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文学社吧 关注:359贴子:18,413

【散文作品】宝岛宝岛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开个帖子我才写得下去
我家有人去了海南近十年,我收集了一些故事.


1楼2013-01-29 23:02回复
    押运
    那是个动荡后期的年代.她叫杏子,在城市里长大,却没有娇气.皮肤黑黑的,浓眉大眼.在家里虽然不是长女,但能干,泼辣.
    刚上初中,已经掌管全家的起居.家里的哥哥都有点怕她.
    快初中毕业了,同学们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去向,一工一农,就是家里兄弟姐妹的排列,有二个的,只能留一个在父母身边,其余都要去农村做知识青年.
    他的哥哥不愿意去农村,而且是男孩.父母就由着他在家晃荡.算是留在城里.
    到杏子了,父母当然不愿意孩子离开自己的身边,但有政策限制.只能帮她打点去农村.想着在附近找个农村落户吧,他们家有没关系.有一点路子的都有安排了,剩杏子一直不肯点头.
    快到九月了,他们毕业都几个月了,她也想象哥那样在家里晃荡对付着就算了.
    于是她更加买力的打理家里的杂务,做饭洗衣....
    一天的上午,家里人还在吃早饭.几个士兵和红卫兵进来,堵住门口.把性子押走.家里是老实人家,那见过这样的阵势,他们是工人家庭,也没遇到过抄家这种事情.
    父母正在惶恐着,不知怎么是好?
    到下午,杏子又被押回来了,原来是要她收拾东西,去海南兵团做知青.一路上,上船,坐车都是被枪押着去的.


    2楼2013-01-29 23:23
    收起回复
      ====秀英港====
      那时的海口市没有现在繁华.整个海南还属于广东省.
      知青们到了这个热带岛,一片异样的风光.满街的椰子树.椰林婆娑.蓝色的海.带着咸味的风.杏子他们被看管的也没有那么严了,可以自由活动一阵了,他们冲出去就买水果吃.菠萝,菠萝蜜.很多见都没见过的水果.满街都是.
      杏子他们想,在这个地方做知青也不错.
      但是,他们又得上车了,足足坐了一天的车,车进入了五指山区.已经看不到海了,那些水果的影子也没有了.他们就这样进入了山区.


      3楼2013-01-29 23:35
      收起回复
        ---五指山====
        这里是黎族苗族汉族人杂居的地方,汉族也是之前的工作组和退伍兵从大陆过去的.
        在知青没去开发海南岛的时候,他们黎族苗族还是沿袭刀耕火种的原始农猎生活.水田也有,种的是水稻.也不插秧,稻田象种草那样,撒下种子就不管,能收多少就多少,惟独就是那么得天独厚,海南的水稻可以一年三茬.


        4楼2013-01-29 23:45
        收起回复
          ----军垦农场----
          在上世纪的57年前后,第一批大规模进岛的汉人是解放军.组成军垦农场.
          沿着海岸线有些零星的汉人,是历朝流放的汉人,象苏东坡也曾经流放到那里.
          海南的纵深区汉人极少.随着军垦农场的扩大慢慢地向海南的山区推进.基本把海南各个角落都铺满了.
          军垦农场还是以部队的编制,连长以上的军官还是带军龄,下面的就是职工,黎族苗族人也可以进场当职工,但他们多数不愿意.
          57年后期还有不断的退伍兵补充.政策比较优惠,一般的战士也可以回乡结上婚把家口带回农场做职工.知青们是哭巴巴地去海南.但退伍兵是很乐意的,在当时的环境,一个简单的义务兵是要回乡,也是过上面朝黄土的日子,收成不好,去海南可以做国家职工,所以他们是乐意去的.


          6楼2013-01-30 10:04
          收起回复
            (接上)
            解放后,部队要慢慢的削减,当时没有裁军的叫法.但其实军垦团也是软性裁军.海南的特殊地理位置,跟某岛相似,也怕老蒋先对海南下手,所以把部队大量的化整为零铺满海南,所以战略意义比经济重要.
            到上世纪6070年代,这些军垦团的生力军就是城市的知青.
            有当兵的开了先峰,军垦团里基本的生活设施有了,但还是很简陋和艰苦.没有电,还是用煤油灯.晚上没什么娱乐.都摆开龙门阵,这样知青和老兵们慢慢融合起来,希奇古怪的故事多数是老兵嘴里淘出来的.


