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林恩恩做的饭,真是“神清气爽”,一口气爬到iphone100的顶端是没有问题的。
我、老妈、林恩恩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聊着天。
准确地说,是老妈在陪我和林恩恩聊天。
更准确地说,是老妈在“采访”我和林恩恩。
这不免让我感到有点尴尬。
“妈。”我对老妈使了使眼色。
老妈回了房间。
我忽然觉得自己的做法很过分,因为我想起了我奶奶。
因为在外地上学,只有放寒暑假才能回一次家,也就是说大概每半年只能见老妈一次。
初高中的时候,由于学习压力大,和父母的交流并不算太多,唯一的一点点交流恐怕就是和擀面杖交流,或者以口头吵架的形式交流。
而现在,空余的时间多了,学习压力不再那么大,做父母的无非只是想在茶余饭后和自己的孩子聊聊天,多了解了解孩子,弥补以前交流的空白,可是我还把老妈赶回了房间。
老妈曾感慨过,孩子小的时候要学习,长大了,又要陪自己的爱人,什么时候才能把时间给父母啊。
这是什么造成的,这能怪谁。
我觉得这是教育制度造成的。
我其实还是很痛恨教育制度的,虽然我算是高考的受益者,是教育的受益者。
但是越是受益者,就越是受害者。
我们称十六七岁是花季雨季的年龄,这个年龄段是应该享受美好时光,谈谈恋爱。
国外这个年龄的孩子都在干吗,人家踢踢足球打打蓝球,参加社团谈恋爱,开个派对做个爱,玩玩音乐跳跳舞,陪家人聊天一起游玩,甚至吸吸毒实在蛋疼朝自己脑袋开两枪(当然这个不提倡)。
可是我们的十六七岁在干吗,我们的十六七岁平均每天要在黑板前和作业前坐十小时。
十六七岁是身体和心里人格性格世界观发育最快的时候,这时候的发育基本可以为以后定型。
我们的平均身高没有一部分欧美国家高,是基因的问题吗?是生活条件的问题吗?试问,一群每天只是坐着的青少年,用什么来长身高?
当然,据我长久观测,裤裆里那玩意儿的长度还是与基因有很大关系的。
好吧,算是愤青思维。
其实还是要活在当下,高考不公平,但是不考不行,还是得考。
生活不公平,但还是得活,大学里学习压力小了,可是其他压力也随着自己想法的成熟和即将面对的就业问题也大了起来,所以现在对于这些不公平看得已经并不是太重,只能在不公平下以公平的姿态与其他同样被不公平的人比拼着成长着。
为了能有更好的竞争力,让自己的简历看起来不太单薄,大家都在忙着考各种证书,甚至有的同学还tm靠了导游证,要知道,我们这个专业是和导游方面没有什么P联系的。
又当然,裤裆里那玩意儿的长度就那么回事了,再努力再加强锻炼也没什么效果,而且这玩意儿也没什么证书来证明它的长短粗细,所以暂时没有听说过谁在练什么神功或者考什么神证。
“想什么呢,傻瓜。”当我回过神的时候,林恩恩正认真地盯着我,像偶遇阿凡达一样。
“我很蓝?”我问。
“什么很蓝,你怎么了?”林恩恩问。
“阿凡达不是很蓝吗?”我说。
“你这人,什么跟什么啊!”林恩恩说。
“没有。你理解不了我的幽默。”我说。
“哦,原来你这就是幽默啊,还真幽默啊……”林恩恩说。
“是,我很幽默。”我说。
“……神经!白痴!”林恩恩说完,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似乎在期待我的回答。
拜托,她损我,然后期待我回答?
我需要有什么回答?
