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百宝盆吧 关注:7贴子:2,339
  • 9回复贴,共1

【专访】20130321精品购物指南-李宇春《醒于造梦空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ttp://e.lifestyle.com.cn/default.aspx?magazine=2730&issue=1178
精品官网原版阅读,春春的在25P、35P、36P、44P、45P、46P、47P点击图片可放大显示,右键保存大图!


IP属地:广西1楼2013-03-21 12:12回复


    IP属地:广西2楼2013-03-21 12:12
    回复


      IP属地:广西3楼2013-03-21 12:12
      回复


        IP属地:广西4楼2013-03-21 12:13
        回复


          IP属地:广西5楼2013-03-21 12:13
          回复


            IP属地:广西6楼2013-03-21 12:14
            回复


              IP属地:广西7楼2013-03-21 12:18
              回复


                IP属地:广西8楼2013-03-21 12:18
                回复
                  李宇春演话剧为学习:表演还不能让我上瘾
                  2013年03月21日16:45 精品购物指南 撰文/李森
                  李宇春之于《如梦之梦》,是一名青涩的观察者。在这幕环环相扣、首尾呼应的大戏里,始终有一道目光注视着故事变幻,见证着有如造梦空间般的命运翻云覆雨——这道目光,来自李宇春;
                  而《如梦之梦》之于李宇春,是一次演技的顿悟和觉醒。她像一只饥渴的海绵,默默吸收、冥想、成长,纵使偶尔焦急,也是太想收获久违的从容与敏感——如此觉醒,归于“如梦”。
                  从此,李宇春开启了又一重空间的大门,她不输任何人的领悟,终于如梦初醒。
                    剧本 如果第一颗蛋就煎成功了呢?
                  当赖声川把四只寓意着“事事如意”的柿子放到李宇春面前时,《如梦之梦》的大幕离开启又进了一步。大概,只有赖声川才能将这种文艺而质朴的会面方式做得如此舒情顺理。他笑呵呵地看着李宇春,并不急于开口
                  恰好,李宇春一点就透。
                   在绵长的“如梦”画卷里,谁来见证这段跨越了时空、种族、国界与生死的故事,曾一度让赖声川辗转,制作人王可然的引荐令他将目光投向了李宇春。对李宇春而言,三次银幕试练早已使她具备了刻画角色的实力,甚至曾“疯狂”地为巡演披上一层舞台剧的华美外衣。透过赖声川的镜片,李宇春看到了突飞猛进的良机。
                   于是,有了被李宇春形容为“不可多得”的合作。一本《西藏生死书》和《如梦之梦》的剧本同时递到了她的手中。终于,万事俱备,好梦开场。
                  记者:去年你还只是把巡演做成一出舞台剧,今年就开始演话剧了,是上瘾了吗?
                   李宇春:说实话,我并不觉得表演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能让我上瘾。这部《如梦之梦》最吸引我的还是“上课”,因为我只知道音乐学院的课程是什么样的,但我没有学表演的经历,所以我很好奇整个幕后,整个排练的过程。尤其是这部戏,跨越了古代和现代、国内和国外,基本上囊括了所有可学习和吸收的表演技巧,对想“上课”的人来讲,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
                  记者:和“上课”相比,剧本反而是第二位的?
                  李宇春:我第一次读剧本的时候,其实看不太懂,只大概知道我的角色是什么样的——医学院刚毕业,很有热情,全家都是医生;第一天上班,负责的5个病人死了4个,可她身边的人都觉得,只要你尽到自己的责任就可以了,于是她对自己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怀疑。其他的部分,晕着呐,我过完年回来排练还经常问剧组,这是谁?这段故事讲了什么(笑)?因为我只研究了我的部分,而这部戏的命题又很宏大,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树,看不清它的脉络。
                  记者:针对这种宏大命题,立意也比较深的戏,除了导演的点化,你是怎么抓住重点的?
                  李宇春:首先肯定是抓我自己的部分,而且我那部分其实不难理解,更多的是一名年轻的医生,对于自己职业的崇高理想,然后意识到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另外,我觉得它强调了“临终关怀”,就是有太多人临终时感受到的只有孤独,或者他来不及表达他想表达的东西。赖老师给我讲过印度的德蕾莎修女的故事,她会把街上那些快死的人带回家里,给这些人临死前应有的礼遇。赖老师说,你演的医生有点像德蕾莎修女,你去感受一下,什么叫让弥留之际的人离开得稍微快乐一点。所以,我的注意力其实都在这两点上面。
                  记者:赖导没有让你再往深了想?
                   李宇春:对。上次有记者问我,你从这部戏里面感悟到了哲学或者佛学的要义吗?我说没有,因为我本来就没研究过,我能做的仅仅是完成我那一部分。至于这个故事,我也在慢慢地吸收,排练的时候会一遍遍地想,但并不是每个点都想得通。
                  记者:想不通的地方你会问赖导吗?
                   李宇春:没有问他,我自己研究。赖老师肯定有他的理解,但是我想,观众又不是赖导,他们也没有剧本,看的时候可能还不如我清楚,所以,如果我的理解程度只到了这里,那观众又会怎么想呢?其实我以前拿到电影剧本也很少跟人交流,因为我总觉得我的感受是准确的,不至于偏差很多,但《如梦之梦》我就拿不准,我特别想问观众,哎,你感动吗?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故事的?你觉得哪一段比较精彩?你跟我的感受是一样的吗?
                  记者:那等戏上演之后,你能回答类似“这部戏讲的是什么”这种大问题吗?
                   李宇春:我只会讲我的部分,毕竟角色让我思考的就是我那部分。而且这部戏,赖老师都要讲很久,那应该是他去解释的,演员不能代劳。
                   记者:我明白你要做的是关注自己的角色,但你有没有想过,这部戏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李宇春:有一段“煎蛋”的戏其实浓缩了很多《如梦之梦》想表达的东西。那段戏叫“煎蛋的梦”,是讲江红住在巴黎,起床后像平常一样准备煎蛋做早餐,可是,当蛋黄碰到锅的一刹那,她发现自己又坐回床上了,刚刚醒的样子;她一直煎一直煎,直到第七颗蛋的时候,啪,居然落到锅里了,然后她说,从此我就这样生活了。我觉得,这段戏其实是在说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遇到什么人,都会直接影响你未来的命运——如果第一颗蛋就煎成功了呢?她可能就进入另一个轨道了。


