能通俗、尽可能尊重现有科学的语言来描述。
      这在佛家叫“方便法门”、“方便说”,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容易理解和接受。
      实际上,应该说所有的法门都是方便法门,无论禅宗、密宗、净土宗、天台宗……这在《金刚经》里已经说得很清楚。
      《金刚经》是一部极品,
      终极之作(佛陀的原话是:“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有太多真相在里面,如果这辈子只能记住一部经典,那就《金刚经》吧,这样,你不会迷糊。
      接下来我会从《金刚经》说起,让一些你知道或者不知道的真相浮出水面,其中有些可能会比较震撼,会颠覆一些人的世界观甚至人生观,但你不会感到不适,我保证,最终你会感到温暖,前所未有的温暖。


      3楼2012-12-27 17:29
      回复
        一、佛法非法。(金刚经原文:“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怎么理解这句话?佛是想告诉大家“是就是非,非就是是,是和非不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吗?
        如果这样想,你也太低估佛的智慧了,因为任何一个学过辩证法的人都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毫无技术含量可言。
        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所谓佛法,只是一个名称,泛指一切“善法”,它就像“筏”——能将你渡到彼岸的船,或者能让你到达目的地的一切“交通工具”。
        这意味着,你可以借助于它,却没必要拘泥于它,就算你抱着不放,到岸后你应该将它舍弃(“
        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所以,沉迷于“法门”的人,可以醒醒了。


        4楼2012-12-27 17:29
        回复
          那么,“善法”究竟有没有?
          有——在你知道真相后。
          真相一:所有的宗教都是迷信。
          为什么这样说?很简单,没有信徒的宗教不是宗教,不迷信的信徒不是信徒。
          你见过不需要崇拜的宗教吗?你见过不愿意崇拜的信徒吗?
          你也许知道崇拜意味着什么,却未必知道为什么会有崇拜:“图腾”,神圣不可侵犯的“图腾”,那是每个人都需要、都愿意仰视、为之沉迷甚至为之疯狂的。
          那是一个梦,一个深藏在人类心底的最最纯洁、真诚的梦,是人的本性,融入的渴望、嚎啕大哭的冲动!
          麻木,不代表你不会哭、不想哭,只是没有什么唤醒你内心深处歇斯底里的冲动。图腾,不管以哪种形式,都是唤醒;崇拜,不管以哪种方式,都是迷信。宗教,就是让你崇拜的那个图腾。


          6楼2012-12-27 17:30
          回复
            二、圣贤无为。(金刚经原文:“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如果你知道,除了是与非,还有个非是非非,那么无为,也可以是一种超越、一种更高层面的有为。
            躲进深山老林里什么都不做,那不是无为,是无聊。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刻意为,不逆天、不作孽,是以一种深邃的洞察明了趋势,以超然的觉悟顺势而为。
            观察古往今来的圣贤,你会发现他们很多的观点惊人的一致,那是因为达到同样的境界,会看到同样的景象,获得同样的体验。
            境界有高低,圣贤有差别,而法无二致。境界越高,看问题越通透越全面,结论越接近真相。
            如果无法判断一个人说的是不是真的,看他的境界:说平等的比说自己高的高,说是一不二的比说独一无二的靠谱。


            7楼2012-12-27 17:31
            回复
              圣贤一定是无为的——这不是哲学问题,是技术问题。
              因为无为实际上是一个技术概念,是有实实在在的标准可以用来衡量和验证的,那就是——打通中脉,或者说“大开顶”。
              是的!就是佛教密宗所谓的“打通中脉”,修行人梦寐以求的“大开顶”!
              如果你对佛教的密宗或者道家的气功有所了解,应该知道打通中脉或者说大开顶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超越自我”——深藏于人体的神识(自我能量)从头顶喷薄而出,进入广袤无垠的虚空世界——那就是传说中的元神出窍、羽化飞升、天眼大开、天人合一!
              至此,你想不通透、想不豁达、想不虚无缥缈都不能了,因为你已经从“灵魂”层面超越了那个一直羁绊着你、压抑着你的狭隘自私的小我,开始融入宇宙能量场,以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度、广度和透明度来看问题。