            7楼2013-01-30 10:21
            收起回复
              ----苗蛊----
              知青们刚去的时候,还能看到少数民族的女人脸上的琼刺.就是刺青,也就是纹身,纹在脸上.
              ,把自家的女人刺青 .防止土匪抢女人.虽然黎族苗族民风彪悍.但一样怕土匪.琼刺也就形成了风俗.所以刺青也叫琼刺.
              历朝官方也学起来,给流放的犯人纹上琼刺.
              很自然,汉人不敢接触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怕汉人.
              老兵们胆子大,敢跟当地人接触,唠嗑出很多奇怪的故事.
              黎族比较开放,汉化的比较早,小青年都穿汉族衣服了.苗族比较守旧.不穿汉服,女人都穿一种宽脚裤子,是站着什么什么的.象男人一样.要是看见有女人象男人一样依着大树那样站着方便,不要惊讶,也可以看,但不能笑.
              一次,有个职工跟一个猎户做了朋友.一天有事,去找猎户朋友家找猎户.男人刚好不在家.只有猎户的老婆在家.
              老婆很好客,做饭招呼职工.老婆在厨房抄了一盘炒鱿鱼和青菜招呼了职工.
              职工吃过饭后还没见猎人回家了.
              晚上,猎人回家,老婆跟他说了起来.
              猎人吓出一身汗,连夜赶到军垦团的连队,找到职工,喂下了一种药粉.
              职工呕吐起来了.吐出来的全部是竹签.要不是猎人迅速来解蛊.职工就会中"竹签蛊"肠肚烂而死.
              问题就出在那盘炒鱿鱼上.炒和吃的时候是鱿鱼,其实是锋利的竹签.
              "竹签蛊"是他们防止自家老婆被人偷的一个防范.但蛊只有男人会,女人是不会的,连他老婆也不知道.
              老婆也以为是鱿鱼炒了给朋友吃了.


              8楼2013-01-30 11:18
              收起回复
                (接上)
                蛊师的一帮酒肉朋友听到这里,说他是吹牛,哪有那么神奇,可以隐身这么猛.
                蛊师看大家不很相信,就跟大家说,明天十点钟,我当场表演一个给你们看.为什么要明天捏?明天又可以蹭这帮混混一顿嘛.
                吃饱喝足了,一身酒气的蛊师回家了,老婆嘟囔了一句,说,又去跟你们那帮混混喝酒去了?蛊师也不理她的唠叨,知道她只是说几句,不会管他的社交的.老婆很贤淑的,人又年轻漂亮.可以说是这一带数一数二的美人.
                老婆说:"喂,我今天做了一套新衣服,你看看好看不?"
                蛊师迷迷糊蝴的,也没在意,就说明天吧,就睡着了.
                第二天,蛊师又到街上的食档里,那帮混混早就定好桌子等他了.
                蛊师呀的一声,呷了一口靓茶后,蛊师说,你们看:远处有个女子,我可以遥控叫她当众脱下衣服.
                混混们更不相信了,一阵起哄起来.蛊师也有点急了,连忙做起法来了.
                只见那个街上的女子突然自己在身手乱摸起来,感觉有条大蜈蚣进了衣服里头,慌得边哭边把衣服乱扯,想把蜈蚣摆脱.但蜈蚣一直往身上贴,她只好脱下衣服来摔.边哭边甩.
                在混混们看得大笑的时候,蛊师的脸色发青了,那个女子竟然是自己老婆,由于远处,老婆穿的新衣服,他没看出来.
                蛊师连忙跑过去,脱下自己的衣服把老婆包住.这个时候,没有蛊了,女人身上根本没有大蜈蚣.这种是"幻觉蛊".
                女人又羞又气又急,打了蛊师几个耳光,边哭边说,你下蛊下到自己老婆身上.回家后,女人自杀了.蛊师也不呆在自己故乡了,去哪里浪迹也没有人知道了.


