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禵吧 关注:5,202贴子:151,748

回复:【胤祯】——【资料】小知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5.清代宫廷大阅的起始
清代的宫廷大阅起始于入关前,天聪七年,皇太极亲自到北武场阅兵。阅兵这天,八旗兵分为左右翼,汉兵为一营,满洲步兵为一营,分列武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红衣大炮30门,各种小炮数百门一字排开在队伍的前面。皇太极身穿盔甲,腰悬宝刀,骑在彪悍的骏马上,和众王贝勒们一起环场阅视一周。下马后,大阅开始,八旗护军居前,诸王贝勒率亲军压阵,三声炮响后,八旗将士们士气旺盛地前进,听到蒙古号角后就后退,如此往复三次。大阅始终按照实战的要求进行。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13-02-22 11:18
回复
    16.清代宫廷大阅

    入关后,每逢清廷大阅,钦天监先要择日上奏皇帝,皇帝批准后,有关机构分头准备。如果大阅在南苑举行的话,提前两天,武备院就会在南苑搭建御用营、帐、营帐后还要有一个圆幄,以备皇帝休息和更换盔甲之用。大阅时间到了,皇帝驾临南苑行宫,行宫外陈设了卤簿,皇帝到圆幄里更换了盔甲后,就在大臣们的簇拥之下来到武场,武场开始奏响豁亮的军乐,大阅开始。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8楼2013-02-22 11:18
    回复
      17.清代宫廷仪仗队伍的发展史

