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周杰伦《十二新作》:不着边际的幻想
周杰伦的出现曾经搞疯了当时所有的男歌手,如今他可能快要搞疯他自己了。这种大战何其残酷,当年是别人在想“我要怎么才可以比周杰伦还天花乱坠”,现在是周杰伦自己在想“我要怎么才可以比自己过去更天花乱坠”。甚至愿望可能不是用比较级来表述,六年前他的口号是“依然范特西”。依然,即是延续和持续,其中好像已经有不求胜过,但求无过的期许。期许慢慢不再是期许,但祝福还是要祝福,《十二新作》发表的时候仿佛聚光灯都散了,变成苹果光均匀打在操练好的肌肉上。
当事人和歌迷可以说,胜负已经不重要了。胜负从来都不重要,甚至评论也不重要。既然华语主流流行曲和评论以及听众的关系已经如此疏离,当一次春节晚会都不能在电视机前面围拢一家人,这三方又怎么可能因为《十二新作》共襄盛举呢?歌迷可以不变心,但抱着兼听心态的听众如今按下播放键需要多少勇气,恐怕是当事人需要重视的。
接下来的耳边风,有什么下场倒罢了,像《四季列车》那样轰隆,最后也可能变成静音画面。周杰伦当初俘获大众的当然是他无与伦比的想象力。那样的爆发好比宅男藏在书堆中蜗居,突然在BBS上答对了话题。然而那些想象,当初应该首先是可以娱己,再推而娱人的。当周杰伦反复在魔幻及中国古典题材中反复寻找元素的时候,那样的娱乐突然变成了任务。也可能是,经由网络的发达,人们对于拼贴恶搞式的才华已经见怪不怪了。当次文化突然已经充斥着主流页面,宅男也已经被文化学者和心理学家研究得体无完肤,周杰伦的唯一出路也许只能是操练强健的体魄。这大概是《十二新作》步伐踉跄的原因之一。周的肌肉只练在了自己的身体上,但同时他还是寄望用宅男的“冷”巧思去讨好爱肌肉的围观者,最终两派都可能不欢而散。
《我很忙》之后,周杰伦努力要个人唱片脱离生活气息。因此从《魔杰座》开始,他留下了五花八面的音乐包装。这样的坏处是,他当初那一批批真挚又亲切的恋歌套路用在新作品里,相形之下力量全无。从前的宅男是想得太多,但他仍然是以活在现实世界为基础的。近四张专辑,封面唯恐太写实,悉数找来异世界元素,或许是以此彰显内容的奢华想象。奢华是有了,但想象却未必鲜活。也并不是所有的拼贴都能有好结果,魔幻可以是《权力王座》可以是哈利波特,也可以是《暮光之城》。
唱片内的第一个亮点是《比较大的大提琴》,本来体态轻盈,却让过于甜腻的女声变成了一块巧克力蛋糕,坠入人的肠胃。直到《大笨钟》开始,周杰伦才真的进入状态。专辑最后三首歌也绝对变成了值回票价的部分。抛开方文山的那些陈词滥调,周杰伦自己写的歌词活灵活现,虽然同样借声白描,却比卷首的《四季列车》高明了太多。当前者的歌词你一个字也听不懂的时候,《大笨钟》里“我从未爱过你,怎么会想念你,发什么神经,有理说不清”看似无厘头两头不搭,却暗藏有趣的逻辑,堪称周自己久违的金句,有《可爱女人》那样的神采。《哪里都是你》则回归他的情歌基本步,用近乎老套却无比娴熟的方法创作出悦耳的旋律。有时候流行歌本身就是一种老土,与其标新立异,不如回归传统。凤飞飞说,芭乐也可以很高级。《哪里都是你》就属于这一范畴,可惜疏于雕琢,又交给了一个不太会唱歌的演唱人,可能变作和氏璧。《乌克丽丽》和《比较大的大提琴》有同样的顽皮,胜在层次简洁,语言和编曲交代清楚,又有一致的演绎,功课交足了。
关于演唱,有太多可说,甚至从第一张专辑起就该说。不过被太多自以为是的人以“个人风格”推脱了深造的义务和责任。周杰伦早就该把自己的咬字好好纠正下,只是没人说,加上他不听,最后听歌的人只能为了制作和编曲退而求其次。若然退无可退,就只能抽身而退。有时问题症结也并不在演唱者身上,比如方文山填写的快歌歌词,完全不顾韵律,让咬字本来就勉强的周杰伦自然无从唱起,反观他自己写的《乌克丽丽》和《大笨钟》,节奏并不算慢,但其中不少都还依稀可辨。他曾用过《超人不会飞》来表达高处不胜寒的心境,那不妨从天上回到人间来,好好用人间烟火洗礼一番,不要再用那些一看就戳穿的CG技术当作自己的创作背景。听歌的不过也只是一个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