              8楼2012-12-27 17:31
              回复
                真相二:科学是个认真的孩子。
                科学是有为法。有为法解释不了无为法层面的事情,就像孩子听不懂大人的窃窃私语。
                科学是个认真的孩子,努力想用拼图拼出整个世界,结果发现进化论回答不了
                DNA的疑问,宇宙弦理论竟然步了“缘起性空”的后尘。
                他不知道唯物与唯心其实只是阶段不同、并不矛盾,物质无限细分下去就是光、就是波、就是场、就是能量的振动与聚合——而那,才是存在的本质、生命的起源。
                意识就是这样一种能量,它依附于肉体,可没有肉体照样存在。
                唯物发展到极限就是唯心。
                承认宇宙中有太多的光不可见、太多的波不可知、太多的场不可思议,为什么不承认人类知道的太有限?
                既然现有科学解释不了超自然现象、阻止不了
                UFO入侵,何不正视它、接触它、容纳它!


                9楼2012-12-27 17:31
                回复
                  “有色”,即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智能生命,是用肉眼直接可以看见的;以非物质(如神识)形态存在的“无色”生命,就包括所谓的“鬼魂”。
                  鬼魂的实质,是脱离了肉身(但载有肉身的全部信息)的神识或者说智慧能量,肉眼不可见,但可感知(如当它来临时你会感到“阴风阵阵”、“毛骨悚然”)。
                  “众生”是客观存在的,开天眼(非“阴阳眼”,阴阳眼因能量较弱,只能看到鬼魂等)的人都能看见,尽管多数天眼初开的人因为恐惧分不清真幻,适应一段时间后,都能稳定地识别。
                  “轮回”,是指神识从一个肉身迁移到另一个肉身的进程。
                  “业力”其实就是一种“惯性”,牵引着神识做出判断和选择……
                  业力强大因为众生的习性根深蒂固,但趋势并非不能改变,通过自身修行或先行者帮助“消业、”“灭度”,就能“得度”,进而“自度度人”。


                  11楼2012-12-27 17:32
                  回复
                    你说,都不分别,看啥都没差别,五颜六色都没了,那活在这世上还有什么劲?
                    没错!你说的没错!
                    你说出了一个让很多人都困惑的问题,那就是:学佛到底是学什么?学不问世事、一心念佛、带业往生甚至即身成佛?
                    我不知道一些所谓的出家人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但我知道他们的答案多半不能让你满意,因为不管口头上怎么讲,事实上大部分佛教徒就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至少给人的印象就是如此!
                    悲剧!悲剧啊!
                    佛有让人避世吗?都不干活成天念经甚至去做和尚了,谁来养活你们啊?
                    出家是“相”啊,念佛是“相”啊,净土是“相”啊,佛也是“相”啊!
                    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没弄明白——阿弥陀佛!你说这咋整啊!
                    不分别的只是“心”,无差别的只是“性”,明心才能见性,见性才能成佛——这道理,有几个人真的懂哦!


                    14楼2012-12-27 17:33
                    回复
                      五、空性不空(金刚经:“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轻轻地,闭上你的眼睛;这一刻,你是自由的。
                      喧嚣声,渐渐离你远去;你的世界,变得很黑很安静。
                      一开始,你什么都看不见;但是你的头脑,异常清醒。
                      杂念不断地冒出来;没关系,你可以调侃自己一下,然后继续。
                      你的呼吸,变得越来越轻;杂念什么的,那就是浮云。
                      试着注意下丹田涌动的气流;那感觉,有点奇妙,有点惊喜。
                      你的身体,开始不由自主地颤动;一股热流,沿着脊背慢慢涌上头顶。
                      一道白光,骤然闪现在你的额前;刹那间,将你的五脏六腑照得通亮!
                      一切的一切,仿佛被这强光融化;你忘记了自己,却看到了整个世界……
                      真相大白!——这就是真相大白的真正来历!
                      不经历这样的实修实证,你根本无法理解什么是“空性”,离开禅定谈空性,那是不折不扣的纸上谈兵!