      清代的卤簿制度进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皇太极登基的时候,第一次出现了“具法驾,设卤簿”,这是天命十一年的事。到了崇德元年,皇帝的卤簿制度进一步完善,仪仗人数增加到270人。顺治登基后,更进一步地完善了卤簿制度,顺治三年,顺治帝将卤簿分为大驾卤簿、行驾卤簿、行幸卤簿三种。到了乾隆朝,乾隆帝在乾隆十三年的时候又进一步改革了卤簿制度,把卤簿细分为大驾、法驾、銮驾、骑驾。皇帝登基、祭天、祈雨等用大驾,宫中朝会、祭祀等用法驾,行幸皇城用銮驾,出京巡幸各地或御驾亲征用骑驾。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1楼2013-03-10 21:12
      回复
        18.清帝法驾卤簿的排场
        法驾卤簿是在宫廷朝会的时候使用的。宫中要举行朝会的当天,銮仪卫要在太和殿至天安门外宽广的街道两旁陈设庞大的卤簿和宫中乐器。太和殿外的正中,陈设黄龙华盖,东西檐下陈设拂尘、炉、盒、壶、盘、瓶、杌、椅等,而诸如弓、刀、矢、豹尾枪、戟、殳、则放在丹陛东西两侧。太和门外陈设玉辇、金辇;午门外陈设五辂、宝象盒卤簿乐;天安门外则陈设朝象。皇帝从寝宫起驾的时候,午门上钟鼓齐鸣,卤簿乐一次奏响。王公大臣们身穿朝服,从卤簿队伍中鱼贯而过,经太和门进入太和殿前,然后按照品级排列向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2楼2013-03-10 21:12
        回复
          19.清宫廷祭炮制度的由来
          满洲在马上取得天下的过程中,满洲八旗的彪悍可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努尔哈赤在对阵明朝的初时,也曾经受过重创,尤其是在努尔哈赤受明朝火炮击中身亡后,皇太极认识到火炮的重要性。天聪五年,皇太极成功铸造出红衣大炮,此后又陆续铸造出大批的火炮。正是借助火炮的威力,满洲八旗铁骑所向无敌迅速入关占领中原。到了顺治朝,顺治帝下诏册封“红衣发贡之神”作为火炮之神,并规定每年季秋朔即九月初一日为祭炮日,清代祭炮制度由此开始。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3楼2013-03-10 21:13
          回复
            20.清代祭炮仪式的程序
            在祭炮仪式开始前一日,由捧祝官捧着一份白纸墨书的祝文,在太常寺官员的陪同下前往祭所,将祝文放在红案上。祭祀当天,八旗各设“红衣发贡之神”位,席地为坛,每旗一坛,八旗按翼两向排列,正黄、镶黄旗位居中路,其余各旗一次向两边排列。祭祀时,在镶黄旗炮位前设一个祝案,镶黄旗都统为承祀官。在日出前两刻,祭祀仪式正式开始,承祀官迎神、燃香、献爵、宣读祝文,每进行一个项目,都要行三跪九叩之礼,并通过初献、亚献、终献三次程序完成,最后的一个程序就是把祝文送到燎炉里焚燃,承祀官在炉旁观望,这称为送神,至此,祭炮仪式才算结束。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4楼2013-03-10 21:13
            回复
              22.清代皇家宗亲的严格区分
              尊卑地位有严格的划分,在努尔哈赤时代,努尔哈赤创建了八旗制度,八旗就成了皇室地位的标志,入关以后,皇帝又指定了更为严格的区分制度:努尔哈赤之父的直系子孙称为“宗室”,系金黄色腰带,称为“黄带子”;其叔伯兄弟的旁支子孙称为“觉罗”,系红色腰带,称为“红带子”。同时还将宗室分为十二个爵位,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6楼2013-03-10 21:14
              回复
                23.皇帝女儿的等级
                清代皇帝的女儿,有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之分。固伦,满语的意思就是国,是尊贵的意思。固伦公主是指由中宫皇后所生的女儿,品级等同于亲王。和硕,满语的意思就是方隅,和硕公主是由嫔妃所生的女儿或由中宫抚养的宗室女,品级等同于郡王。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7楼2013-03-10 21:14
                回复
                  24.皇帝大婚都有哪些程序
                  皇帝娶皇后就叫做大婚,清代皇帝皇后成婚后的洞房一般设在坤宁宫。皇帝大婚的程序比较复杂,一般有纳彩、大征、册立皇后、奉迎、合卺、朝见、庆贺颁诏、筳宴等礼仪程序。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8楼2013-03-11 20:29
                  回复
                    25.皇帝大婚的纳彩礼
                    所谓纳彩,就是向皇后的娘家赠送定婚彩礼。这种彩礼不同于民间的彩礼,皇宫的彩礼名目繁多,讲究也很严格。彩礼包括马匹、甲胄、丝帛等,送彩礼的队伍由皇帝特命的大婚专使带队,从太和殿出发,出太和门中门,浩浩荡荡来到皇后娘家。皇后的父亲、兄弟早已迎候在大门外,专使到了后,皇后的父亲、兄弟都要叩头谢恩。仪式结束后,专使再回宫向皇帝复命。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9楼2013-03-11 20:29
                    回复
                      26.皇帝大婚的大征礼
                      在皇帝迎娶皇后前,还要进行一次大征礼,大征礼也是要赠送给皇后的娘家很多财物,除了纳彩包括的那些以外,还有黄金200两、白银1万两、缎1000匹、金银茶具和银盆等实惠的财物。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项,就是册立皇后。皇帝在太和殿举行隆重的典礼,宣布册立某女为皇后,并将颁给皇后的金印、金册交给专使,专使奉命护送皇后金印、金册来到皇后的娘家,先向皇后的父亲、兄弟宣示,再由宫女女官向皇后宣读册文。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0楼2013-03-11 20:29
                      回复
                        27.皇帝大婚的奉迎礼
                        皇帝大婚的这天,总管太监转报皇后梳洗打扮,然后皇后手中拿两个苹果,福晋四人为她盖上缎绣龙凤纹盖头,将御笔龙字和一柄金如意放进凤舆。皇后乘坐16人抬的凤舆进入乾清宫殿,皇后降舆后,亲王福晋接过皇后手中的苹果,再把装有珠、宝、金银小如意、米谷的宝瓶递给皇后,然后福晋四人搀扶皇后迈火盆,随后来到坤宁宫,此时,武备院官员早将一份桃皮金漆彩画鞍板、黄铜镀金镶嵌宝石喜鞍放在坤宁宫门口,鞍下放皇后拿过的两个苹果,皇后要从鞍上迈过去。进入坤宁宫洞房后,皇帝揭去皇后的盖头,女官放一个铜盆在床上,并用圆和盛子孙饽饽请皇后享用。然后女官进设宴桌,皇帝居右,两人交杯完成合卺礼。至此,皇帝大婚才算完成。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1楼2013-03-11 20:29
                        回复
                          28.清宫册立皇后的不同
                          整个清代历时将近300年,经历了11代皇帝,这些皇帝共册封过26位皇后,这26皇后的册立情况都是不尽相同的,归纳起来大致有这么两种,一种是生册,一种是死封。生册就是在世就被册立为皇后,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是皇帝大婚时候册立的;其次是皇帝即位前衣襟成婚,在即皇帝位后把原来的嫡福晋册立为皇后的;还有一种是皇后死去,皇帝在妃嫔中又重新册立的。而死封顾名思义就是在该位皇帝的妃嫔去世后,皇帝追封她为皇后的。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2楼2013-03-11 20:30
                          回复
                            29.皇帝的服装制度
                            清代皇帝的复杂有衮服、朝服、吉服、常服、行服和雨服。衮服是皇帝在祭天、祈雨等场合穿的,将其套在朝服或吉服外。形式为圆领、对襟、平袖,颜色为石青色。朝服是皇帝在登机大典、大婚、万寿圣节、元旦、冬至等重大典礼时穿的,款式基本是披领和上衣下裳相连的袍裙相配而成,明黄色,有冬夏之分。吉服,就是俗说的龙袍,是皇帝参加吉庆典礼时穿着的,为圆领、右衽大襟、箭袖、四开裾式长袍,有明黄色和蓝、红、月白等色。常服是皇帝日常生活所穿的衣服,颜色为石青色,样式与吉服相同,花纹也是随皇帝的喜好。行服是皇帝在巡幸和狩猎时穿的,样式近似常服,颜色也随皇帝喜欢。雨服是皇帝抵御雨雪的时候穿的,面料多为油绸、羽缎和毡等防水性能好的材料。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3楼2013-08-19 20:33
                            收起回复
                              30.皇帝的冠制度
                              皇帝的冠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和雨冠。朝冠有冬夏之分。冬朝冠有圆顶,呈斜坡状,冠周围有一道上仰的檐边,用薰貂皮制作。夏朝冠的冠体呈覆钵状,用盛产于东北并被满族视为吉祥之物的玉草或藤、竹编成冠体,再裱以罗,以红纱或红织金为里,冠沿周边镶有石青色织金边饰。吉服冠形似朝冠,也有冬夏之分。冬天的常服冠是有折檐的圆形帽,用皮或青绒制作,夏季的常服冠形同夏吉服冠,制作材料也相同。冬天的行服冠跟常服冠形似,用黑狐、黑羔羊皮或青绒制作,夏行服冠与常服冠相似,材料也相同。冬用的雨冠冠顶高,前檐深,夏用的冠顶平,前檐敞。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4楼2013-08-19 20: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