                10楼2013-01-30 12:29
                收起回复
                  ----菠萝=====
                  其实文化的差异,使到知青们觉得当地很神秘,但是当地的老百姓还是民风淳朴的,他们过着农猎的生活,兵团的到来,使到他们的生活有很大的改变.大家都在互相碰撞,互相适应.
                  这里讲一个菠萝的故事.
                  山民叫阿甲,兵团开始命令不许村民打猎了,要收缴枪支,阿甲家放弃了打猎,开始搞种植,种了一几亩菠萝.
                  菠萝长得好啊,开始结果了,象剑一样带刺的灰绿的叶子,裹着一个黄澄澄的菠萝.知青们看得眼馋啊.
                  知青们可以随便进去拿来吃,不算偷,这个也是山民的风俗,即使是打猎后,遇到的人都可以分一份,这是山民的一个风俗,就更别说几个菠萝了.
                  知青里有个叫阿强的,就喜欢在村民地里顺点东西吃.
                  阿强来到阿甲的菠萝地里,准备下手了.阿甲正过来看菠萝的长势.看到阿强.就跟阿强说,不要吃,必须回家用盐水炮才能吃,等收成,我送你几个.说完就走了.
                  阿强心里嘀咕起来,才不管那么多,不就吃个菠萝.拿起来一口气吃了三个.
                  阿强回宿舍后,晚上突然发起高烧,连忙去卫生所,但烧还是不退,回家三天都在胡言乱语.团里也没办法,只好找到村民里的郎中,把阿强治好.郎中说:
                  这是菠萝中毒.一般吃菠萝是不会中毒的,但有些菠萝,会被毒蛇喷毒,吃过这种被喷毒的菠萝.轻则发病,重则要命.泡盐水可以解毒.


                  13楼2013-02-01 10:14
                  收起回复
                    ---猪尾巴---
                    不要说知青们犯混,一大帮少年,还都在长身体的时候,正是身体最需要吸收的时候.
                    在山区,不要以为海南就是到处有鱼吃,在山区是没有的,年初一连队会杀猪大会餐,年初二就开始吃咸菜,咸菜吃完就得吃酱油,酱油吃完就得盐水拌饭.
                    海南经常刮风,交通断给养供应跟不上.
                    男知青们就动心思去寨子里套狗.套了人家村民一只狗,一伙围着正高兴地吃狗肉锅.外面一阵喧闹,村民纠集了几十个,拿着棍棒锄头过来打架了.把农场的门口堵住,只放女孩子进出.见一个男的打一个.
                    吓得男知青一个都不敢动,也不敢出去迎战.
                    折腾了大半天,干部也去劝了,村民散去.
                    知青这些小青年可咽不下这个窝囊气.找了几个手脚麻利的,悄悄溜进寨子里,连夜把每家的猪的尾巴全部割去,是活着割的,猪不会死.
                    第二天,村民看到自家的猪都成了没有尾巴.这时候才知道,也是遇到狠角色了.他们不是怕知青,是怕自己家都固定在寨子里,知青们可以跑回城市,连找人打都不知道找谁打.
                    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知.


                    14楼2013-02-01 10:34
                    收起回复
                      ===人熊---
                      石大柱的家属在四川,家乡水灾了,老婆孩子也准备跟过来海南做职工了,那时候的军垦场,最欢迎家属也到农场,都自动变成国家职工.
                      石大柱想啊,原来自己住的宿舍太简陋了,做几件家具吧.也不用买,大森林里多的是木头.但不能在周边伐木,是不允许的.
                      石大柱套上牛车,自己一个人进山,锯几根木头打家具.
                      牛车走了一天,已经进入无人区了,他看天黑了,找了一个山洞就进去休息了.
                      到半夜,忽然发现身边有一个红色毛的野人在看他.吓得恐慌地起来,野人这时也连忙跑了.
                      石大柱也算是个军人,等反应过来,就去追,野人早就无影无踪了.
                      石大柱木头也不要了,连忙赶着牛车回连部.
                      当地人说也有过这个传说.他们叫人熊.
                      石大柱纠集了几百人去围山找野人,围了十几天也找不到.