                  IP属地:广西9楼2013-03-22 09:25
                  回复
                    台词 再看我,那个着急啊……
                      “只是一次换气的不同,决定了什么叫念,什么叫演。”
                      《如梦之梦》让李宇春对台词有了新的认识,“观察前辈演戏,他们每说一个字是都有情绪的。以前我可能更像小孩装大人,现在我体会到了什么是精雕细琢。”
                    赖声川告诉李宇春,不急,慢慢来,“但我还是有些没底,那种浑身是戏的感觉我暂时还学不会,不过观察多了,还是能慢慢抓住一点。”
                      她曾经为了5句台词挑灯苦练,直到赖声川拍着她的肩膀说“感觉对了,演员就该这样子”。她暗暗着急,“总觉得离正式演出的时间不多了,我想尽量让它更好。”
                     不过,有这样的态度,不必急于求成。就像赖声川说的,“慢慢来。”
                      记者:话剧特别讲究底子,需要演员长期地磨炼,比如台词功底,这方面你其实比较弱。你是怎么弥补和专业队伍间的差距的?
                     李宇春:不断地练习啊(笑)。除了现场排练,我回家后就开始逐字逐句地揣摩台词,因为我发现,自己整场下来的语气还是比较平,没有太多起伏,但医生的角色其实有一点神经质,所以我要一句句分析,她哪些话是讲给观众听的?讲给观众听的时候该用哪种语气?哪些话是讲给自己听的?哪些句子是有画面的?比如“我从小在医院长大,我戴上医学士的方帽,顺利毕业”,这个句子就一定要配合脑子里的画面,不然容易出戏。
                     记者:我记得赖导曾经说过,他特别反感学院派的台词训练课程,认为会毁了一个演员的灵性。这方面,非科班出身反而是你的优势。
                    李宇春:嘿嘿,我其实也这么想。因为赖老师的要求还不是那种“诗朗诵”,而且我的角色是台湾人,讲话有一点台湾口音,所以我有时候还会故意讲一点台湾普通话;反而是跟我搭戏的孙强老师比较痛苦,他也要讲台湾腔,可是这就难倒他了。
                     记者:我突然觉得五号病人的说话方式和你很像。
                     李宇春:对对对,他第一场戏完全是我讲话的风格——“你今天好吗?”“不好。”“你有什么不舒服吗?”“什么叫舒服?”特别顶,特别讨厌,我平时就这样(笑)。
                     记者:看来你身上未经驯化的部分放到这部戏里也是合适的。
                     李宇春:赖老师选我演医生,一定有这方面的考虑。因为医生刚刚毕业,青涩嘛,所以我反而不担心我跟五号病人之间的戏,这部分要表现的就是她很青涩,那我也很青涩啊。
                    记者:赖导赞成你自己琢磨吗?
                     李宇春:他没有反对。但我发现自己有一点不自信,比如说,我明明想好了这句台词该怎么讲,该在哪儿停顿,可一上台,我就急急忙忙讲自己的,嗒嗒嗒嗒,停顿全没了。我看金士杰老师表演,他可以停顿10秒不讲话,但你一点都不会觉得他的戏断了,不开口也是戏。再看我,那个着急呀,一直讲一直讲,生怕别人觉得你忘词了,因为始终不够自信嘛。
                    记者:那赖导有没有给你指点一二?
                      李宇春:有一场戏需要我发飙,第一句话是“五号先生,你很拽啊”,我念完之后,赖老师突然强调说,“五号先生”和“你很拽啊”中间不要换气。(为什么?)因为那之前医生受了五号病人一肚子气,刚准备走,又觉得要给他点颜色,所以一回头,说:“五号先生你很拽啊!”赖老师解释说,那个时候,医生的情绪是爆发的,不可能还有余地换气,我就觉得“哇”……
                     记者:有不赞同赖导的时候吗?
                      李宇春:嗯……暂时没有。其实那场发飙的戏,我试着改过一个地方的台词。剧本里面是,医生发完火之后,接了一句“我靠,无聊”,我当时想了一下,觉得“无聊”两个字不太像骂人,因为她前面连珠炮地说:“五号先生你很拽啊!我花我所有的时间来陪你,我研究你所有的病历,我愿意听你讲故事,你就这样子啊?你高贵了不起啊?”这时候出现“无聊”,好像不太对劲,所以我把“无聊”改成了“有病”。结果赖老师帮我改了回来,他的理由是,一个对医学有崇高理想的人,是不会轻易对病人说“你有病”的,“有病”是她的禁区,我就又“哇”……(笑)


                    IP属地:广西10楼2013-03-22 09: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