“你说的对。”我说。
“……你这人,真没有幽默细胞。我上楼了!”林恩恩说完,起身上了楼。
“你不上来吗?”林恩恩在楼梯上问。
“等一会儿,我想静一静。”我说。
林恩恩看了我一会儿,想说什么却没有说,然后转身走了。
我坐在沙发上,脑袋有点乱,不知道因为什么。
老妈从房间探了探头,走出来,坐在我的旁边。
“怎么了,吵架了?”老妈问。
我、老妈、林恩恩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聊着天。
准确地说,是老妈在陪我和林恩恩聊天。
更准确地说,是老妈在“采访”我和林恩恩。
这不免让我感到有点尴尬。
“妈。”我对老妈使了使眼色。
老妈回了房间。
我忽然觉得自己的做法很过分,因为我想起了我奶奶。
因为在外地上学,只有放寒暑假才能回一次家,也就是说大概每半年只能见老妈一次。
初高中的时候,由于学习压力大,和父母的交流并不算太多,唯一的一点点交流恐怕就是和擀面杖交流,或者以口头吵架的形式交流。
而现在,空余的时间多了,学习压力不再那么大,做父母的无非只是想在茶余饭后和自己的孩子聊聊天,多了解了解孩子,弥补以前交流的空白,可是我还把老妈赶回了房间。
老妈曾感慨过,孩子小的时候要学习,长大了,又要陪自己的爱人,什么时候才能把时间给父母啊。
这是什么造成的,这能怪谁。
我觉得这是教育制度造成的。
我其实还是很痛恨教育制度的,虽然我算是高考的受益者,是教育的受益者。
但是越是受益者,就越是受害者。
我们称十六七岁是花季雨季的年龄,这个年龄段是应该享受美好时光,谈谈恋爱。
国外这个年龄的孩子都在干吗,人家踢踢足球打打蓝球,参加社团谈恋爱,开个派对做个爱,玩玩音乐跳跳舞,陪家人聊天一起游玩,甚至吸吸毒实在蛋疼朝自己脑袋开两枪(当然这个不提倡)。
可是我们的十六七岁在干吗,我们的十六七岁平均每天要在黑板前和作业前坐十小时。
十六七岁是身体和心里人格性格世界观发育最快的时候,这时候的发育基本可以为以后定型。
我们的平均身高没有一部分欧美国家高,是基因的问题吗?是生活条件的问题吗?试问,一群每天只是坐着的青少年,用什么来长身高?
当然,据我长久观测,裤裆里那玩意儿的长度还是与基因有很大关系的。
好吧,算是愤青思维。
其实还是要活在当下,高考不公平,但是不考不行,还是得考。
生活不公平,但还是得活,大学里学习压力小了,可是其他压力也随着自己想法的成熟和即将面对的就业问题也大了起来,所以现在对于这些不公平看得已经并不是太重,只能在不公平下以公平的姿态与其他同样被不公平的人比拼着成长着。
为了能有更好的竞争力,让自己的简历看起来不太单薄,大家都在忙着考各种证书,甚至有的同学还tm靠了导游证,要知道,我们这个专业是和导游方面没有什么P联系的。
又当然,裤裆里那玩意儿的长度就那么回事了,再努力再加强锻炼也没什么效果,而且这玩意儿也没什么证书来证明它的长短粗细,所以暂时没有听说过谁在练什么神功或者考什么神证。
“想什么呢,傻瓜。”当我回过神的时候,林恩恩正认真地盯着我,像偶遇阿凡达一样。
“我很蓝?”我问。
“什么很蓝,你怎么了?”林恩恩问。
“阿凡达不是很蓝吗?”我说。
“你这人,什么跟什么啊!”林恩恩说。
“没有。你理解不了我的幽默。”我说。
“哦,原来你这就是幽默啊,还真幽默啊……”林恩恩说。
“是,我很幽默。”我说。
“……神经!白痴!”林恩恩说完,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似乎在期待我的回答。
拜托,她损我,然后期待我回答?
我需要有什么回答?
“你说的对。”我说。
“……你这人,真没有幽默细胞。我上楼了!”林恩恩说完,起身上了楼。
“你不上来吗?”林恩恩在楼梯上问。
“等一会儿,我想静一静。”我说。
林恩恩看了我一会儿,想说什么却没有说,然后转身走了。
我坐在沙发上,脑袋有点乱,不知道因为什么。
老妈从房间探了探头,走出来,坐在我的旁边。
“怎么了,吵架了?”老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