                      16楼2013-02-03 00:20
                      收起回复
                        ====橡胶===
                        军垦场主要种植橡胶.
                        军垦场的管理半军事化,每个团部有卫生队,每个连有卫生员.每个连设炊事班.每个班有班长.
                        但场的种植模式,是取经于一个华侨农场.
                        不得不说一下这个华侨农场,这个华侨农场在宝岛海南的西海岸线.解放前就有了.解放前,有些在南洋有钱的华侨,为了避开二战的烽火.看准了海南这快宝地.开辟了庄园.种植咖啡,可可.橡胶.解放后收编成国有农场,规模还在壮大.由于华侨农场的拉动.海南的西海岸线比东海岸线开放和富裕.
                        国家认定橡胶是军用物资,全部军垦场都种橡胶.橡胶是很娇气的树种.
                        开荒后,先在周边种上别的树,叫环山行,给橡胶挡风的.在环山行里面种上橡胶树,4,5年可以收胶水.
                        在树皮斜斜割去一部分树皮,胶水就可以漫漫地滴出来.

                        橡胶树被这样割皮后,很容易被风吹断.一场台风,橡胶树就会死去40%,所以要不断地补种和开荒.
                        割胶收胶是很苦的活.树的胶水是半夜才有的,只要太阳一出来,胶水凝固,不流出来.胶工都是半夜作业的.7点前要全部把胶水装桶运走.


                        17楼2013-02-04 09:34
                        收起回复
                          ---老波---
                          他叫阿德,人很秀气/老三界的知青,是个高中的高才生.
                          高中后,也随着知青大军到了宝岛,当了一阵的胶工后,领导发现他的文化知识,于是在场部的学校当了一名老师.教的是数学语文一把抓.
                          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女生叫阿花的,学习很烂,在他任教后,很努力地学习追赶大家.
                          但她欠的知识太多了,还是个后进生,渐渐地喜欢阿德老师.人又大胆,写了一份情书给阿德老师.
                          情书是这样写的.
                          老师,你有老波没有,我做你的老波好不好?
                          教师们都纳闷了,阿花想说什么?
                          最后就进行审问了.
                          原来阿花想写老婆的,但婆字不会写,就写成老波.
                          这个笑话疯传整个校园.
                          阿德也没办法,退出小学.
                          场里的职工的孩子也慢慢长大了,场部开设中学.自然又瞄准了阿德,于是,阿德又做上了高中老师.


                          19楼2013-02-05 23:01
                          回复
                            ----阿豪和阿杰---
                            阿豪家有三兄弟.妈妈单亲.独立抚养着三个大小伙儿.
                            也是老三界,什么叫老三界?即大学高中初中同时三界毕业的学生,67,68,69年毕业的,不再升学,一起去做知青.
                            老大阿豪是高中毕业,本来政策定好,老大可以留在父母身边的,阿豪可以不去,留在城市当工人什么的.
                            但阿豪看看自家三兄弟,总会去2个的,很早就表态自己要去做知青,把机会留给老二.
                            老二刚好初中毕业,也愿意跟哥哥一起去,把机会留给老三.
                            这样他们2兄弟一起去海南,而且是同一个连部,一起做割胶工.


                            20楼2013-02-05 23:21
                            回复
                              ---十三兄弟----
                              阿豪和阿杰去的是琼海县,算是比较富裕的地方,没有到五指山的纵深区,但生活一样艰苦.
                              妈妈时不时地邮寄点食物给他们.
                              阿豪和阿杰就跟他们的妈妈说,每次邮寄食物,必须够13份.
                              原来他们去到后,同连部有13个同城市的知青,他们成了铁杆哥们,有好东西一起分,打架一起去,好不威风.
                              在这个13兄弟里,还有落难的中央领导的后代,不过这个后代在父母平反后,最早离开海南了.


                              21楼2013-02-05 23: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