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文的孤独小窝吧 关注:51贴子:5,062

回复: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欣闻陆键东著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再版于是月,甚悦。无日且入矩彀中矣。矩高二读是书,大感于陈式故事。每掩卷页,惜是书以故不传,求其原本而竟无有。今则再版,终了矩藏好书之一愿也。


来自手机贴吧194楼2013-06-14 01:14
回复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来自手机贴吧195楼2013-06-15 00:30
    回复
      今后的生活方式,是终日以读书为主,以写作为辅。每天日记,暇览字典。观影休闲,时时关注时事、新事物与学界新动向。学习方法则是一遍又一遍地翻课本看。


      来自手机贴吧197楼2013-06-15 00:35
      回复
        今年四月中下旬写的:当你触犯权力系统的某点时,他会调动整个权力系统来打击你。给世界最好的礼物就是,消解诸权力点间的人情联系,代之以制度联系。 韩信甘受胯下辱,因为他觉得,区区一个流氓,不值得他付出自己的生命。


        来自手机贴吧198楼2013-06-15 00:54
        回复
          今年二月一次聊天中说的话:束缚人的是传统,任何传统都能被打破,只要你是第一个想到它的人。前几天在电影里看到的一段话,深有感触。 历史学老是在唠叨什么历史局限性,那就是被传统束缚下的人。生长在晚清的孙中山就是有一定的狭隘民族主义,但如果他生在几百年后,思想绝对比我们超前。 所以人可以干任何事,只要他有能力摆脱环境,习俗,固有思维,时代,等等这些,施加于他的束缚。凭什么你要和他们一样?看到他们你会想到自己希望渺茫。 十八世纪的人无法理解人为什么会飞到天上。十九世纪的人无法理解人可以把足迹印到月亮上面。二十世纪的人无法理解我们两个相隔千百里的人能即时交流。这都是传统思维施加给他们的束缚。所有事都是可能的,一百年后的人们难道不会嘲笑我们现在把好多可以做到的事当成不可能了么? 不要被思维定势吓倒了,有可能的,有可能的。他们做不到,你以前没做到,就会觉得这件事不可能了 。不是的,不是这样的。来试试,打破传统的束缚,证明一种可能性?


          来自手机贴吧199楼2013-06-15 00:58
          回复
            尼日利亚童曰富吉者,三岁能摄影。其父艺术家,其母早教专家。父曰,吾侪不待子现其天赋,而自造环境以感染之。


            来自手机贴吧200楼2013-06-15 10:01
            回复
              无论是语言、文学、摄影、书法。其水平之提高,都有赖于大量的输入。如此,方能提高眼光,胸中有物。大量的输入是精品输出的前提,输入决定输出。


              来自手机贴吧201楼2013-06-15 10:42
              回复
                一个被对方骂为鬼并力加诅咒的人,却反过来为对方评功摆好,还他历史真貌,还一口一个“先生”,这样的胸襟、作派、口吻,《新青年》队伍中恐怕也只有胡适了。……为骂过自己的人辩诬,这又是一种什么人格呢?(胡适的前半生,邵建。205-206)


                来自手机贴吧203楼2013-06-15 21:15
                回复
                  读胡适之传,见先生因替溥仪说话,而遭举国痛骂时的平和沉静,不禁又想起了他说过的一段话:“我受了十余年的骂,从不怨恨骂过我的人,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愿挨骂。”数月前读到此句,顿觉先生人格伟岸,不得不仰视。


                  来自手机贴吧204楼2013-06-15 23:40
                  回复
                    余前日日记中自谓类于瞿秋白,乃多余的话中之懒散、忧伤、个人主义之秋白也。今观其文 可爱的梁启超,甚感刻薄。已矣。历史人物面目模糊不清,传诸后人者,盖一脸谱耳。择一面以为是人,而余下之多面皆见埋没于历史尘埃矣。


                    来自手机贴吧206楼2013-06-16 00:12
                    回复
                      《金陵十三钗》


                      来自手机贴吧207楼2013-06-16 13:54
                      回复
                        赵鼎新: 中国目前最大的挑战来自政体与政府不能分开,社会缺乏主流价值观等问题。


                        来自手机贴吧208楼2013-06-17 03:08
                        回复
                          读邵建 胡适的前半生 毕。历六日。受感于宽容与自由主义深矣。


                          来自手机贴吧209楼2013-06-17 08:34
                          回复
                            朱学勤评论胡适,很让人感动:他完全有理由走向这两极的某一极,但是这个温和的人竟然做到了某种倔强性格做不到的事情——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仔细想想,这样一个平和的态度,竟能在那样污浊的世界里坚持了60年,不是圣人,也是奇迹。


                            来自手机贴吧210楼2013-06-17 14:16
                            回复
                              动荡环境下知识分子生存的故事,本身就像一部动人小说。因此,感兴趣于民国学术者未必真有心学术,但喜读一以学术为背景的曲折故事耳。自省,矩亦有之。此可以解释 大师热 之大师皆出乎不平之世,而鲜有人生淡达以无可陈者之人能跻其中也。


                              来自手机贴吧211楼2013-06-17 16: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