                      16楼2012-12-27 17:33
                      回复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知道——这是人认知过程螺旋式上升的四个阶段。对应着禅定中的“小我”、“大我”、“忘我”、“无我”四种状态或者说境界。
                        领悟空性是“忘我”以后的事,证悟空性必须“无我”才行。
                        “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也是“空”,佛为什么一再说“空”,就不怕大家真的空掉、堕入顽空吗?
                        不怕!因为:“空”不是失去,不是没有,更不是什么虚妄和不确定,而是一种若有若无、可有可无的状态或者说境界,一定要形容,有点像“不思量,自难忘”或者“物我两忘”,也就是所谓的“无为”、“自在”……

                        请注意“若有若无、可有可无”!那不只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想有就有,可以“无中生有”,想用就用,信手拈来的“超自然能力”——就是神通!
                        你以为“空”就是“不住”,“真实意”就是“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那么简单?
                        如来哪有那么容易见,你当神通是空穴来风啊!


                        17楼2012-12-27 17:34
                        回复
                          真相五:“空”就是初始化,宇宙和生命的原点。
                          写下这句话,我不禁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结论如此简单,简单到甚至不需要解释——初始化就是初始化,原点就是原点,“有”和“无”之间的转换就是“空”,“空”就是从起点到终点、再从终点到起点……
                          “若有若无”、“可有可无”,“真空生妙有”、“无为无不为”!真相就是一张白纸,一捅就破——为什么还要迷惑,为什么还要纠结!
                          你听得见悠扬的琴声,却看不见飘荡的音符——琴声不是琴不是弹琴的手指,不是写在纸上的乐谱不是莫扎特贝多芬巴赫,而是那心中不可抑止的澎湃激情刹那的感动瞬间的灵感!
                          心为何物性为何物情为何物感动为何物灵感又为何物?
                          “一切唯心造”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18楼2012-12-27 17:34
                          回复
                            六、诸相虚妄(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之所以现在才说“虚妄”,是因为说虚妄,那是站在空性的角度。
                            不识空性真面目动辄这也虚妄那也虚妄——说他无病呻吟都是轻的。
                            空性可悟可证,虚妄不垢不净——在没达到那个境界前,看美女就是美女、钞票就是钞票、烦恼就是烦恼、诸相就是诸相——有错吗?不仅没错,本就如此,本该如此!
                            云在青天水在瓶”,这是相,世间相,自然不过,哪里虚妄了?菩萨为什么多以在家而不是出家人的形象出现?那是告诉你,在家未必无作为,出家未必真修行!
                            六祖说“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难怪在一些人眼里,佛教徒看上去木木的甚至怪怪的,顽空了、虚妄了啊。
                            如果我告诉你,天天念“阿弥陀佛”的真正意义是熟能生巧、是为了保证“临终十念”——你会被雷到吗?


                            19楼2012-12-27 17:34
                            回复
                              自然,是正视但不执着于各种有形无形的“相”——不管在你眼里它是真的还是假的;是接触却不沉迷于色声香味触法——因为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有可能误导你;是坦然承认知道的未必就是真相不知道的未必就不存在,虚心容纳已知的未知的可以想象的不可思议的另一种可能……
                              信或者不信,佛的境界就在那里,无法否定。想要证实佛说的其实无需借助灵异事件、“超自然现象”,用已经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就行:“六识”真实不虚吧,第七识(潜意识)也被证实了吧,这可都是佛在两千年前就详细介绍过的!那么第八识(藏识)呢,就不能是下一个课题?
                              当代物理学证明“缘起性空”已经说明问题——人类这点事,站在更高的境界看,就两个字:“虚妄”——当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却发现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20楼2012-12-27 17: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