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也想随便写点东西吧,简单解释一下我理解的作者的创作理念。
人这一生,究竟应该相信些什么呢?
仅仅满足于相信别人的理论,稍加修改就作为自己思想应该是不够的吧,也许是基于这种想法,陈创作出了《意识流》。
回到作品本身,我归纳的《意识流》关键词如下。
C型结构(自相似,重复,简单到复杂)
上帝(传统意义上的宗教信仰)
概念(规律+随机)
在故事中,“我”隐隐约约认识到了"C型结构即世界"的道理,出于对重复生活中的单调与荒谬的迷惘,“我”想选择一种解释来摆脱痛苦(类似于加缪的思想),这时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三个选择。
1 投身于理性,将世界作为一个模型看待。在无尽的思考中排解痛苦(即使这种思考可能并没有尽头,反映在游戏当中就是唐的做法,即使他的理论可能并没有一个结果)
2 将困惑交给上帝,也就是璐娜的做法。
3 不做思考,在C型结构中永远的沉睡,在游戏中体现为Game End.
这种做法和2是不同的,区别在于2中是一种相对更明确自己内心的做法,而3则是很多人所选择的做法,不去思考,也不去信仰,浑浑噩噩的过完每一天就好。作者似乎反对这种做法,所以在游戏中,只要有任意一次选择了“沉睡”,则游戏直接终结。对于3,我也认为是不可取的,在后文中不对此做更进一步的阐述。
回到1,2.这两种做法哪一种更正确?作者的答案是,没有更正确,只有更能为人所接受。
陈述的部分完毕,下面是对游戏本身的评价。
这部作品中没有语音,一切都是由实拍的照片和flash组成。甚至就连可攻略的人物也是一男一女,(不过不得不说我个人还是更喜欢VN,要注重游戏性和剧情兼并请上A社出品的地域压制类游戏,这种以剧情为主的东西还是抛弃游戏性比较好,最多就是像《青空下的约定》里那种单纯依靠选择人物来确定结局。)。
我也并不想给出这两种哪种更好,在此只想之处,其实这两条路有其共同性在内。比如,在哲学史中,大部分哲学家所谓的投身于上帝也是可以借助于理性思考的,即使是克尔凯郭尔的信仰飞跃论,也是一种理性思考的结果。但在游戏中,璐娜的思想则更偏向于更一般人的选择,是完全抛却理性的,依靠虔诚信仰来解释一切。而所谓的完全投身于理性,当然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曾有人说过,最忠实的科学主义者同时也是最虔诚的神秘主义者,意思就是说,科学家如果不对一些东西有所敬畏,则他的理性思维是不够完备的。
至于我的答案?那要看如何定义上帝的存在,如果说上帝指的是那种慈眉善目的老头,我不相信。如果说上帝指的是世界运行的规则,也许我是相信的吧。我不是一个有神论者,也不是纯粹的无神论者...大概就是这种感吧--抱歉,我也没有完善的这方面的观念,至于什么时候会有...谁知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首先从名字上来,意识流指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意识流文学,在他看来,无数意识的流动正如一根根的线,我们就是通过在线与线之间的选择上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未来(不过gal也正是一个这种模型的简化吧)。但是另一方面,这部作品其实并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主题,只是通过时间轴和逻辑兼备的方式,借助唐和璐娜之口记录了作者一些凌乱的思维,把作者意识的流动化为了一个看起来像是故事的文章,没有开端,没有高潮,没有结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标题叫意识流,其实也并没有跑题。如作者而言,这部作品只是记录一段炽烈而迷幻的梦。
所以,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这部作品是书中AVG,AVG中的书。
人这一生,究竟应该相信些什么呢?
仅仅满足于相信别人的理论,稍加修改就作为自己思想应该是不够的吧,也许是基于这种想法,陈创作出了《意识流》。
回到作品本身,我归纳的《意识流》关键词如下。
C型结构(自相似,重复,简单到复杂)
上帝(传统意义上的宗教信仰)
概念(规律+随机)
在故事中,“我”隐隐约约认识到了"C型结构即世界"的道理,出于对重复生活中的单调与荒谬的迷惘,“我”想选择一种解释来摆脱痛苦(类似于加缪的思想),这时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三个选择。
1 投身于理性,将世界作为一个模型看待。在无尽的思考中排解痛苦(即使这种思考可能并没有尽头,反映在游戏当中就是唐的做法,即使他的理论可能并没有一个结果)
2 将困惑交给上帝,也就是璐娜的做法。
3 不做思考,在C型结构中永远的沉睡,在游戏中体现为Game End.
这种做法和2是不同的,区别在于2中是一种相对更明确自己内心的做法,而3则是很多人所选择的做法,不去思考,也不去信仰,浑浑噩噩的过完每一天就好。作者似乎反对这种做法,所以在游戏中,只要有任意一次选择了“沉睡”,则游戏直接终结。对于3,我也认为是不可取的,在后文中不对此做更进一步的阐述。
回到1,2.这两种做法哪一种更正确?作者的答案是,没有更正确,只有更能为人所接受。
陈述的部分完毕,下面是对游戏本身的评价。
这部作品中没有语音,一切都是由实拍的照片和flash组成。甚至就连可攻略的人物也是一男一女,(不过不得不说我个人还是更喜欢VN,要注重游戏性和剧情兼并请上A社出品的地域压制类游戏,这种以剧情为主的东西还是抛弃游戏性比较好,最多就是像《青空下的约定》里那种单纯依靠选择人物来确定结局。)。
我也并不想给出这两种哪种更好,在此只想之处,其实这两条路有其共同性在内。比如,在哲学史中,大部分哲学家所谓的投身于上帝也是可以借助于理性思考的,即使是克尔凯郭尔的信仰飞跃论,也是一种理性思考的结果。但在游戏中,璐娜的思想则更偏向于更一般人的选择,是完全抛却理性的,依靠虔诚信仰来解释一切。而所谓的完全投身于理性,当然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曾有人说过,最忠实的科学主义者同时也是最虔诚的神秘主义者,意思就是说,科学家如果不对一些东西有所敬畏,则他的理性思维是不够完备的。
至于我的答案?那要看如何定义上帝的存在,如果说上帝指的是那种慈眉善目的老头,我不相信。如果说上帝指的是世界运行的规则,也许我是相信的吧。我不是一个有神论者,也不是纯粹的无神论者...大概就是这种感吧--抱歉,我也没有完善的这方面的观念,至于什么时候会有...谁知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首先从名字上来,意识流指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意识流文学,在他看来,无数意识的流动正如一根根的线,我们就是通过在线与线之间的选择上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未来(不过gal也正是一个这种模型的简化吧)。但是另一方面,这部作品其实并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主题,只是通过时间轴和逻辑兼备的方式,借助唐和璐娜之口记录了作者一些凌乱的思维,把作者意识的流动化为了一个看起来像是故事的文章,没有开端,没有高潮,没有结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标题叫意识流,其实也并没有跑题。如作者而言,这部作品只是记录一段炽烈而迷幻的梦。
所以,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这部作品是书中AVG,AVG中的书。