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光子吧 关注:16贴子:1,335
  • 10回复贴,共1

综合--晋宣帝司马懿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哪本书最为千家万户所知?哪本书老幼妇孺所读最多?答案很简单,《三国演义》,此书以诸葛亮为第一主角,因而使得他成为最为大众所接受之人,因而此事一定程度上使得司马懿不为某些人所接受或者说了解、支持他的人因此而少,这个主题发表的目的是以司马懿为中心,通过介绍、比较、讨论等等,让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对司马懿其人的看法更上一层或是几层楼。


1楼2007-06-03 17:47回复
    晋书 帝纪第一 宣帝


    2楼2007-06-03 18:21
    回复
      宣皇帝讳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柏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仰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家焉。自仰八世,生征西将军钧,字叔平。钧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俊,字元异。俊生京兆尹防,字建公。帝即防之第二子也。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南阳太守同郡杨俊名知人,见帝,未弱冠,以为非常之器。尚书清河崔琰与帝兄朗善,亦谓朗曰:“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


      3楼2007-06-03 18:21
      回复
        这一段主要介绍了司马懿的先祖以及简单的提到少年司马懿的能力和性格


        10楼2007-06-04 10:03
        回复
          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于是,使与太子游处,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寻转主簿。从讨张鲁,言于魏武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言竟不从。既而从讨孙权,破之。军还,权遣使乞降,上表称臣,陈说天命。魏武帝曰:“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答曰:“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


          11楼2007-06-04 10:05
          回复
            这一段言司马懿做官初期,特别提到他建议曹操在刘备初取蜀中时应攻下汉中进而进兵益州,还有他认为曹操应该接受孙权的称臣并登天子位


            12楼2007-06-04 10:08
            回复
              这一段主要说了两件事,第一是他建议曹操应该重弄,曹操采纳,因而魏国力增强;第二件事是关羽水淹七军一事,司马懿力劝曹操不要迁汉帝忘河北,并且提出孙权必将干预此事,不足为虑


              14楼2007-06-05 11:07
              回复
                魏武以荆州遗黎及屯田在颍川者逼近南寇,皆欲徙之。帝曰:“荆楚轻脱,易动难安。关羽新破,诸为恶者藏窜观望。今徙其善者,既伤其意,将令去者不敢复还。”从之。其后诸亡者悉复业。及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帝纲纪丧事,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邺


                15楼2007-06-06 10:25
                回复
                  这一段是司马懿建议曹操安置荆楚流民以及曹操死后司马懿肃纪朝纲


                  16楼2007-06-06 10:28
                  回复
                    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会孙权帅兵西过,朝议以樊、襄阳无谷,不可以御寇。时曹仁镇襄阳,请召仁还宛。帝曰:“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也。”言竟不从。仁遂焚弃二城,权果不为寇,魏文悔之。及魏受汉禅,以帝为尚书。顷之,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17楼2007-06-07 08:52
                    回复
                      【声明】

                      以下不再刊载,有兴趣者可到百度百科浏览,地址如下

                      http://bk.baidu.com/view/16329.htm


                      18楼2007-06-07 08: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