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张桌子精心搭建的169平方米的大舞台上,欢庆的锣鼓、动听的音响、载歌载舞的演员、丰富多采的节目,拉开了2013年元旦联欢晚会的帷幕。 伴着1月1日下午联欢晚会的开场舞《红红的日子》,太和县坟台镇第五届文化艺术节也隆重开幕。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充盈着大街小巷,那天本来不逢集,可坟台集却热闹非凡。一簇簇礼花向天空宣告着迎接新年的热情,一阵阵鞭炮声召引着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诺大的文化广场彩旗招展、空前欢腾。 高高竖立的彩虹门,渲染了红火的气场;大幅舞台背景上,标注着校园文化的主题:和谐、青春、阳光、健康。四名主持人声情并茂地引领着观众欣赏每一个节目。广场不时被掌声、欢呼声淹没。 文化艺术节由坟台镇党委、政府主办,中心学校、综合文化站承办。从应邀前来的嘉宾阵容来看,镇直各单位、集镇上、各行政村负责同志,都端坐在前排。工青妇也组织骨干积极参与,应该说是全社会一齐办文化、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教育了。 坟台镇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古镇,文化底蕴深厚、艺术气息浓郁。改革开放以来,这个原本偏僻的古镇变得发达了、繁荣了,成为方圆数十里知名的大镇,不仅商贸频仍、物流兴盛,而且富裕了的坟台人逐渐热衷于精神追求。这里的唢呐艺术十分活跃,数百名民间艺人名扬乡里,演出服务的足迹遍布阜阳市城乡,在整个太和县,提起坟台唢呐,更是“钢钢的”! 作为一个文化名镇,一年到头文化活动不断,并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每年的元旦、春节期间的文化艺术节,仍然是群众非常期待和倍加关注的。2013年“两节”活动,镇里十分重视,一个月前,在全县2012年度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培训班上,该镇就早早列出了计划,并被局长李玉通过县文广新局的网站在全县推广。 在居民们心目中,一年一度的元旦联欢晚会,无疑是文化艺术节的重头戏。于是,从征集节目开始,人们就关注着这个盛会的每一个过程。参加演出的人员,更是全身心地投入,推敲节目内容、排练每一个细节、准备服装道具、一次又一次彩排……有时候,竟然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那个认真劲儿,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中心学校校长夏振宇说,看到他们这样热火朝天的投入,简直驱走了严寒,我们也尽心尽力地提供场地、做好服务。 可以这么说,一场晚会,沸腾了一个集镇的冬季。 在日前举行的太和县第11届群众文艺调演上,坟台镇选送的三个节目----集体舞《七月火把节》、长扇舞《共度美好时光》和唢呐演奏《正月十五闹花灯》,代表坟台镇在全县文艺舞台上“露了脸”、争了光。深思熟虑的导演把这三个最优秀、最成熟的节目分别安排在恰当的位置,使晚会掀起几个高潮,博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 笔者迈上舞台,想留下几张“近镜头”,朝台下望去,人们分为十多排,整整齐齐地在广场上坐着,那阵势,一点儿也不比电视上综艺节目的场景逊色。几千名观众的眼睛凝聚在演员身上,小朋友们不时地拍着巴掌、挥舞着彩带,多彩的冬装、一张张笑脸,俨然构成一幅唯美的乡村图景,整个现场洋溢着幸福的气氛。 两个半小时,上百名演员演出了歌曲、舞蹈、诗朗诵、武术表演、相声、小品、三句半、现场书法、绘画和剪纸创作等形式的26个节目,给群众奉献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广场周边、综合文化站楼上、中心学校多功能活动室里,布置着琳琅满目的展品,有着丰富兴趣和爱好的人们,纷纷前来观看、临摹、学习。特别是书画展,还吸引来邻近乡镇的诸多爱好者。据负责展览的工作人员介绍,七天来,各个展厅的参观者一直络绎不绝。 镇长李永军告诉我们,坟台镇的文化艺术节连续举办了五届,一年比一年精彩、一届比一届辉煌。本届文化艺术节历时一周,内容包括联欢晚会、群众文化骨干座谈会、书画展、剪纸及手工艺品展、关爱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等。此间,主创人员们已经开始运作全镇群众精神生活的“年夜饭”,筹划春节期间的文化活动了。有春联展、春节茶话会、乡村“春晚”、唢呐艺术展演、元宵团拜会等,形式也不拘一格。到那时,外出打工的两万多人回到家乡来,坟台镇将更加热闹,文化生活也会更加有声有色。(坟台镇综合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